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愷歌,蔣英君,扈新華
(臨西實驗中學,河北 邢臺 054900)
“近體原則”,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所教學生的心理狀況、年齡層次和知識水平,對教材進行創造性的處理,從而拉近學生與教學內容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距離的一種策略。其目的是縮小心理和情感等方面的差異,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大家普遍接受把“近體原則”分為“時間近體原則”“空間近體原則”“心理近體原則”和“活動近體原則”。
首先,本研究課題與省內外對“近體原則”的研究目的一致,即通過本課題研究,一是針對高中英語學科的教學特點、教學目標,結合高中學生智力水平、學習心理,找出解決近體原則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問題的方法和途徑。通過各種教學實踐活動,探索出適用于鄉鎮中小學英語教材的近體原則靈活運用的策略,從而達到促進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學生課堂學習效率提高的目的。二是為近體原則與高中英語教材恰當運用提供典型案例。
其次,學生現實發展的需要。在高中英語教學實踐中發現,并不是所有教師都能輕松有效地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交流。但教師都渴望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學生都渴望“動”起來,能將所學內容融入生活實踐中?!敖w原則”就像一座棟梁,盡可能縮小教與學的時間和空間距離及心理和情感等方面的差異,在有限時間內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實現了學生在與現實“零”距離接觸中輕松學習,學以致用。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 版)》(以下簡稱《課標》)明確指出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性質。強調在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也應充分挖掘并關注英語學習的人文性,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感受到人文魅力。2015 年底,中央“十三五”規劃建議也提出把“提高教育質量”作為教育發展的主題。強調促進人的個性發展,全面發展,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在新質量時代,教育發展必須落實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培養視野開闊、富于創新、思維敏捷的學生。而教育學理論中的“近體原則”旨在拉近教材和學生的學習、生活、心理的距離,并讓學生身臨其境般感受跨文化交際意識差異。讓語言設置的情景走進學生生活、學生心理,從而把語言教學跟現實生活結合起來。這樣學生才會把課堂當作社會實踐的舞臺,把課文內容當作社會生活環境,才能培養學生積極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這也是教育的核心目的。
認識論是哲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指研究人類認識的本質及其發展過程的哲學理論,亦稱知識論。其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認識的本質、結構,認識與客觀實在的關系,認識的前提和基礎,認識發生、發展的過程及其規律,認識的真理性標準等等。“近體原則”就是研究如何在課堂上根據認識發生、發展的過程及其規律去智慧的創造認識的前提和基礎。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由于學習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而實現的意義建構過程,因此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景”“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近體原則”就是研究如何在課堂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整合這四大要素。
美國當代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的實質在于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近體原則”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深入探究,讓學生始終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從而掌握知識,提升能力。
積極心理學指出:應關注人的心理機能,重視人潛能的發揮、激發與培養人的積極情緒、幫助人們獲得快樂與成功。“近體原則”在教與學活動中,注重營造積極的氛圍。教師擁有積極的心理和良好的情緒,并能夠使用一定的方法,調節學生的學習心理,使其常處于積極的狀況,積極主動的學習與思考,以獲得學習成功后的喜悅與快樂。
素養教育的主體性、全面性、基礎性和發展性是英語素養教育實施的出發點。素養教育的主體與學生做為教育主體觀點是一致的。它主張讓學生全面參與,積極思考和親自實踐;主張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競爭意識和創造意識,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和學生潛力。素養教育的主體性還表現在尊重學生個性品質差異、知識基礎差異和興趣愛好差異的客觀存在,并對學生因材施教,使其全面發展。素養教育注重教師在教育中的主導作用。教師的作用是做為示范者、組織者、監聽者和幫助者。
“時間近體”就是根據模塊的話題,創設問題情境,把模塊中的知識與當今國內外所發生的時事聯系起來,從而引導學生將這些時事與課堂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既在時間拉近了學生與知識模塊的距離,又能引導其放眼世界把握時代脈搏。這也要求教師的思維和眼界都要靈活,能敏銳捕捉到與教學模塊內有關的時事。比如在講人教版(2019)的必修三第一單元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時正直清明節,我們課題組在備課時就利用清明節作為本單元的引入話題,設置了以下幾個問題:
1.What festival do we celebrate recently?(The tomb-sweeping festival)
2.Why do we celebrate it?(To remember our ancestors)
3.What do we usually do to celebrate it?(Go and sweeping the tomb.Sometimes we will also bring some flowers or fruits to put in front of the tomb.)
4.Do you think the festival is still the same as it was?
這幾個問題既在時間上拉近了學生與話題的距離,也正好契合了話題的結構:節日的名稱、節日的意義、節日的風俗習慣和節日的變化。所以很自然就過渡到本課的主題: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
“空間近體原則”要求教師以課本內容為依據,審時度勢盡量結合當地典型事例,用最直觀、最感性的材料,深入淺出地進行理論教學,強化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臻g近體原則也是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仍以人教版(2019)必修三為例。在第二單元讀思板塊是林巧稚的生平事跡。無論在時間還是空間這個人物都離學生較遠。為了拉近學生與教材的空間距離,課題組在備課時就利用每周給我們做核酸的“大白”作為引入話題設置了以下問題:
1.During the epidemic,who do you think is protecting us?(The doctors and the nurses.)
2.Do you think they are doing a great job ?Why?(Yes,because they work as a defense to us,they are even working to keep us healthy and save our lives.)
兩個問題過后,教師順勢過渡到本課話題:Today,we will read about another great person。這樣既引導學生學會感恩醫護工作者的付出又引出本課主題——Mother of ten thousand babies.
“心理近體原則”要求教師可以在英語教學中活躍課堂氣氛,輕松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帶動他們在心理上不再害怕教師、不再害怕英語。這就要求教師是優秀的、與時俱進的、善于捕獲學生心理的,對教材游刃有余的,要對教材的教法敢于創新、善于創新。
大家都普遍認為英語的語法課最枯燥乏味,但在省骨干教師培訓活動中包天仁老師的一節課給了筆者很大的啟發,他說英語可以唱著教。在復習英語動詞的時態時,竟發現很多學生連最基本的動詞時態都沒搞懂,所以為了在短間內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八種時態,筆者用《我愛北京天安門》這首歌的旋律把它們的用法和注意事項唱了出來。筆者把時態分成現在和過去兩大類,然后把相對的兩個時態放在一段里?,F在把一般現在時和一般過去時、現在完成時與過去完成時的歌詞列舉如下:
動詞時態很重要,各個時態要記清。
一般現在表規律 還有習慣和真理。
動詞變化有三單,其他全部用原形。
過去發生的用一般過去,動詞規則不好記。
現在完成有助詞,have/has 要分清。
主要表示有影響,一般翻譯為“已經”。
過去完成更好懂,“過去的過去”是特征。
had 加上過去分詞,這個結構要記清。
有時為了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筆者會讓學生選用哪首歌唱出要學的語言點。下邊就是應學生要求用周杰倫的《菊花臺》唱的ed 分詞做賓補的語法點。
賓語補足語,其實很好懂。
補充說明賓語,讓理解更輕松。
ed 分詞可以做賓補,
和賓語的關系是被動
一感二聽 還有一發現,
四個是使令動詞,五個看見
這些動詞,賓補中??迹?/p>
你一定要記住他們的模樣。
分詞做補足語,
動(分詞的動作)名(賓語)關系很重要,
ing 分詞做賓補,一樣。
活動近體原則倡導教師適時地讓學生在自己動手動腦中尋求發展,在實踐中進行體驗和回味。這樣,學生很容易達到知、情、意、行的真正統一,真正實現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它的核心思想是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翻轉課堂”的理念給與我們極大的啟迪。翻轉課堂最核心的特點就是把傳統的“教室是老師的講解舞臺”變成“教室是學生的展示舞臺”。其實際做法就是教師設計一些與教學模塊緊密相關的任務,讓學生課前去準備。他們可以利用網絡、多媒體的資源,通過自己或小組合作完成任務,然后拿到課堂上去展示。這樣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參與積極性更能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使他們真正的成為課堂的主人。
“近體原則”是一種思路、一種教學探索,它的各個因素間是相輔相成的。它的著眼點和任何一種教學改革的著眼點一樣:踐行英語教學的核心素養,想盡辦法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為了達到課堂的高效,教師要大膽、智慧的引入“近體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