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楞
(新疆警察學院 新疆烏魯木齊 830001)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1]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是實現農村現代化的有效方式,為我國農業技術實驗提供了有效平臺。現代農業產業園通過對當地農業產業進行合理布局,加快農業生產分工,顯著提高農業企業生產效率,對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進行有效規避,切實增強農業生產競爭力。
改革開放以來,農業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農業新技術在全國各地得以推廣,有效地促進了我國農業的現代化轉型。
我國農業技術發展起步較晚,發展速度緩慢,與世界先進農業國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加快現代農業技術發展步伐,加大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力度,推進現代農業產業的快速發展,對提高現階段的現代農業技術水平,促進我國現代農業穩步發展,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新疆是我國西北的戰略屏障,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區,同時也是重要的農業大區,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戰略地位。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園,是推進新疆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福海縣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阿勒泰地區中部,準噶爾盆地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北緣,東鄰富蘊縣,西接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吉木乃縣,南跨準噶爾盆地與昌吉回族自治州毗鄰,北靠阿勒泰市,最北端和蒙古國接壤,境內有對蒙古國開放的紅山嘴口岸,是阿勒泰地區發展對俄羅斯第三國貿易最近的口岸。福海縣現代農業產業園范圍共涉及福海縣3鄉3鎮1場,包括福海鎮、阿爾達鄉及解特阿熱勒鎮、闊克阿尕什鄉、齊干吉迭鄉、喀拉瑪蓋鎮、一農場部分區域,轄區總面積1 370 km2,規劃產業面積55.9萬畝。該產業園的空間布局為“一心、兩帶、三園、五基地”,是全國駝奶加工業、循環綜合利用全產業鏈發展的主要集聚區。其以阿勒泰羊、準噶爾雙峰駝養殖為核心,以深加工產業為主體、副產品綜合利用的生態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已全面建成。截至2021年底,該產業園總產值達到52億元,主導產業產值超過32億元,產業園創建期總投資已超過13億元。
福海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已創建有“阿勒泰羊”“旺源駝奶”“福海冷水魚”“福源福海”“黃花香”等國家、自治區著名商標、農業名牌產品12個。產業園已創建為國家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正在開展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以及自治區農業科技園區創建,利用統籌各大平臺,整合政策資源。
福海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現已建成自治區級以上科研平臺2家,專業技術人員251人。該產業園被確定為國家現代肉羊產業技術體系20個綜合試驗站之一,建立了阿勒泰羊標準體系,被認定為自治區級阿勒泰羊核心育種場。示范區內重點龍頭企業旺源生物科技集團在世界首先完成雙峰駝基因圖譜測序,擁有駝奶產品開發自主知識產權和6項駱駝研究國家專利。結合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已經與中國農業科學院、新疆大學等科研院校建立合作關系。示范區優良品種覆蓋率達100%,農業科技貢獻率達80%,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98%。
福海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兩大主導產業產值占全縣總產值的52.6%。產業園年出欄阿勒泰羊32.6萬只,年加工屠宰羊產能60萬只,肉食品加工轉化率達80%以上,產業總產值達15億元。產業園駱駝飼養量2.2萬峰,駝奶年產量7 800 t,年生產乳制品1.2萬t,駝奶加工產值達12.2億元。目前參與主導產業生產經營的規模企業12家,其中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自治區級龍頭企業7家;農牧民合作經濟組織151家,其中國家級示范社2家、自治區級示范社13家;家庭農場138家,種養殖大戶1 350家。
福海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突出綠色有機發展理念,已完成有機食品認證10個,綠色食品15 個,綠色食品和有機產品認證面積15萬畝,質量安全追溯管理比例80%以上。阿勒泰羊有機認證存欄量35萬只,養殖有機認證占比達85%。駱駝養殖綠色、有機占比達 100%。示范區制定實施綠色食品生產規程,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91.5%以上,肥料綜合利用率達40.5%以上,畜禽糞便綜合處理率為81%,秸稈綜合處理率為100%,農用地膜回收率為85%。
福海縣現代農業產業園采取涉農企業帶頭、農民專業合作社領辦、訂單等方式,落實籽粒玉米、青貯玉米、紫花苜蓿等優質牧草65萬畝,占全縣農作物種植面積的54.2%。組建新疆駱駝產業研究中心,推廣“企業+專業合作社+養殖基地+貧困牧民”“龍頭企業金融扶持+代理商精準扶貧+貧困牧民”的產業化精準扶貧模式,通過借款、貸款擔保、代理商出資等三種方式進行金融扶持,每年籌措1 000萬元以上的專項資金,每年幫助每戶牧民至少10萬元的無息借款投入生產,得到原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的肯定。
福海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在創建過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時也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
第一,個別項目進展相對較慢。受2021年7月—9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及新疆冬季天氣的影響,未能在既定年度內全面完成建設任務。
第二,除準噶爾雙峰駱駝產業在駝乳深加工方面有較大突破外,阿勒泰羊產業在加工產品、銷售和公共服務信息化水平仍有待提升。
第三,涉農企業參與產業園創建以及帶動當地農牧民開展創新創業的能力不足,新型經營主體負責人能力、農村經紀人的素質仍有待提高。
未來產業園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堅持規劃先行、多規合一、科學發展的原則,以阿勒泰羊、準格爾雙峰駝養殖為核心,以深加工產業為主體,建立以副產品綜合利用的生態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在發展上堅持以綠色健康種養為基礎,加大科技支撐創新力度,強化加工轉化能力,在品牌營銷和商品流通上尋求重點突破[2]。在技術集成方面,阿勒泰羊產業在原種、屠宰、加工、物流銷售方面集成先進的科研技術應用[3]。突出種、養、加、銷各產業在產業園內相互聯動,融合發展,為產業園農牧民、返鄉農民工、大學生、科研人員提供創業孵化平臺,輻射帶動周邊地區快速發展,以市場為主導,實現區域農業結構調整、產品綠色升級、農村改革邁步前進。聚集一批畜牧業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場,打造規模化綠色循環種養、全產業鏈深加工、綜合循環利用、科研成果轉化、品牌建設營銷、產業融合示范的現代畜牧業新格局[4]。
夯實產業基礎條件,產業園實施高標準農田30萬畝。新建標準化肉羊養殖場4座(含種畜場1座),阿勒泰羊核心育種場1座。改造提升肉羊圈舍30萬 m2;新建準噶爾雙峰駝養殖示范基地1個,繁育基地1個,改造提升駱駝圈舍15 000 m2。提高機械化應用水平,圍繞飼草料種植和加工方式,全程推廣北斗導航、5G技術、無人機生產作業。引進玉米秸稈肉絲打捆、無人植保、飼草裹包、殘膜回收處理等機械設備,機械化率達95%。延伸產業上下游鏈條,依托新疆福潤德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的優勢,逐步提高阿勒泰羊(肉羊)屠宰、分割、加工、冷鏈物流產能和熟食品加工銷售產能。進一步延伸駝奶(粉)系列、化妝品系列、駝絨系列等產業鏈條,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優化產業布局,立足阿勒泰羊和準噶爾雙峰駱駝兩大主導產業,對全縣范圍內養殖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養殖基礎進行改造提升。以“黃花溝核心區技術研發中心”為技術裝備引擎,點面結合,構建示范區“一心、兩帶、三園、四基地”農業現代化總體布局。強化要素集聚,整合科技力量和培訓資源,借助中國農業科學院、新疆畜牧科學院等專業院校技術力量,建設實驗站、工作站、培訓基地,開展阿勒泰羊基因測序、技能培訓以及其他科技研究工作。壯大經營主體,加大自治區級、國家級產業化龍頭企業培育力度,繼續扶持新疆旺源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新疆福潤德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促使福稷、福旺達、綠豐等國有企業提檔升級,優化企農利益聯結機制。
4.3.1 推進阿勒泰羊產業發展,實施“1234”工作機制
“1234”工作機制,即一盤棋統籌布局,兩種生產方式有機結合,三方面管理相互聯動,四個環節實現收益。“一盤棋”即全縣肉羊產業“一盤棋”布局,采取國有企業自主養殖項目和上級肉羊產業發展項目相結合,實現肉羊養殖、加工、銷售“一條龍”。“兩種生產方式”即規模化養殖場養殖和分散農戶小規模、精細化養殖兩種方式相結合,這樣可以做到科學配種、統防統治,爭取多胎多羔。企業可以為農戶提供飼養標準,并給予技術培訓。“三方管理”即行政管理部門通過定時定點開展“三聯四防”,建立長效機制進行行業管理;企業內部搭建專業技術團隊進行具體管理,進行科學飼養,建立防疫體系,有序進行牲畜疫病防治;農戶結合自身養殖特點,開展精細化飼養,進行精細化管理。“四項收益”即:(1)土地流轉收益。農戶將承包地經營權進行流轉,獲得流轉收益。養殖企業可將流轉的土地進行規模化集中連片種植,降低飼草料成本。(2)出售飼草料獲得收益。農戶與養殖企業簽訂種植合同,將現有承包地種植飼草料,并將飼草料出售給養殖企業,以此獲得收益。(3)農戶參與飼草料地的管理獲得收益。飼草料種植需要大量的田間管理人員,農戶可通過田間管理獲得勞務收益。(4)肉羊的銷售收益。農戶結合自身養殖技術優勢,適當擴大養殖規模,進行精細化養殖,并根據企業制定的生產標準,分羔羊、育成羊、成品羊等不同等級向企業銷售或向市場銷售,在扣除企業提供生產成本后可實現市場銷售增值收益。
推進阿勒泰羊“三聯模式”,開展六項服務:一是開展訂單服務。養殖戶可與企業簽訂活畜產品購銷合同,按照企業的生產標準養殖,實行“市場價加一定比例上浮”等保護價收購。二是開展技術服務。企業為養殖戶統一供應飼草飼料,如養殖戶自備飼草飼料,企業只負責培訓飼養技術,若養殖戶不會壓制青貯飼料,也可向企業下訂單。三是開展勞務服務。企業長期吸納就業或季節性務勞務人員,合理確定工資標準,保障農戶工資收入。企業可根據經營管理需要,劃出養殖基地或養殖小區、設施設備分包給養殖戶管理,實行“保底工資+超產分成”的分配方式。四是開展租賃服務。企業流轉或租賃養殖戶的草場、土地資源和設施、設備,按照實物計租、貨幣結算、租金動態調整等計價方式,確保肉羊養殖戶獲得穩定的租金收入。五是開展資金服務。企業建立科學的監管機制,代表農戶監管肉羊養殖過程,為養殖戶的牲畜資產作反擔保,幫助養殖戶申請銀行資金。企業可利用上級肉羊產業發展項目資金,加強肉羊品種改良、疫病防治、營養精準化工作,建設優質優價體系,通過科技賦能,降本增效,提高肉羊成活率,減少育肥時間,縮短出欄周期。這樣在給企業帶來利潤的同時,也能帶動農牧民增收,從而推動鄉村振興。六是開展培訓服務。企業開設肉羊養殖技術培訓班,圍繞肉羊種畜場建設,對養殖戶進行技術培訓,為養殖戶提供信息服務和技術交流平臺,當一批農戶在培訓班完成培訓后,接著發展下一批,并對參與培訓的農戶提供肉羊養殖的跟進指導。
4.3.2 推進準噶爾雙峰駝產業發展,實施“三零模式”
要想發展駝產業,第一步是快速增長駱駝種群數量。新疆旺源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獨創的產業化精準扶貧模式被命名為“三零模式”(福海扶貧模式),即零成本經營(只要想發展駱駝產業,就給牧民提供無息貸款),零風險投入(簽訂購買協議,保障駝乳收購價格,同時提供技術幫扶),零距離就業(阿勒泰地區建設13個固定收奶站,18輛冷鏈運輸車全程保障鮮駝乳運輸)。“三零模式”能有效帶動阿勒泰、塔城、昌吉、烏魯木齊、哈密等北疆五地州(市)5 600余戶牧民脫貧致富。
福海縣現代農業產業園構建種養結合、產加銷一體的農業全產業鏈,拓展農業增值增效空間。培育多元素融合主體,新增家庭農場30家、合作社10家,完善63家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運營管理制度,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發展多類型融合業態,突出產業融合,落實主導產業從養殖、加工、銷售等多環節閉環發展措施。創新發展理念,以功能拓展帶動業態融合。創新多利益融合方式,充分發揮縣屬國有企業在主導產業發展中的引擎作用,主動與各經營主體、合作組織、農戶結成共生共贏的經濟利益共同體,讓農牧民更多地分享二三產業增值收益。
強化資源環境保護,產業園建設國家耕地質量長期定位監測點1個、自治區1個、地區級6個。擴大耕地輪作休耕試點范圍,面積達到5萬畝,實施烏倫古河全年禁漁、烏倫古湖繁育期禁漁制度。加強農業面源污染,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化,制定有機肥施用長效機制,開展科學安全用藥技能培訓。推進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6%,農膜回收率達80%以上。推廣農畜循環發展,深入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制定規模養殖場糞污還田機制,培育農牧循環產業企業1家,培育糞污加工企業1家。加強質量安全監管,實施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認定2家質量安全追溯標桿企業。認定登記3個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加強農畜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全面提升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網格化、服務便捷化水平。整合存量基礎設施,充分利用“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5G網絡和移動互聯網資源優勢,完善南戈壁駱駝養殖示范基地移動互聯網信息基礎設施,滿足農牧民的需求。建設農業數字化體系,建設土地確權、集體資產、動物防疫數字平臺,突出現代農業、現代畜牧業大數據應用優勢。在縣域內搭建農業信息服務平臺1個,基礎服務網點7個,電子商務服務點 20個,實現農畜產品網上銷售全覆蓋。拓寬農業大數據應用渠道,完善“福海縣土地(草場)交易平臺”“福海縣農畜產品交易平臺”以及“富農寶”助農App等農業大數據平臺功能,在種植、養殖、防疫、保險等各個環節發揮新農業科技服務優勢,推動農業現代化要素的持續健康發展。
加大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力度,對提高現階段的現代農業技術水平,促進我國現代農業穩步發展,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為加快新疆阿勒泰地區福海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發展,在深入分析農業產業園建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梳理農業產業園建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當地實際,提出以下具體對策:加強設施裝備建設,示范引領農業設施化;推進產業集聚發展,示范引領農業園區化;實施企農利益聯結“1234”工作機制;著力打造產業鏈,示范引領產業融合;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引領農業綠色化;加快發展智慧農業,示范引領農業數字化。這對于加快新疆現代農業發展步伐具有重要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