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麗蕓,李 琴(馬鞍山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馬鞍山 243041)
供應鏈管理通過協調內外部資源,以顧客滿意度為目標,將供應鏈上各個環節的企業看成虛擬的企業同盟,而把任一企業看成同盟中的一個部門,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全面規劃供應鏈上的商流、信息流、資金流,并對供應鏈上各環節的活動進行計劃、組織、領導、控制。
以客戶滿意度為中心觀點。供應鏈管理本質是滿足顧客需求,它通過信息技術,以獲得供應鏈上的企業低成本,實現對顧客需求的快速反應,以此來提高顧客滿意度,獲取競爭優勢。
系統綜合的觀點。各個企業不再是獨立的個體,而是供應鏈上的企業,從生產商、供應商、銷售商、用戶四者的角度考察整個供應鏈的參與過程。同時,供應鏈管理從全局的高度把握物流的各項活動,站在全局的高度統籌供應鏈上的各項功能。
集成化管理思想。集成管理,管理對象由傳統的人財物等資源轉變為以科學技術、信息、人才為主的智力資源,強調是效率和效果并重。而傳統的第三方物流向現代第三方物流轉變的標志是信息技術的應用,在供應鏈中從供應商開始,經由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客戶的全要素、全過程的集成化管理模式,是一種新的管理策略,第三方物流在供應鏈中占主導地位,強調物流資源整合能力,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效率。
企業和企業之間合作伙伴關系。供應鏈理論改變企業和企業之間利益對立的傳統觀念,對構成供應鏈所有功能進行統一管理。供應鏈上各個企業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致力于雙方的合作共贏,共同承擔風險,共同協商解決問題,實現企業之間的資源共享。
隨著社會經濟和電子商務的發展,第三方物流優勢和作用顯著,在供應鏈中處于主導地位,經濟上,在2010年-2017年間,市場規模由6499億元增長至12411億元,預計2025年,規模預計能夠達到51880元,政策上,2017年,商務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土資源等五部委印發了《商貿物流發展“十三五”規劃》,支持第三方物流發展,提升物流方案設計、智能標簽、設備租賃等增值服務水平,從而提升第三方物流的服務水平,市場潛力巨大。
然而,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業由傳統運輸公司或倉儲公司演變的區域性物流企業,多數企業還局限于傳統的運輸、倉儲業務,信息化程度較低,缺少現代化物流設施設備,大部分業務停留在手工記錄,人工裝卸和搬運,延長了響應速度,降低企業的資金周轉的速度,物流人才匱乏,現代第三方物流強調了全局和長遠的利益,從環境角度對物流體系進行改進,人們對環境的利用和環境的保護越來越重視,整合符合企業發展規律,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是第三方物流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市場上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也是經運輸、倉儲等相關企業轉型而來的,對第三方物流企業而言,具有規模小,經驗少,能力弱的特點,對消費市場而言,消費者的需求具有“品種多、批量小、批次多、周期短”的特色,第三方物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對設施、資金、信息、無形資產等內部資源和供應商、生產商、銷售商、用戶等外部資源進行整合,增加企業的凝聚力和核心競爭力,提高第三方物流的效率,實現橫向一體化的發展方向,推動企業快速發展。
隨著第三方物流業務的不斷擴大,第三方物流的高效率運作依靠信息技術的支持,企業信息化的程度也是現代物流企業的衡量標準之一。主要信息技術有EDI技術、EFT技術、條形碼技術、電子商務技術等,這些信息技術運用加強客戶與企業之間的聯系,降低在供應鏈上企業協作的風險。同時將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有機結合起來。在信息技術基礎上,構建物流信息平臺,實現了企業和客戶之間的信息資源共享,為管理層提供決策依據,降低了資源的整合成本,提高了運作效率和服務響應速度。
物流增值服務體現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對競爭日益激烈的物流企業而言,單獨的運輸、倉儲業務已無法構成企業牢固的基礎,企業一方面擴大業務范圍,另一方面為顧客提供獨家的、特別的服務內容——增值服務,以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開展從收貨到送貨的全程跟蹤服務、運輸設備的清潔消毒等衛生服務、貨運代理、報關、保險等業務,借助物流信息技術,提供預測咨詢、數據查詢以及物流方案設計等延伸服務,同時,構建供應鏈上企業戰略聯盟,通過信息、技術、業務能力等資源共享,實現綜合服務效益。
品牌功能是物流企業最大的無形資產,是區分競爭對手的標志之一。品牌產生品牌溢價明顯,可以通過品牌核心價值的品牌識別體系和營銷手段進行。物流服務需求者在選擇服務供應商時候,優先考慮品牌物流企業。品牌培育和客戶需求結合起來,培養客戶對品牌的忠誠度,建立物流服務標準,包括物流服務技術標準、物流服務作業標準,提高物流服務質量,為創建良好品牌提供保證。
基于供應鏈模式下,企業發展第三方物流必然一個發展階段,企業怎么在供應鏈模式下確定企業自身的核心業務,怎樣將企業中非核心的業務外包,這些都是企業成功轉型中至關重要點。因此,作為第三方物流行業,除了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服務水平外,還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充分發揮自己潛在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