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苗(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工業園區星洲小學)
班主任工作可謂是紛繁瑣碎,這是由班主任工作的復雜性和不可預見性決定的。在班級管理中融合信息技術,使班主任有效地管理班級,將會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風、班風。筆者立足時代背景,結合自己的班級管理實踐經驗,不斷探索、總結班級管理的有效路徑,旨在啟迪班主任對班級管理的深入思考。
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多元智能理論已經得到廣大教師的認可和推崇。但是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往往會感到無所適從。筆者借助班級優化大師這款軟件,巧妙地解決了這一難題。加德納認為,每名學生的智力都有自己獨特的表現形式,有自己的智力強項和學習風格。對學生采用統一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是不合理的。而多元化的班級管理評價方式對促進學生發展意義非凡。
在使用班級優化大師軟件時,筆者設定了“眼保健操”“中午就餐”“課外活動”“大聲朗讀”“書寫工整”等多維度評價項目,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例如,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言,響亮朗讀,筆者就及時點擊“大聲朗讀”;學生在課間撿到物品,就及時點擊“拾金不昧”;等等。另外,學生的做操、背誦、作業等情況也能及時以鼓勵性的語言記錄下來。為了實現全方位、多角度地評價學生,除了對學生個體的評價外,班主任和任課教師還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評價團體成員的行為表現。班級優化大師軟件能夠實現班級管理的量化和學生評價的過程化,其與傳統的紙質量化評價相比,更具易保存、記錄快、效率高的特點。使用班級優化大師軟件后,班主任面對班級管理工作便不再煩瑣復雜,減少了班主任的工作量,也減輕了其工作負擔。
班級優化大師軟件分為教師端和家長端兩種,當班主任和任課教師點評完學生后,可以把點評結果發送到家長端。班主任還可以一鍵導出班級報表,實現家長同步預覽孩子在校的具體情況。這樣的功能,也便于家長及時總結與反思家庭教育中的優點與不足,做好及時調整。如此,在無形中班主任也發揮了班級管理中的家長助推力。
班級優化大師軟件既有助于班主任及時了解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以便于及時解決,又有效填補了終結性評價的死角。它還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積極表現的欲望,將意識內化為良好的行為習慣,自然而然地促進了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長。
“互聯網+ 教育”是教育現代化的大趨勢。微信以其便捷性、超時空性等特性,備受家長和教師的青睞,有效促成了家校聯動,形成教育合力。一直以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學生成長的支撐系統,缺一不可。在傳統的溝通方式下,家校之間存在著交流的壁壘。班主任可以充分發揮微信群的作用,使其成為具備正能量的服務家校溝通的優質平臺。
家校合作,能更好地助力學生成長。由于家長都想了解自己孩子在學校的具體表現,所以筆者除了發布一些學校通知、作業通知、溫馨提醒外,還常常把學生優秀的作業、參加的活動和獲得的榮譽等值得稱贊的行為以圖文、視頻的形式分享到班級微信群里,這樣既能展示部分學生的優秀方面,又能讓家長看到其他孩子值得學習的方面。當個別學生出現問題時,筆者也會及時通過微信與其家長進行一對一溝通,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具體情況,讓家庭教育更具針對性和時效性。當然,學生在家庭中各方面的表現,家長也會及時反饋給教師。通過家校合作,更好地進行班級管理。
與此同時,家長也要通過不斷學習,提升其教育能力,這樣在無形中也會推動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地開展。筆者會通過班級微信群定期與家長分享教育資訊,促進家校合作。例如,針對學生青春期階段,筆者給家長分享了關于青春期親子溝通技巧方面的文章;在流感頻發季節,筆者也會分享流感預防及治療的專業方法。筆者相信,班主任與家長建立班級微信群,約定群規并達成教育共識,會更好地實現家校共育,一起為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微信公眾號已經進入了人們的生活圈。班主任可以發揮互聯網的優勢搭建班級公眾平臺,切實提高班級管理水平。
班級文化,是班級的靈魂。班級文化通常分為硬文化和軟文化。硬文化是班級黑板報、文化走廊等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文化,而軟文化則是班級文化的核心。良好的軟文化建設會促成班級個性發展、和諧奮進的精神風貌的形成。
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班級微信公眾平臺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筆者為班級注冊申請了班級微信公眾平臺賬號,并在公眾平臺上發布了征集“硬文化”的活動,得到了學生的積極響應。一個個奇妙的想法涌現出來,如慧墨雅韻、夢想之花、書香致遠,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創建了溫馨的學習環境。“軟文化”的建設亦是如此。筆者在公眾平臺上發布班級制度,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通過班級民主投票最終確定。這一過程能真切地讓學生感知、體會到自己是班級的建設者,營造出“人人為班級”的良好氛圍,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班級的凝聚力。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指出,人性最深刻的原則是渴望得到賞識。因此,班主任要毫不吝嗇地贊美學生、充分肯定學生,這樣有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養成優良品德,促進學業進步。于是,班級微信公眾平臺成為了學生展示的窗口。每次的班級活動、每周的“綜合表現之星”、每個階段的進步情況等都將在班級公眾平臺發布,以此來展示班級的活力與文化,讓榜樣引領成長落到實處。
另外,從學生個體角度出發,筆者還將班級微信公眾平臺與教學工作實現深度融合,實現學生知識能力的提升與延展。例如,在平時的寫作教學中,學生的單元美文佳作、每日優秀隨筆,統一歸納到“妙筆生花”欄目,以電子班刊的形式在班級微信公眾平臺上向學生展示。這一做法打破了課堂展示的時間限制,學生也因被關注而體會到了成就感和自豪感。又如,為了讓古詩詞浸潤童年,陪伴學生成長,筆者鼓勵學生自己搜集資料、分享古詩詞,以圖文、視頻的形式呈現在“詩詞風韻”欄目中,提升了學生自主探求知識的能力,促成了班級“樂學互學,你追我趕”的良好氛圍。
教育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心靈的接觸過程,而溝通的“橋梁”則是師生之間的真摯感情。班主任可以抓住“師生情感的紐帶”——班級微信公眾平臺,讓班級管理成為一種心心相印的活動。
班級微信公眾平臺除了能夠實現班級文化建設、展示學生風采等功用外,還能增進親子之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情誼。例如,筆者在班級微信公眾平臺專設了“星語心愿”欄目。在母親節、教師節等溫馨節日時,學生可以借助班級微信公眾平臺向母親、教師傳遞心語,以多種形式送達最真摯的祝愿;當學生生日時,班主任可以精心設計電子賀卡,附上教師的期盼和同學的祝福,一鍵送達,情誼濃濃。這一實踐有效地對學生進行了情感滲透,以情傳情,學生在和諧、友愛的環境中感受到了班主任的關懷、班集體的溫暖。
綜上所述,班主任要始終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讓信息技術為班級管理所用。在具體實踐中,班主任要不斷探索,創新班級管理的有效路徑,最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