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娜 王 璨 陳兵枝
(作者單位:綏化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
近年來,短視頻作為新的媒介傳播形態備受社會關注。目前,對于“短視頻”并沒有嚴格的定義,一般認為是視頻時長在15秒至10分鐘左右,主要借助新媒體進行傳播的新媒介形式。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智能終端的普及,短視頻的傳播類型呈多元化發展。同時,隨著新媒體技術的日趨成熟,短視頻行業的發展有效推動文化形態的拓展,改變了傳統的信息交流與互動模式,受眾群體年輕化,進一步帶動了社會信息的傳播形態與接收效果。短視頻因其制作上的大眾性、便捷性,具備周期短、成本少、傳播快等特點,創作主體更容易延伸至普通大眾,為自媒體愛好者提供了充裕的創作空間,由此產生了大批優質短視頻作品,吸引了數億網民的關注。如《早餐中國》《中國夢365個故事》等短視頻作品的創作者巧妙地從平凡生活中發掘創作靈感,以獨特的審美視角反映人們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同時,短視頻在創作中呈現出了獨特的藝術風格與創作特色,文章主要從主題選擇、敘事結構、畫面拍攝、聲音元素等方面進行分析。
伴隨短視頻的火爆,其創作呈現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的局勢,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不同受眾的情感需要與收看需求。中國短視頻發布規模龐大,題材類型多元化,包括生活、美食、綜藝娛樂、民族文化等多種類型,大部分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這些作品的主題內涵側重于彰顯民族特色,同時從另一個角度展現了不同人的精神世界與獨特的審美思維,為觀眾營造了獨特的審美意蘊。正如阿倍爾·岡斯所說:“構成影視作品的不是畫面,而是畫面的靈魂。”[1]短視頻“是一種敘事藝術,與其他敘事藝術一樣,也構成一種話語”,“是作者對故事的敘述,作者的話語精神從中顯示出來”[2]。如《中國手藝》等優秀短視頻作品的創作者以平實的主題內容和獨特的藝術形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受群眾喜愛,滿足了受眾感官上的視覺需求和審美期待。
敘事主題的定位是一部作品成功與否的核心因素,創作過程中需要遵守創作原則和規律。根據新媒體時代的傳播要求,敘事主題應遵循正向的價值導向,并以此為依據精準抓住受眾的興趣點,滿足受眾個性化需求,確保作品在創新發展中脫穎而出。從創作主題來看,創作者將鏡頭集中于平民個體,用平視的視角記錄普通大眾的平凡生活,以普通人的審美視角看待生活,用真實的鏡頭記錄生活,創作過程中主題內容不斷優化,形式上多元敘事元素相融合,以富有創意的表現手法表達主題內容,延展短視頻的創作空間。同時,短視頻結合新媒體傳播廣、傳播快的特點,在主題內容上表現出大眾化、多樣化、廣泛化的發展態勢。如短視頻《了不起的匠人》《中國夢365個故事》等作品的敘事主題圍繞一個明確統一的命題,擇取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進行系列創作,內容上多數著眼于微觀敘事,通過以小見大的表現手法演繹精彩故事內容,推動情節發展,進而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以短視頻《中國夢365個故事》為例,該作品以中國夢為主要選題,從身邊各行各業中選取365個人物樣本,多層面、多角度、全景式地真實展示百姓身邊的平凡故事,全面地展現中國百姓的時代品質。該作品每集3分鐘,在有限的時間內以人敘事、以事帶人,通過鏡頭捕捉主人公最精彩、最有意義的一面,實現通過小情節折射大情懷的效果,借助網絡新媒體傳播優勢展現“中國夢”這一宏大主題。此外,深受觀眾喜愛的美食類系列片,亦采用平民化的微小敘事形式,創作者根據每一道美食的特色,直接從大自然中選取當下季節可用食材,通過鏡頭展示中國傳統美食的原生態制作過程,尤其是在2020年“植物一生系列”作品中,創作者選取尋常百姓家常見的大蒜、玉米、水稻、黃豆、蘿卜等食材作為敘事主題,鏡頭圍繞每一種食材從種子的產生、播種的過程、開花結果到烹飪變成一道美食展開記錄,讓觀眾通過屏幕近距離地欣賞植物短暫的一生,領略每一個平凡生命的不簡單。每一種食材都經歷了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最后到適時而食,實際時間跨度比較大,但短短幾分鐘的作品卻承載了植物的一生,敘事主題從食材選取到成為美食呈現在餐桌上,看似平凡簡單,實則在原汁原味的原生態生活中折射出一粥一飯的來之不易。除此之外,視頻中還呈現了每一道美食的制作過程,向觀眾直觀地展示中國最原始的制作工藝,將一些“非遺物品”枯燥乏味的制作過程,透過鏡頭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讓觀眾在視覺體驗過程中品味每個鏡頭背后隱含的深層意蘊,欣賞不同韻味的民族文化,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在媒介融合視域下,短視頻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根據短視頻的視覺呈現方式,在敘事上多采用素描式的敘事方法,通過微小的敘事情節表現真善美的中國故事內涵和傳播正能量的創作理念,以小見大,展現中華民族博大的精神追求,進而增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在短視頻作品敘事中,短視頻作品作為以內容敘事為主體的敘事藝術形態,也有自己獨特的敘事模式和敘事樣態?!耙驗槿魏我环N視聽作品的敘事模式都必須通過合理的敘事結構連綴整個情節,營造特定的社會氛圍,形成某種特定的生活情勢,敘述和展示活動于其中的人和事。結構安排的合理與否、周全與否,直接關系到作品中審美接受的成與敗?!盵3]隨著不斷的探索,新媒體時代短視頻的敘事結構日益變化,從完成敘事與審美接受的角度來說,無論哪種形式,其敘事結構都與時空安排、情節進展及節奏設計等內容息息相關。從傳統視頻的敘事結構來看,大體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線性漸變式結構;一種是交叉版塊式結構。傳統線性敘事結構一般按照故事的開頭、發展、高潮、結尾順序進行結構設置。而短視頻根據新時代的媒介特點和受眾需求,在遵循傳統視頻敘事結構的基礎上不斷創新,通過碎片化剪輯的交叉結構形式實現完整敘事,形成一種多維度、開放性的獨特敘事風格。碎片化、多樣化逐漸成為其敘事理念的主要發展態勢,同時通過“拼貼”的藝術表現手法將多種視聽元素、多種跨時空類型元素進行雜接和組合,由此形成一種拼貼化的敘事結構。
為了讓觀眾在有限時間內讀取更加豐富的視覺信息,創作者需要對作品的敘事結構進行合理設計,通過短暫序幕過渡或者直接敘事的形式講述故事,故事情節圍繞單條敘事線索展開,以簡潔易懂的敘事方法刻畫細節、吸引觀眾,并力求短時間內完整表達故事內容,讓觀眾從始至終都能感受作品的審美趣味?!对绮椭袊访考瘯r長5分鐘左右,在敘事結構上整體表現為微敘事,情節設置以不同城市早餐店老板準備食材、精心制作早餐到早餐結束整理店鋪的過程和顧客享用后對早餐的評價兩條線索交叉進行,其中,為了展示每一道早餐的獨特制作過程,會利用多角度的特寫鏡頭進行詳細呈現,進而展現中華美食文化的獨特魅力。視頻結尾處,創作者根據主人公日常平凡的生活經歷和人生感悟,選擇一首符合店主成長故事且具有時代特色的單曲循環作為背景音樂,使觀眾通過音樂感受每一位普通人在平凡世界中的奮斗歷程。《早餐中國》的每一集作品是透過平凡的生活片斷和緊湊的結構形式,對生活流的散點式、碎片化截取,營造忙碌而又細致的變化過程??梢哉f,短視頻這一新興傳播媒介改變了傳統視頻的順序性結構形式,采用碎片化版塊交叉式結構,在有限時間內快速構建典型化的形象塑造,表達豐富內容,滿足了受眾快節奏生活的現實需求。
短視頻作為一種大眾審美藝術形式,對人民群眾生活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其以聲音和畫面為載體創造藝術形象,是一種集視聽、時空、技術、藝術為一體的獨特藝術形態?!耙曈X時代”人們更傾向于視覺刺激、聽覺刺激等,將視聽感官刺激的選擇權利運用到了極致。受眾的整體文化水平與生活格調都在提升,審美觀念也在追求新的境界,無形之中對創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創作過程中,為滿足觀眾心理需求,創作者既要注重主題內容的價值提升,又要講究技術與藝術的有機融合。
第一,強調航拍技術的巧妙運用。短視頻是通過鏡頭之間的組接來表達完整的敘事,這就要求創作者根據敘事內容選擇不同的拍攝手法,尤其在新的技術應用背景下,新技術的有效運用使得短視頻的拍攝水平快速提高,短視頻視覺呈現中如影調、光線、色彩等視覺元素在內容表達、視覺體驗上更加符合觀眾審美心理需求。新媒體技術快速發展并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傳統的創作方式與傳播技術已無法滿足當下的受眾需求,從目前傳播平臺上的短視頻作品來看,運用航拍技術成為作品的一大特色。如在短視頻《了不起的村落》中,展現古村落的整個面貌過程中大量使用了航拍技術展現古村全景式畫面,這樣不僅以獨特的視角展現古村落中別樣的自然景觀、地貌特征以及民族文化,還可以營造既熟悉又充滿新鮮感的畫面效果[4]。除此之外,視頻后期剪輯過程中鏡頭的特效處理也很關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畫面的審美效果,有效提升受眾的視覺體驗,增加閱讀流量。如短視頻《早餐中國》每集作品都根據畫面內容加入特殊的音效、花字等特效動畫,一方面起到了強調畫面內容的作用,一方面迎合了視覺時代圖像傳播的特點,滿足了受眾群體的收看需求,人們的交流更具有親和力。鑒于此,短視頻創作過程中,創作者應在畫面、構圖、色彩、特效等方面精心設計,創造出具有沖擊力的視覺效果,以此突出被攝主體,并憑借富有地域特色的故事情節展現畫面細節,既鮮明地呈現作品主題,同時又有效拉近與觀眾的距離,使受眾接收的信息內容更加直觀,從而有效提升受眾的觀看體驗。
第二,同期聲、音樂與視頻畫面的有機融合。短視頻制作中同期聲的應用能夠增強畫面真實性和認同感。《早餐中國》系列短視頻中大量采用同期聲和環境聲,主人公面對鏡頭時,會用地道的方言講述每一道美食的食材來源、制作過程及顧客對美食的真實評價,不少早餐店還出現很多富有節目效果的“爆?!保綄嵉恼Z言、真實的畫面,能夠為觀眾營造一種身臨其境的環境氛圍,使觀眾快速建立對作品內容的情感認同,滿足受眾的審美體驗和審美期待。除此之外,在短視頻作品中,音樂的有效使用也成為文化特色的重要顯現。“音樂,它在整個電視作品中起到敘事、抒情、闡釋的作用,以音樂的美去感化、激勵電視觀眾的心靈,將觀眾帶入特定的音樂審美意境之中,感受生活,體味人生。”[5]短視頻作品中的音樂類型與眾不同,創作者在后期制作中會依據不同的作品類型進行音樂創作或者選擇契合作品背景的音樂,同時與畫面、同期聲等要素有機融合,體現視頻作品的獨特性與時代性。如短視頻《早餐中國》每一集作品的片尾曲由早餐店老板選擇自己日常最喜歡的一首歌曲作為結尾單曲循環播放,某種程度上代表著一個人的情緒和狀態,散發著生活的酸甜苦辣。因此,短視頻創作者應根據不同類型的主題內容,選擇與之相匹配的音樂作為背景,使音樂與鏡頭畫面內容有機結合,從而通過對音樂的巧妙運用,將無法用鏡頭展現的主題內容與深層情感借助音樂進行有效傳達,進而使受眾在欣賞中提高對短視頻作品的審美認識。
在移動互聯網、智能手機、5G技術的推動下,短視頻以小中見大的微觀視角、碎片化拼貼式的敘事結構、視聽技藝為一體的表現方式展現了短視頻獨特的創作特色。然而,短視頻作為一種新興產物如何在新時代中與中國的國情、時代背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用視頻作品傳遞中國聲音,用精品內容形塑中國形象成為視頻創作者需要考慮的現實問題。另外,短視頻要想獲得長遠發展,需要在創作過程中根據時代需求實現作品的創作模式改革與審美價值的有效提升,構建創作發展的新格局,而這也是短視頻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與有效傳播的取勝之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