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心悅 黃麗偉 沈伊婷 曾芳芳
(1.福建農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福建福州 350002;2.福建農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福建福州 350002;3.詔安縣林業局福建漳州 363500;4.海峽兩岸鄉村振興研究院 福建福州 350002)
科技小院最大的特色就是廣大科研人員深入基層一線與“三農”密切聯系。科技小院打破了農業科技傳播和農業技術轉化的障礙,在鄉村振興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有利于構建鄉村現代產業體系、綠色生產體系與高效經營體系。
關于科技小院作用的研究方向,如韓牙琴(2020)肯定了農技協科技小院發揮了有效連接專家和農民、促進科學知識和技術普及有機結合、培養服務“三農”科技人才的作用[1];李成等(2019)認為科技小院是新時代農業科研、科技服務與人才培養有機融合的新模式[2]。在科技小院的具體做法方面,李曉林等(2018)認為科技人員需要常駐科技小院,示范田要建在農民家門口,科技培訓要面對面,在農民田間學校培養本土專家[3]。在管理和運營科技小院方面,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共建單位共同商議,駐扎團隊擁有多元化人才;第二,制訂科技小院工作制度,明確任務和細化指標;第三,提供科技小院運行所需的保障經費[4]。地方建設科技小院對當地農業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永安市依托科技小院根據當地萵苣由水土資源利用不當導致的品質問題,針對性地緩解了植物生理病害的問題,減少了永安萵苣因品質問題而造成的經濟損失[5]。自科技小院模式在巴彥淖爾市推行之后,借助科技小院實施化肥和農藥的雙減技術,推動了農業綠色發展,并促進了科技成果轉化[6]。樂陵科技小院將防裂果實驗研究結果積極轉化,最終提升了完果率,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果農們因損壞果而損失的經濟效益[7]。禹州科技小院的建立,不僅助力當地改善了小麥倒伏的問題,還幫助農民篩選優質的作物物種及效果優良的農資物品,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8]。在耕地問題的改善方面,河南農業大學科技小院在土壤改良、專用肥研制等土地利用與農業生產等方面,形成了“公司+農戶+科技小院”的產學研結合新模式,在提高耕地利用率等方面發揮了較大作用[9]。“三八”科技小院在范李莊村推廣小麥季高產高效技術,使得示范方內達到“少投多產”的效果[10]。
綜上所述,關于科技小院的研究成果多集中在科技小院的推廣成效上,對于農產品品牌建設方面的研究較少。福建省寧德市擁有世界級深水良港,沿海水溫年平均22 ℃,加之水質優良,適合大黃魚的生長繁殖,我國80%的大黃魚都產自寧德。可以說,寧德是名副其實的“大黃魚之鄉”。文章通過寧德大黃魚品牌建設案例分析,探究品牌引領下的科技小院服務鄉村振興發展策略,以補充相關領域的研究。
農業是鄉村的核心產業,糧食供給功能作為農業的第一功能,其安全性和綠色性是重中之重[11]。自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以來,有關部門相繼發布了許多引導農業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相關規劃和政策。糧食安全需要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農產品自身也要經得起安全標準的考核,經過嚴格的品控環節后再進入市場。推進綠色農產品品牌建設,既符合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也順應市場需求,是“品牌強農”戰略的重要內容[12]。
當前,我國農業經濟已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城鄉居民對優質農產品及配套服務的需求也在持續提升。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將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主線。因此,要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加快推動福建省現代農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13]。從整個經濟總體發展情況分析來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取得了一些階段性的顯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問題與挑戰。因此,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有利于縮小市場的“剪刀差”及促進市場主體之間的平衡,這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方向。
《2021年鄉村產業工作要點》中明確提出將要努力加快“培育一批前延后伸、橫向配套、緊密關聯、高度依存的農業主導產業全產業鏈,力爭農業全產業鏈創新‘鏈隊’更加有力,全產業鏈‘鏈主’企業不斷涌現,全產業鏈‘鏈農’參建動力明顯增強,為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作出貢獻,為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支撐”[14]。當農產品有品牌文化加持時,周邊產業也會相互吸引,使產業鏈逐漸變得完整,因此,農產品品牌建設是構建農業全產業鏈的重要環節。
2.1.1 重視科研與技術創新
寧德大黃魚科技小院所依托的寧德市富發水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現代制種、養殖、科研“產學研—育繁推”于一體的現代水產種業科技企業。公司致力于大黃魚等種質資源評估、良種選育、病害防控和養殖技術領域的研究工作,旨在建設一個以包括大黃魚等海水石首魚類的種質創新與品種改良技術為核心的創新研發平臺,建立“種質改良—良種創制—高效養殖—產業支撐和服務”的產業創新模式。
2.1.2 打造專屬“身份證”
寧德市在全市范圍開展大黃魚“一品一碼”工作。寧德大黃魚在捕撈收獲后,出產前首先要通過寧德市漁業協會的藥物殘留檢測,待檢測結果合格后,寧德大黃魚包裝箱上才能貼上“寧德大黃魚”防偽標識,信息錄入產品質量可追溯系統,實現“產品信息查詢、產品產地追溯、事故責任追究”。這樣一來,寧德大黃魚就擁有了專屬于自己的“身份證”,消費者在購買時,用手機掃包裝箱上的防偽標識,就能查得大黃魚的出品單位、養殖場、出廠日期、檢測報告等信息。打造寧德大黃魚可查詢的“身份證”,不僅推動福建省水產品“一品一碼”追溯體系建設,還有助于提升寧德大黃魚的品牌傳播力。
2.2.1 品牌價值不斷提高
近年來,市場監督管理局加大對品牌的培育、推廣及其保護力度,鼓勵各類企業積極打造自己的拳頭產品,重塑擁有當地特色的品牌,做強現有的知名品牌,培育自主創新品牌,形成了一批具有創新能力強、技術水平高、質量等級優的品牌產品和服務企業,助力高質量發展,加速其新舊驅動力的轉換。目前,“寧德大黃魚”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被社會各界認可,已經獲得“福建十大漁業品牌”“福建省著名商標”“福建省十佳地理標志商標”“福建十大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中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等稱號,之后在政府及科技小院等各個主體共同努力下,“寧德大黃魚”還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寧德大黃魚品牌效益日益凸顯。
2.2.2 科研成果為相關科研活動提供保障
寧德大黃魚科技小院的科技人員為其他科研院所和高校提供的技術服務,降低了刺激隱核蟲病和內臟白點病對實驗魚帶來的影響,有效保障了相關實驗的順利進行,減少了實驗誤差,提高了科研結果的準確性,為大黃魚的其他科研活動提供了支持。寧德大黃魚科技小院的科研模式為大黃魚其他方面的科研活動起到了一定的示范效果,對大黃魚及其他水產品科研的開展有一定的幫助。
2.2.3 提高了周邊漁戶的養殖技能
寧德大黃魚科技小院建立大黃魚刺激隱核蟲病和內臟白點病病害防控示范區,通過相關宣傳及示范,使基層養殖工作人員及周邊漁民深刻了解刺激隱核蟲病及內臟白點病的感染發病過程和實用有效的防控技術,有效降低大黃魚養殖過程中病害所致的損耗,提高大黃魚成活率,同時,改善漁用藥物的使用方式,提高漁用藥物的利用率,減少藥物用量,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海洋養殖環境,還能有效促進大黃魚養殖行業的健康發展。
優良的大黃魚魚種加上天然的喂養方式,使得寧德大黃魚“鮮”的特性廣為人知。寧德大黃魚有堅實的品牌文化基礎,但是由于缺乏一套科學、系統品牌營銷理念,未重視寧德大黃魚的品牌文化,產品包裝較為簡陋,未凸顯產品的特點和品質,加上沒有品牌文化的深度注入,因而難以讓消費者認準寧德大黃魚的品牌。
要實現農產品品牌的進化,需要重視技術創新和內涵創新。技術創新方面,寧德大黃魚精加工技術不夠成熟,仍采用粗放式加工,以原生態產品為主,并在運輸保鮮技術尚無改進,品質問題難以保障。內涵創新方面,寧德大黃魚在品牌建設中缺乏文化底蘊,定位不清晰,缺乏對消費者的吸引力。
想要打開市場,提升消費吸引力,拓寬品牌傳播渠道至關重要。寧德大黃魚的品牌經營者仍采用傳統的宣傳方式,未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品牌傳播渠道較窄。福建本土品牌尚可依靠長久建立的口碑維持市場,但是要打開省外的新市場,需要大力拓寬品牌傳播渠道。
我國地大物博、農產品品種豐富多樣,得益于農業科技的快速發展,原本生長在不同地域的農產品可實現跨地域生長,季節性的農產品也可跨季節上市,導致同種農產品的特色性減弱[15]。因此,亟須加強品牌文化建設。品牌文化是指人為地注入比產品本身更高層次的概念和內涵,在市場上形成差異優勢,消費者也會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品牌農產品[16]。優秀品牌文化的輸出會給人造成“先入為主”的影響,當聽到某個農產品時會“先入為主”地將同種農產品的口感、水分、營養等劃分開來,無形中將農產品在某個方面特色化,甚至在市場的同類農產品會因為產地不同而造成價格差異。因此,需要加強品牌文化建設,增強消費者對于品牌文化的認同感。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有賴于科技創新。此外,市場需求的發展趨勢也要求企業擁有自主創新能力,對于農業企業來說,科技創新主要體現在育種、養殖、防病等方面,這些因素都會影響農產品的品質,進而影響品牌形象。
“酒香也怕巷子深”,品質再好的產品,如果沒有選擇合適的品牌傳播渠道,其品牌傳播力就會受到限制[17]。因此,合理有效整合媒體資源,拓寬品牌傳播渠道是推動品牌建設的必由之路。目前,寧德大黃魚除了運用傳統媒體進行品牌傳播,還可以借助新媒體平臺吸引消費者,充分利用當前流行的直播帶貨方式,提升寧德大黃魚的品牌影響力。另外,需要加強復合型品牌策劃人才的培養與引進,結合企業發展戰略需要,不斷開發合適的、與時俱進的品牌傳播渠道和方式,進而持續提升品牌影響力。
研究表明,寧德大黃魚科技小院品牌建設過程中存在品牌文化營銷理念的缺失、品牌創新不足、品牌傳播渠道較為狹窄3個問題,據此,文章提出以下發展策略:第一,加強品牌文化建設;第二,科技創新促發展;第三,拓展品牌傳播渠道,以期提升寧德大黃魚的品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