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洋
重慶警察學院警務戰術系,重慶 401331
在近期某市公安局組織民警進行的一次手槍實彈射擊訓練中,參訓民警李某在射擊靶位上取出實彈夾裝入“六四”式手槍,而后右手持槍,左手拉槍機向后到定位并松開,在瞄準擊發時,發現槍支并未打響。經過檢查,原因是彈夾未拍到位,子彈未能上膛。該民警立即將彈夾拍到位,第二次推子彈上膛,此時,危險發生了,手槍自動連續擊發,所幸民警在操作時槍口指向前方,沒有傷到其他民警,但強大的沖擊力使得李某單手無法控制,情急之下他本能地縮回右手,用左手接握槍身,將槍口指向地面,直至6發子彈全部打完。但不幸的是,槍聲停止后,大家發現李某左手鮮血直流,左手掌心和手腕處中彈兩發。
事后,當地公安機關邀請了國內著名輕武器專家劉開吉教授與武器生產廠家代表共同對此次事故進行了調查,事故調查組在射擊訓練場進行了實地調研,現場當眾分解查驗故障槍支,詳細詢問了事發時在場的組訓教官以及學員等目擊者,形成的共同調查鑒定結果為:“該‘六四’式手槍由于長期未使用,擊針與擊針孔壁嚴重氧化銹蝕咬合,擊針慣性突出量向前鎖死,導致其由撞擊量小的擊錘回轉式擊發單發發射方式演變成撞擊大、無法控制的自由槍機連發發射方式”。調查組鑒定的結果,從技術層面查明了該事故系非人為操作失誤造成,其具體解讀,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
眾所周知,“六四”式手槍的擊發方式是擊針式,即擊針安裝在槍機上,位于彈底槽平面中心位置,擊針在槍機內僅有1.1~1.6毫米的前后移動距離。此時,若槍膛處于空倉狀態的時候,擊針突出彈底槽平面,而子彈進入槍膛的時候,擊針則自動后移,槍支指示桿顯示處于擊發的狀態。射手扣動扳機以后,擊錘撞擊擊針,形成撞擊槍彈底火而完成擊發。
當“六四”式手槍的擊針生銹與擊針孔壁咬合,在槍機內不能前后移動,擊針頭突出彈底槽平面時,在推子彈上膛的過程中,槍機連同銹死的擊針直接撞擊子彈底火完成擊發而造成走火,此時的擊發方式由擊針式變成了撞擊式擊發。更危險的是,當第一發子彈被擊發以后,由于自動手槍的結構原理,第二發子彈會自動上膛,槍機在上一發子彈的后推力作用下繼續前后推動,造成連續擊發,直至彈匣內子彈全部發射完畢為止。
“六四”式手槍擊針直徑較粗,不易發生像“五四”式手槍擊針頭折斷、擊針簧斷裂和“七七”式手槍擊針簧及導桿斷裂等常見故障,所以組訓教員和后勤保障人員往往容易忽略對“六四”式手槍擊針的檢查。
為方便一線民警實戰應用,“六四”式手槍多采用簡易槍套和快槍套攜裝,由于擊針尾部向上,槍套對套筒后部無遮蓋,導致在實戰或訓練中雨水、汗水等極易沿擊針槽垂直下流,在擊針與擊針孔壁縫隙停留,如不及時保養的話,容易很快氧化銹蝕。加之過去的射擊培訓和保障教材均限于介紹“六四”式手槍不完全分解要領,不允許射手分解其他機件,導致多數民警不熟悉槍機內部結構,沒有檢查擊針的習慣,更未能掌握分解擊針檢查要領。
射擊訓練必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只有在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才能開展射擊教學,才談得上提高訓練質量。射擊訓練的安全實施依賴于組訓人員周密的組織與保障,然而,在公安實戰訓練單位,無論在射擊教學還是在實彈考核過程中,實戰教官更多注重的是受訓對象使用槍支時的安全,對武器領取與檢查、故障的排除、意外情況的處理等實戰訓練中安全使用槍支的理念卻并沒有過多教授。如:要求每個學員必須熟練背誦的《武器使用安全守則》:視所有槍支有彈并已上膛;在不欲射擊時,將扣壓扳機的手指放在扳機護圈外;不要將槍口指向不欲射擊的人或者是物;除非有命令或者是行動需要,否則不得隨意拔槍;無論是領取還是歸還槍支必須驗槍;若有懷疑切莫開槍。以上六條守則,教官更多強調的是“怎么做”,較少注重“為什么這樣做”的射擊安全理念培養,易造成學員安全使用槍支的意識停留在淺表,未真正領會和落實于武器使用的每一個具體環節。
警用武器是公安機關的核心裝備之一,也是各級公安機關開展執法執勤尤其是反恐防暴和維穩處突任務的基本保障條件。公安院校作為民警入職前學習掌握槍械知識的“啟蒙地”,秉承“安全、合法、規范、有效”的武器訓練理念對民警整個職業生涯意義重大。為有效預防此類事故的再次發生,需要在武器使用課程以及槍支日常維護保養中做好以下幾方面:
在新時代的公安工作中,公民通過多種渠道和手段對公安民警執法過程實施監督,對民警現場處置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使用槍械,作為警察強制力使用的最高等級,極易引發公眾關注。警察在執法過程中如能正確、規范地使用槍械,就能達到有效打擊犯罪,制服犯罪嫌疑人的目標,但若使用不當,造成的社會危害以及負面影響也將是最大。所以,在平時的槍械使用訓練中,組訓教官要不斷強化受訓民警的武器安全操作意識,讓其樹立“終身”安全用槍理念,嚴格施教,嚴格考核,規范槍械使用訓練的每一個環節,從細微之處著手,嚴防安全事故的發生。
所謂“終身”安全用槍理念,是民警個人職業生涯進行安全用槍的認知、習慣和能力的總稱。[1]這里的“終身”包含兩個時期,一是在公安院校學習時期,系統掌握武器使用課程相關內容;二是民警入職時期,從具備槍械使用資格直至警察職業生涯結束。在公安院校學習階段是民警掌握槍械知識和安全用槍必備技能的第一步,對形成正確的安全用槍理念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公安院校依托科學完善的射擊課程,有利于學員系統而完整地學習武器使用知識,為“終身”安全用槍理念的形成打下良好的技術基礎,從而確保入警后合理合法地使用武器,保證自身和同伴安全,制止違法犯罪。
在武器使用課程教學中,教師應把安全用槍理念貫穿于整個課程始末,具體來講:在理論學習階段,應結合武器使用相關的法律法規、武器常識、射擊學理等內容,重點培養學員使用武器的法律意識、證據意識、規范用槍意識,熟悉槍械的基本構造,掌握武器的性能和射擊科學性原理,為安全使用武器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在基本技能訓練階段,通過武器攜帶與持握、驗槍與分解結合、基本射擊姿勢與技術等內容的講解和訓練,使學員將安全用槍理念“內熟于心、外化于形”;在應用技能訓練階段,通過與實戰緊密相關的戰術射擊教學訓練,使學員對武器使用有深度認識,提高射擊安全認知,真正做到安全用槍理念與實際執法行動牢固結合。
值得注意的是,類似本文的訓練事故,傷亡人員多為長期使用“六四”式手槍的“熟練射手”,都不同程度存在著麻痹大意思想,認為自己使用該型號槍支多年,一般事故排除均不在話下,在對該槍結構特點沒有真正熟悉了解的情況下,僅憑個人簡單理解,未按規范的訓練程序對槍支進行安全檢查或排除故障,導致了傷亡事故發生。因此,嚴格規范訓練程序,對武器使用課程而言,尤其重要。
針對“六四”式手槍因為擊針銹死導致自動擊發子彈的危險事故,我們應該在武器檢查訓練過程中增加擊針檢查這一安全環節。具體來講,應掌握以下檢查要領:1.插入空彈匣,拉套筒使“六四”式手槍成空倉掛機狀態;2.從拋殼窗向內觀察彈底槽中間的擊針頭是否凸出彈底槽平面;3.用通條按壓擊針頭,觀察其是否能前后移動,能移動則功能正常;若用力按壓也不能活動,應該停止該槍的訓練使用,進行保險機鈕分解故障排除。
除此以外,射手心理素質的好壞,對射擊安全事故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射擊安全事故的發生,往往是由于射手出現過度緊張或者麻痹大意的心理造成的。射擊課程作為警務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射擊心理素質訓練是公安院校學生射擊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安院校射擊心理訓練就是培養射手優秀的心理素質以及掌握情緒自我調控能力的過程。射擊心理訓練能幫助射手自我控制情緒,自我暗示,保持精力集中,身心和諧,動作和感覺一致,使學到的動作要領在實彈射擊時運用自如,不僅能取得良好的射擊效果,還能在故障排除、外界干擾等意外情況發生時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平時,射擊心理訓練是我們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手段;戰時,射擊心理訓練是率先控制自我緊張心理狀態,發揮出自己正常技術水平,不失時機地圓滿完成戰斗任務的重要保證。[2]因此,在嚴格規范射擊操作程序的同時,還必須抓好射手心理素質訓練。
武器的日常維護保養是一個非常重要但卻容易被公安民警忽略的環節。以警察院校為例,通常射擊課程訓練對象人數眾多,且存在射擊場地較少,訓練課時較短,教學任務較重等情況,導致需要維護保養的武器數量多、損耗大。由于庫管民警人手較少或因工作繁忙,對槍械的日常維護保養往往由授課教師課后組織學生操作完成。而學生普遍存在對武器不熟悉結構原理、功能性能,往往導致武器維護保養流于形式,使得定期維護保養制度成為一紙空文,故而發生槍支走火傷人或關鍵時刻由于槍支故障致民警傷亡的事故。
所以,武器的日常維護保養工作必須嚴格遵守安全規則,嚴格貫徹執行日常檢查制度和定期檢查制度,做到經常對武器進行檢查和維護,以保證武器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充分發揮槍械應有的效能,提升我們的執法戰斗力。為保證槍支良好的性能,必須做到“兩勤”與“五不”:“兩勤”指勤檢查、勤擦拭;“五不”是指不碰摔、不生銹、不損壞、不丟失、不轉借。如果發現機件損壞,應及時送修或更換,使武器隨時保持戰備狀態。
針對“六四”式手槍,養護人員除了掌握不完全分解保養要領外,還應該掌握分解保險機鈕,對擊針進行檢查養護。具體要領為:1.將套筒按操作程序分解;2.從套筒側面用手向上扳保險,向后扳約180度,將保險機鈕向左從套筒中分解;3.從套筒尾部向下倒出擊針,檢查擊針和擊針槽是否銹蝕;4.將擊針放回擊針槽,在保險機鈕豎起約90度時將保險機前后鉤裝入套筒內,裝到位后,向前按壓即可將保險機鈕結合于保險位置。
由于各地警用裝備均系地方財政開支,加之我國幅員遼闊,東西部經濟發展存在差異,導致各地警用裝備參差不齊。警用裝備新舊并存,“數代同堂”是各地公安機關的裝備現狀。實際上,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國警用手槍的裝備結構,是以“六四”式手槍為基礎,以“五四”式和“七七”式手槍在用途上、層次上作為補充。“六四”式手槍作為20世紀60年代誕生的我國自行研制的第一種手槍,現已逐步退出公安民警裝備序列,但由于過去配發基數較大,一線實戰部門以及公安教育培訓機構仍有裝備和使用的情況。
在“六四”式手槍未完全退役之前,熟知其戰斗性能、構造和操作規程,熟練掌握其實戰技能,才能充分發揮武器裝備的應有效能,達到人與裝備的相互融合,促進警用裝備形成戰斗力,從而增強公安機關的整體戰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