□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金山小學 段峨山
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承擔著啟迪學生心智、塑造學生三觀、培養學生法治意識及其生命觀念等的重要責任,其教學的效益與質量在很大程度上關系著學生長遠的進步與發展。由此可見,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具有重要意義與價值。本文立足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從“尋找生活實例,踐行生活化的教育”“利用榜樣示范,實施榜樣化的教育”“借助信息技術,實施信息化的教育”以及“開展多彩活動,實施活動化的教育”這四個方面入手,針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有效落實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策略及其途徑進行了細致闡述與探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從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方面對新時代發展基本理念的高度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能只是口號式的,應被人們深刻理解,并自覺轉化為基本的行為。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便顯得至關重要。小學《道德與法治》是一門以培育學生道德品質、行為習慣、法治意識、情操等的學科,其學科中的很多教學內容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謀而合。因此,在積極推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當下,作為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應當利用學科優勢,巧妙面向學生進行滲透式的教育,讓學生在學習中既學到知識,又能將原本理論性較強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社會生活行為與舉動。在長期的探索與實踐中,筆者初步摸索了一些有效的切入途徑,獲得的效果也非常理想。以下,筆者結合自身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實踐經驗,對此進行了梳理與歸納。望能獲得拋磚引玉之效,引起廣大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的關注與重視,大家攜手共進,提升學科教學效益,助力學生發展,為社會的進步貢獻應有的一份力量。
小學階段的學生雖然年齡小,但是他們自出生到步入小學,也有著一定的社會生活經驗。這便構成了學生學習知識的一筆寶貴財富。因此,作為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將理論性的道德與法治知識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容講給學生聽,而應積極尋找那些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見到、經歷過的現象,借助這些生活實例,以一種巧妙的方式引導學生跨越認知及其理解上的困難,從而實現更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生活中的法律”這一節知識目標在于引導學生認識到法律普遍存在于生活中,人們受法律的保護同時也要自覺維護法律的尊嚴,這一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的“法治”高度契合。在教學中,筆者便有意識地從小學生的實際出發,向學生列舉了一項又一項生活中的法律現象。像每一名小學生都可以入校接受教育,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無權要求小學生輟學或者不入學,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的基本內容……這是小學生現實生活中有所經歷與感觸的現象,也正是基于此,學生對法律知識的認知會更加深刻,知道生活中要遵守法律,也要勇敢利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如此一來,學生實現對“生活中的法律”相關知識更好學習的同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提倡的“法治”也悄然扎根于其心間,促使著他們在日后的社會生活中樹立端正的法治意識。
“友善”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組成,也是每一個人立足社會所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生活中可以看到諸多友善的行為,當然不可否認的是也能見到許多不友善的行為。而這些生活經歷顯然都構成了學生理解“友善”這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本質的寶貴財富。筆者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實踐中就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回想生活中見到的那些行為,并嘗試著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解釋之所以將其判定為友善或不友善的理由。這樣貼合學生實際社會生活的引導快速拉近了學生所學的知識與其真實經歷之間的距離,有助于學生立足實際生活去回想、去思考、去分析,以此為基礎所形成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學生的融入度是極高的,學習的熱情是極明顯的,且最終的實際學習效果也是不容小覷的。引用生活中的元素,巧妙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對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塑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能起到的作用顯而易見。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的一言一行都會留給學習者極深刻的印象,促使著他們以此為目標積極調整與優化自身的行為,朝著榜樣而努力發展與奮斗。在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中,作為教師也可以靈活轉變自身的思路,依據實際情況創設不同的榜樣,以榜樣為示范,帶領學生共同進步與成長。這種無需過多語言強調但卻能獲得預期中理想效果的教育方式值得廣大教師借鑒與參考。
例如,“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個人講誠信,要求整個社會講誠信,而認真翻閱我們的小學《道德與法治》電子教材也能發現其中有不少關于培養學生誠信意識的內容。可以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提倡的“誠信”教育與小學《道德與法治》共同指明了教師教育的方向,即要重視誠信教育,更要采取恰當的方式方法開展與落實誠信教育。這其中,筆者除了做好知識講解之外,更嚴格要求自己,以自身作為學生學習、學好的榜樣,帶領著學生優化自身的行為,做誠實的小學生,做守信的人。像在某次考試之前,為了調動學生認真學習、認真復習的熱情,筆者答應好學生若考試中取得理想的成績,便送給學生他們最喜歡的一本書,還讓每名學生填寫了自己喜歡的圖書的書名。這么一番鼓勵,學生認真準備復習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大家課上認真聽講、課下認真復習,完成相關的題目。就這樣,我們班級的考試獲得了預期中的理想名次。在結束考試之后,筆者積極踐行自己的諾言,將每一本有“營養”的書籍送給了需要的學生,而學生也從中切實感受到了筆者言必行、行必果的決心。這一做法對班級學生產生了至關重要的深刻影響,讓他們每次回想起來想到的都是作為教師的我講誠信的行為,而這顯然影響著他們日后長遠也做一個講誠信的人。如此一來,借助榜樣的示范力量,學生對“說話要算數”的相關知識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提倡的“誠信”自覺轉化為自己的行為,以及嚴格履行的舉止。利用榜樣示范,實施榜樣化的教育所能達到的效果由此足可見一斑。
又如,共和國勛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榮譽勛章,授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保衛國家中作出巨大貢獻、建立卓越功勛的杰出人士。而獲得共和國勛章的人無疑是用突出的勞動為黨和國家,以及人民做出突出貢獻的。以此為基礎,我在實際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梳理共和國勛章獲得者所做出的杰出成就,以及其在這一過程中所做出的種種努力,付出的勞動與艱辛。如此一來,學生在課堂中既認識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在科學、軍事、醫療、糧食種植等方面所獲得的成績,更以這些優秀的歷史人物為榜樣,樹立了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形成了堅定努力勞動的信心與信念。而這顯然是利用榜樣示范,實施榜樣化的教育對培養學生敬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力體現,且其切實獲得了預期中的理想效果,推動了學生長遠化、全面化的進步與發展。
當前已然處在信息化的時代,各行各業都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綻放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與生機。教育教育行業自然也不例外。縱觀當前實踐,我們可以發現,各種便捷容易操作的信息技術手段的恰當運用使得學科教學的效益得到了充分保障,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高效。由此出發,作為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便也可以積極順應這一時代發展的趨勢,巧妙利用信息技術實施信息化的教育,借此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到的內容,同時巧妙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內涵,并將其巧妙轉化為自身的實際行為。
我在自身的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實踐中就很好地踐行了這一觀點,得到的反饋非常理想。例如,“愛國”是我們每一名中國人都應當具備的意識,應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入手熱愛我們的國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也將“愛國”納入其中,作為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便可以利用自己學科教學的優勢,積極挖掘其中的愛國教育因素,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直觀化、形象化的特點巧妙開展高效的愛國主義教育。像在教學“百年追夢復興中華”這一單元時,筆者便有意識地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播放相關的圖片及其視頻等資料,這樣一來,穿插著教材上知識的講解,學生跨越了時空的距離,走進了一段又一段已經逝去的歷史,與屈辱的歷史對話,與曲折發展中的歷史對話,更與繁榮強大的現今對話。就這樣,學生既能感受到以往舊中國的狀態,也能鮮明地意識到當今新中國的強大與不可侵犯。這時,教師再順勢引導學生熱愛國家,為國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學生雖年齡小,但他們純真、真摯的內心也能升騰起蓬勃的愛國主義熱情,而這一熱情將使他們在日后的實際生活中自覺維護與捍衛國家權益,珍惜這百年奮斗而來的美好生活。可以說,信息技術手段的恰當使用相較于教師單純的講解與描述帶給學生的感官沖擊以及心靈啟迪更加深刻,而這也使學生內心的愛國意識、愛國行為都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而不僅只是別人要求去做。活用信息技術,借助其優勢實現小學《道德與法治》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合的效果由此得到了充分彰顯。
單純學習理論知識尚且不夠,教師要想引導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行為與舉動,離不開恰當活動的組織與開展。這樣才能將理論與實踐有效地結合起來,促使學生學習知識,更能自覺調整與優化自身的言行舉止,從而將《道德與法治》學科知識的價值發揮到最大。鑒于此,作為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便可以結合實際情況組織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去感受、體驗、成長、收獲。這也是實現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效融合的重要途徑之一。
例如,“敬業”構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機組成,其要求每個公民都做到愛崗敬業。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點,在正常教學之余,筆者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向普通人,去觀察他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所做出的努力。在這次走向社會的實踐活動中,學生觀察到了街上最常見、最樸素的環衛工,他們清掃著落葉與垃圾,卻將一個干凈、衛生的城市帶給了大家;觀察到了路口辛苦執勤的交通警察,他們不懼嚴寒,不畏酷暑,保障著交通的井然有序,維護著人們的順利、安全出行;看到了商場上耐心為顧客挑選商品的售貨員,他們滿足顧客的合理需求,只為帶給顧客最滿意的服務……這些都是學生生活中再常見不過的人,但也正是這些樸素的人卻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數十年如一日地工作著、揮灑著對工作的熱情,將溫暖與幫助傳遞給其他有需要的人,這其實便是敬業的一種無聲的體現與詮釋。可以說,這次走向社會的實踐活動開展的效果非常理想,學生從中收獲頗多,樹立了正確的愛崗敬業觀念,而這顯然將指導著他們在日后的實際社會生活中也這樣去做。開展多彩活動,實施活動化的教育,不僅使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效地融合到了一起,更使學生在形成深刻理解之后將其自覺轉化成了實實在在去做的行為與舉動,一舉多得。
相較于其他學科,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在培養與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在積極推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在全民共同努力奔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當下,作為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應積極承擔起應盡的責任與義務,注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融入,并能立足實際采取恰當、適宜的教育策略,在巧妙實現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工作的同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巧妙傳遞、滲透于小學生心間,以此作為寶貴的精神財富與力量,推動小學生的更好進步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