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學三
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公證處,山東 東營 257000
隨著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為了保障社會經濟活動與社會大眾生活活動的有效進行,我國相關法律法規亦在隨著時代的發展進行不斷的優化與完善。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各種性質的經濟糾紛逐漸增多,為了有效維護社會的和諧,促進經濟市場的穩定發展,如何簡單有效地解決社會經濟糾紛成為當前社會大眾廣泛關注的社會性問題之一。由此可見,拓展解決社會經濟糾紛渠道,簡化解決程序,降低維權成本成為當前我國優化社會經濟糾紛解決路徑的重要途徑。隨著我國《公證法》的推出與施行,為我國公證的強制執行效力提供了法律層面的依據,有了法律法規的明文支持,對公證強制執行效力的發揮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然而當前我國的公證強制執行在其執行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如何有效改善這些問題,提升公證強制執行效力成為當前公證機關面臨的首要問題之一。
公證強制執行從其本身而言,其主要是由相關債權人與債務人雙方的各自意愿,將其二者之間的債務關系通過公證機關進行公證,并形成相應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強制執行相關文書。因此,一旦債權文書擁有公證強制執行效力,就能夠在法律上認定債務人與債權人對其文書中的給付內容達成共識,并使相關債務人認可并能夠接受強制執行。如果在債權文書所協議的期限內,相關債務人沒有兌現其應履行的義務,相關債權人只需要向相關人民法院申請其對其公證內容進行強制執行即可,不必再走繁雜的訴訟途徑來維護權益。因此,具有強制執行效力的公證文書與普通的債權文書相比,其可信度與可靠性具有明顯的優勢。相關公證機關在對債權文書強制執行效力進行公證的過程中,首先會要求相關債務關系人提供有效的事實依據作為證據支持[1]。因此,在債權文書具有強制執行效力之后,相關債權人在向司法機關申請強制執行時,相關司法機關無需對其債務事實進行充分待查核實,直接向相關人民法院遞交強制執行申請即可,從這一角度分析,將債權文書進行強制執行公證,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簡化司法程序,為債權人節省人力成本與時間成本。
公證強制執行制度不僅有效為我國社會大眾的合法權益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時能夠有效簡化一般經濟債務糾紛的司法程序,在現階段我國所實行的公證強制執行制度中,其首先是以非訴訟的方式,為社會經濟交易中的債務關系以及相關當事人之間的正常交易約定賦予強制執行的法律效力,以此來為債權人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在此條件下,一旦債務人無法履行事先承諾的義務,債權人無需再通過訴訟途徑進行債權確定,便可單方面向相關司法機關申請強制執行,這樣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簡化了司法程序,同時為相關債權人節省了更多的人力成本與實踐成本。另一方面,當前的公證強制執行制度只能是所予以公證的債權文書,而對于一些不存在債務償還關系的其他類型的民事經濟協議,無法通過相關公證機關賦予其公證強制執行效力[2]。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雖然經過公證的債權文書具有相應的公證強制執行效力,但是在具體操作流程中,仍然需要債權文書中的債權人,根據相關公證材料,向相關人民法院遞交相應的強制執行申請,由人民法院根據其所公證的債權文書內容,確保其符合強制執行標準后,對債務人采取相應的強制執行措施,進而才能夠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強制執行效力。
執行證書的簽發是實現其債權文書強制執行效力的重要途徑,然而其執行證書的簽發是否完全符合相關規定,與公證機關相關公證人員對原有債權文書的法律依據是否充分、其相關的核實工作是否完全落實到位起著決定性作用,在當前我國法律對此已經作出明確的規定,公證機關在簽發執行證書的過程中,具有核實審查的義務與責任,公證機關需要對其相關債務關系人各自的債權、債務履行情況進行全面的核實,包括相關債務人是否存在違約問題以及債務人對公證債權文書中的內容與自身所需履行的義務是否存在異議等等。然而在其實際落實的過程中,由于大多數債權人在與相關債務人建立債務關系的初期,并沒有意識到強制執行公證的重要性,往往是在相關債務人出現違約之后,債權方與債務方之間已經產生無法調解的糾紛或沖突之后,相關債權人才到公證機關申請強制執行[3]。因此,債務人出于躲避、拖延、報復等多種因素,進而不協助公證機關的調查核實工作,為公證機關的審查核實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與此同時,現階段我國的公證強制執行制度中,公證機關在核實相關債務人不履行債務事實的過程中,由于并不具備相應的對抗性與嚴格性,進而導致公證機關在調查核實工作開展過程中,其所核實的內容是否符合其原有事實難以保障。
在完成一系列公證審查工作之后,由相關公證機關為債權人簽發相應的裁判文書,相關債權人可以通過向相關人民法院遞交強制執行申請,通過司法程序執行強制執行權利,但是在其執行過程中,如果執行的標的物為實物抵押,而所抵押的實物一旦因為債務人所涉及的其他經濟糾紛被事先查封,那么債權人通過強制執行維護權益便會無法落實。而導致這一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在于當前強制執行公證制度與抵押制度尚未能實現有效銜接,就有一定引發糾紛的風險。
在現階段我國所實行的法律法規中,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非常重視存在債務關系的債權人與債務人的真實意愿,在通過訴訟途徑來解決債務糾紛問題時,如果相關上訴方在訴訟中表達出放棄、同意和解等意愿時,法院會充分對其意愿予以尊重和采納,并根據其真實意愿以相關法律法規為準繩對其進行處理,通過法院法官的介入,促進雙方達成相關協議后,進入后續的強制執行階段[4]。而公證強制執行制度,其本身雖然也是通過強制執行解決經濟糾紛,但是其屬于非訴訟途徑,其主要是通過存在債務關系的債權人與債務人雙方意愿達成一致后,簽訂相應的債務協議。公證強制執行制度則是對雙方所簽署的債務協議中涵蓋的內容進行調查核實,然后通過相關公證機關對其債務關系以及雙方所簽署的債務協議予以公證,一旦相應的債務協議被公證強制執行之后,便表示相關債務人接受強制執行協議中所公證的內容。因此,經過公證強制執行的債務協議,將轉變為具有法律公正性與保護性的債權文書,表示其公證內容已經完全符合客觀事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也同樣得到法律層面的認可。因此,相關債權人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通過向公證機關遞交公證強制執行申請,并根據相關要求向公證部門提供有效身份證明以及債務協議原件等材料,然后由公證人員對其材料內容的真實性進行全面核實,并有義務告知雙方當事人經過公證的債權文書其所具有的法律效力,同時讓雙方能夠充分明確各自所需履行的義務以及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然后根據其債務關系人雙方的真實意愿,對債權文書進行公證,完成后續的公證流程[5]。經過公證程序之后,一旦相關債務人并未按照其公證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中所規定的內容履行相應的債務義務,即視為債務人存在違約行為,債權人可以不用通過訴訟的途徑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可以直接申請公證強制執行。由此可見,相關公證機關應當提高對債權文書的核定工作的重視,充分確保其所調查核實信息的真實性與準確性,方能夠充分發揮公證強制執行應有的法律效力。
公證強制執行制度的建立不僅能夠有效解決社會中一些常見的借貸經濟糾紛,同時能夠簡化一般社會借貸經濟糾紛處理的司法途徑,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節約了案件審理成本,同時為相關債權人節約一定的人力成本與時間成本。在債權人與債務人的債務存續期間,如果債務人不履行或無法履行其應盡的償還義務時,債權人即可及時通過公證強制執行的途徑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相關部門在受理申請人的強制執行請求之后,便會對被執行人采取相應的強制措施[6]。例如,凍結賬戶、限制出行、查封固定資產等。因此,如果強制執行會給被執行人的權益造成一定的影響,相關部門在強制執行時不僅需要保障債權人的自身利益,同時還應當保障其債務人的權益。因此,加強對公證強制執行異議制度的完善,能夠有效保障債務人權益不受到強制執行的影響。根據我國現有的法律規定,在相關債務人接到司法部門所下達的執行通知之后,在其通知上所規定的時間內,可以通過向司法部門提出異議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再由司法部門對其所提出的異議進行全面的調查核實,并根據相應的調查事實,在30日內對相關債務人提出的異議申請作出裁定。然而為了避免在這期限內債務人為了逃避或拒不履行債務義務而采取相應的逃避行為,例如,轉移現有財產等等,在相關債務人向司法部門提出異議申請的過程中,其公證強制執行依然會根據相關流程正常開展[7]。
公證強制執行申請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如果債權人在其所規定的時間內,并未遞交相應的強制執行申請,其相關公證機關與法院便會認定債權人放棄強制執行的權利,即使債權人在超過時間限制后,依舊提交了強制執行申請,法院與公證機關也會作出駁回決定。因此,債權人不僅是失去申請強制執行的權利,同時也等同于失去通過訴訟途徑解決債務糾紛的權利[8]。由此可見,作為債權人應當提高對其申請時間限制的重視,確保在有效時間內,向相關部門及時遞交申請,避免由于其超過期限而無法通過該途徑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現階段我國對于申請公證強制執行的日期并未作出嚴格的要求,一般都是根據存在債務關系的債權人與債務人在進行公證的過程中,所遞交的公證材料,通過雙方意愿達成約定,將雙方各自承擔的責任與義務進行公證并告知,同時也會對債務人的債務償還期限作出約定,如果超過償還日期債務人并未按照相關約定履行其應承擔的義務和責任,債權人便可以以其違約為由申請強制執行[9]。
總而言之,從基礎理論的角度分析,加強對公證強制執行制度的革新,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了公證法律在我國法律體系中的地位與作用。同時公證強制執行工作的全面落實,債權人只要持有經過公證機關公證的債權文書,便能夠不經過訴訟過程直接申請對其債務人進行強制執行,有效簡化了社會一般債務經濟糾紛的司法程序,為社會大眾的權益提供更為有力的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