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琴, 戴寶成
(1.甘肅省涇川縣農業項目服務中心,甘肅 涇川 744399;2.涇川縣農業農村局,甘肅 涇川 744399)
涇川縣位于甘肅省東部、陜甘交界處,因地處涇河川腹地而得名[1]。涇川縣曾是六盤山特困片帶重點扶貧開發縣之一[2],2020年以來,涇川縣堅持把消費扶貧作為幫助貧困人口持續增收的有效方式,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消費扶貧,依托東西部扶貧協作平臺,堅持深度對接、適銷對路,推動涇川蘋果、平涼紅牛、涇州柿子、甜瓜、五谷雜糧等農特產品直銷天津市武清區等地,2020—2021年實現消費扶貧2.45 億元,以消費有力促進貧困群眾脫貧增收,全面鞏固提升脫貧攻堅質量和水平。
2020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深化農村改革,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3];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是鄉村振興的前提,要持續抓緊抓好,讓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要持續推動同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切實維護和鞏固脫貧攻堅戰的偉大成就”[4]。在完成脫貧攻堅、進入全面實現鄉村振興的新時期,總結涇川縣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的主要做法及在此基礎上創建的消費扶貧典型模式,以期為今后涇川縣及類似地區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更好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提供參考。
東西部勞務協作開展以來,涇川加強與天津市武清區(收下簡稱武清區)對接溝通,構建全方位政策體系,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深入開展互訪交流,協調推進工作落實,先后5 次赴武清區開展實地對接,了解掌握企業用工需求,研究簽訂《東西部扶貧協作框架協議》,制定出臺發放交通補貼、興辦扶貧車間等一系列針對性強、操作性好的特色政策。
在開展勞務對接過程中,始終把“精準”二字作為檢測就業扶貧工作質效的度量衡,針對大部分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年齡偏大、缺乏技能、工作效率較低、工資待遇不高等問題,邀請武清區35名專家教授,采取理論知識集中授課與實習操作分散指導相結合等方式,深入貧困村開展果畜菜、種養殖技術指導服務,把培訓課堂辦到鄉鎮、村社,送到農家院戶、田間地頭、種養現場,先后舉辦農村致富帶頭人創業培訓班12 期,培訓1 010 人,帶動1 600多名貧困群眾實現增收。
為切實解決富余勞動力外出務工難題,及時和武清區對接溝通,篩選了一批社會責任感較強、管理規范、薪酬待遇較高的企業作為涇川建檔立卡勞動力就業基地,開發合適的就業崗位,定向招聘涇川籍建檔立卡貧困戶。同時,積極邀請骨干龍頭企業在涇川縣有條件的貧困村興辦扶貧車間7處,積極幫助聯系生產訂單,承接生產醫護人員和環衛工作服3 950 套,吸納268 名勞動力實現就近就地務工。
按照“擴量、提質、延鏈、增效、創牌”的思路,武清區大力支持涇川貧困鄉村發展蔬菜、平涼紅牛等特色產業,建成汭豐同中、王村章村、太平里口等蔬菜產業基地,扶持貧困戶種植中藥材242.13 hm2、瓜菜146.67 hm2,培育發展鼎康牛業、富原紅等一批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貧困群眾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助力脫貧攻堅。涇川縣積極主動與武清區聯系對接,舉辦武清區對口幫扶“大禮包”訂購會,多方促成縣內富原紅果品貿易公司等企業與天津異城嘉品商貿有限公司、天津食品集團等20 多家企業和單位合作,其中中石油天津市武清分公司現場訂購果品1.5 t,在分公司下屬的各個加油站點設立涇川蘋果直銷點,進一步拓寬農特產品銷售市場。
依托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設施,著力構筑“線上+線下”雙管齊下的營銷體系,增強涇川農特產品從供給端到消費端的競爭力。縣旭康食品公司、富原紅果品公司、豐農電商公司與天津益洋電子商務公司聯合創建“武清味道”電商平臺,銷售農特產品94 785 單,銷售額達1 086 萬元。以縣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和155 個鄉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為平臺,推廣銷售蘋果、柿餅、牛肉、甜瓜、蔬菜等“涇味”產品,農產品實現上行收入46 538萬元。開展“秀美涇川·樂購盛夏”“青年助銷果蔬助脫貧”“真情大放送、購物禮連連”“融融端午情·團圓萬家興”等獨具特色、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線下消費扶貧活動,進一步增加貧困群眾收入。
堅持打造消費扶貧“增值鏈”,多方搭建各類展銷平臺,積極組織富原紅果品貿易有限公司、旭康食品公司、萬美電商公司等企業參加天津市消費扶貧展銷會等各類農特產品產銷節會,廣泛開展產銷對接洽談,建立長期供貨關系,有效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積極組織網絡“大V”,舉辦“不一樣的年貨”“來自王母故里的禮物”“甘肅2020 網絡扶貧博覽會”“隴貨精品、貨達天下”“甘肅省第一屆直播電商帶貨大賽”“那山那水我代言”等一系列網絡直播帶貨活動,天津市武清區掛職副縣長化身網紅達人,走進直播間與全國各地的消費者進行網上互動,推介旭康牛肉、紅富士蘋果、朱家澗甜瓜、蔬菜等優勢農特產品,采取“10元秒殺”“半價優惠”“紅包獎勵”等優惠措施,在線銷售涇川農特產品,有效擴大了涇川農特產品的市場知名度和影響力。
緊抓東西部扶貧協作機遇,持續加大消費扶貧協作力度,深入研究制定《涇川縣東西部扶貧協作消費扶貧獎勵意見》等文件,與武清區簽訂《農產品供應合作框架協議》,為兩地消費扶貧開辟了堅實穩定的協作渠道。堅持“打通銷路、優質優價、長期供應”的原則,采取統銷統購方式,引導武清區100 多個單位干部職工以“愛心義購”“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的扶貧模式,集中采購價值513.5 萬元的“大禮包”產品9 706份,分批采購朱家澗甜瓜17.8 萬kg,實現銷售收入106 萬元,解決了朱家澗村貧困群眾甜瓜銷售難的問題。近年來,天津市武清區幫助涇川縣累計銷售蘋果、牛肉、小雜糧、黃花菜等農特產品10 898 t,銷售收入達1.41 億元,有效帶動貧困群眾實現增收致富。
緊緊圍繞西王母文化研究、佛教文化保護、歷史文化挖掘、民俗文化傳承、生態文化體驗、養生文化開發等方面,著力吃、住、游、購、娛一體化發展,積極發展全域旅游。搶抓五一、5·20、端午等節假日,集中舉辦田家溝生態風景區首屆低空飛行暨古井貢酒促銷、五一暖春、隴上花開·鄉約甘肅、王村知青記憶園向日葵花海促銷、萬美城市廣場第二屆物資交流會展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旅游消費活動,多方吸引游客,拉動旅游消費。
通過緊抓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有利機遇,同時大力打造消費扶貧有效模式,涇川縣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方面取得切實成效。未來,需認真汲取前期脫貧攻堅的寶貴經驗,進一步在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打通制約消費幫扶的痛點、難點和堵點;同時,牢固樹立品牌意識,集思廣益做大做強產品,全力打好“優”字牌,在共贏中謀求長遠發展,由此更好地助力涇川縣鄉村振興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