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鳳
(江蘇省泗洪縣第一實驗學校 江蘇 泗洪 223900)
“雙減”背景下,學生完成書面作業的時間減少,許多家長擔心沒有作業的督促,孩子的學習效果將難以得到保證。事實上,學習不僅僅是簡單地完成書面作業,而是要廣博寬泛地培育學生各方面的核心素養。因此,減輕作業負擔不意味著放棄學習。在合理減輕作業負擔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豐富多彩的學科課外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學習的樂趣,深化對學科知識的理解,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科學習之中。以數學為例,數學課外活動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環節之一,是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有益延伸,也是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深化過程。首先,數學包含大量的數字、公式和定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復雜性,其對于活潑好動的小學生而言顯得枯燥無趣。而數學課外活動能夠將學生帶入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原型,從而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利用數學課外活動,帶領學生尋找生活中的數學素材,用數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更好地沉浸在學習環境中,主動表達,分享輸出,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同時,數學課外活動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動手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運用與創作的過程中體會數學的樂趣,深化對抽象數學知識的理解。
數學繪本是繪本的一種,其故事情節與圖畫都與數學有關。數學繪本以小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通過充滿童真的故事情節和色彩鮮艷的漂亮圖畫,把數學知識生動地展示給學生,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具有趣味性及情感性的小故事。小學階段,學生年齡較小,活潑好動,喜歡玩耍,數學繪本中簡短有趣的故事和形象生動地插圖能夠吸引學生,讓閱讀成為一樁樂事。繪本中的故事情節往往與生活息息相關,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讓學生喜歡數學,體會數學閱讀的快樂。教師可將數學繪本閱讀書目推薦給學生,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選擇自己喜歡的繪本進行閱讀,體會數學的樂趣。有條件的地方,教師還可以將繪本的電子版以在線共享文檔的方式發給學生,讓學生在線添加批注,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與同伴分享讀繪本的心得體會,或將自己喜歡的繪本故事講給同伴聽。有興趣的學生還可以根據數學知識編寫數學故事,自己創作數學繪本。這樣一來,學生對充滿趣味性的數學故事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愿意積極參與學習,學習效果也會事半功倍。如在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這部分內容前,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與分數相關的繪本,如《貓咪的一天》《和鄰居親密相處》《保羅大叔分比薩》等,讓學生通過閱讀有趣的繪本故事,接觸分數,體會引入分數的必要性。以《保羅大叔分比薩》為例,這篇繪本講述了保羅大叔賣比薩的故事。保羅大叔在為孩子們分比薩時,孩子們總會因為比薩的大小不同而發生爭吵,當把比薩平均分時,每個孩子都非常滿意。保羅大叔通過實踐總結,把比薩分成了2等份、3等份、4等份來賣,這樣便能滿足不同顧客的需求。他重新制定了菜單:2等份中的一塊、3等份中的一塊、4等份中的一塊,每種大小都不一樣。隨后問題出現了:有些客人因為比薩名字太長,說不清楚要的是哪種。面對這種情況,保羅大叔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先寫好一盤比薩可以分成的等份數,然后在數的上邊畫一道橫線,最后在橫線上面寫上1,表示幾等份中的1塊。2等份中的一塊寫作12,讀作“二分之一”;3等份中的一塊寫作13,讀作“三分之一”;4等份中的一塊寫作14,讀作“四分之一”。采用這種方法之后,保羅大叔的生意越來越好。學生通過閱讀《保羅大叔分比薩》的故事,初步接觸到了將要學習的新知識——分數,在故事中體會到引入分數的必要性,也感受到了充滿智慧的保羅大叔善于動腦、敢于創新的精神。生動有趣的數學繪本讓學生發現數學其實與生活息息相關,還能為我們的生活提供許多便利,從而更加熱愛數學,并主動學習數學,同時也為后續數學教學的順利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學階段,學生家長反映最普遍的問題是:“我家孩子不會的題目讓他多讀幾遍就會了,但孩子卻不主動多讀。”這足以體現開口讀數學的重要性。“雙減”背景下,教師可以讓學生多讀數學課本。數學課本表面上看起來語言文字少,讀起來簡單,但事實上,讀數學課本對于小學生來說并沒有那么容易。相比于文學作品,課本上的數學內容呈現的是“非連續性文本”。因此,學生應該先讀哪里、后讀哪里,需要特別注意。比如,數學課本中,經常出現兩三個人物的對話,應該按照什么順序來讀?這是需要學生思考的。同時,學生在讀數學課本的過程中,要做到讀思結合。隨口點評、暢所欲言,說出一兩句自己即時產生的想法或理解,會給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很大的幫助。另外,學生在讀數學時必須注意對關鍵詞的提煉。筆者在上小學時,數學教師會讓學生在讀數學課本時注意將關鍵詞重讀,抑揚頓挫的語調,成為筆者所在班級數學課的一個特色。事實上,學生在讀數學課本時,可能第一眼便會注意到書中的數字,但除了數字之外,有許多關鍵詞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及題目的解答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如“平均”“倒著數”“還剩”“一共”等。學生如果沒有注意到這些關鍵詞,就容易在數學概念的理解與解題過程中產生困擾。因此,讓學生在讀數學課本的過程中重讀關鍵詞尤為重要。教師可以建立班級的公共群,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錄音讀數學課本,要求學生在讀數學的過程中注意提煉關鍵詞,并用抑揚頓挫的語調讀出自己的特色,同時要做到一邊閱讀一邊思考,將自己的想法隨口說出。學生將錄音發到公共群,教師采用人工智能技術隨機抽簽,師生共同聆聽被抽中的學生的錄音,一起溝通互動、點評交流。以“分數的初步認識”為例,在課堂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讀數學課本。在“分數的初步認識”中,像“平均分成”“每塊”“每份”“涂色部分”“能”“不能”這樣的關鍵詞,都需要特別注意,因此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要重讀這些關鍵詞,以示強調;對于像“涂”“折”“比”“畫”這樣的操作式動詞,它們直接指向了“要做什么”,從完成要求的最終目的來衡量非常重要,因此也需要重讀。在讀的過程中,學生不能只動口而不動腦,要勤于思考,說出一兩句自己即時產生的想法或理解。比如,在讀“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寫作14”時,學生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如果這樣分,每一位小朋友得到的都是同樣大小的月餅。”
數學小報是以學生為主體,或獨立創作或團體協作而制作出來的能反映思想教育、數學教育和美育的綜合藝術成果,其內容豐富多彩,數學知識、數學故事、數學趣題、數學思考感悟等都可以展示在數學小報中。創作數學小報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審美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在小學階段,許多學生都喜歡在紙上寫寫畫畫,創作一些自己喜歡的作品。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在課后給學生布置創作數學小報的活動,從而讓學生主動學習數學、親近數學。學生在創作數學小報時,可以用紙筆,也可以使用電子設備上的作圖軟件,畫出自己喜歡的有趣的圖形及文本框,并將自己閱讀數學繪本的心得體會、課上學習的知識點、自己的思考感悟等記錄在文本框中。在創作過程中,學生對數學繪本、數學知識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對數學的學習也更加積極主動。同時,這個過程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德育、數學和美育等多方教育的滋養。制作小報時,學生可以將各學科與數學有機結合、融會貫通,將課堂中的數學與生活中的數學聯結起來,讓知識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又從課外回歸到課堂,充分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愉悅與成就感。對于團隊合作創作數學小報,教師也要多加鼓勵。在團隊合作中,團隊成員分別發表自己的想法、發揮自己的優勢,共同創作數學小報,這個過程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加深學生之間的友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集體意識。在制作好數學小報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將小報的照片分享在班級群中供其他同學欣賞,并把其中的優秀作品張貼在教室展板上,讓大家一起參觀學習,共同進步。以“分數的初步認識”為例,學生在閱讀有關分數的數學繪本后,會有自己的思考與感悟。除了在線上文檔中添加批注、在課堂上分享交流外,學生還可以將自己的閱讀心得展示在讀書小報上。同時,在數字化時代,學生可以自己上網搜集關于分數的數學故事與資料,呈現在數學小報中供其他同學閱讀。學生在課堂及課后讀數學課本時,會收獲許多關于分數的知識、關鍵詞和易錯點,在學習過程中會有許多思考與想法,這些都可以展示在數學小報中。
雙減政策明確要求,班級內不得以學生的考試成績進行劃分排名,為了積極響應雙減政策,筆者在所執教的班級中,也取消了考試排名的制度。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行,取得了比較好的反響。在筆者初步在班級內提出,不進行考試排名的時候,筆者注意到,一些學生在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情緒比較激動,尤其是一些數學學困生,更是松了一口氣,一方面可以減少家長層面對學生的耳提面命,減少學生學習的心理負擔,另一方面在班級內,減少學習的攀比之風,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班級中平等的低位,不以考試成績論高低。筆者在課后咨詢過一些學生對于不公布考試排名的看法,學習成績比較好的A同學表示:每次考試之前都比較緊張,擔心自己的排名下滑,直到考試結果公布,塵埃落定,自己才感覺到壓力變小。而學習成績比較差的B同學表示:自己的學習成績一向比較差,最恐懼的就是開家長會,看到父母失望的神情,自己在班級內的排名讓自己覺得融入不到班集體。通過以上情況,筆者在每次考試之后,只是將試卷直接下發給學生,不做考試排名表。在每個學期的對生評價中,筆者會給盡量給學生評價積極鼓勵的話語,并且讓學生與學生互相評價,很多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可能教師無法察覺,但是學生與學生朝夕相處,更加了解身邊的同學,生生互評能夠充分地挖掘學生身上的優點,也能夠讓學生更清晰自己的性格定位,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數學課外活動內容廣泛、形式靈活,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現自我的平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數學課外活動可以打破學科界限,將數學與其他學科有效結合、融會貫通,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知識,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本文以小學數學分數的學習為例,談“雙減”背景下設計小學數學課外活動的策略。據筆者通過歷屆學生的走訪調查報告顯示,數學科目是大多數學生比較“頭疼”的科目,在相同年級的科目對比之下,小學數學的學習要顯得更加困難,原因是小學生的思維邏輯處于建設初期,不能夠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隨著學生所上的年級的增長,數學的難度系數也在不斷地提升,這就導致了一些學生的數學成績每況愈下。在較低年級的數學考試中,會有80%~90%的同學拿到滿分,每上升一個年級,拿到數學滿分的學生越少,直至小學畢業,已經鮮少看到數學滿分的學生,并且數學成績不及格的頻率比較多,數學學困生的數量逐年遞增。小學階段是奠定學生學習基礎的階段,如果學生在小學階段不能夠掌握更好的數學知識,夯實數學基礎,那么就無法開展未來的數學學習,基于雙減政策中的“三管”要求:管好教育教學秩序、管好考試評價、管住教師違規補課。
作為青年教師,首先要嚴格要求自身,首當其沖踐行教學政策,不提倡學生進行課外輔導,也不自辦補習班,集中精力在課堂教學層面。小學數學的難度大,教學工作的難度也會相對比較大,筆者在進行數學教學的時候,會花費更多的時間用來課堂設計,爭取為學生提供多樣,趣味,簡單的課堂教學,讓學生能夠學有所獲,減少學習中的阻力。在提高課堂質量的同時,筆者也致力于提高學生作業的質量,有針對性地布置課后作業。一些數學學習接受能力比較差的學生,我會布置一些難度比較小,相對基礎的作業任務,主要目的是為了鞏固課堂所學,加深學生學習印象,而對于一些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我會找一些專項提升訓練的題型來進行作業的布置,難度比較大,主要目標是為了提高這一部分學生的學習面積,讓其學習層次更加深入,并且嚴格控制作業的總量,讓學生在耐心與時間承受的范圍內完成,從而踐行雙減政策,為學生減少作業帶來的困擾。
總之,“雙減”減少的應該是簡單的機械訓練、反復刷題,增加的應該是教師精心設計的豐富有趣的數學學科課外活動。教師通過這些數學學科課外活動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加深其對學科本質意義的理解,以確保義務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