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永明
(甘肅省隴南市康縣銅錢鎮九年制學校 甘肅 康縣 746510)
在小學數學信息化教育飛速發展的今天,在學校教育過程尤其是課堂教學環節中加入學生核心素養教育是大勢所趨。在核心素養的正確引導下,小學生的數學素養和綜合能力會有更大的提高。作為數學教學面對的一個新的課題,面對多種因素的影響,致使我們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教育學習環節,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對數學教育發展尤為重要。首先就要關注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問題,設計多元化方式,激發學生興趣與積極性。教學質量的提升是教育領域一直追求的目標,并且為之做出了許多嘗試。這也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大的挑戰,要求教師能夠及時改進個人的教學方案,遵循教育教學的原則。
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工作的角度來看,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因素有很多,教師必須要能夠對其予以了解并采取合理的方式予以管控,才能夠讓數學課堂教學工作進入正軌,獲得教學質量的突破。為此,我選擇最具代表性的幾方面影響因素進行分析與討論。
1.1 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所應用的方法,其也是學生進行知識學習的主要形式。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角度來看,教師教學方法的設計與應用是否合理,會直接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效果,所以教師始終在嘗試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以求獲得教學質量的突破。然而,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部分教師在教育方法方面習慣于以傳統的說教灌輸式方法進行授課,因為在教師看來這種方式取得的效果最直接,是教師看得見、聽的到的,如學生可以當堂課就完成獨立的解題,就能夠完成概念、意義的背誦等。表面上看這種方式能夠取得一定的教育成果,但從學生的心智發育角度來看,其不僅沒有給與學生正確的引導,反而還會給學生帶來較大的學習壓力,這會導致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工作進入低質量狀態。對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學生而言,他們對于知識的學習需要通過認知、分析、理解、探究等一系列的規范方式予以實現,這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然而,很多教師等不及,他們通過自己的方式讓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死記硬背并在解題過程中進行套用,表面上看學生完成了知識學習,但他們認識和掌握的只是數學知識的表象,數學課堂教學工作質量并沒有因此獲得提升。
1.2 學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在心智水平尚未發育完全的小學時期,興趣是學生學習動力的主要來源。然而,從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狀態來看,許多學生對數學知識都表現出興趣不足甚至有些抵觸的情況。從小學生的心智發育角度來看,他們出現這種情況是非常反常的,因為小學數學知識種類豐富,形式新穎,學生應當表現出較強的興趣才對。正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因”,于是我在觀摩了許多數學課,并進行了相關資料的查閱之后,發現了學生興趣不足的原因。首先,學生的智力及思維發育存在不確定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智力發育較快或過緩,都會導致他們的興趣缺失。其中前者是因為已經具備理解能力而覺得無趣,后者則是無法感知其中趣味。其次,教師錯誤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讓數學知識的趣味性下降,學生每天只是在機械的記憶與學生,真正在課堂上能夠進行數學知識的探究性學習的機會少之又少,這會讓他們出現興趣下降的情況。最后,過大的學習壓力讓學生根本沒有時間去進行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探究。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學生對教材中“數學好玩”的內容感興趣,但他們每天要面臨繁重的作業,等到他們完成作業之后,根本沒有精力和時間再去進行“數學好玩”的內容探究。久而久之,學生必然會出現興趣不足的問題,這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工作進入到低質量狀態之中。
1.3 評價方式。在任何學科的學習中,評價方式都是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小學數學學科更是如此。從目前來看,教師常用的評價方式有口頭評價、書面評價等幾個方面。其中,口頭評價以批評、挫折評價為主。作為一名教師,我可以理解教師是為了讓學生戒驕戒躁,繼續努力,才進行挫折評價。但對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學生而言,他們最需要的是鼓勵評價,挫折評價只會讓他們失去自信心,讓他們對數學敬而遠之。而書面評價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分數、對錯、優良等級等,雖然,這種評價方式可以直接將學生的學習結果呈現出來,但如果教師知識單一性的采取這種方式,就顯得有點不近人情。因為,我在前文提到過小學生需要鼓勵,渴望被認可,所以教師可以在分數、對錯的評價方式上給與一些鼓勵性的評語,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升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然而,從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角度來看,很少有教師能夠做到如此,這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工作進入到低效狀態之中。
從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狀態來看,教師想要實現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的開展至關重要。
2.1 精心預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情景教學法是數學課堂上常用的教學方法,也就是教師利用生活經驗和資源整合課堂教學的主題和內容,依靠一定的形式和方法,為學生建構課堂教學情景。根據教師語言表達和手段的正確引導,協助學生進入相應場景之中,進而提升學生的自學體驗,從而完成學習的總體目標。構建情境圖畫和設置問題情景是情景教學法中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培養過程中,明確提出一些開放性、探索性的問題,正確引導小學生解決困難,勇往直前,鼓勵學生更好地思考和分析,然后獲得知識。為了更加有效地提升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還可以為學生精心策劃問題情景,讓學生在一定難度的情況下學習、思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構建問題情景的關鍵是問題的構建。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一個合理的問題可以多方面培養學生的探索沖動,完成思維素質培養的總體目標。因此,教師在制定教學設計時必須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教育總體目標,仔細設計項目問題,依靠這種情況來構建有一定難度的問題,需特別注意設計項目的難度級別。太簡單的問題會失去研究和使用的價值,而過于難的情況會使學生失去學習和培養自信心,因此,教師必須仔細設計問題的計劃。
例如,在小學六年級,教師可以展示一些統計分析圖,如“扇形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讓學生說出是哪種數據圖。然后,老師想出了題型“如果學校開展運動會,已經知道慢跑總人數是24人,長跑總人數是16人,跳繩人數為26人,參加跳遠的總人數為12人”。讓學生根據當前的信息內容制作幾種類型的數據圖表;學生基本做出數據圖表后,老師明白學生“你知道還有哪些數據圖表可以用來做統計分析嗎?”于是老師根據多媒體演示了“扇形統計圖”,向學生講解了扇形統計圖的優點及其統計分析方法;最后,在講授完基礎知識后,老師要求學生對多張數據圖表進行統計分析,梳理出每個數據圖表的特點,找出差異和聯系。針對這類問題,正確引導小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進行思考和探索,獲得知識,解決困難,獲得邏輯思維的鍛煉和提高。
2.2 加強交流溝通學習,提高數學教學水平。盡管教師們一直在倡導改革和創新教育理念,但在現行標準的壓力下,并沒有看到很大的成效,部分教師仍然再次使用死板的教學方法。只有讓小學生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中學習和探知,才能更好地培養興趣,更好地理解探究。不允許小學生在枯燥乏味的日常生活中學習和學習,而要攻讀學生不愿意學習的知識,所以在當前的教育學習中,教師要通過實踐活動來發展一種改變僵化教學方式的教學方法,使小學生能夠更快地學習和學習數學思維方法。在合作學習中,你們會更了解彼此,學生會信任老師,老師會更好地了解學生。例如,在《圓形的面積》的授課時,老師也可以根據書中的方法和學生的動手能力做一個“圓”圈在一起,然后分成幾塊。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需要規劃好互動交流的時間。互動交流的作用是讓小學生更快地學習知識,不能盲目地進行課堂教學互動交流,導致忽視一些重點內容。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需要注意互動交流的方式,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人意圖,不必要求學生去做,否則不僅達不到互動交流的實際效果,卻甚至讓學生厭倦了這門課程,厭倦了老師,以及他們對這門課程不了解的興趣和愛好,最終都不盡如人意。這種方法是為了改變以往僵化的課堂教學,使小學生在探索合作中獲取新知。對以往教學方式的改革,讓小學生在枯燥繁重的情況下學習知識,提高教學水平。在這個提倡減輕負擔、提高效率的時期,小學生會更輕松、更快樂、更愛好學習,不那么枯燥乏味,使小學生在學習中更加主動,減少被動。
2.3 構建知識思維導圖,激發學生思維發展。思維導圖的另一個功能是在進行基礎知識梳理的同時,在不同知識之間建立縱橫比關聯。事實上,這種聯系在數學思維方法的學習與學習、習題講解等環節中比較體現。也就是說,在同一個知識導圖中,不同知識之間的聯系無處不在,大量的這種聯系表現在知識的難易程度。不同知識導圖的銜接,體現在知識在數學解題全過程中的應用和交叉應用。學生只要在不同導圖的知識要點之間建立聯系,就可以解決數學學習中綜合問題的調查。通過知識管控模塊的優化,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構建思維導圖。學生在開發知識整合導圖時,是在擺脫教材內容和學年的界限,實現知識的整合。例如《分數的意義》和《分數的混合運算》二者有一定銜接性即學生根據思維和大腦圖譜的融合,可以進行跨年級知識的系統學習。
事實上,在初中數學課堂中,依靠思維導圖進行課堂教學,不僅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發展,還可以完成教師思維發展。這個環節是為了客觀地展示數學思維方法,給師生一個思考空間,就知識要點進行交流和討論。因而,在思維導圖引領下的數學教學,就是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幫助小學生培養全方位的數學思維方法。借助思維導圖,學生還可以在課堂上使用知識結構圖進行探索。顯然,思維導圖不僅可以用于知識框架的構建,同時還可以對一個知識點進行詳細的分析。也就是說,在思維導圖中,個體知識點也可以以知識框的形式展示出來。以“小數除法”為例。當學生完成本單元的預習后,可以將小數除法的學習和學習拆分為“小數除法的主要計算”和“小數除法在數學題中的應用”這兩個導圖?!靶党ㄔ跀祵W中的應用”根據題的位置可以進一步分為“單一主體的運算”、“多元主體的運算結果比較”。因此,根據知識點的信息優化,讓學生建立思維的深度和發展趨勢,這種思維發展趨勢可以幫助他們在數學課上實現高效的“消化——吸收”。
2.4 正確引導反思評論,優化問題解決對策。解決問題,重要的不是答案,而是解決問題時的思考和研究的全過程。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應用問題課堂教學時,學生必須高度重視思考過程,學會思考和總結。這樣,對于自身“亮點”就可以立馬記錄下來,“不足”也可以進行分析和調整,使得解決困難的方法越來越實用。同時,基于對整個思維過程的思考和總結,小學生可以初步掌握大量的數學解題思路和方法。當他們以后遇到各種問題時,可以舉一反三,提高問題學習的使用價值。院校學生對問題處理過程和方法的思考和點評,也是加強學生思維學習的核心途徑,以便引導小學生根據科學的思維路徑進行思考、提問。在解決完問題后,教師可以在思考和評論階段正確引導學生思考大量的可能性和答案,從而幫助學生提出質疑的邏輯思維和多方面的分析思維。如果問題解決失敗,老師可以在思考和評論階段進行糾正,引導學生找出出錯的原因,并予以幫助以便促進學生發展。
比如此題“我已經知道一個正方形水池,現在學校必須在旁邊種樹,每個正方形的一邊可以種20棵樹。另外,正方形的頂點都可以種一棵樹,請問一共有多少棵樹?”學生看到題型后,立即算出答案“20×4=80”,于是筆者帶領學生思考,老師正確引導學生畫出相應的圖案,讓學生思考與嘗試,總結出數字的規律性。這時,同學們發現與“直接用一邊的樹×4”有一定的區別,兩者都比原來的少了4棵。因此,學生得到了最終答案“20× 4-4”。在完成常見問題后,筆者并沒有立即完成課堂教學,只是幫助小學生梳理解決問題的思路。因此,很多同學可以了解到,在處理問題的情況下,不能立即依靠第一反應得出結論,需要詳細分析題型,掌握題型中的信息和常見問題。為了獲得準確答案而實際評估的問題類型。按照這個思考過程,學生們形成了審慎、細心的思維學習,在以后處理問題的時候可以更加認真細致,從而實現了高效課堂的目標。
總的來說,小學數學教師要熟悉掌握學生的心理和認知發展規律,與同學建立牢固的情感基礎,充分發揮正能量。教師應始終牢記,即提高了學生數學學習的效率,關注了小學生數學認知能力形成,又要提升小學生的情感發展趨勢,讓學生思考中學數學、在快樂學習數學,最終達到學好數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