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雅
中共唐山市委黨校,河北 唐山 063000
目前我國社會經濟體制已經進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階段,同時宏觀經濟中結構性失衡問題也表現得更加突出。在這種情況下,我國也開始加快稅制改革,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特別是在2019年以后,我國快速推動了小微企業的減稅改革,使得稅制內容對小微企業更加友好。但減稅改革涉及的內容非常多,不可能面面俱到,這也導致減稅改革政策在實踐應用中可能存在一定的欠缺。在這種背景下,就有必要對民營小微企業減稅改革現狀進行深入研究,并構建稅法新體系。
我國在近幾年時間里一直在進行減稅改革,降低我國企業所面臨的稅負壓力,在民營小微企業方面體現得也非常顯著。這里也從幾個方面進行民營小微企業減稅改革內容的深入分析。
(一)增值稅減稅改革。在2017年的時候,我國將增值稅稅率從以前的四級模式更改為三級模式,具體為17%、11%、6%。在2018年我國又將這個稅率下調為16%、10%、6%。通過這種調整方式,不僅能夠降低中小企業的稅負壓力,同時也有力推動我國產業結構調整與創新[1]。
(二)企業所得稅減稅改革。自2020年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我國小微企業的生存環境更加惡劣,我國也推出了較多企業所得稅減稅改革內容,幫助小微企業度過生存困境[2]。一方面,我國制定了制造業小微企業緩繳稅費的相關政策,最多也可以延期6個月。中型以上制造企業只能緩繳50%的稅費,小微企業可以緩繳全部稅費。另一方面,我國通過稅法優惠政策減免了小微企業的部分稅費,例如小規模納稅人減免部分納稅額等。通過這些減稅政策,顯著降低了小微企業的稅負壓力,優化了企業的生存環境。
(三)科技研發稅收優惠。我國財政部在2021年第7號文件中,進行了科研稅收的優惠調整,使得部分小微企業可以提前扣除研發費用所帶來的75%稅額,對于制造業小微企業來說,這個比例已經達到了100%。
(四)其他減稅改革政策。我國為了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的稅負壓力,也制定了其他稅種的優惠政策。這些政策主要集中在土地使用稅等方面,給小微企業的未來發展提供較好稅收政策支持[3]。
綜合來看,我國在過去一段時間里已經非常關注民營小微企業的生存狀態,同時也認識到了稅負壓力對于民營小微企業健康發展的影響,并通過多種減稅改革政策降低民營小微企業的稅負壓力,使得他們能夠在復雜行業市場環境中取得更好的發展成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當前我國實施的減稅改革政策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下面也立足于稅法角度展開全面深入的研究與分析。
當前我國關于民營小微企業的減稅改革內容已經進入了深水區,相關改革內容也比較多,給民營小微企業帶來了較好的稅法支持,降低了企業的稅負壓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國在減稅改革過程中,部分內容并沒有跟稅法制度實現較好的契合[4]。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稅法立法權限相對來說比較高,雖然在立法調整的時候關注了基層的需求和相關反饋信息,但是并沒有深層次了解小微企業的納稅需求,導致稅收公平與效率之間存在一定的不契合情況,有必要在后續時間里進行針對性的調整。
我國針對小微企業的增值稅優惠政策主要集中在稅收減免等方面,但是整個政策的精細化水平不足。這主要是因為我國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處于不平衡狀態,因此不同地區的小微企業在生存狀態上也有所差異。在增值稅優惠政策中,對于小規模納稅人有較多優惠,但對于小規模納稅人的認定還比較僵硬。這種情況也使得增值稅優惠政策在小微企業群體中無法得到規范的應用,不利于保證稅法的公平性原則。除此之外,我國部分小微企業在過去“營改增”過程中自身綜合稅負甚至有所提升,未來也需要結合小微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增值稅優惠政策的調整[5]。
當前我國關于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主要為稅收減免,例如2019年到2021年的小微企業減免25%所得稅稅額,并按照20%稅率繳納所得稅。這些優惠政策雖然可以較好降低小微企業的整體稅負,但實際上也表現得比較僵硬。這主要是因為我國小微企業的生存環境比較復雜,在發展過程中面臨多方面的壓力,需要得到長期的所得稅優惠政策支持才能夠取得較好效果。因此在后續設計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時候,也應該結合小微企業的實際生存現狀和稅負情況,進行精細化和針對性的稅收政策設計。
在新時代發展過程中,我國開始關注供給側改革,并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這也要求各個小微企業能夠積極進行技術創新,實現創新成果的轉化。在稅法支持方面,我國一直立足于成果轉化設計了較多稅收優惠政策,主要給那些已經研發出技術成果并且投入應用的企業提供較大的稅收優惠[6]。但實際上小微企業的自身能力比較有限,同時在技術創新的過程中容易遇到較多資金困境。致力于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方向的優惠政策很難解決小微企業的這些困境,導致這類優惠政策很難給小微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帶來激勵和指引。
我國基層稅務部門已經制定了相對完整的稅務征管制度,但是在具體實施的時候還存在較多的欠缺與不足。特別是當前我國關于小微企業的減稅改革政策內容比較多,導致稅務征管工作變得更加復雜。再加上我國較多小微企業主動納稅意識不足,使得稅務征管工作在具體進行的時候很難取得預期效果。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我國當前稅法體系跟稅收征管基層制度之間的聯動性不足,同時也沒有立足于小微企業納稅環境進行調整,納稅征管步驟與流程還比較繁瑣。這些情況都使得我國關于民營小微企業的減稅改革活動具有較多的調整空間,應該在后續進行靈活轉變。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小微企業的減稅改革政策內容雖然比較多,但是在當前推行應用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這里也結合我國小微企業的內外部環境現狀進行分析,并立足于稅法角度提出了減稅改革的未來調整方向。
在我國后續發展過程中,民營小微企業減稅改革的戰略地位將會更加突出,同時這也是我國未來稅制改革的重要方向。特別是針對于小微企業減稅改革工作能夠顯著推動我國供給側改革,并加快我國企業轉型發展水平。在具體進行減稅改革政策設計的時候,我國也應該全面貫徹稅法相關原則,具體有稅收法定、稅收公平、稅收效率和稅收社會等。這也要求我國政府部門可以考慮將稅法立法權限適當下調,使得財稅部門也有調整稅法內容的權限。這是因為財稅部門經常處理基層財稅事務,對于小微企業財稅需求更加了解,同時也能夠立足于稅法實踐分析當前小微企業遭遇的稅法沖突。與此同時,財稅部門也要進一步做好稅收公平與效率的平衡,做到對所有小微企業一視同仁,不能出現一些歧視性條件給小微企業帶來阻礙。除此之外,在稅法體系后續完善的時候,要繼續秉承結構性減稅和普惠性減稅的同時進行,最終在稅法支持下有效降低小微企業的稅負壓力,并引導我國社會產業結構的轉型發展,推動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目前我國增值稅主要分為三檔,同時在稅率方面也進行了下調,對于小微企業來說更加友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小微企業在之前“營改增”的改革過程中,自身的稅負水平是有所提升的。這是因為小微企業在較多業務中無法給自身產品服務的購買方正常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導致他們在行業市場環境中缺乏競爭力,自身的稅負水平也有所上升。在這種情況下,我國也應該在后續時間里繼續進行增值稅的減稅改革,使得小微企業能夠真正享受到稅制改革所帶來的紅利。在這之中,我國應該提高小微企業區分標準的靈活性,具體按照企業地域分布、行業分布、銷售額現狀等多種方式,進行小規模納稅人的精準認定。除此之外,我國也可以考慮結合小微企業的生存現狀,適當降低增值稅的稅率。例如我國可以針對部分小規模納稅人(月銷售額低于15萬以下)免征增值稅,或者適當調低增值稅稅率(可以從原本的3%調整為1%)等。通過這些優惠政策,就可以使得小微企業獲得更多減稅支持,實現自身的長遠穩定發展。
當前我國已經針對小微企業推出了較多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但現有政策主要集中在納稅金額減免方面,只能提供階段性的優惠(一般都為1年或2年)。而小微企業在市場發展中處于競爭劣勢在較長時間內是不會改變的,因此在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方面,我國可以考慮針對小微企業專門設置稅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給小微企業提供較好的減稅支持。在企業所得稅減免政策方面,可以結合小微企業的資產總額、從業人數、銷售總額等多個維度進行綜合分析,設計針對性較強的稅法優惠政策。小微企業在經營發展過程中會遭遇資金困境而需要大量融資。但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是非常高的,特別是小微企業很難通過銀行獲得充足資金,需要使用成本更高的民間借貸方式。因此我國制定小微企業減稅政策的時候,也可以考慮對于符合相應標準的民間借款利息進行稅前扣除,適當降低小微企業的稅負壓力??傮w來說,針對于小微企業的所得稅優惠政策應該更加靈活,真心實意解決小微企業稅負壓力較高的問題。
在我國產業發展過程中,自主創新能力是非常關鍵的。我國在設計稅收優惠政策的時候,也應該著力于創新研發階段,而不應該是創新產品轉化階段。這主要是因為小微企業的經濟實力比較弱,在產品創新研發階段就會遇到非常多的阻力。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夠立足于這個階段設計稅收優惠政策,也就能夠顯著激發小微企業進行產品創新的積極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立足于自主創新所設計的稅收優惠政策不能直接降低稅率和稅額減免。這種方式雖然可以較好提高減稅效果,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挫傷小微企業進行自主創新的積極性。在具體設計稅收優惠政策的時候,可以通過專項基金、加速折舊、資金贊助收益免稅等各類間接優惠方式,對于小微企業研發活動也有較強的激勵與引導作用。除此之外,我國也可以考慮在稅收方面免除小微企業在教育經費、培訓設備支出等方面稅收,或者適當降低稅率。與此同時,對于科研職工薪酬進行稅前扣除,進一步提高小微企業在科研創新人才方面的稅收優惠,降低小微企業的稅負壓力。
當前我國小微企業的內部管理體系還不完善,多數企業都沒有形成科學合理的賬務模式。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稅務部門也應該立足于當前的稅法體系,通過稅收征管制度內容來幫助小微企業完善他們的賬務模式。在具體改革與調整的時候,我國稅務部門可以適當減少企業檢查時間與次數,使得各個小微企業的經營者可以將更多精力放在企業發展方面。與此同時,稅務部門還要在后續時間里逐步構建“互聯網+稅收征管”的新體系,并從制度和稅法角度進行細節內容的規范。特別是當前我國很多小微企業在納稅方面的遵從度并不算太高,而通過完善細節的稅收征管體系可以較好優化納稅步驟,同時也有利于降低小微企業的納稅成本。
我國在2019年開展的稅制改革工作較好順應了我國經濟發展的整體形勢,使得小微企業的稅負壓力顯著降低,改善了這類企業在激烈競爭市場環境中的生存現狀。在后續進行減稅改革的時候,相關主體應該立足于稅法調整的角度進行思考,同時還要盡量增強減稅改革內容與稅法調整的協調性,使得減稅改革的內容變得更加公平,構建良好的稅法秩序。這也要求減稅改革內容在執行的時候,可以貫徹稅法基本原則,使得關于小微企業的稅收征管體系能夠依法開展,提高減稅改革過程中的稅收征管穩定性與和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