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琦
東營市河口區法律援助中心,山東 東營 257200
企業在市場經濟活動的參與中面臨了諸多的法律風險。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在全球一體化的市場大背景下,企業必然要與其他公司開展密切的合作,而利用合同或法律條約的方式,對于雙方責任與義務進行規定又是基本的工作組織方式,但該種責任的限制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合同雙方的責任主體的不參與情況會影響到企業正常經營活動的組織。
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既要開展與他人的合作,打造出更加豐富的業務形態,也要針對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問題,搭建起完善的風險防控體系,以實現風險管理工作的持續落實,對于該種合作中不可避免的法律風險進行更加有效的處理,通過市場競爭中企業與企業之間合作的高效開展,以企業自身經濟利益的有效保障,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企業法律風險防控工作的開展直接影響著企業的自身經營狀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要探尋收益拓寬的渠道、尋求利潤增大的方法。企業在經營的全過程中,其以經濟效益最大化為目標,要對于自身的經營管控手段不斷調整,對業務進行持續的優化[1]。
在動態的企業經營變化條件下,風險管理工作與企業全過程的管控密切結合。法律風險管理是企業開展日常管控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通過建立規范有效的風險防控體系,企業可以更好地識別在經營中可能存在的風險,也通過針對特定法律風險進行全面管控的方式,保障其日常經營的平穩。
企業風險的出現存在著一定的隨意性,但任何風險背后都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而風險防控體系的構建可以在對企業經營中存在法律風險進行歸納、總結、分析、反思的過程中,搭建出與企業當前經營管控相符合的風險防控體系,在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目標導向下,法律風險的防控也可以使企業合法合規地組織經營活動[2]。
風險防控體系的構建,往往從全局、系統的角度出發,整體地對于企業的法律風險進行宏觀的組織與規劃。雖然法律風險帶有一定的不可避免性,但企業要認識到法律風險存在必然性的同時也要積極采用措施,盡可能通過事前控制來避免法律風險的出現。而當法律風險出現時,也通過合理的風險防控措施來降低其帶來的負面后果。法律風險防控體系的構建強調貫穿于企業全過程的風險管理,而通過事前預防、事中控制的手段,企業也能在持續的反思與完善中形成高質量的管控,不斷提高風險防御與管控能力。
風險的出現對于企業的日常經營有著極為負面的后果。企業在對自身經營狀況進行系統分析、對市場環境進行整體探究的背景下,所搭建出的合法、合規、有效的法律風險防控體系對于企業長遠穩定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3]。
企業法律風險防控體系的構建,要在規范流程的組織下,以企業的經濟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對于內部的管理工作進行優化。企業首先要根據經營狀況,根據法律情況搭建出風險防控體系。隨著企業管理工作的持續推進,企業要基于當前的體系對其完善,保障體系構建的與時俱進,保障體系良好的風險防控能力。從當前企業經營管控的實踐活動分析,其風險防控體系的建立涉及到模塊確定、風險識別、風險評估、措施制定、文件起草等五個關鍵的部分。
企業法律風險在進行防控時,要結合企業經營的總體戰略目標經營特征,對于企業在開展日常經營活動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梳理評估與排查。不同的經營活動背后存在的法律風險并不一致,而系統的梳理是法律風險防控體系構建的基礎。企業法律風險體系模塊要與企業當前的經營活動相統一,與企業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相適應[4]。一般而言,企業風險防控體系中包含訴訟管理、知識產權、股權結構、公司治理、生產管理等幾個風險模塊,而基于不同的模塊,企業在進行具體工作落實時,要以整體的工作搭建為方式,結合細節化的業務經營企業活動,對于模塊中的具體防范內容進行細化要求。
法律風險識別是對風險進行有效處理、有效管理的前提條件。企業在日常的經營中要通過訪談、內外部案例、內外部合同、法律法規等具體的資料,對于企業經營中的法律風險進行全方位的識別。
法律風險的明確識別建立在全面調查的基礎之上,企業日常經營活動有著動態發展變化的基本特征,而企業為了更好地開展法律風險體系的構建,要對于日常經營管控行為、關鍵的流程工作的內容進行梳理,明確其中存在的法律風險,構建出與企業當前經營管控活動相適應的法律風險清單,通過編號或代碼的方式,以來源、行為、涉及主體、涉及內容等詳細資料構建,為后續的風險評估、風險防控措施構建奠定基礎[5]。
不同的風險有著差異化的特征,而企業在對法律風險進行處理時,不同法律風險的特征處理方式有著巨大的差異,而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要通過分析與評估工作的開展對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條件及對企業經營帶來的影響等進行預測。在該項工作的落實中,對于風險名稱、內容、法律依據、對應法令、案例等基本內容的準確定義是有效開展分析評估的關鍵,根據系統化的分析,也可以明確法律風險可能造成的責任與后果。根據企業經營中所涉及到的法律風險,最終的分析與評估的結果可以進行風險等級的劃分,該種等級可以對風險的處理優先度進行排序,結合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對于危害性最為嚴重的法律風險進行及時的應對與處理,在有效對法律風險進行防控的基礎上,也通過處理應對措施構建對于法律風險進行控制,保障日常經營活動的平穩。
在明確法律風險,對其基本特征進行準確定位的基礎上,企業已經根據當前的業務經營系統化的認知了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而法律風險的處理不能止步于思想上的認知,更要通過行動上的處理措施上的應對,保障法律風險后果的可控性、處理的及時性。在對法律風險原因、特點、風險等級進行正確認識與了解之后,企業要結合自身的經營管理實際,針對風險點制定可行的處理建議,通過情況的分析、方案的構建保障防范的有效性,也以針對企業風險所構建出的有效措施,避免由于法律風險問題而帶來的經營損失,以減少法律風險對于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的負面干擾。
企業法律風險防控體系的建立要起草相應的防控文件,在對于法律風險點進行梳理識別,對于應對措施、風控措施進行方案構建的基礎上,以規范性的文件對于各類風險點進行標準化的分解。通過該種文件資料的形成,可以指導企業經營中風險防控工作的推進,在不同風險點對應差異化防范措施的基礎上,也以資料文件的支撐來及時地應對經營中存在的法律風險。
企業在日常的經營管控過程中,法律風險的出現存在著一定的必然性,在法律風險防控體系構建時,存在著識別量大,風險點之間相互交叉、錯綜復雜的現實問題。針對該種工作在落實時存在的現實困難,當前法律風險的體系構建,要在信息梳理、分類合并、文件形成的基礎上,為整個的工作組織方案留有一定的調整空間,通過根據動態的企業經營狀況對于法律風險防控體系的不斷完善,保障法律風險處理的科學性與有效性。
法律風險防控要結合其自身經營管控實際行業特征,以差異化的方式構建出與企業經營管理相匹配的風險防控方案,在組織機構切實履行職責、制度落實、流程完善的基礎上,保障異常問題的有效處理。
針對企業的動態經營管控與實踐,其法律風險防控體系的完善可以從組織機構優化、風控措施完善、風控流程優化、監督考核落實四個關鍵的部分出發,保障風險防控工作持續的落實,也通過不斷的完善與調整,保持先進性與有效性。
法律風險防范是具有一定專業性的企業內部經營管理工作,而為了保障該項工作的順利推進,要成立風險防控組織,在領導的統一部署下,流程化、標準化地開展企業風險防控與管理。法律風險的防范帶有一定的專業性,但風險的處置與應對與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密切相連,因此風控委員會要結合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對內部的風險進行處理,面對不同的風險類型,結合不同的業務部門,以分別管理、分別組織的方式,保障風控措施構建的針對性,保障風險處理的高效性。
企業風控委員會有著具體的職能,而在現實的風險防控工作組織時,企業要結合經營管理目標,對于管控計劃進行制定,而針對具有較大影響的法律風險問題,也要通過實踐的上報、方案的統一組織、持續的工作匯報與工作方式的不斷調整,保障法律風險問題處理的有效,為企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奠定基礎。
法律風險的出現,對于其日常的經營有著負面的影響,而針對不同的風險類型,處置的方式又有著較大的差別。因此為了保障風險內控措施與風險特征之間的符合,企業要制定完善的內部控制舉措,在預警預防、風險分配、風險報告審議、責任追究等具體的制度構建下,搭建出企業內部協調一致的風險管控體系。
風險措施的落實情況與風險處理的最終效果密切相關,而大部分企業雖然有著風險防范的內部控制措施,但控制方案與經營之間的不匹配、控制質量難以保障的問題,也不利于企業的健康平穩發展。當前企業在開展風險防范時要始終堅持事前預防、事中控制的組織辦法,在對風險進行有效識別的基礎上,打造出與企業經營管理相統一的內部控制措施。
由于法律風險的出現帶有一定的隨機性,因此內部控制措施在落實時要有一定的應急特征,通過特殊事件特殊處理的方式,在各項制度的密切配合下,保障內部控制的有效落實。當法律風險被有效處理之后,企業也要結合總結與反思工作,在對法律風險的復盤分析中更好地梳理企業經營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針對不同的風險問題搭建出內部控制的措施,保障合理的風險管理效果[6]。
不同的法律風險有著差異化的特征,而企業自身業務經營狀況的調整也會帶來其他類型的法律風險。因此為了保障風險控制與企業日常經營工作的緊密配合,企業要緊密結合內部控制崗位設置,對于風險管理工作流程進行健全,在信息有效傳遞、方案及時落實的背景下保障風險管理的有效性。
不同部門涉及的風險并不一致,而各部門要嚴格按照風險防控委員會所提供的識別清單,對與部門相關聯的風險進行認定,當發現具有交叉的法律風險時可以通過任務分配、界限劃分的方式,在各自對防控責任明確的基礎上,開展對于同一風險的合作性處置。
風險防控體系建立中形成了文件性的資料,而相應的部門在風險防控處理時,要根據資料的標準化規范化要求,對于風險進行評估處置,在嚴格貫徹落實處置方案內部控制措施中避免法律風險后果的擴大化、嚴重化。
風險防控工作的落實情況則直接影響到了企業內部管理的有效性,影響了企業的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因此為了保障各項工作落到實處,法律防控體系的完善,要從監督管理的落實入手,通過委員會委員對所屬部門工作進行監督與檢查,以定期檢查、不定期抽查等多樣化方式共同使用,更好地了解各個部門法律風險防控工作的組織情況。
監督管理在組織時,可以及時地發現風險管理中存在的不合理之處,通過結合現狀對方案進行分析評價優化,使風險管理工作更好地與企業的日常經營相結合,確保不同部門能切實落實風險防控主體責任。
企業要在對法律風險識別、分析、應對的基礎上,對法律風險及時發現、及時處置,確保風險防控工作落實的有效性,以監督與管理工作的高質量開展,提升參與人員的主體責任意識,引導其結合經營管控實際,不斷對風險防控工作進行優化,保障企業法律風險防控體系的落實效果,以體系的完善、制度的優化,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健康有序經營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