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逸
小G(化名),四年級男生,無法完成各學科基本任務,幾乎每天都拖欠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屢次撒謊,多次逃課,損壞校園公物及教學設施,辱罵老師,打傷同學,進行危害他人的惡作劇等。他的過激情緒和破壞性行為讓教師與家長焦慮,于是,班主任推薦他前來咨詢。
從家庭系統角度分析:小G 幼兒時期由祖父母照顧,8 歲后由父母照顧,因為缺少科學的教養與引導,導致親子關系不夠融洽。當小G弄壞學校消防門、投影儀時,父母多用責罵的方式來處理;當他遇到學習困難時,父母也未及時提供幫助與支持。從環境與人際關系角度分析:小G的不良行為讓同學疏遠他,讓教師頭疼,也讓他覺得自己在周圍人眼里是個“差生”。小G感覺自己被孤立了,集體歸屬感沒有得到滿足,就以各種破壞性行為吸引同學的注意。從個人角度分析:幼兒時期,祖父母無條件的溺愛讓小G 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后來,生活方式的轉變讓他逐漸封閉自我。學習遇到困難時他也不懂得尋求幫助,于是將憤怒情緒轉移到破壞公物上。生活環境和人際關系變化導致他出現認知行為偏差。
小G 第1 次來到心理輔導室時,表現得很拘謹,眼神里透露出敵意,不能與我對視,用手擺弄衣角和沙發,習慣性地嘟著嘴,看起來很憤怒。當我表達了對他的關心和理解后,他很快打開心扉,告訴我,以前奶奶可以讓他盡情地玩手機、看電視,可現在父母限定了娛樂的時間,不能耐心地輔導他寫作業,還經常責罵他。他在學校闖禍得到的總是打罵,同學也不愿與他交朋友。他認為老師和同學都不喜歡自己,在學校被歧視并受到不公平對待。我耐心傾聽,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并運用共情技術理解小G的感受,討論他是如何處理這些感受的。在我的鼓勵下,小G與我建立了良好的咨訪關系。
第2 次輔導時,我征得了小G 的同意,邀請他的父母參加家庭系統輔導。我與小G父母針對家庭情況進行簡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結構、教養方式等,討論家庭系統存在的問題與可改變的方向。小G 父母意識到家庭少了和睦與溫暖,對孩子缺少管教與陪伴,孩子內心孤獨,所以選擇蓄意破壞、故意搗亂以排解內心壓力,也了解了孩子厭學背后的原因。在探索與協商下,我幫助小G父母掌握親子溝通、培養孩子的個人習慣以及解決孩子的學習問題等方面的方法,并為小G父母布置了家庭親子互動作業。
在前兩次輔導的基礎上,我開始幫助小G強化合理行為,采用“五步提問法”幫助他重新認識自我,修正信念,尋求資源,學習正確的情感表達方式。具體分為以下五個提問步驟。第一問是:“你最欣賞自己的哪方面?你覺得自己比別人做得更好的是哪方面?你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的是哪方面?你認為通過努力可以改變哪方面?”小G在事先準備好的紙張上,將他“更好的方面”畫在中間,其他方面圍繞中心畫同心圓。從他繪畫時的停頓與思考可以看出,他開始重新認識自己。第二問是:“你最欣賞周圍人的哪方面?你認為他們為何能做得如此好?如果讓你去做,你覺得哪些方面能做得像他們一樣好?”小G在紙上認真地畫著一條通向遠方的道路,他將別人的優勢畫成石頭或木樁立在路邊,這反映出他從周圍環境中感受到的壓力。他在道路兩旁畫上各色的花朵,把自己想說的話寫在花朵里。從中能看出,小G并不是像他表現的那樣頑劣,他的內心深處仍然渴望美好,我們也能看出他潛在的改變力量。第三問是:“假如你想得到幫助,你會在哪些方面尋求幫助?你想找誰來幫助你?”小G在紙上畫了一個“金字塔”,在“金字塔”里呈現他的需求,在塔旁備注能求助的人。他告訴我,“金字塔”的最底層是他最想得到的幫助。第四問是:“假如讓你給周圍的人提一些建議,你會對他們說些什么?”小G似乎很樂意回答這個問題。他表達了對父母、教師、同學的建議,這些都是他平時沒有說出口的話。我借此機會與他交流了表達情緒的正確方法。第五問是:“假如你是一棵樹,讓你用樹葉來給自己打分,你會怎樣給不同階段的自己打分呢?”小G 先在3 幅圖上工整地寫上“以前的我”“近期的我”“將來的我”。交流作品時,他還說出部分葉子殘缺的原因。在繪畫表達中,小G慢慢放下戒備。在我的引導下,他逐漸認識了另一個自己,學會從積極的方面看到希望,挖掘自身的潛能。
第4 次輔導時,我先了解小G 的家庭作業情況,交流遇到的困難與收獲。再和小G 探討目前的感受,肯定他積極的一面。小G 逐漸認識到,自己之前做得不夠好,要想獲得別人的認可不是通過搗亂,而是要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遇到作業困難,小G 也開始學會請教教師和同學。
在征得小G 的同意后,我邀請他的父母分享他的繪畫與表達。父母很驚喜,理解了小G的行為與內心的渴望,表示今后會多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內心的想法,多與學校教師溝通,一起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在我的建議下,班主任與任課教師共同探討適合小G 的教育方法,在學科學習、個人興趣上挖掘他的潛能,為他提供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
本案例從一開始對小G的個體輔導,到與他的家庭系統合作,指導其父母改變教養方式,再到與學校系統合作,與小G的班主任和任課教師探尋適合的教育方法,挖掘小G的積極資源,最終幫助小G建立自信心,以健康的方式適應集體生活。心理咨詢師只有善于從專業的角度分析來訪者心理問題的成因及應對策略,積極主動聯手學校、家庭形成系統支持,才能讓像小G一樣的孩子重新擁有一顆擁抱陽光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