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鵬利
(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
近些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全球經濟狀況并不樂觀,在這樣的環境下,大學生就業更加困難,而高職院校的學生畢業都傾向于步入社會找工作,因此,必須從大學教育的本身出發,加強大學生思政教育和“雙創”教育,進行協同育人,解決目前社會上出現的各種難題。
對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衡量一個人首要的因素是此人的思想品德的素質,現在來看,高校目前加大了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方面教育的力度,把大學生培養成有德之人。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一股潮流,肩負重任,每一位大學生都要綜合考慮,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要兼顧,更加重視集體利益。作為學校來說,要想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就要從思政教育入手,不論什么專業的學生都應該學習思政課程,讓學生明白思政課程的真正價值與意義所在[1]。
“雙創”教育即培養學生的創新與創業的意識與能力,大學期間,會開展各種各樣的創新活動,目的就是讓大學生能夠有創新與創業的意識與能力,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要想在世界前進的步伐中一直居于前列,就必須進行創新,創新最重要的就是依靠大學生,同時面對不容樂觀的就業現狀,作為大學生要樹立起創新意識,創業也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在傳統的就業意識中,大學生只要自身有本領,有足夠的知識與技能,就能夠就業,而目前來說,就業的要求變得越來越高,而大學生的數量也變得越來越多,因此,大學生必須對自己的就業觀念進行轉變,積極抓住機會進行自主創業。大力支持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因此,對于高職院校畢業的學生來說,樹立創新意識,培養能力,不僅能夠提升自身的實力,而且能夠促進我國經濟的快速恢復與發展[2]。
協同育人是歐洲國家提出的概念,目前來說,大學教育越來越重視協同育人的作用,目前來說,有家校協同、產教研協同、校企協同等,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更多的是校企協同與產教研協同。比如通過學校與企業協同,可以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更多的資源,學生畢業是要走向社會的,而校企協同恰恰在學校就幫助學生解決這個難題,學生可以通過學校的介紹,在企業進行實習,企業不僅為學生提供更多優質的資源,學生也能夠通過在企業中的實習得到鍛煉與成長,提前適應社會環境[3]。
目前來看,國家鼓勵大學生創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國目前的創業與創新的能力仍然有限,大多數大學生的創業與創新的能力與意識沒有被激發出來,更多的大學生仍然是畢業后開始找工作,努力為老板打工,很少有大學生能夠主動進行創業[4]。因此,思政教育在啟發大學生創業與創新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思政教育,慢慢啟發大學生的創新與創業的意識,同時,大學生在實際創業與創新的過程中,不免會遇到許多困難與挫折,大學生必須要克服這些挫折,通過思政教育,磨煉大學生的意志,同時,創業并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的簡單任務,需要許多成員分工配合協作,通過思政教育,大學生可以鍛煉自身的合作意識與能力,大學生必須具備團隊協作能力,才能在今后的道路走得更遠。同時,通過思政教育,大學生還能夠明確未來的目標與方向,尋找自身的價值,在未來工作的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價值[5]。
目前來說,隨著國家越來越重視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設,大學的思政教育課程發展比較完善,但是,隨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大學的思政教育必須進行更新與發展,不能僅僅滿足于老舊的思想觀念,“雙創”教育的提出更新了思政教育,大學的思政課程不能只是對學生進行道德的教育,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創業意識的教育,培養學生的相關能力,以及未來在工作中的團隊協作意識與能力,這都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在未來的發展,對大學生未來的職業建設起著重要的作用,必須要注重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6]。通過“雙創”教育,大學生可以明確未來發展的方向與目標,大學是人最寶貴的時光,不能渾渾噩噩地度過,每位大學生,尤其是高職院校的學生,在步入校園后,都應該樹立起責任意識,有要步入社會的緊張感,轉變自身的思想觀念。現在的經濟形勢與過去大不相同,目前來看,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不容樂觀,大學生已經不能僅僅依靠在畢業后通過校招步入工作崗位,再加上教育內卷現象越來越嚴重,企業更需要高素質的人才,因此,大學生必須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質,適應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在大學期間就要接觸社會,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要將相應的理論知識付諸實踐,提高自身的創新與創業的能力,通過思政課的學習,轉變老舊的思想觀念。目前,社會發展需要更多的創新型人才,各行各業都在創新,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才能完成第二個百年奮斗的目標,因此,大學生,尤其是高職院校的學生,必須要轉變思想觀念,促進自身的發展,培養自身的創新能力與意識[7]。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各行各業都需要人才的供應,目前社會急缺高素質人才,而高素質人才更多來源于大學,高職院校的學生畢業后大部分會走向社會找工作,是重點培養的目標,通過協同育人,大學生可以更快地適應社會。比如產教研協同,通過產業與教育和研究的結合,可以更快地促進企業的發展,大學生可以更好地明白社會對于人才的定義,從而為自己今后的發展方向有所考慮,制定好今后的發展目標,高素質的人才的培養更多是依賴于高校的思政課程,通過思政課程的學習,可以培養大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與能力,在未來創業或者找工作中都能夠克服困難,應對挑戰,從而培養強大的心理[8]。
目前來說,我國高校要想實現發展,必須提升辦學質量,學生在畢業后有很大一部分會留在學校所在地發展,因此,高校會想盡辦法留住人才,促進當地的經濟與社會的發展,留住人才首先是吸引人才,再是培養人才,而對于學校來說,采取校企協同等協同育人的方式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在招生時,先將校企協同理念向學生介紹,學生如果能夠準確理解校企協同的重要影響和意義,學生在校學習時,需要扎實學習理論知識,理論知識學習完畢,根據學校的安排,進入相關企業進行實習,提前接觸社會,提前適應社會,從而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理解社會對人才的真正定義,明白自己與社會要求的差距。由此看來,通過協同育人,高校的辦學質量會有所提升,高校會引進并且培養出更多的人才,從而為社會發展增添新的活力[9]。
要想快速提高大學生的素質,實現就業,必須首先完善相應的管理機制,相應管理機制的建立要依靠國家、社會與學校共同努力,首先,國家相應的管理就業的部門要建立起信息網絡,及時了解到學生的就業意向與就業的狀態,學校與相關的人力資源部門要及時對學生進行走訪,比如說通過電話進行及時了解,幫助學生明確好未來就業的方向與目標。目前來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仍然形勢嚴峻,這也影響了我國經濟的發展,因此,必須要指導學生轉變相應的就業觀念,教育學生適應當前經濟發展的形勢,在這樣的形勢之下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創業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目前來說,我國大力鼓勵個體工商戶進行創業,對于一些小微企業的稅收采取減免的政策,大學生也要意識到這一點,轉變就業觀念,不能以老舊的眼光看待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同時,相應的管理監督部門還要制定好相應的管理監督方案,及時地對學生的學習與老師的教學進行監督評價,了解老師的教育與教學工作和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是否得到了相應的提高與發展[10]。
教師對學生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影響,高職院校的學生畢業后大多會直接選擇就業,因此,教師需要抓住學生這個特點,對學生進行指導。要想培育出優秀的學生,教師自身首先要優秀,因此,學校必須要加強相關教師的培訓力度,舉辦各種培訓會議,要求全體教師參加,對教師首先要嚴格要求,每位教師都要深入理解相應的概念,比如說每位教師都要理解創新與創業的概念,樹立創新與創業的意識,只有教師具有創新與創業的意識,才能教育學生擁有創新與創業的思維與能力,對相關教師也要定期考核,嚴格考核的要求。不僅要嚴格要求老教師,對于新入職的教師更要加強監管,首先必須要嚴格入職的要求,注重教師的綜合素質,注重師資力量的培訓,選拔優秀的教師,組建高素質的教師團隊。
經濟與社會在不斷發展,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也產生了重大影響,因此,教師必須要將科學技術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創新教育與教學的模式,比如對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如果能夠很好地利用好多媒體技術,會大大減輕教師的授課負擔,同時也更有利于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比如對于一個晦澀難懂的理論模型,學生僅憑教師的描述無法理解和想象,而通過多媒體技術可以將相應的理論模型投射到教室內,每位學生都能夠直觀地看到模型的樣子,更能加深對模型的理解,如果教師此時借助相應的視頻,學生的學習興趣會被激發,也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大學是人生發展的關鍵階段,因此,必須要重視大學階段學生的發展,對學生的各方面給予綜合的指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比如在大學期間會舉辦相應的“創新、創意與創業大賽”,學生可以分小組進行合作,共同完成項目。首先,學生需要擬定相應的項目策劃書,制定好相應的創業目標,考慮好項目的可行性,其次,該項目需要能夠進行實際的操作與運營,通過開展相應的報告會,學生需要向各位觀眾介紹項目的想法與項目未來發展的前景,以及項目的實際操作情況。通過舉辦此類大賽,可以培養學生的“三創”的意識與能力,讓學生能夠全面地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也會得到提高,讓學生深入了解創業的價值,從而也能夠體會到創業的艱辛,同時,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大大增強,學生在步入社會后,并不是孤軍奮戰,更需要進行團隊交流與合作,因此,必須要培養學生與同班進行合作與交流。
高職院校的學生畢業之后都想找到合適的工作,有所發展,但是如今經濟發展的形勢并不樂觀,學生也不能用老舊的觀念應對當前變化的社會,大學生應該在剛步入校門時就樹立起危機意識,主動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大學生不能夠僅僅停留在理論學習層面,更應該將學習的理論付諸實際,許多大學生得過且過,碌碌無為,渾渾噩噩就畢業了,殊不知這是人生最寶貴的時光,在大學,學生可以學習各類理論知識,不斷促進自身文化知識的增長,學生還能夠認識各個地方的同學,為今后的發展提供相應的資源,培養自身的各種能力,大學生要想更好更快走進社會,就要在大學期間主動適應社會,可以嘗試各類兼職,可以進行創業,綜合考量后才能在畢業后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因此,大學生在大學期間要積極投身于各項社會實踐,努力做社會發展的推動人。
目前來看,國外的職業教育發展的如火如荼,高職院校畢業的學生也有升入大學的機會,同時也可以選擇工作,藍領與白領可以受到同等的待遇,為了應對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勢,我國目前也在學習國外先進的教學模式與方法,不斷提高高素質技術人才的比重,提高職業技術人才的工資待遇,引導民眾轉變態度。人們都想讓自己的孩子進入的好大學,而對于一些沒有考上大學、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生卻不屑一顧。但是高職院校的學生畢業如果能夠學到專業的知識與技能,會有更好的發展空間,這是大多數家長沒有意識到。因此,國家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扭轉民眾的思想觀念,重視高職院校的學生,對所有學校畢業的學生一視同仁,鼓勵大學生進行創業,對大學生創業采取相應政策進行扶持,加大對大學生扶持的力度。
綜上所述,目前經濟形勢發展的不容樂觀,大學生有嚴重的就業困難,大學生已經不能像過去一樣,只要具備相應的知識與能力就可以在社會上找到一份好工作,隨著教育內卷現象的日益嚴重,大學生必須轉變相應的思想觀念,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嘗試進行創業。思政教育與“雙創”協同育人是目前各類高校倡導的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大學生尤其是高職院校的學生減輕就業的壓力,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得到更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