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蓓
王煥祿教授是全國第四、第五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指導老師,幼承庭訓矢志岐黃,博采眾長,行醫至今60余載,臨床經驗豐富,醫術精湛,屢起沉疴。對內、婦、兒科疾病辨證精準,用藥精當,療效卓著。其中對婦科諸病的治療,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和經驗[1]。月經,又稱月信,是成熟女性每月正常的生理周期,其期、量、色、質反映了女性肝腎、沖任的功能,其正常與否直接關系到能否正常懷孕。現代醫學認為,女性月經是受到神經內分泌網絡調控的,與皮層、下丘腦、卵巢、子宮內膜狀況等有著密切的關系[2]。此文對王煥祿教授辨治月經病經驗作一歸納,以饗讀者。
1.1 詳問病史
1.1.1 重問診由于不是婦科專業門診,不能直接進行婦科檢查,問診就顯得尤為重要。月經病的辨證,著重月經的期、量、色、質的異常及伴隨月經周期出現的癥狀,同時結合全身情況,進行綜合分析。關于月經量的問題,量少少到什么程度,多多到什么地步,都要詳細詢問。有的患者自覺量少,但經過仔細詢問月經量尚可,有的月經量尚可,但月經帶經時間和經量較以往明顯減少,應該算是量少。一般認為,正常每個月經周期月經量20~60 ml[3],王教授認為經量可波動在10~100 ml,尤其要參照個人原來一般情況。
1.1.2 注重病史婦科以及全身疾病直接關系月經多少,如月經過多是很多疾病的共同癥狀[4],如子宮肌瘤(尤其是黏膜下肌瘤),子宮內膜增殖癥,子宮內膜炎,盆腔炎,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異位癥。其他如上環,刮宮不全,以及一些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肝病、高血壓病等;月經過少[5,6]可因子宮發育不良,刮宮過深傷及子宮內膜基底層,生殖內分泌失調(其中包括臨床較為常見的多囊卵巢綜合征)等。
1.1.3 區分年齡段年齡段不同,月經病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如青春期:青春期少女腎氣尚屬稚弱,加之學業負擔較重,思慮過度,易耗傷精血,損及腎氣腎陰,導致月經失調;或由于先天稟賦不足,腎氣虛弱,導致月經紊亂。育齡期:此階段由于胎產、哺乳、流產,加之工作、生活壓力大,情志失調,起居失宜,導致數傷于血,肝腎失養,出現月經紊亂。更年期:七七之年,“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此時,腎氣漸衰,天癸漸竭,沖任二脈虛衰,月經將斷而至絕經,同時整體陰陽失調,臟腑氣血不相協調,導致月經病的出現。
1.1.4 注意服藥史有些藥物的服用直接導致月經紊亂,如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等疾病的中藥雷公藤等[7]。
1.2 結合相關檢查結合相關檢查可以更直觀地了解病情,找到月經紊亂的原因。如結合婦科B超檢查子宮內膜情況,內膜薄提示虛證,要補益。而內膜厚則提示瘀阻,要化瘀。另外,女性相關激素水平的檢查也能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王教授認為作為一名現代中醫,了解熟悉這些知識是必不可少的。
1.3 辨別虛實量少多虛,后錯多虛,但還需結合內膜情況;淋漓不凈,內膜厚者,是為瘀阻。年齡段不同,月經病的側重點不同。如青春期:多為肝腎不足,氣血失調;育齡期:多為肝腎不足,沖任虛損;更年期:多為肝腎不足,陰陽失調。
2.1 月經過多急者治標,以止血為主,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側重止血。平時以治本為主,氣虛補氣,血熱養陰清熱,血瘀散結化瘀。止血藥的選擇:辨證選用止血藥:涼血止血:白茅根,藕節,側柏炭,地榆炭;養陰止血:墨旱蓮,生地炭;清熱止血:苧麻根,地骨皮,炒梔子;收斂止血:棕櫚炭;養血止血:阿膠,姜炭等,另外,黑芥穗引血歸經。
對于瘀血引起的出血,一味祛瘀,恐加重出血,若血止,又怕留瘀,使用既化瘀又止血的藥,寓行于止,如海螵蛸、三七、蒲黃、焦山楂等。
王教授認為,月經過多基本上屬于現代醫學所說的功能性子宮出血,中醫稱為崩漏,大下為崩,小下為漏。臨床分熱擾沖任、肝腎不足、沖任失調、心脾兩虛、瘀阻等證型,年輕人雖然熱擾沖任者多見,但虛證亦不在少數,所以時刻要繃緊辨證論治這根弦。有些中老年女性月經過多,檢查為子宮內膜增厚者,一定要通因通用為主,王教授稱之為中藥刮宮。用藥輕者生蒲黃、五靈脂、三七,重者可用三棱、莪術、水蛭、土鱉蟲等,使用時要循序漸進,根據患者服藥后月經改善的情況和服藥后整體的反應,以及動態內膜檢查的情況做調整。王教授認為功能性子宮出血的治療,一定要查明原因,即要辨病,一味對癥止血效果肯定是不好的。
2.2 月經量少虛從肝腎補。月經過少有虛實之分,但臨床以虛證居多。王教授認為經少虛證以腎虛為本,其思想與《黃帝內經》一脈相承,《素問·上古天真論》云:“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可見腎氣的充盛是月經如期而至的根本。后世《傅青主女科》[8]曰:“經水出諸腎”“且經原非血,乃天一之水,出自腎中”。明代虞摶《醫學正傳·月經》[9]亦曰:“況月經全借腎水施化,腎氣既乏,則經血日以干涸……漸而至于閉塞不通”。先天稟賦不足,或房勞傷腎,或多行流產,都會導致腎氣虛弱,精血不足,月經乏源,所以王教授認為益腎養血是治療月經量少虛證的關鍵。中醫認為腎主生殖,現代研究證實,補腎藥具有調節卵巢功能,促進卵泡發育的作用,通過調補腎陰腎陽,調節沖任,進而調節月經周期[10]。王教授認為當歸、熟地黃、山萸肉、山藥、紫河車、菟絲子均為補益肝腎,調經養血的要藥,根據偏于陰虛和陽虛的不同,偏陰虛者可酌加女貞子、墨旱蓮、制首烏、枸杞子,偏陽虛者酌加淫羊藿、巴戟天、肉蓯蓉等,但要注意偏于陰虛者也不能一味補陰,要陽中求陰,才能生化無窮;偏于陽虛者,要陰中求陽,因女子以陰血為本。
實證逐痰瘀。許多患者月經量少,是由于子宮內膜增厚,或有卵巢囊腫、內膜息肉等疾病,此時治療大法要化瘀、軟堅散結、清熱利濕等,以祛邪為主。但需注意的是,有些疾病是虛實夾雜的,如多囊卵巢綜合征,王教授臨床辨證為腎虛血瘀,所以要攻補兼施,既要補腎又要化瘀,方能奏效。
案1王某,女,23歲。2013年7月7日初診。主訴:月經后錯、量少5年余。現病史:患者自2007年出國后,2008年1月—2008年6月月經未至,后月經30~35 d一行,甚則45 d,量少,3 d即凈,無痛經,色可,有血塊,時腹痛,帶下量多色黃質稠有異味,無陰癢,無腰痛,足涼,納少,畏冷,末次月經2013年6月14日,距上次2013年5月1日44 d。顏面痤瘡,自述進食生冷易發痤瘡,進食量少則易月經后錯。2012年10月2日查激素六項E2:188.07 pg/ml(黃體期:55.8~214.2),P:0.77 ng/ml偏低(黃體期3.34~25.56),FSH:10.22 mIU/ml偏高(黃體1.5~9.1),LH:52.3 mIU/ml偏高(黃體期4.5~16.9),T:29.4 ng/dl(黃體期14~76),PRL:15.8(黃體期7.8~29.2)。2013年春節后檢查激素水平提示雌激素、孕激素水平低,尤其雌激素。舌胖齒痕,苔薄黃,脈弦滑。既往史:過敏性鼻炎史10余年,每年8、9月易發,晨起噴嚏、流清涕。中醫診斷:月經失調。證候診斷:肝腎虛損,沖任失調。治法:補益肝腎。處方:熟地黃20 g,山萸肉10 g,山藥20 g,雞血藤30 g,當歸10 g,香附10 g,益母草30 g,紫河車6 g,菟絲子10 g,淡豆豉10 g。14劑顆粒,日1劑。
2013年7月21日二診:藥后經至如期,經量少,帶經3 d,中間因泄瀉停藥4 d,帶下已無。下頦部新發痤瘡,兩頰未見新發。舌胖,苔黃,脈弦。汗毛重。證治同前,7月7日方加炒白術10 g,白扁豆15 g,茯苓20 g。14劑顆粒,日1劑。
8月18日三診:停藥2周。末經日期準,經量較前增多,帶下較前增多。痤瘡經前加重,近期晨起噴嚏、流清涕。舌胖厚,齒痕,苔薄黃,質略絳,脈弦。證治同前。守7月7日方,加炒白術10 g,蓮子20 g,蒼耳子9 g,辛夷6 g,靈芝粉(沖)3 g,桂枝6 g。30劑顆粒劑,日1劑。
按語:患者月經后錯、量少已5年余,結合激素水平檢查提示肝腎不足,沖任失調,王教授予補肝腎調沖任治療,熟地黃、山萸肉、山藥、紫河車、菟絲子補益肝腎,當歸、雞血藤、香附、益母草養血調經,調和氣血。患者有脾虛、陽虛的癥狀,如納少、帶下量多、畏冷、足涼、舌胖,但因同時又有郁熱、濕熱,如痤瘡、帶下黃稠,故先不予健脾溫陽,以補益肝腎,調沖任為主。服藥14劑,月經如期而至,未后錯,因中間腹瀉,又有脾虛之象,二診時加入健脾利濕之白術、白扁豆、茯苓,至三診患者不僅月經周期準,而且經量增加,說明治法取效。
案2郭某某,女,26歲。2014年10月14日初診。主訴:閉經7個月。現病史:患者以往行經帶經時間長,后自2013年開始月經周期延長,至2014年2月之后月經一直未至,自述末次月經一切正常。體質量自停經后增加10 kg,脾氣變急躁,2014年7月19日婦科B超:左卵巢囊性回聲,內膜0.7 cm,卵巢囊性回聲最大直徑2.7 cm。曾服2月黃體酮月經仍未至。大便溏稀,時有腹痛,手足心熱。2014年6月30日生化檢查:UA:496.5 μmol/L(142~416)升高,ALT:47.6 IU/L升高,TG:4.0 mmol/L升高。舌質紅暗,苔薄,舌下脈絡略粗,脈弦滑。既往史:多囊卵巢綜合征史。體格檢查:體形肥胖,面色紅潤。中醫診斷: 閉經。證候診斷:肝腎兩虛,瘀阻沖任。治法:補益肝腎,活血化瘀,處方:生地黃20 g,山萸肉10 g,山藥10 g,墨旱蓮15 g,女貞子15 g,超微河車粉(沖)6 g,三棱10 g,莪術10 g,知母10 g,黃柏6 g,荷葉10 g,焦山楂30 g,草決明20 g, 腫節風30 g。 14劑水煎服,日1劑。
2014年10月29日二診:月經仍未至,惡熱,帶下少,2014年10月26日北京軍區總醫院查婦科B超:內膜0.6 cm,左卵巢囊性回聲3.1 cm×7.4 cm,腫瘤標記物化驗未見異常,2014年10月25日人民醫院生化檢查:ALT:83 U/L,AST:61 U/L,UA:449(155~357)μmol/L,TG:3.58 mmol/L,Glu:7.04 mmol/L。辨證:痰瘀互結,沖任失調。治法:軟堅散結,活血化瘀,補益肝腎。方藥:昆布20 g,海藻20 g,莪術10 g,生牡蠣30 g,腫節風40 g,草河車20 g,鱉甲20 g,酒大黃10 g,牡丹皮10 g,桃仁10 g,夏枯草30 g 益母草30 g,澤蘭30 g,紫河車6 g。14劑顆粒,服3 d停一天。后以上方守方加減調理至2015年2月3日經至。
按語:患者初診閉經已7個月,經過近4個月共9診的治療,終于近11個月未至的月經來潮。患者初診時閉經已7個月,月經閉止突然,其后體質量增加,見患者形氣壯實,面色紅潤,自述脾氣急躁,手足心熱,且舌質暗紅,舌下絡脈略增粗,脈象弦滑,上述見癥均提示實證,乃痰瘀互結、陰虛火旺之象,且患者血尿酸、肝功能、血脂均高于正常水平,也指向濁陰失降之實證。但患者7個月月經未至,內膜卻僅有0.7 cm,從內膜角度看,似屬虛證,綜合考慮,患者屬虛實夾雜,故補益肝腎、活血化瘀降濁,以生地黃、山萸肉、山藥、墨旱蓮、女貞子、紫河車滋補肝腎,知母、黃柏清相火,三棱、莪術破血逐瘀,荷葉、焦山楂、草決明降濁化瘀,腫節風通經護胃。但14劑藥后患者月經仍未至,復查卵巢囊腫較以往增大,故二診王教授改變治法,以軟堅散結、活血化瘀為主,昆布、海藻、莪術、生牡蠣、草河車、鱉甲、夏枯草、腫節風軟堅散結清熱解毒,酒大黃、牡丹皮、桃仁、益母草、澤蘭活血通經,只一味紫河車補益肝腎精血,故從二診改變治法:治療囊腫為主,軟堅散結,活血化瘀,補益肝腎,三診,增加土鱉蟲,增加化瘀力量,根據癥狀加清相火的知母、黃柏,四診,增加既能和胃又有化痰作用之清半夏、陳皮(因患者有胃脘脹滿的癥狀),五診時月經仍未至,且患者仍惡熱、手心熱,王教授進一步改變治法,專攻囊腫,去紫河車,不再行補益,加入馬鞭草等清熱利濕,活血通經,至6診、7診加強破瘀、軟堅力量,加入水蛭、土鱉蟲、山慈菇、貓爪草等藥,至9診,患者自述于2015年2月3日經至,帶經5 d,量色尚可,但腹痛明顯,且胃不適胃怕涼,首先說明王教授軟堅散結、破瘀通經的治療策略是正確的,守法堅持,終于獲效,另外,患者經至而腹痛明顯,存在血瘀寒凝的因素,故9診在原來方藥的基礎上,加入肉桂、干姜、清半夏溫經和胃,繼續治療。
患者月經閉止近1年,內膜雖不厚,但形氣壯實,體形肥胖,熱盛有痰瘀,初期補肝腎、破瘀不效后,改為以軟堅散結、破瘀通經為主,至后來專事軟堅散結、破瘀通經,是王教授根據病情、患者體質、治療后患者的反應,逐步改變治療策略,雖然內膜薄提示虛的存在,但患者整體情況以及各項檢查均提示實證,且經過幾個月的軟堅散結、破瘀通經的治療,患者沒有任何虛象呈現,加之年齡尚輕,故王教授果斷地專事攻邪,最終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