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治堅,張 瑜,黃琳涵,陳威全,何昌杰,曹 穎
(西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四川 綿陽 621010)
魔芋隸屬于天南星科(Araceae)魔芋屬(AmorphophallusBlume),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1]。其地下塊莖含有豐富的葡甘聚糖,被廣泛應用于食品工業、醫藥保健行業、農業領域等,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在我國、日本、東南亞等地山區均有廣泛種植[2]。近年來,我國魔芋種植栽培面積穩定增長,已成為世界魔芋原料、魔芋精粉的生產與供給中心[3]。四川是我國魔芋栽培種植的主產區之一,栽培面積逐年擴大。隨著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深入推進,魔芋因其有較高的產量和經濟價值,已在“高寒”山區、“邊少貧”地區等適宜種植山區得到充分發展,初步實現以產業振興助力鄉村振興[4-5]。
魔芋清明之后進入春耕生產的高峰期。魔芋種植地選擇、種源質量、種子消毒、雜草防控、軟腐病等病害防治等多因素共同影響其產量和質量。針對魔芋春耕生產的選地、選種、種子消毒、播種、雜草防控、病蟲害防治等方面提供生產技術建議,以期為四川魔芋產業健康、高質量發展提供可能的生產技術支持,為鞏固脫貧攻堅戰成果、持續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奠定基礎。
四川是我國魔芋栽培種植的主產區之一。綿陽市安州區魔芋栽培種植歷史悠久,不僅是我國八大“魔芋種植基地重點縣”之一,也是全國知名的魔芋產區、粗加工、精粉集散地,素有“中國魔芋之鄉”之美譽。金沙江流域的干熱河谷地帶則是白魔芋發源地和自然分布區[6]。涼山州的安寧河、金沙江、雅礱江流域是魔芋的傳統種植區,該流域周邊的河谷和坡地面積巨大,產出的魔芋品質高。目前,涼山州已經形成了金沙江干熱河谷800~1200m的金陽、雷波等地種植白魔芋,在海拔1300~2400m安寧河流域的西昌、德昌、冕寧等地大力發展花魔芋為主的發展方向,魔芋種植布局更趨合理[7]。綿陽地區的丘陵及山區面積約占全市面積的77%,據不完全統計,全市的魔芋適種面積在 2×104km2[8]。安州區、北川縣及平武縣是全市魔芋主產區,人工種植達30多年。2015年安縣魔芋良種繁育基地面積達66.7hm2,魔芋標準化種植基地400hm2,零星分散種植2200hm2,產鮮芋3.5×104t,產值1.4億元。相對省內多數魔芋產區,甘孜州的九龍魔芋病害較輕且產量高,同時種芋可安全地就地越冬,貯藏成本低,是發展魔芋的優勢區域。魔芋產業已成為九龍縣的支柱產業之一[9]。四川的北川縣、金陽縣、沐川縣都曾被中國魔芋協會評為 “全國魔芋產業重點基地縣”,有良好的產業發展基礎。據統計,2020年四川省魔芋種植面積達1.27×104hm2,是全國第4大魔芋主產區[10]。除了傳統的花魔芋、白魔芋以外,近年來四川的珠芽魔芋發展勢頭良好。據調查,2019年以來,綿陽的游仙區、北川縣、三臺縣,巴中縣恩陽區,達州的宣漢縣、開江縣及大竹縣,成都的清白江、新都、彭州等有少量珠芽魔芋成片種植見圖1。
魔芋對土壤、排水等環境條件要求較高。在生長過程中,魔芋喜陰,并對排水、水分、通風、營養等環境因子有一定要求。因此,為確保魔芋高質高產,在選擇種植地時,種植基地要盡量選擇有機質含量高、腐殖質豐富、土壤疏松、透氣性好、保水性強、土質微酸性或中性、土層深厚的土地,坡度大于10°、小于30°的地塊較佳。同時,種植地應該優先選擇背風的陰坡地。地方條件允許情況下,可以和高粱、玉米、林果類植物套作,或者利用選擇郁閉度較低、通風透光性較好的林下空間,進行林下套種。這既可滿足魔芋喜陰要求,還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經濟效益,創新套種栽培模式,促進魔芋與其他產業協同發展。種植地確定后,年前深耕1次,利用冬季自然低溫控制土壤病蟲害,改善土壤結構。春耕前,均勻撒施生石灰50~75kg/667m2或魔芋多元消毒粉 5kg/667m2,再細耕1次,并開廂起壟成“廂距×廂面寬×廂面高”為40cm×120cm×30cm。若為坡地,廂面高25cm即可。

圖1 四川省魔芋種植分布
魔芋品種較多,但不同品種適宜區域不同。種源來源渠道多樣,但渠道種源的質量參差不齊。因此,在種源的選擇上,建議種植戶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品種,并從可靠的高校、科研單位或大型魔芋種源企業購置種子,確保種芋質量,降低種植風險。購置種芋時,要選擇球莖圓形或長圓形、表皮光滑、頂芽肥壯、芽窩較淺、葉柄痕較小,而且沒有損傷、破裂、疤痕、霉爛和病蟲的種子。種芋大小以100g左右的球莖為宜。通常情況下,未消毒的種芋表面都附帶有大量的土傳性細菌、真菌等有害微生物,以及害蟲的蟲卵。在種植前應該做嚴格的處理,以降低病害、蟲害發生風險,促進魔芋種植的穩產、高產。因此,種子消毒是魔芋種植的必要環節。生產上,常用藥劑噴霧消毒、浸種消毒、拌種消毒等。播種前,可選擇晴天并將種芋攤曬于地上1~2d,分別配制“噻菌銅”(500倍)、“汰腐凈”(750倍)消毒液,均勻噴霧于曬干后的種芋表面上3~5次。隨后,撒施“魔芋多元消毒粉”于種芋表面,晾干后即可播種。此外,若購買的種芋已經過脫水、消毒、包衣處理,無需再次消毒,只需在種植前曬種1d即可。
魔芋播種最適宜土壤溫度為12~20℃,最適宜時令為3月上旬至4月下旬,最遲不超過5月上旬。各種植區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因地制宜,選擇最合適的下種時間。種植的株行距通常是種芋橫徑的4倍×種芋橫徑的6倍,植株的葉子定形時,其葉片約有1/3相互重疊為宜。種植時,在開廂起壟的廂面上開溝、或打窩,深度以10~15cm為宜,條件允許情況下可以施用充分發酵腐熟后的農家肥作底肥。將種芋傾斜放置于溝(穴)里,防止雨水聚集在芽窩而引起球莖腐爛。斜坡地種植,其頂芽保持向上;種芋為根狀莖者,頂芽均朝向同一方向連續安放。覆土6~9cm,并于廂面上覆蓋農作物秸稈、干雜草等以防控雜草生長,保持土壤濕潤、疏松透氣。魔芋是半陰性植物,高溫和太陽直射將造成葉面傷害,增加感染病害風險,影響其生長發育。因此,在栽培種植過程中,合理密植,適當遮蔭有利于控制魔芋病害。露天栽培可通過與高粱、玉米、桑樹、果林、藤曼植物套種,或在郁閉度較低的林下進行種植,起到遮蔭效果。設施栽培上,可搭建遮陽網,適度蔭蔽。此外,要加強水分管理、田間通風,降低病蟲害發生幾率。
雜草和病蟲害是影響魔芋生長發育的主要生物因子,雜草和病蟲害防控是貫穿魔芋整個生長周期的系統性、綜合性工程。展葉期之前,雜草生長旺盛,魔芋植株無法與雜草競爭營養、空間,尤其是一年生植株。因此,雜草防控是魔芋高效栽培種植必備的環節。研究表明,除草劑對魔芋的球莖膨大有顯著的抑制效益。在雜草防控上,下種后,可用除草劑進行封閉性除草。臨近魔芋頂芽出土時,可施用“精喹禾靈”“農達”等除草劑防控雜草。頂芽破土成苗后,不宜再施用除草劑,避免影響球莖膨大生長而導致產量下降。此時,只能依靠小型淺層機械除草或人工拔草。展葉后,植株郁閉度高,地下雜草較少且長勢緩慢,要減少農事操作以免對魔芋植株造成機械損傷,增加感染病害風險。
魔芋常見的病害有真菌性病害“魔芋白娟病”、細菌性病害“軟腐病”。土傳性的細菌性軟腐病是危害魔芋生產最嚴重且最難防控極的病害,其可在魔芋生長發育及貯藏期的任一階段發病,感染的部位可為葉片、葉柄和塊莖,發病較輕時可減產20%~30%,較重則減產80% ,甚至造成絕收[3]。常見的蟲害有魔芋雙線天蛾、斜紋夜蛾等蛾類、以及銅綠金龜子等。魔芋大田種植發現病蟲害之后,大部分已經錯過最佳治理期,治理效果往往相對較差。因此,魔芋病蟲害防控,要堅持“把握魔芋種植前中后各個環節的消毒,以防為重、以治為輔、防治結合”的生產管理理念。防治時宜采用綜合的生物防治和農業防治措施,燈光誘殺成蟲、消除越冬蟲蛹的中間寄主,盡量減少藥劑使用。藥劑防治應選擇生物藥劑或高效、低毒、低殘留、廣譜的農藥[11]。預防用藥上,可在6~8月上旬噴 “汰腐凈”375倍液(40 mL對水15kg,用藥200 mL/667m2),間隔5~7d再用“魔芋靈”375倍液噴霧葉面1次。或噴灑魔芋種植專用“消毒靈”300倍液(50g粉劑對水15kg,用量200g/667m2)。發病時,葉面噴“汰腐凈”375倍液,間隔2d再噴1次。若莖稈開始腐爛,待藥水干后將“汰腐凈”原液涂抹在發病部位,2d后再涂抹1次?;驀娔в蠓N植專用“消毒靈”300倍液,10~15d噴霧1次,噴3次。此外,軟腐病等病害傳播性較強,發病嚴重時應該立即清理發病株,并在四圍撒石灰、踩緊土壤,以免雨水傳播病菌。用“汰腐凈”澆灌病株周圍的植株,切斷傳染源,嚴防病菌傳染。魔芋雙線天蛾、斜紋夜蛾等蛾類、銅綠金龜子、紅蜘蛛等,可用90%敵百蟲1000倍液或用40%樂果1000倍液噴施防治。
魔芋植株在不同生長發育階段對營養需求差異較大。整體而言,魔芋對鉀肥需求最大,氮肥次之,磷肥最少。長苗期間,對氮肥需求較大,這階段應以氮肥為主。磷肥有助于根的生長,球莖和稈莖生長階段則需要大量的鉀肥。通常情況下,在下種時,有條件的應該施用充分發酵腐熟的農家肥1~2t/667m2作為底肥。5月底至6月初,可追施第1次肥,施尿素5kg、硫酸鉀肥5kg、復合肥15kg/667m2,促進地上部分生長。7月底至8月初,可追施第2次肥,施硫酸鉀肥10kg、復合肥15kg、過磷酸鈣25kg/667m2,增強地上部分生長勢,加速塊莖膨大,確保產量和品質穩定。每次施肥時,肥料應距離植株10cm以上,切忌化肥與根、莖、葉直接接觸,追肥后立即培土。水分管理是魔芋栽培種植的又一重要環節。魔芋于春季播種,夏季進入地上、地下部分生長旺盛階段,尤其是夏末進入了球莖膨大期。在長苗階段,由于植株較小、葉面散失水分較少,此階段需水少,而且清明之后開始進入春天的雨季。在地上部分生長旺盛和地下球莖膨大期,正值雨水豐沛的雨季。入秋后,植株對雨水需求較少。因此,露天栽培環境下,應該確保排水通暢,做好種植地排水、防澇工作,避免積水而誘發病害。設施栽培方面,應該加強灌溉管理,尤其是生長旺盛階段。
魔芋栽培種植是四川省“高寒”山區、“邊少貧”地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產業振興助力鄉村振興的有力保障,對山區農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有著重要意義。選地、種源、種子消毒、水肥管理、雜草和病蟲害防控等因素均可以影響魔芋的產量。春耕是魔芋栽培種植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關系到整個魔芋產業的健康發展。因此,各地要因地制宜,做好春耕準備工作,確保選地與整地、種源選擇和種子消毒、水肥管理、雜草和病蟲害防控等生產環節均符合科學規范,保障魔芋栽培種植的穩產、高產。
四川省擁有較為豐富的魔芋種質資源和產業基礎,但與其他省份相比較,魔芋產業發展仍然較為滯后。在后續的工作中,應該加強4個方面的研究:(1)加強對野生資源和地方品種的收集、評價、提純、篩選,選出優良地方種供選擇應用。(2)加強培育篩選高產抗病品種,創制針對不同氣候地理條件的抗病高產栽培新技術,指導建立種源基地、示范種植基地,開展相關示范推廣和科技培訓工作。(3)加強基礎理論研究,諸如葡甘聚糖合成代謝通路的調控因子,軟腐病的生物防治等,促進理論研究與生產實踐相結合。(4)加強栽培模式研究,構建良種良法相配套的高效栽培技術體系,促進全省魔芋產業健康、高效、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