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延昌
(山東省菏澤日報社,山東 菏澤 274000)
報紙作為傳統的信息傳播途徑,曾一度活躍在主流媒體的舞臺上,引領著紙媒的發展。然而,在新媒體時代,傳統的新聞媒體已經很難滿足社會對信息的需求,時代的進步,人們的閱讀需求也逐漸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報紙新聞編輯就必須進行改革創新以適應發展的需求。
近年來,全媒體傳播時代的到來,媒體結構、輿論類型和傳播方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么,作為傳播信息的媒體來說就要適應環境,探索新的技術,完善媒體機制,在新聞采集、制作、發布、接受和反饋上要進行調整以適應新時代。報紙的傳播信息基本和新媒體的傳播內容相同,但是效果卻趕不上新媒體,報紙之所以受到新媒體的影響,主要是因為新媒體的傳播速度遠超于報紙的傳播速度,新媒體的緊密結合使得新媒體的溝通渠道效益更高,傳播新聞和輿論話題很及時。所以傳統媒體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轉變,融合到新媒體當中去。
在全媒體時代,受眾群體既是信息的分發者又是信息的制作者,這種雙重身份使其成為熱門話題。報紙需要實現推動公眾輿論的新聞的目標,要引起公眾關注,有必要以受眾為目標向受眾提供感興趣的主題。引發關注的最直接和最簡便的方法就是抓住“熱點”,從收集和編輯新聞的角度來看,互聯網上的熱門話題很多是新聞媒體關注的主題。但是信息發布者的專業水平和專業視角無法與專業媒體人員相比,導致傳播內容和主題有可能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在新聞采集和編輯過程中,編輯基于客觀事實發現有價值的資料,以主流視角引導社會輿論。報紙的主要版塊一般有:頭版,這個不用解釋;熱點新聞(或者叫焦點新聞、要聞、封面新聞),一般是當天最受關注的新聞,以及一些領導人動向本地新聞、中國新聞、國際新聞,這三個是熱點新聞之外的時事新聞。財經新聞,有些報紙將股市、彩票、房產類新聞歸入其中;文娛新聞,娛樂八卦、體壇動向;評論,社評、來論副刊,專欄文章、情感故事、互動;其他專刊,比如,汽車專刊、親子專刊、旅游專刊、讀書專刊等等,有些報紙的專刊是經營性的,有些是非經營性的。
在報紙的所有內容中,新聞的素材是最為基礎的,這就對相關人員的信息搜索和整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其實,一個新聞的編寫需要找很多的素材,通過工作人員對多種素材的有效篩選,根據市場的實際需要進行部分整合,客觀真實地反映實際情況。在整合素材的過程中,其實比較重要的就是要考慮新聞的實效性,運用最簡短干練的語言展現新聞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從而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在報紙所要體現的新聞內容中既要有重點還要考慮到平臺的宣傳要求和實際內容,所以在報紙中就更注重新聞內容的排版,要在有局限的板塊中充分地展示新聞重要信息,使讀者能夠精準地掌握事實內容。對于一些重要內容可以通過放大字體、插入相關攝影圖片來吸引讀者的眼球,達到一定的視覺效果,對重點內容進行重點關注。
在報紙的編寫過程中,需要整理很多稿件,這就需要新聞工作者對于稿件的嚴格把控和審核,深度挖掘有價值的信息,在客觀真實的基礎上挖掘有效的新聞內容,這樣才能保證讀者在讀完一則新聞的時候對新聞內容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從而對不同事件進行客觀綜合的評價。
報紙主要是通過文字進行傳播新聞內容,所以必須要保證所傳遞每一個信息都是客觀真實的,符合實際,不能出現不實言論甚至出現虛構內容的現象,也不能出現錯別字或出現錯誤語句,那么工作人員要在信息采集的同時做到嚴格審核、校對所要出版的信息篇章,保證最終的新聞質量。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與進步,人們獲得新聞信息的方式越來越多,開始在手機、電腦上獲取新聞信息,微博、抖音、快手等媒體軟件,這種新的媒體軟件更新速度以及搜索便捷的優點更能吸引受眾,尤其是對于年輕群眾來說,紙質報紙已經不能夠吸引他們的眼球,銷量隨之下降,紙質報紙的市場低迷。
報紙新聞獲取信息的途徑比較單一,相對新的媒體軟件速度不夠及時,很難滿足讀者對新聞閱讀的迫切需求,再加上社會信息的不斷增加,無法在報紙新聞中快速地了解到新聞信息。
報紙的主要收入來源靠廣告的投放,隨著廣告的投放渠道變得越來越多,廣告投放數量的減少直接影響了報紙行業的收入,只能通過收集新聞和編輯方式兩方面進行創新。
現在的報紙行業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編輯的創新意識不強,沒有思維跳動的空間和轉型的措施,影響報紙行業的進步與發展,甚至在不斷下降。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新媒體的出現,沒有一個創新的機制體制就意味著落后,所以必須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帶動編輯的創新激情,有意識地進行不斷的創新。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人們可以獲取信息的途徑非常多,并且可以直接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這無疑對傳統報紙造成了巨大的沖擊。想要維持傳統媒體的優勢,就必須從實際情況出發,報紙新聞報道方式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對比互聯網新聞靈活性與參與性強的特點,對自身報道模式進行創新,實現不同模塊和環節的改革,為報紙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但是管理理念落后是限制報紙自身創新發展的關鍵,雖然有越來越多的管理人員意識到自身創新的必然性和緊迫性,但是受傳統思想限制,還不能在短時間內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新聞報道依然應用傳統模式,并不利于報紙新聞的發展。
作為傳統媒體,在過去很長的時間內,報紙新聞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中,報紙新聞報道已經形成了一個相對完善的工作模式,保證了工作效率。但是在新聞多渠道傳播的現代,傳統報紙新聞報道模式就成為了自身發展的限制,削弱了模式創新的能力。例如,以報紙新聞評論來講,所有評論均發生在新聞刊發之后,需要一定時間。但是對于網絡新聞報道來講,人們可以即時性閱讀和評論,時效性與參與性更強,具有非常突出的優勢。因此,必須要對報紙新聞的報道模式進行改革與創新。
報紙新聞要想進行轉變創新首先就要轉變記者的思維方式和觀念,內在本質的轉變才有利于尋找新的途徑。在改變思維方式的過程中,可以從創新入手,將寫作和攝影融為一體綜合應用。在收集和寫作的過程中,不斷激發新的創作思維,從各個角度進行分析,根據受眾人群的接受喜好,使受眾在該新聞渠道能夠了解更多的新聞內容。
思維的創新要從兩方面進行展現:新聞角度和信息編輯的內容形式上。在目前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編輯部門需要認真地對閱讀過程、信息以及整體形象進行科學設計,不斷地創新內容,在內容方面要強于其他新聞媒體,讓讀者在報紙新聞中擁有一個舒適完美的閱讀體驗。思維方式的轉變會直接影響行業的方向,對于報紙的新聞報道和寫作方式的變化都有著一定的影響力,思維方式的變化及是報紙新聞行業的轉變,也起到了關鍵性的積極作用。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進步,在媒體融合影響下,報紙新聞單一的傳播方式已經不能夠追隨快節奏的新聞需求,那么對報紙新聞的業務水平和專業技能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寫作方式和技巧、工作設備和報道方式,需要在快節奏的工作中展現專業的業務能力,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勇于創新,不斷探索新的方向。受眾人群對報紙新聞的需求數據是內部員工最為熟知的,所以他們能更好地掌握發展方向。總之,提高業務水平能力也是促進報紙新聞采集編輯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
報紙作為傳統的新聞媒體,在反映社會輿論的水平上還是占據了一定的地位,滿足受眾的需求可以體現出人性化的傳播方式,報紙新聞的投放目標及受眾人群,那么新聞編輯理應考慮受眾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革與創新編輯。還可以舉辦一些讀報活動,通過互動手段逐漸吸引受眾人群的興趣,逐漸就會有更多的人支持報紙新聞,選擇接近生活的編輯方式,更好地為受眾服務。
在媒體融合的時代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在新聞內容上有著同質性和碎化性的特征,所以作為傳統媒體,新聞內容的傳播就需要進行創新。在各界媒體的競爭中,新聞傳播的質量決定了媒體的地位,是否成功取決于內容是否有質有量,新聞的編輯是新聞內容創作的主體,內容的收集、內容的制作和內容的服務方向這些都要求在編輯工作時更加注重,要挖掘有意義、有價值的新聞素材,創造高質量的新聞傳播內容,才能夠吸引更多的人群閱讀,從而提升報紙新聞傳播的質量和效果。
在新聞的采集和編輯的工作中,負責編輯的工作人員僅有文字功底和判斷新聞價值的能力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對每天的動態消息進行分析與判斷,及時地確定當天所要報道的新聞主體和整體結構,對新聞內容的擇取、刪改和編排要科學,使所展現的新聞內容意圖明確、層次分明、結構完整;在策劃的同時,首先,要配合政府,幫助政府工作進行有效的宣傳,既輔助了政府的工作,又能吸引大部分讀者,其次,對于突發事件的報道。由于突發事件很難掌握,所以在報道時很難抓住方向,但是可以通過合理的策劃,對突發事件進行及時且全面的報道。還有一些重大事件,要有專欄進行編排報道。
信息時代下的今天,海量的新聞信息撲面而來,對新聞的采編工作要求更高。在新聞策劃時,大概的思路是:某時某地發生了什么事情、此件事情的價值意義,為什么去報道、報道此事會造成的后果和影響。
要想提高策劃意識,首先,在新聞策劃時,必須要找準主題,準確把握好策劃方向,清楚地表達出主題。比如,在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時,策劃者要從新的切入點去策劃報道,更好地引起受眾的注意。在教師節前后,可以推出新時代師生關系的策劃方案,提高新聞策劃的創新性。其次,節點要素是新聞策劃的重要要素之一,特別是在融媒體時代下,更要重視節點要素,加強新聞與時間節點的結合。比如,在中秋節前后,新聞策劃人員可以與博物館等文化場所聯合推出活動,開放博物館夜游,同步推出講座、音樂會、詩歌朗誦、書畫鑒賞、漢服制作等活動,感受博物館中秋夜的特別之美,領略中國傳統文化獨特之韻。此外,融媒體時代給新聞報道提供了更多的傳播平臺,所以新聞策劃人員要加強對平臺要素的掌握,選擇恰當的平臺報道恰當的新聞內容。融媒體時代下,大量的商業化平臺不斷出現,所以新聞報道的形式也出現了較大的差異,新聞策劃人員必須了解不同平臺的特性,結合受眾的喜好做好新聞策劃。在策劃時,還要結合平臺特點進行調整,保證新聞策劃的準確性,提高受眾的關注度。
在進行新聞采訪的時候,新聞記者一定要采訪一些新鮮的事來吸引閱讀者的關注度,要通過采訪反映出社會生活的新的變化、新的做法、新的舉措、新的趨勢和新的發展等等。采訪內容要實事求是,真實的采訪才是新聞的生命,要貼切實際,弄清事實的真相,客觀真實地傳播新聞事件的內容,只有這樣讀者才能相信新聞。對社會要有責任感,才能切身地從百姓的利益出發,維護群眾的切身利益,抑惡揚善,維護公平正義。新聞記者應該追求美好的事物,盡可能地向大眾呈現美好的一面。
由于新聞采訪的涉及面比較廣,場合的不同,具體展現的實際情況也有所不同,應該靈活地選擇不一樣的采訪方式。大多數情況下,新聞記者都是采取預約、等候、調查、跟蹤、書面、電話、錄音等方式進行采訪,必要情況下時,可以采取暗訪的調查采訪方式,因為很多情況下,暗訪更能反映事實真相。
作為直觀的書面表達,想要讀者能在新聞語言中更好地、更全面地了解新聞內容,那么語言上就必須做到精煉、通俗易懂、架構清晰、主次分明、言語樸實、準確,生動活潑的言語表達,更為鮮明生動,使用生動的語言更能抓住事物特點,受眾更容易讀懂。
有些需要進行詳細描述的畫面,可以在編排時,適當地插入圖片進行解說,圖片語言更加具有視覺沖擊力,更能形象地表達所要解說的內容。
相對于新媒體來說,報紙的優勢較小,傳遞新聞速度不夠快,信息含量不大,沒有視頻更直觀,閱讀體驗不好。之前唯一值得稱道的深度報道,現在客戶端也能做。現在是海量資訊的時代,誰掌握了更多的信息,更快速地發布,誰才能實現可持續穩定發展。
其實,要作為一個了解社會的重要工具,應有獨家的新聞渠道、獨家的撰稿人。而最重要的是改變銷售模式。改變銷售平臺,不拘泥于報攤、雜志攤。為了拓展年輕用戶群體,應多投放到新興平臺,比如,連鎖快餐店、便利店、酒店、商場、機場高鐵候車廳等地。發展公眾號,提供第一手資料,或研發APP,增加會員制度,購買觀看獨家文章。這都是改革的方向。
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新聞媒體的總體規模不斷擴大,網絡新聞與傳統的廣播、報紙、電視同頻共振、同臺競爭。其實相比新媒體,傳統媒體還是擁有一定的優勢的,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已經形成了完整的體系。新聞采編面臨的最主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篩選有價值的新聞信息,有必要從多角度探索進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