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南外國語學校開元國際分校 殷榮榮
小學的美術課程對于學生的培養非常關鍵。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方面就包含美育,通過對美術課程的學習,可以培養他們的美好心靈,從而提升他們發現美的能力。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小學美術也要創新教學模式,把傳統教學轉變為課堂互動教學,讓學生能夠參與到課堂中來,提升美術素養。
小學美術是一門藝術性與專業性都十分強的學科,小學美術課堂通過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來促進學生對抽象藝術和具體藝術的理解,培養他們發現美的能力。小學美術的教學理念隨著新課改的進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階段的教學理念不僅僅是以教學為主,更重要的是以學生為中心,要做到將學生、教師和教材有機結合,激發學生的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互動氛圍,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他們的聯想能力和創造能力。
為了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提升他們的美術素養,就必須要把新的教學理念融入到小學美術課堂當中,因此,互動教學模式應運而生。互動教學模式作為一種創新性的教學模式,能夠針對傳統教育模式的不足做出有效應對,這種模式旨在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通過情境教學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強化他們的審美能力,從而為美育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素質教育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而審美觀念與能力培養也是實行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因此小學美術課堂的教學不容忽視,教師必須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采取互動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從目前的形勢來看,部分美術教師認為課堂互動教學僅僅是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一個環節,只是象征性地采取一些課堂教學活動,從而忽視了與學生的互動,多數時間還是采取知識灌輸式教學,不僅學生無法提起學習興趣,教師也無法帶動課堂氛圍,長此以往,也無法實現真正的師生互動。此外,還有一些美術教師雖然采取了課堂互動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活動,但由于缺乏合理的教學規劃,導致課堂內容編排不合理,不僅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也累,以至于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是無法得到有效激發,課堂質量也無法得到提升。因此,教師在小學美術課堂中要采取科學的互動教學模式,結合課堂現狀做好合理規劃,不僅要以學生為中心,也要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這樣不僅可以改善枯燥乏味的教學氛圍,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個性,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在互動教學模式中,教師通過與學生的充分溝通,還可以充分了解到不同的學生的學習動態,從而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并加以解決,這樣不僅增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還能夠進一步提高美術課堂的教學效率,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
教學目標在小學美術課堂互動教學的設計中占有主體地位,是設計中的核心要素。小學美術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的教學目標主要包括:
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互動教學中來,互動教學的主要內容就是在傳授學生美術基礎知識的同時,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互動中得到真實的參與感和認同感,從而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培養他們對美術的興趣。
為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互動教學模式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作為組織者和引導者,充分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提升學生美術方面的綜合能力。通過課堂上的互動,可以有效地解決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問題。教師可以制定更加科學有效的教學計劃,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展現自我的機會,使得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鍛煉、情操得到陶冶,從而進一步提升他們美術方面的綜合能力。
教師應該在課前進行教學活動的充分準備,根據教學目標來設計合適的教案,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例如,教師在初次進行《電腦美術》這節課程的教學時,由于教學內容中提到的新技術和新名詞較多,常規的課堂講授可能會導致學生不能充分理解,因此教師可以提前一兩周就尋找一些相應的作品,并深入了解其創作背景,然后在課前一到兩天聯系課代表布置一個“探尋電腦美術”的小作業,挑選教學活動中要提到的作品題目,讓學生在家里進行簡單的查閱。在進行這節課程的教學時,由于學生在家里已經進行一定的查閱和學習,對于教學的內容能夠有一定的提前了解,會讓他們在回答問題時更加自信,這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在講解新技術和新名詞時,由于學生的提前預習,會使得他們對教師所講內容的理解更為深刻;而教師可以在學生的課堂參與中傾聽他們的聲音,結合自己對課堂內容的理解,總結出更科學的教學經驗,進一步促進課堂互動教學的發展。
好的課堂導入是互動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因此教師在進行互動教學時,也要充分考慮到如何做好課堂導入,將學生引入到相應的教學情境。例如,在學習《色彩的冷與暖》時,教師可以在課堂開始的時候設計一個關于色彩的搶答小游戲,通過不同的環節來完成課堂的導入。首先教師可以準備一些不同色彩的小卡片,當教師舉起卡片時,學生進行搶答;進行一輪游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猜顏色冷暖的環節。由于教師沒有提前講解,學生在猜測的過程中肯定會不斷出錯,因此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會提高專注程度和思考能力。在學生的不斷試錯過程中,他們很快就會總結出色彩的冷暖特點,做到自主發現色彩冷暖的規律,從而完成《色彩的冷與暖》的課堂導入環節,學生不僅可以在游戲的參與中得到啟發,還可以為進一步的課堂學習奠定基礎。
在互動教學模式中,小組討論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充分發揮他們的合作意識,教師在互動教學中對于知識的重難點可以通過采取小組討論,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在討論中自主完成對知識點的歸納總結,鍛煉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實現共同進步。
對于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興趣是他們學習的最大動力,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美術課堂互動教學時,需要充分考慮到興趣對學生的重要性,在互動教學中創設與他們興趣相關的問題情境,激發他們的互動興趣,從而提高他們學習美術的積極性。
問題情境的創設首先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大綱、教學內容和教材目標來確定好創設方向,教學過程必須緊隨新課標的要求,方向不能有偏差;其次,教師可以參考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需求,按照創設方向,創設出適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問題情境。這樣的問題情境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和教育意義,能夠很好地啟發學生的思想,提升他們的美術素養。
例如,教師在進行《香甜的水果》的課程教學時,可以準備一些水果的實物,通過讓學生直觀面對水果本身,來加強他們的直觀感受。教師通過提問一些水果的外觀、顏色、氣味特征等問題來加強學生對水果的印象,從而創設出良好的問題情境,提高學生對水果的鑒賞能力。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我國教育結構的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因此小學美術課堂也要“與時俱進”,教師在進行互動教學時要結合多媒體教學方式,通過圖像和視頻的視聽效果,給學生帶來最直觀、最真實的感受,從而提高他們對美的鑒賞能力。通過多媒體技術,教師能夠在課堂中營造更加輕松、愉悅的氛圍,讓教師的講解更加形象生動,讓學生的接受意愿更加強烈,互動教學的方式更加多樣化。
教師在進行小學美術課堂互動教學時,還要考慮到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的生活和認知來確定任務教學目標,降低互動教學的難度,進而提升互動教學的實際效果。
例如,在學習《我設計的自行車》這節課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小學階段的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和動手能力,不能為了鍛煉學生的知識能力和動手能力就在互動教學中去引導學生制造自行車的實物作品。制造自行車的實物作品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要求太高,容易影響他們創造的積極性,從而對教師的教學產生抵觸心理。因此,教師在進行《我設計的自行車》課程時,在互動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圖畫創作,在紙面上完成對自行車功能的設計,甚至還能增添許多想象力,創造出會飛的自行車、太陽能電池自行車、無人自行車等新概念自行車,從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還能鍛煉他們的繪畫能力。因此,教師通過結合實際情況,對互動教學難度進行適當降低,不但會更加符合學生的成長需求,而且更有助于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穩步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
教師在進行互動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到教學的趣味性,以學生的興趣為參考,用他們喜歡的方式來開展美術教學,從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學習潛力,對他們的成長也更有積極意義。
例如,在學習《會飛的玩具》這一課時,學生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紙飛機,此時教師可以進行互動提問,鍛煉他們的發散思維,讓學生展開聯想,從紙飛機聯想到會飛的模型飛機、模型鳥、會飛的鯊魚氣球,等等。教師在完成提問環節后,還可以通過增設會飛的玩具的制作環節來增加課堂互動的趣味性,而學生肯定都會選擇材料易得的紙飛機制作,在進行紙飛機的制作、比拼環節之后,課堂的活躍氛圍達到頂點,教師可以進一步講解如何制作更加復雜的飛行玩具,從而激發學生對手工制作的興趣,促進學生手工能力的鍛煉。
著名雕塑家羅丹曾經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生活中的美很多,各種物品都可以作為美術元素,要想讓學生具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就需要教師大力培養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的能力,培養他們的美好心靈。小學美術課堂的知識大多都來自于生活中,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美術課堂互動教學時,可以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推動互動教學的生活化發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貼近生活,獲得更多的真實體驗,增強互動的參與度。
例如,在學習《色彩的和諧》這節課時,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課堂互動,通過舉手回答的方式來尋找身邊事物的顏色搭配,而一張桌子、一支筆、一個水瓶等都有著不同的顏色搭配,都有著不同的色彩和諧的美。學生在尋找問題答案的過程中,可以迅速發現這些平時容易在校園生活中所忽略的事物的美,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也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對身邊事物觀察的積極性,從而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體會色彩和諧的美,培養他們發現生活中的美的能力。
美術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美術素養的最根本方式,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重視對美術學科的教學方式,還要掌握正確的教學方法。互動教學模式下的美術課,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導致了教學方式的多變性,因此教學方法更需要不斷地改進,只有不斷地改進,才能使教學方法更貼合學生,更適應于學生的發展。
例如,學生在各個年級都要學習《電腦美術》這一課,隨著年級的增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越來越強,電腦美術也從對二維平面畫面的學習轉變為對三維立體畫面的學習。教師在進行高年級《電腦美術》的教學時,隨著學生思維能力的成熟和作業負擔的加重,再進行“探尋電腦美術”的小作業可能會導致學生產生厭煩心理,不愿意再度去查閱資料,或者查閱資料后便不再認真聽教師的講解,進而降低課堂效率。因此,教師可以直接加強對課堂的互動提問,通過提問的方式加強學生從二維平面畫面到三維立體畫面的聯想,對他們提出的問題加以細致的解釋,從而在不影響學生的積極性的情況下,提升他們的空間聯想能力。
小學美術課程是學生在小學階段參與美育培養的重要方式,隨著互動教學模式在課堂教育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也會越來越高,為未來的多元化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課堂互動教學的發展還需要教師的不懈努力,教師要樹立良好的互動教學觀念,創立良好的課堂環境,適當引入游戲環節,增加互動的趣味性,在互動實踐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從而助力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的培養,進一步推動小學美術課程的改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