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海新
(株洲行政學院 湖南株洲 412008)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產業發展極為重要。Z市產茶歷史悠久,可以通過發展茶產業推動鄉村經濟的發展。Z市積極落實《中共湖南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關于打造農業優勢特色千億產業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意見》(湘農組發〔2019〕1號)文件精神,順應新形勢新要求,堅持市場導向,把握問題意識,圍繞工作重點,強化工作調度,狠抓措施落實,茶葉產業工作有序推進,成效明顯。
湖南省Z市在紅茶生產方面占據著重要地位。當前全市有7個產茶縣市區,占據面積為14萬畝的茶園,產茶總量為8 300 t,近2萬人從事茶產業工作。全市有茶業生產經營主體80多個,銷售過百萬的茶葉企業30家。從龍頭企業的培育和發展情況來看,有14家市級以上的,其中4家屬于省級類別;被評為全國園藝作物標準園的有4個茶業基地;被評為省級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園的有5個茶園;成功入選“湖南省十大最美茶園”的有2個茶園;8家“湘贛紅”品牌授權企業;8家“湖南紅茶”品牌授權企業。
作者簡介:蘇海新(1989- ),女,漢族,湖南瀏陽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鄉村治理。
2021年全市新建茶園1.28萬畝,其中,規模茶園7 300余畝,零散種植2 300畝,提質改造3 200畝。開創了1條認定茶旅精品線路,創建11個市級茶旅景點。全市2021年的茶產業年綜合收入為20億元,輻射帶動惠及近2萬戶農戶,其中包括3 000多人的返鄉農民工就業人數。
目前,Z市擁有24個注冊茶葉商標,培育了一批知名品牌。洣江紅茶是我國出口紅茶的第二套樣茶;被稱贊為“大陸最好的烏龍茶”的大院高山烏龍茶連續四年蟬聯“中茶杯”名優茶一等獎;在意大利,有一款中國茶亮相,它就是茶祖·三湘紅,這款茶曾經斬獲“百年世博中國名茶金駱駝獎”。2021年中華茶祖節暨“茶祖紅”茶旅文化節上,Z市被授予“‘湖南紅茶’核心產區”稱號,炎陵縣被授予“中國花蜜香紅茶產區”稱號,炎帝陵獲授“中華茶祖文化之源”稱號;同時,還宣布炎帝陵和茶陵縣中華茶祖文化園為“全國茶鄉旅游精品路線”。2021年第十三屆湖南茶業博覽會暨新化紅茶推介會上,茶陵縣榮獲該年度湖南茶葉鄉村振興“十大重點縣(市)”榮譽稱號;茶陵縣茶祖印象茶業有限公司榮獲該年度湖南茶葉鄉村振興“十大領軍企業”榮譽稱號;Z市的茶產品中,榮獲“茶祖神農杯”名優茶金獎就有6個。
一是加強領導,成立工作機構。Z市成立了以市委常委為鏈長的市茶旅融合發展產業鏈鏈長制推進機構,加強部門聯動,推動鄉村振興,夯實茶產業基礎、做強產業鏈條。二是明確目標,完善體制機制。規劃好Z市茶產業發展思路,通過茶產業促進旅游業,又通過旅游業助推茶產業,打造“一紅一福”(“茶陵茶祖紅”和“炎陵神農福”)兩個區域公用品牌。Z市將重點規劃和推進“三大基地”建設,即推進以茶陵為中心帶動羅霄山脈沿線縣市的“紅茶產業基地”建設,完善標準茶園建設標準體系。預計到2028年,基本實現全市30萬畝的茶葉種植面積,基本實現3萬 t的產量,綜合產值100億元的目標。Z市政府有關部門編制了(《Z市茶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8年)》),出臺了《Z市茶旅產業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加快推進茶葉產業發展的獎補扶持辦法、意見。從2021年開始連續3年,市級財政每年拿出1 000萬元支持茶旅產業的發展,全面整合涉農資金,優先用于茶旅產業的開發建設。三是加強調度,抓牢責任落實。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茶產業發展,多次赴重點產茶縣(炎陵縣和茶陵縣)開展現場專題調研;先后召開Z市產業鏈辦公室工作座談會,集中議定了茶產業工作要點、建設重點項目、品牌宣傳等有關事項。
一是注重龍頭帶動效應。按照“園區+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突出規模化,進一步擴大基地,培育和發展壯大企業,直接帶動農民獲得實實在在的效益。依托茶祖印象、龍燦、神農生態、洣溪茗峰、雅域、將軍山以及利達等茶企,培育一批茶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2021年創建11個市級茶旅融合景點,通過完善觀光亭廊、種植體驗園、生產場所等基礎設施建設,讓茶園轉變為公園,將茶區轉變為景區,將茶山轉變為金山,使炎陵、茶陵、攸縣、醴陵、淥口等地茶農長效增收,集體經濟發展也初見成效。二是推進“三個茶園基地”(炎陵縣茶祖神農茶旅文化產業園、茶陵縣中華茶祖文化產業園、茶陵縣萬樟園林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建設。打造“湖南紅茶”核心基地,重點打造茶陵、炎陵兩個核心產區,做好三個茶園生產基地建設。目前,炎陵縣茶祖神農茶旅文化產業園投資金額為5 000萬元,正在加快推進500畝茶園的前期立項、土地平整等工作;茶陵中華茶祖文化產業園正在加快推進茶文旅小鎮規劃設計、前期調規以及籌備建設精制拼裝冷鏈物流園區工作;茶陵萬樟園林萬畝茶園正在推進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及萬畝茶園后期養護工作。近2萬人的從業人員被茶葉全產業鏈所帶動,人平均年收入達4.8 萬元。
一是注冊區域商標。加快推進“茶陵茶祖紅”和“炎陵神農福”兩個國家地理標志品牌申報工作;“茶陵茶祖紅”整體品牌形象建設工作已進入招投標階段。二是舉辦好重大活動。Z市精心舉辦了2021年中華茶祖節暨“茶祖紅”茶旅文化節,Z市獲授“‘湖南紅茶’核心產區”稱號,2家企業獲評 “湖南紅茶”品牌使用先進企業;組織本市龍頭企業參加湖南省茶博會等節會活動;2021年參展茶企20家,茶瓷企業1家,Z市展區將茶葉與瓷器元素融合,突出融合特色,加入宋代點茶表演,水墨丹青,茶畫合一;茶陵、炎陵等主要產茶區企業代表走進“相約茶祖地,共品茶祖紅”的微直播活動,更是讓該市展區人氣爆滿。三是落實好“五進”工作。將Z市茶作為扶貧產品予以支持,協調市總工會、供銷社、財政局、文旅廣體局、工商聯等部門加快推進Z市茶進工會、進機關、進賓館、進超市、進商會工作,引導全市人民喝家門口生產的好茶。
一是抓好技能培訓。Z市舉辦了首屆茶葉生產技能培訓班,參加培訓學員100余人,為Z市茶葉標準化生產培訓一批專業技術人才,可助推Z市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二是抓好科技指導。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和校地合作,與湖南農業大學、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湖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等教學科研單位進行對接,組建院士專家團隊為Z市的茶產業提供產業規劃和科研支撐。三是抓好標準生產。以企業為主體,努力實現產業化種植、規模化生產、標準化品控、品牌化運營。重點做好標準化品控,全面開展區域公用品牌的標準體系制訂。
茶業與休閑、旅游、康養、瓷器等產業聯系緊密,是一個產業融合度較高的產業。2021年,Z市農業農村局聯合Z市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局赴茶陵縣、炎陵縣開展茶旅線路調研,全力打造一條茶旅融合精品線路。目前,全市全力加大產業融合力度,加快構建并推進產業集群。
部分縣市區的統籌協調有待進一步強化,比如說產業規劃、產業定位、產品品質標準化程度、展示展銷的精準性等方面。按照《Z市茶旅融合發展產業鏈2021年下半年工作任務清單》,兩個區域公用品牌——“茶陵茶祖紅”和“炎陵神農福”,其商標注冊工作推進工作有待進一步強化;“三個茶園基地”建設進程有待加快,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溝通協調,部門與部門之間的配合聯動有待進一步強化。
按照《Z市茶旅產業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和《Z市茶旅融合發展產業鏈2021年工作要點》要求,2021年全市要新建茶園1.6萬畝,目前通過驗收的新建規模茶園7 300 余畝,零散種植2 300畝,提質改造3 200畝。全市整體規模茶園少、茶產業生產基地相對分散,建園標準不高、管理還不夠精細,規模效應發揮有限。企業在產品研發、包裝開發、質量標準等方面,還沒有統一規范。
各縣市區缺少配套資金用于茶產業發展,基地建設、品牌宣傳、茶旅小鎮建設方面的投入不足;各茶園基地、茶企人力資源不足,科技創新內生動力也不足;缺少配套資金,加上人員有限,科技創新能力較弱,這些都成為掣肘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短板。
各縣市區、各部門要強化協調意識,加強溝通交流,突出問題導向,正確面對并解決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問題,在政策、資金、人力資源、技術等方面爭取更多支持;相關部門要落實責任,加快推進兩個區域公用品牌、“三個茶園基地”建設進度;通過政府與企業的雙向聯動、部門與部門的多向聯動,同頻共振,加大協調溝通,暢通渠道,有效解決茶產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突出問題。
龍頭企業儼然成為延長茶產業鏈的重要載體,是技術創新和行業規范的重點培育與發展主體。龍頭企業的優勢在于經濟實力雄厚、凝聚力強、市場帶動效應強。因此,要培育和發展好龍頭企業,注重龍頭企業的輻射和示范效應,真正實現龍頭企業“走出去”。一是茶葉“五進”、品牌宣傳推廣活動等資源對龍頭企業優先與傾斜,幫助龍頭企業打開市場。二是對規模龍頭企業進行分類指導和幫助,引導龍頭企業推行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HACCP食品安全保證體系認證,鼓勵企業建立GAP生產體系和產品質量信息追溯體系,以成熟完備的生產、管理和質量體系讓龍頭企業經得起市場的考驗,實現產品質量的提升。三是在重要節會展會活動、國際出口活動等方面幫助和扶持重點龍頭企業積極參與,注重區域與國際合作,將重點龍頭企業利用重大活動的契機推介出去,與區域深度融合,與國際接軌,真正實現重點龍頭企業“走出去”。
茶產業的產品研發、包裝開發、質量標準等方面尚未形成統一的規范,這就需要進一步強化科技支撐,攻克這些技術性的難題,讓科技賦能茶產業,提升科技創新的內生動力。一是繼續與湖南農業大學等教學科研單位對接,展開深度合作,制訂“茶陵茶祖紅”和“炎陵神農福”的生產標準體系,尋求生產標準的技術攻關與突破,研究制定標準化加工技術。湖南農業大學茶學系及其前身堪稱是湖南茶業人才的搖籃,是中國建立最早的茶學高等教育機構之一,為茶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強大的人才陣容,繼續與其合作,可推進茶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此外,還可以同湖南省茶葉研究所、湘茶高科技產業園等科研組織展開深度合作,致力于共同攻克茶產業品種種植、加工等環節的技術性難題。二是篩選推廣適制“茶陵茶祖紅”和“炎陵神農福”品牌茶葉的優良品種,突出茶葉品種質量,推動兩大品牌茶業的提檔升級。
精準把脈市場,借助強大的營銷宣傳手段和靈活多樣的營銷宣傳策略,要突出營銷宣傳及挖掘背后深處的文化底蘊。一是結合地域特色,加快推進“茶陵茶祖紅”和“炎陵神農福”整體形象設計推廣工作,以最優的設計將品牌的最優形象充分表現出來,彰顯Z市特色茶產業,真正能夠讓市場記得住,真正能夠讓品牌叫得響。二是利用展會、推介會,強化兩個區域品牌媒體宣傳,以活動延展宣傳推介效應。三是充分借助各類媒體資源,大力傳播Z市茶文化,深度挖掘Z市茶文化的魅力。與此同時,可以邀請頗具影響力的本地名人作為Z市茶文化宣傳大使,通過微信、微博等互動性強的平臺發布相關的文字作品和短視頻作品,進而擴大Z市茶文化的影響力。
Z市在發展茶產業實踐中,聚焦高位統籌,拉緊責任鏈條,確定茶產業發展思路,并制定相應的方案、實施意見等;突出規模發展,培育和發展經營主體,注重龍頭企業帶頭輻射效應,推進打造“三個茶園基地”;打造區域品牌,拉動營銷推廣,注重區域商標注冊,通過舉辦大型活動推廣宣傳效應;抓好技術指導,制定生產標準,以技能培訓培養產業標準化生產的專業技術人才,以科技指導提供產業規劃與科技支撐,以標準生產實現種植、生產、品控、運營的標準化;全力加大融合力度,推進產業集群,進一步完善產業鏈,加快文化+茶葉+茶器的融合發展。通過這些探索出來的發展實踐,助推Z市茶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當然,Z市茶產業的下一步發展也必須突出重點、明確方向,要進一步推進政企聯動、部門聯動,進一步帶動龍頭企業示范,進一步強化科技支撐,進一步優化品牌營銷宣傳策略,注重品牌效應,為Z市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