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丹 (遼寧省阜新高等專科學校)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教育的重視程度逐漸增加,對于教育方面的投資也逐漸增多,學生家長會在孩子學前階段投入更多的精力,讓學生在學前階段接受音樂教育,從小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不僅能使學生掌握一門藝術,還能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增加一條選擇的道路。但是,現階段我國學前音樂教育還存在著很多漏洞,如學前音樂教育的設施沒有得到保障,學前音樂教育機構不能滿足學生和家長的需求等。本文從我國學前音樂教育的發展歷史入手,分析了其面臨的時代挑戰和時代任務。
學前教育是整個教育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出現標志著人類教育事業更加成熟,它的出現能夠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學前教育在整個學習生涯中是基礎的教育階段,其對人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初步接受教育時,最先接觸的也是學前教育。一般來說,學前教育是指一切對于學齡前兒童的身心發展和促進其健康成長有作用的實踐活動,這些活動可以來自不同方面,例如家庭活動、學?;顒?、社會活動等各個方面。但是,在一般情況下,學前教育一般來自專業的教育機構,例如一些有著專業教育經驗的幼兒園、托兒所等學前教育機構。并且學前教育的實施對象是兒童,學前階段的學生有著幼小的心靈,有著天真無邪的性格,所以,學前教育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學前教育工作者要抱有積極的工作態度,正確的思想觀念,為促進幼年兒童的“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的發展做出最大的努力,以此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和茁壯成長。
我國的學前音樂教育可以追溯到“學堂樂歌”時期,是指20世紀初期在中國各地的新式學校中大量傳唱的新式歌曲。在剛開始階段,一般都是留學生用一些日本或是歐美流行歌曲的曲調來進行填詞演唱的歌曲,后來又逐步發展為新創曲調的歌曲。學堂樂歌的產生是在變法維新思潮的影響下,中國的知識分子受到其思想的影響,逐漸認識到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從而縮小差距,于是廢除了科舉,新式學堂應運而生。其中,一批先進知識分子認識到現代音樂教育對于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性,所以有的知識分子開始學習音樂方面的知識,回國后成為早期的音樂教師。并且在此時期出現了一批早期的音樂創作家,如沈心工、李叔同、馮梁等,他們又創作了那一時代的優秀音樂作品,例如根據美國歌曲填詞的《勉學》、根據俄羅斯民歌填詞的《拉纖行》等?!皩W堂樂歌”的創立,為我國近現代音樂貢獻了一批早期優秀的音樂作品,并且開創了我國音樂教育的先河,為我國學前音樂的發展做出了突出性貢獻。
1912年南京臨時國民政府成立,蔡元培任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張,使美育在當時受到了關注,將我國的教育事業推向了一個高潮。并且他還具體地指出一些不合乎時宜的音樂,例如萎靡不振、刺激性太強的音樂不適合作為學前音樂教材中的音樂。蔡元培之所以能夠提出這些先進的教育主張,是因為蔡元培曾經去過歐洲留學。當時,剛剛推翻清政府的統治,教育事業百廢待興,正需要一個新的教育理念。蔡元培吸取了西方先進的思想,崇尚個人自由,主張人人平等,提出的先進理念符合當時的國情,對于中國后續教育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貢獻。在20世紀50年代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我國與蘇聯交好,學前教育理論主要借鑒蘇聯的學前教育,強調學前教育要重視審美功能的培養,還要對音樂的基本知識進行普及。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我國學前教育得到了空前的發展,逐漸加深了對學生掌握音樂技能和音樂知識的關注。
在20世紀70年代末至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正處于改革開放初期,這時教育界首次提出了創新教育與智力教育,并且這一想法也逐漸成為我國學校音樂教育的首要目標。學校還以開發學生的潛力為目標,這一想法不但對于那個時代的學前音樂教育產生了影響,而且對于我國后續的學前音樂教育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與國外的很多國家聯系日益密切,促進國外的文化思想和文化藝術開始傳入我國,使得國內外的文藝文化活動交相輝映。而且這一時期西方的一些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方法也不斷地傳入我國,進一步推動了我國學前音樂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而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素質教育受到了我國國民的廣泛關注,素質教育也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標就是使我國的每一個公民都得到全面的發展。在此改革背景下,“讓每個幼兒都得到全面的發展”成為我國學前音樂教育新的指導思想。在這一時期,我國各界人士也對學前音樂教育空前關注,并且一些有關學前音樂教育的論文和理論研究橫空出世,對于學前音樂教育的討論也活躍了起來。在教育界,學前音樂教育也得到了重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學前音樂教育對于一個人一生的影響。總之,我國學前音樂教育的發展過程雖然受到了不同時期的影響,但其發展規律仍然以時代和社會的發展為軌跡。并且我國學前音樂教育發展至今,仍然面臨著時代的挑戰,從各方面來說,我國的學前音樂教育事業有待進一步提高和進步。
雖然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但是我國國民受傳統思想的影響仍然根深蒂固,一般情況下,大多數人都認為應試教育的學科才更重要,對于學前音樂教育不夠重視,更多地將眼光放在語、數、英的學習上。還有很多人認為對孩子的培養應該以三大主科為主,從而導致很多家長和學校都忽視了學前音樂教育的重要性。雖然我國在學前教育領域有了很大的進展,但是人們對于學前音樂教育還存在著很多誤區,例如很多家長都認為學習音樂是浪費時間,是在做無用功。認為孩子學習音樂以后就是要成為一名音樂家或是從事與音樂相關的職業,認為孩子在學前階段沒有自己的思想,沒有必要在此階段投入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并且有的家長在孩子剛剛學習和接觸音樂時,就對孩子有著嚴格的要求,雖然說嚴師出高徒,但是這種只注重學生對音樂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而忽視學生自身的情感表達,忽視學生自身的審美體驗表達的教學方式,對學生日后的發展有著非常不利的影響。在實踐中更證明了這種做法完全忽視了學生對音樂學習更深入的意義,長此以往,會造成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喪失,甚至會導致學生對于音樂的學習產生排斥??傊覈鴮W前音樂教育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隨著時代的變遷,在21世紀,科學技術得到了繁榮發展,人與人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并且通過科學技術的發展產生了一系列的高科技產物。世界各國的人可以通過不同的手段自由暢聊,科學技術的發展也使得各國之間產生一種互依互存的關系,整個地球正朝著“地球村”的方向發展。在這個“地球村落”里,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種族、不同的思想相互碰撞,各國和各民族的哲學思想、文化思潮、藝術潮流等不斷地融合與發展,世界文化正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并且多元化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不斷地滲入各個領域,這就導致我國音樂教育的發展也受到了影響,學前音樂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向多元化發展。在這種各國文化碰撞的情況下,我國的學前音樂教育發展空間跌宕起伏,很多人喜歡外來的音樂,對我國本土音樂形式的興趣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很多家長可能會受到影響,為孩子選擇學習一些外來的音樂形式,如說唱、美聲等,這就導致我國本土音樂形式的發展和繼承受到影響。在這種背景下,我國的學前音樂教育面臨著嚴峻的時代挑戰,我國的學前音樂教育如何在多元化的思想和理念下發展本民族的音樂,成為我國各界人士關注的重點,這也是我國教育部關注的問題。在這種多元化的形勢下,我國學前音樂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從學前音樂教育發展的歷史來看,我國學前音樂教育經歷了多年間的發展變遷,在這個過程中,雖然出現了很多問題,但是最終學前音樂教育的發展還是回到了正軌。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政策的出現,我國教育事業有了很大的變化,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得到了推廣,與此同時,傳統教育思想的弊端也逐漸顯現。通過大量的研究和實驗證明,人的左右腦所掌握的活動內容是不同的:人的左腦主要掌握概念、語言等分析性活動,右腦主要掌握空間感知、音樂等綜合性學科,左右腦的開發也需要不同的教學方式。因此,學生在學前階段學習音樂,有助于開發學生的右腦,利于學生今后的發展。一些學前音樂教育機構也因此受到了關注和重視,越來越多的家長在學生學前學習階段選擇音樂教育,這對于學前音樂教育事業來說是一個很不錯的機會。學前音樂教育工作者要轉變教學觀念,在學前音樂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為學生以后各方面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和家長也要做到因材施教,在學生音樂學習方面做積極向上的引導,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音樂素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在當代社會,科學技術得到了繁榮發展,這使得國際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也使得各個國家和各個民族的文化、政治、經濟等交相輝映,相互融合和碰撞。這種文化碰撞給音樂領域也帶來了不小的沖擊,越來越多的音樂形式涌入我國音樂市場,外來的音樂形式也得到了我國國民的關注,使得我國的本土音樂地位受到了影響。因此,在學前音樂教育中,教師要為學生展示我國本民族的音樂魅力,彰顯音樂的民族性。早在先秦時期,孔子就以“禮樂相濟”的思想創立了我國古代最早的教育體系,由此可以看出音樂教育的重要性。而且我國的民族音樂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得到發展,歷經一代又一代人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當今的民族音樂可謂是吸取了優秀的華夏音樂文明,作為祖國的花朵、時代的棟梁,我們有責任將中華民族音樂繼續發展和延綿,而教育作為其基本的手段顯得十分重要。因此,學前音樂教育工作者要在教學中凸顯音樂的民族性,例如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手段,在學前音樂教育中為學生播放一些有著民族特色的本土音樂,如《采茶舞》《彩云之南》等音樂作品,讓學生從小感受我國民族音樂的魅力,從小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使得我國民族音樂得到發揚和傳承。
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文化和思想涌入我國,世界文化朝著多元化發展,在音樂領域也不例外,越來越多的外來音樂占據了我國的音樂市場。雖然在學前音樂教育中要發展我國的民族音樂,但是在學前音樂教學中,教師還要做到理解多元化音樂,要讓學生認識到世界上不僅有我們的民族音樂,還有多種多樣的音樂形式,還有其他民族和國家的音樂文化。例如現在大范圍流行的說唱音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適合學前兒童聽的說唱音樂,并且在教學中不能強迫學生去選擇學習我國的民族音樂,要尊重學生的選擇,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教師是教育工作的實施者,是學生人生路上的指引者,所以,要想發展我國的學前音樂教育,必須要提高學前音樂教師的專業素養。現在我國有一部分學前音樂教育工作者的專業素養偏低,不能適應變化的教育要求,也不能夠滿足學生和家長的要求。但是,要想作為一名合格的學前音樂教師,首先,教師要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熟悉掌握學前教育工作的內容和知識,能夠以先進的思想和專業的技能對學前兒童進行科學的教育工作;其次,教師還要具備專業的音樂素養,能夠熟練地掌握一些樂器,例如鋼琴、小提琴等樂器,能夠對學生提出的音樂問題進行專業的解答;最后,學前音樂教育工作者還要能夠熟練掌握一些高科技設備,為學生提供音樂的氛圍,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音樂,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我國學前音樂教育歷史悠久,而且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人們對于教育事業越來越重視,特別是對于學前教育這方面。因此,學前音樂教育在教學過程中要凸顯音樂的民族特色,更新教學理念,尊重世界音樂文化的多元性,還要提高學前音樂教育工作者的專業素養,從而才能夠使學前音樂教育經受得起時代的挑戰,才能夠使學前音樂教育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