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梧塘中心小學 柯志勇
數學是一門理解大于記憶的學科,對于小學生而言也是一門復雜而抽象的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活躍學生的思維,逐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學習內容才是成功的教學。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優化過程中,要重視與學生在課上的互動,圍繞教學目標來巧妙地設計問題,引導著學生跟隨教師的步伐展開思考,逐步深入到重點、難點的講解,充分活躍學生的數學思維。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教師和學生的關系進行重新定位,讓學生在掌握學科技能知識的基礎上形成一種數學思維,并將其貫穿使用在不同的場合,才是數學素養培養的核心所在。
核心素養從本質上說就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可以貫穿學生的一生,對他們的個人發展起著指導性的作用。具備核心素養是學生實現與時俱進的社會參與能力的必要條件。不同于傳統知識以及技能的簡單獲得,核心素養培養更注重的是對學生思想和品格的錘煉。核心素養的養成有助于學生迅速適應不同環境間的差異,具備較強的自我學習能力以及邏輯思考能力,使學生可以終身受益。具備良好的學習素養不僅可以讓學生能夠對不同科目的專業技能和相關知識有所積累,還可以使學生在學習實踐和現實生活經驗積累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情感觀念。
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數學的核心素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理解:第一,數學意識,也就是學生在思考數學問題時的意識與習慣。第二,數學技能,也就是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過程中所擁有的能力,包括口算、心算等能力。第三,數學語言,也就是學生利用簡單而科學的語言解決問題的能力。第四,數學思維,也就是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培育中的核心部分。學生的數學思維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它包括邏輯思維、辯證思維、直接思維等。
核心素養是建立在學科之上的,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就必須體現出本學科的特點。因此,在構建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之前,首先要對數學學科的特點建立全方位的了解,以知識技能的儲備為基礎來促進能力的培養。學校教育的本質是知識的傳授,脫離了這一點核心素養就無從談起。對于數學學科而言,課本中的基本知識點和學習技能是打造核心素養的關鍵。綜合學習能力的培養是立體化的,學生只有掌握了這些才能具備基本的數學操作技能和實際問題的分析與解答技能,才能夠進一步實現全方位的數學核心素養。
數學核心素養源于課本中的知識點,又高于課堂教學中單一的知識灌輸。在新的課程標準下,小學數學教學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對知識點的掌握過程來形成一種關于數學的思想方法。數學知識點或者是在學習過程中解答過的具體問題很容易被學生遺忘,但是在學生意識中所形成的數學思想卻可以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如果說課本中各類公式、使用法則、定律定理都是連接點,那么關于數學的思想方法則是連接兩個點之間的線,方法的存在把不同的知識點連接在一起,使得數學學科實現立體化。這樣使學生能夠沉浸到數學問題的解答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調動腦海中所有相關的知識點,然后通過一定的數學思想把這些點迅速串聯起來,實現對問題的最終解決。
在當前社會大環境下,社會生產參與者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都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只關注了學生對于課本知識的掌握程度,忽視了對于學生心理素質、價值觀念以及生存狀態的關注。為了能夠培養出更加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在現代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數學思維的培養,教學過程和教學環境等也需要進行重新打造。
核心素養關注的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向學生明確各個數學知識點和使用方法,并在這一過程中帶領學生去體會它們之間的聯系,從而使學生得以獨立自主地解決遇到的數學問題。具有高實踐能力的創新型人才不僅要對知識有著深刻的記憶,更重要的是有著將這些知識付諸實踐的能力,并能夠將不同領域間的知識融會貫通來尋求新的突破。
在小學階段,學生尚未形成自己特有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因此加強這一階段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有助于學生將來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教師通過對教學環境的營造和教學方法的創新,使學生思維得到開拓,實際操作能力得到鍛煉。除此之外,核心素養對于學生的各項基礎技能、綜合素質以及人格的形成都會有相應的幫助。
現階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家長都更為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學習成績主要依賴于書面考試與習題練習,使得學生根本沒有更多的時間去培養其他方面的核心素養。這樣就造成了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缺乏興趣,久而久之甚至產生了心理上的抵觸,偏科現象隨處可見,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學生綜合素養的形成。
新課程改革以來,培養核心素養成為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這樣就有利于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通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不僅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還能促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更為主動。從另外一個層面說,核心素養能夠擴大學生的知識范圍,還能夠讓學生體會到知識的重要性,并有效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的學習價值觀。
核心素養是內在的,是學生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經過自己的感悟而形成的,其養成無法經過教師單方面的授課而實現。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這一特點,就要求學校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更加重視教師的教學方法,將教學重點從單一的知識掌握向進一步的能力養成轉變。新課程標準中對小學數學教學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應用性與社會實踐性成為下一步數學教學的重點,所以說從教學模式的改革入手,才能夠有效推動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
對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是為了能夠在需要的時候使用,所以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就要立足于促進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提高。學校教師除了能夠熟練掌握教學大綱的有關要求以外,還要有更加豐富的教學經驗與方法。在課前準備的過程中就要有意識地結合學生的生活實踐來創設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的細微之處發現數學的影子,將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形象化,降低學生對學習的抗拒心理,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求知欲望。小學階段的學生年紀小,教師在完成教學大綱的基礎之上要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將數學應用于實際生活的機會,把數學知識點與具體生活實踐相結合,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實現學生應用能力的全面提高。
創新意識與實踐意識是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是通過將已經學習過的數學知識重新排列組合來解決更為復雜的問題,再通過實踐來驗證答案的正誤。在日常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問題有很多,教師在教會學生如何用基本數學知識點來解決問題的時候,也要鼓勵學生去嘗試其他的問題解決方法,打破固有的思路。
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在控制好整個班級教學節奏的前提下要盡可能給學生發散思維的機會,盡可能多地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方法。現在小學數學所使用的教材中應用題的比重越來越大,而應用題的設置又都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這就是對學生日常學習成果和綜合應用能力的考驗。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創新與實踐意識,促進綜合素質的提高,都可以有效訓練學生的核心素養。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并不重視師生之間的互動關系建設,所呈現出來的教學常態就是教師在講臺上講解知識,學生在講臺下聽講或者記錄筆記。教師提出問題時,三三兩兩的學生舉手回答,其他環節就再無互動和交流,而且每次回答問題的學生都差不多是固定的幾個人。如果教師想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也只能通過考試或者作業,這也加大了小學數學教學的壓力。
首先,在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中,教師不僅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更要時刻重視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在數學課堂上,可以構建小組學習模式,教師便可以趁此機會融入學生群體中,展開相應的知識互動交流。
其次,在互動時,教師必須要有一個清晰的規劃和目標,要使互動具有目的,避免互動交流的時間淪為學生閑暇玩樂的時間,更要將目標分階段規劃,讓學生對自己的不足之處有一個明確的認知。
最后,適當地應用情境教學能夠將枯燥而抽象的數學變得更為直觀,也更具趣味性。教師通過模擬生活中的一些情境能夠有效拉近學生與課堂學習的距離,以此加深學生的感官印象,更好地塑造核心素養。
1.借助多媒體教學模式
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十分豐富,但課本知識和教師的課堂教學只能將部分數學知識傳達給學生,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會表現出枯燥乏味的特征,這就造成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經常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而借助多媒體教學,通過圖像、錄音、視頻等形式,不僅能夠突破時空上的局限性,還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用一種積極主動的心態去接受數學,加深對教學內容的記憶。
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借助多媒體資料時,必須要注意資料的時長和內容是否與當前學生的知識水平一致,以有效避免學習效果的過度損耗。此外,多媒體教學會將生活實際中的諸多問題與數學問題相互關聯,教師將這些融入課堂教學中,有利于學生更為直觀地理解數學概念,學生的思維也會得以發散。
2.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家長與教師一般都會以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學習效果的指標,學生則往往需要在課后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完成數學作業。學生長期以被動的狀態去接受學習,并且壓力逐漸增加,漸漸地就會對數學學習產生抵觸感。這對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極為不利。
所以,想要全面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必須要轉變教學理念。首先,要減少機械式的課后習題,但并不是說完全取消課后習題,可以適度制定一些具有趣味性的練習,讓學生能夠從這些趣味性的習題中感受到數學的樂趣,從而逐漸熱愛上數學這門課程。通過這種趣味習題的方式進行引導教學,還可以有效減輕小學生的學習負擔。其次,在課堂上教師要注意有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通過講故事或者設置一些具有懸念的問題,為學生構建一個十分活躍的課堂環境,讓學生可以擁有一個輕松愉悅的心態去參與數學學習。
3.形成多元化的考核評價體系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多元化的考核評價體系十分重要。但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的評價模式顯得過于單一,而且多以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考量標準。而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評價模式能夠讓數學教學的考核更為全面。因此,在教學中,教師的考核評價體系應該進行多元化的設置。教師要通過多元化的考核評價體系觀察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真實狀態,針對學生的不足之處及時進行糾正,讓學生的個人數學學習能力得到均衡發展,這樣才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進而達到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目的。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深化改革教學方法,才能帶領學生進一步深入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培養數學核心素養離不開對其本質的把握以及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學習習慣的培養,只有實現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學生的綜合素質才會隨之提高,進而實現核心素養與當代教育的完美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