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勛
財政內部審計是審計法賦予的重要職能,是財會監督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財政決策科學化、內部管理規范化、風險防控常態化的一項重要制度設計。扎實開展內部審計,系統檢查評價財政業務流程、資金管理、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漏洞,能及時緩解政策執行中存在的“中梗阻”等問題,確保黨和國家重大財稅措施得到有效落實,同時對內部控制實施“再監督”,完善內部治理基礎,有效提升財政治理水平。
當前一些地方在內部審計作用發揮上,仍然存在著一些薄弱環節:一是站位不高,認識不到位,重視資金管理分配,不夠重視審計監督作用發揮,內部審計流于形式,職能有萎縮的趨勢。二是制度機制不完善,沒有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四梁八柱”,不能系統、規范指導內部審計工作。三是審計重點不明確,工作缺乏主動性,審計質量不高,導致更加不被重視,形成惡性循環。四是內部審計力量薄弱,少數單位沒有設立獨立監督機構,與其他科室合署辦公。
一是提高內部審計政治站位。內部審計是國家治理體系的基礎環節和重要組成部分,要高度重視,始終保持內部審計工作的政治方向,不折不扣落實好黨委政府和財政部門、審計機關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部署要求。
二是明確內部審計組織領導。新一輪機構改革后,審計機關加強了內部審計工作監督指導,明確規定了內部審計職能。財政內部審計要在黨組織、主要負責人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作。財政廳(局)黨組會議研究審定內部審計工作規劃、審計情況報告等內部審計重要事項。
三是完善內部審計工作制度。研究制定本單位內部審計制度規范,健全完善內部審計工作標準和流程,比如《內部審計工作實施辦法》《內部審計整改工作辦法》等,詳細規定內部審計的組織領導、職責權限、工作程序、結果運用等,為全面履行內部審計職能提供制度保障。
四是建立內部審計工作機制。建立審計預警風險防范機制,對易發生風險的業務、崗位和領域,提出防范措施。建立與內部巡察、組織人事等協作配合工作機制,貫通內部監督力量。結合財政一體化管理系統,探索應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建立問題整改工作機制,狠抓問題整改落實。建立結果運用機制,推動將審計結果及整改情況作為考核、獎懲干部和相關決策的重要依據。
五是加強內部審計規劃引領。銜接財政“十四五”規劃,制定財政部門內部審計五年工作規劃,明確五年間內部審計的基本思路、工作目標、工作任務以及工作機制,增強內部審計工作的規范性、計劃性、引領性,指導內部審計工作有序開展。
六是強化內部審計責任擔當。財政監督機構牢固樹立服務保障理念,創新工作方式方法,依法、規范、文明開展審計。被審計單位積極配合審計,認真落實整改要求。審計人員堅持“細致、精致、極致”的工作標準,恪守職業規范,高質量做好審計監督工作。內部監督機構加強協作配合,強化審計結果運用,形成內部監督合力,提高內部審計效果。
七是突出內部審計工作重點。緊盯“政策執行”,突出政策執行審計首要職責,保障重大財政政策部署落地見效。緊盯“資金項目”,促進資金使用績效提高,確保財政資金安全、規范、高效管理。緊盯“財務收支”,有效防控財務風險,提高財務管理水平。緊盯“風險防控”,前移審計監督關口,加強過程監督,促進風險防范。緊盯“職責履行”,加大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力度,督促領導干部依法用權。
八是建設高素質內部審計隊伍。建立內部審計人員庫,加強內部審計人員培訓和鍛煉,作為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的人才支撐和保障,持續推動審計隊伍建設。
九是加強系統內部審計指導。采取工作調研、經驗交流、業務培訓等方式,加強對系統內部審計工作指導,建立務實有效的聯動機制,形成上下“一盤棋”,促進系統內部審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