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勇 仁迅實業(深圳)有限公司
會計部門是企業財務信息的提供者,投資者、債權人等是企業財務信息的使用者。財務信息披露是指企業以報表、說明、附注等形式組成公開報告,向信息使用者提供重要會計信息,使后者了解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使投資者的投資行為有據可依,避免盲目投資。除此之外,嚴格的財務信息披露制度也可以有效防止企業傳播虛假信息。對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現狀進行研究,可以發現現階段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并以此改善投資環境,規范上市公司行為。
所謂會計信息披露指的是公司或組織嚴格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要求,及時、真實、完整地向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會計報告等財務會計信息。通過披露會計信息不僅準確無誤地反映出了公司或組織的財務狀況與運營情況,而且為公司或組織領導層制定發展決策提供了財務數據依據。
會計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重要工作之一,會計信息披露采用的委托管理制度,雖然是現代企業典型的管理制度之一,但卻是導致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發生的重要因素。由于現代企業在經營發展過程中采取的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相互分離的經營管理模式,所以導致其在披露會計信息時,難免會因為代理問題的發生,導致投資者出現逆向選擇與管理者道德風險,對上市公司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響。逆向選擇是指在公司運營中,公司內部高層管理者掌握的信息最多。外部投資者在選擇公司進行投資時,只能根據手上不對稱的信息進行決策。為了降低逆向選擇風險,外部投資者只能根據市場平均水平,確定股價和讓渡資金。這
就導致了實際經營狀況高于平均水平的上市公司股價被低估,經營狀況低于平均水平的上市公司股價被高估,高質企業不愿意在股票市場發行股票融資,低質企業由于股價被高估非常樂意于在股票市場發行股票融資。長此以往,將會導致高質公司退出股票市場,股票市場充斥著低質公司,出現了類似“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從而導致股票市場無法發揮資源配置的作用;道德風險是指由于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實際公司管理者沒有勤勉盡責或者利用職權謀取私利的行為。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提高,從內部來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代理問題,即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運營效率;從外部來說,可以緩解資源錯位配置現象,提高金融市場資金配置效率,激活市場優勝劣汰機制。
(1)加大信息披露違規問題處罰力度。新《證券法》實施后,嚴格按照違法必究的原則,提高了信息披露違規問題處罰的力度,根據違法行為性質與危害程度的不同,設定了梯次行政處罰機制,有效遏制了證券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為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新《證券法》采取地將各種責任有效疊加在一起的方式,提高了上市企業違法違規行為的成本。根據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的情況,對其進行做出行政處罰、民事賠償、失信懲戒、移送司法等處罰,進一步強化了監管執法工作的威懾性,有效降低了相關部門開展執法監督工作的成本,促進了信息違規披露監管執法效率的有效提升。(3)新證券法對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等應承擔的責任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和說明。作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而言,必須就上市公司出現的信息披露違法行為以及隱瞞相關事項等違法行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同時還采取過錯推定的策略,規定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所要承擔的連帶責任。這種以加強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等經營管理主體責任心的管理策略的實施,不但進一步加大了對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利用內幕信息從事違法交易的震懾力度,而且通過對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等在民事訴訟中舉證責任的進一步明確,實現了保護廣大中小投資者利益的目的,確保了證券市場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信息披露嚴重滯后不僅導致上市公司財務報表信息失去了應有的時效性,而且增加了關鍵真實信息披露的難度。上市公司在披露財務報表信息時,經常因為受到自身利益以及披露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出現了刻意逃避或抵觸信息披露的主觀意愿,導致企業會計信息披露出現嚴重的問題,增加了上市公司暗箱操作以及欺詐性交易風險的發生率,由此造成信息錯時披露、資本無序擴張等嚴重問題。信息披露的價值在于可用、可參考。對于信息瞬息萬變的資本市場而言,披露時間決定了是否具有時效性或者具有多大程度上的及時性,已經喪失時效性的披露信息帶有往年重復數據和經過人為處理的信息,使得信息披露處于“批而不露”尷尬境地,致使投資者和市場未能了解到企業真實財務信息,獲取披露信息的不對稱增加了投資者的選擇難度,進一步加劇了二者主客雙方的不對等地位和投資者地位弱勢趨勢。
財務會計信息編制是上市公司取得配股資格以及提高公司股票價格的重要手段。上市公司在經營發展過程中,采取的披露公司成本內容數據信息的方式,不但為競爭對手獲取本企業關鍵信息提供了便利,而且會導致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失去競爭優勢,但是如果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出現失真的問題,則會對廣大投資者以及企業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此外,上市公司的業績直接關系到上市公司的利益,如果公司業績不佳或下降,會導致上市公司利益受損,而與此直接相關的利益主要有公司的股價和融資能力。這通常會使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回避信息披露的要求,并且不在其業績預告和業績快報的財務數據中披露公司實際的業績狀況。
雖然大多數上市公司已經順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加大了財務報表披露方式創新研究的力度。但是由于內部缺乏有效監督機制,制約了內部審計機構監督職能的發揮,導致上市公司審計工作出現了過于形式化的問題。保證內部審計具備足夠的獨立性,是提高審計工作質量的關鍵。但是,國內的一些內部審計管理工作方案在構建過程中,對于內部審計機構與其他機構的關聯性缺乏足夠重視,未能對公司治理結構進行調整創新,導致會計管理體制建設所具備的多方面價值難以得到明確,也使得會計監督行為的力度無法得到優化。一些上市公司的決策制定程序缺乏規范性,內部控制工作無法為決策的制定形成有效約束,導致內部審計監督相關工作的職能無法得到完善。
準確預測上市公司未來發展前景,分析投資方關注的焦點,嚴格按照上市公司經營發展狀況編制財務報表,提高上市公司財務會計報表的真實性,確保企業經營策略落到實處。要對提高財務報表披露及時性的價值進行總結,尤其要結合產品生命周期等關鍵性信息,對衍生工具創新所帶來的多方面影響進行總結,使財務報表可以憑借對信息的及時披露,降低經營性工作的不確定性,保證會計信息可以在制定決策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在進行財務報告制度建設的過程中,要對定期報告所具備的多方面應用價值加以考察,尤其要對分配財務成果所需的各項條件加以總結,使財務報表可以得到順暢的編制,并保證在賬戶數據信息得到有效轉化的基礎上,實現財務報表相關數據的精準計算,為財務報表信息的及時有效披露提供支持。要加強對計算機技術發展情況的關注,使財務報告可以在技術因素的幫助下具備更高的及時性。
證監會與財政部等相關機構必須充分重視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披露內容設計的重要性,通過對影響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披露質量內部外因素的合理調節,提高了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水平,保證了上市公司財務會計信息披露結果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為上市公司制定和實施企業發展策略提供了數據依據。財務報表披露內容在設置過程中,需要對財政部門的相關信息進行合理應用,尤其要對征訂準則和財政部的工作準則進行充分協調,為財務報表信息的準確有效披露提供幫助。要加強對證監會等機構的重視,尤其要對影響各方面需求落實水平的因素加以總結,使準則修訂的成本可以得到更加有效地控制。財務報表披露內容在制定的過程中,要充分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準則規范的制定,尤其要對影響企業業績披露水平的各方面因素進行考察,使會計信息的附加披露內容可以得到相應的創新,保證在財務報表的編制方案得到改進的同時,實現信息披露條件的轉化。企業自身也應完善社會責任治理機制,增強信息自愿披露意識以降低權益資本成本,提升信息披露人員的工作素質,聘用專業人員負責會計信息披露工作,以主動披露的市場披露先機占據市場主導,通過縱向對比自身過往數據,不斷提升披露水平。同時保持戰略定力,制定長期目標,在監督的基礎上進行評價、獎勵,增強主動披露積極性。
1.完善披露相關法律,確保披露有法可依
加快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完善和優化的速度是確保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披露工作規范有序進行的關鍵。所以,相關部門嚴格按照《證券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合理設定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相關指標,設計科學合理的強制性信息與自愿性信息披露機制,才能確保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和有效性。要加強對集體訴訟相關制度重要性的研究,尤其要對違規成本過高所導致的各方面問題進行有效分析,使相關的懲處措施可以得到進一步加強。在探索改良財務報表信息披露的相關法律過程中,需要對造假人員進行嚴格的懲罰,尤其要對不法行為的相關懲罰標準進行明確劃定和解釋說明,以便能夠在關聯方的責任得到明確落實的情況下,實現刑罰標準的合理設定,為財務報表信息披露相關法律的改良提供幫助。
2.加大披露懲處力度,鼓勵主動自愿披露
緊跟互聯網信息時代發展的腳步,合理運用互聯網、媒體、中介機構、專家學者等相關資源,建立多層次、全方位上市公司財務會計報表監管體系。強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監管必須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對掩蓋或歪曲重要信息的行為予以重罰,對違法亂紀者起到震懾作用。如建立社會公眾舉報、監督機制、設置投訴電話等,充分利用社會輿論的力量,及時調查,嚴肅處理和曝光。加大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處罰力度,進一步明確各證券監管機構的權限。證券交易所要對上市公司披露的會計信息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嚴懲存在問題的上市公司,尤其是提供虛假信息或重大遺漏的上市公司。利用警告、沒收違法所得、摘牌等手段,嚴重時還應追究有關人員的刑事責任,以維護廣大投資者的利益,確保我國資本市場的有效運行。
3.完善補償退市制度,確保市場健康發展
制定完善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明確市場信息披露的主體,適當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主體的門檻、廓清市場披露迷霧,為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工作的有序開展提供服務,為上市公司退市后投資者損害賠償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對于擾亂市場交易環境的不良信息披露公司實行限期整改,整改不通過者予以退市,取消交易資格。進行實時輿情監測,及時發布辟謠止謠信息,充分發揮大數據平臺作為獨立第三方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引導和鼓勵媒體關注企業在信息披露方面的問題,對拒不履行社會責任、逃避披露責任的企業依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懲處,同時予以曝光,加大其違法違規的法律成本和道德成本,而對于披露記錄良好、披露質量較高的優質企業,可對其進行宣傳推廣,多措并舉形成鼓勵獎掖先進、抑制懲處不法披露的市場氛圍。“自媒體”時代的到來,意味著社會公眾的監督范圍更加廣泛、監督力度和及時性大大提高,所以應重視自媒體對于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監督作用,著力提高社會眾關注度和監督意識,營造主動發現、主動監督的良好環境。企業也可以利用現有的媒介平臺,豐富企業社會責任信息的披露形式,如通過不同的社交平臺靈活披露社會責任信息,擴展披露途徑和范圍,以適應人們快節奏、碎片化的生活方式,輔助和補充現有較為單一的披露形式。
總而言之,規范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行為,不僅有助于上市公司精準把控市場發展的規律,而且滿足了市場經濟體制下上市公司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所以,相關部門必須嚴格按照市場規律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分析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以此為基礎制定科學合理的應對策略,才能在有效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的基礎上,為上市公司經營發展目標的實現提供強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