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歡
貴州民族大學,貴州 貴陽 550025
刑罰的目的是教育改造,而不是懲罰犯罪人,是為了讓他們更好地回歸社會。目前,管制刑在我國的現狀是適用率很低,很多學者甚至提出廢除管制刑的觀點。但是在我國輕罪犯罪上升的條件下,廢除管制刑是不現實的。刑事案件收案數從2002年到2015年之間增幅約178.5%。根據有關部門的統計,近幾年刑事案件收案量增加的大多數是輕罪案件,嚴重的暴力案件數量有所下降。在嚴重暴力犯罪下降的大環境下,研究我國管制刑制度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從相關部門發布的近幾年我國刑事案件收案數的數據可以看出,我國輕罪犯罪在逐漸增多,所以管制刑存在是有必要性的,但是得對它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革完善。
管制是一種不予關押的刑罰處罰方式,適用對象是經過人民法院判決的犯罪人,與有期徒刑和無期徒刑有一定的區別,它最大的特點就是不關押犯罪分子但是限制其一定的人身自由[1]。管制刑作為一種不剝奪人身自由的刑罰方式,使剝奪人身自由與不剝奪人身自由的刑罰處罰方式銜接起來,使我國的刑種更加緊湊完善,它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在適用主體上,沒有經過法院的判決,不能想當然地對任何人適用管制刑。簡而言之,確定一個人有罪,只有經過法院的判決才能確定,管制刑作為一種刑罰處罰方式,是對犯罪人適用的,任何社會團體有關機關都沒有權力適用。
(二)行刑社會化。被判處管制刑的犯罪分子并不在監獄或者看守所服刑,而是在社會上。犯罪分子不在監獄服刑,而是在原先的住所、工作單位正常生活,相對于剝奪自由刑來說,管制刑是一種開放的執行方式。
(三)管制刑適用于經過法院判決的犯罪分子。只有經過法院判決的人才能被認定為有罪,雖然管制刑的懲罰性不強,但是它也作為刑罰的一種,只能對犯罪人適用。
(四)管制刑的刑期較短。我國《刑法》規定,管制刑的刑期為三個月以上,兩年以下,但是特殊情況,即數罪并罰不超過三年。這種刑期較短的刑罰,又不在監獄執行,對于犯罪人來說難以達到懲罰、預防的效果。
社區矯正最大的特點是不關押犯罪分子,將他們置于社區內,由專業的人員對他們進行心理矯正,這種心理矯正的期限長短根據法院的判決而定[2]。社區矯正不是監禁刑罰執行活動,它是對犯罪分子的心理極其不好的行為進行矯正,從而使這些犯罪分子更好地回歸到社會的一種執行方式。它適用的對象里也包括被判處管制刑的犯罪人,但是它的適用對象要比管制刑的適用對象要廣,具體還包括被宣告緩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等犯罪分子。對于社區矯正的性質,我國刑法學界有各種不同的學說,如:保安處分說、非監禁的強制措施、刑法執行說等觀點。但是根據通說,我國把社區矯正定義為是一種社會化的刑罰執行方法。
1.提高管制刑的適用率
在我國有很多學者都提出了,管制刑在實踐中適用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管制刑的懲罰力度較弱,內容也很虛泛,沒有刑罰的懲罰性,對犯罪分子達不到懲罰和教育的作用”。這樣說的依據主要是因為:第一,如果管制刑的懲罰力度不夠,那么管制刑的刑罰作用就會削弱,不能讓犯罪人感受到刑罰的威嚴,從而對刑罰失去敬畏之心;第二,在管制刑適用對象上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管制刑的適用對象與緩刑的適用對象刑法作了同樣的規定,很難去區分它們;第三,執行機關在執行管制刑的時候,由于刑法沒有對管制刑有明確的規范,所以缺乏操作性,讓執行機關無所適從[3]。
2.實現執行機關的專業化
公安機關和人民群眾對于被判處管制刑的犯罪人進行約束和監督,所以管制刑唯一的執行機關就是該公安機關。在實踐中,執行管制刑的公安機關也會遇到一些難題。第一,雖然管制刑有公安機關作為執行機關,但是公安機關不是萬能的,在一些比較專業的教育改造上,公安機關是無能為力的;第二,群眾監督也很難實行到位,很多人抱著不招惹是非的心態,一般不去“多管閑事”;第三,公安機關有自己的工作要做,例如維護治安、偵查案件等工作,根本沒有過多的時間花在這上面。由于執行機關不專業,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懲罰教育的作用,社區矯正作為管制刑的執行方式,可以提高專業性,達到教育改造的作用,從而使管制得以更大程度的適用。
3.管制刑“刑罰屬性”的復歸
刑罰的目的本來就是對犯罪分子懲罰和教育,但是管制刑的懲罰力度很弱,不能使犯罪人悔過自新,矯正其人格,更不能達到預防這類人再次犯罪的效果。如果懲罰力度不強,那管制刑就等同于沒有被判處刑罰,在其他群眾看來,有的犯罪分子被判處了管制刑就相當于沒有被判處刑罰。從社區矯正作為管制刑執行方式的角度來看,社區矯正也具有管制刑的制裁性,社區矯正有助于提高管制刑的懲罰性,復歸它的懲罰屬性。
對于1979年的《刑法》來說,1997年修訂后的《刑法》能夠適用的罪名有了一定的擴大,現在可適用管制刑的罪名為126個。雖然在增長,但是增長速度還是很緩慢,1997年《刑法》到現在已經頒布20多年了,對于能夠適用管制刑的罪名增加得很少[4]。從《刑法》施行到現在最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增加的罪名不足30個。在適用量上面也是很少,導致管制刑適用率低的最重要的原因,除了《刑法》規定的適用對象較少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思想觀念。在普通群眾心中,徒刑才是最有震懾力的。人們不相信管制刑,不相信社區矯正的作用。
刑罰應保持相應的懲罰力度,否則,“對犯罪表現出的過度寬容會傷害社會對報應犯罪的正當感情”。刑罰是對人的一種限制與處罰,是通過剝奪犯罪人的一些權益而達到刑罰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刑罰預防犯罪與懲罰犯罪的作用。管制刑作為刑罰的一種,也應該具備這種功能,但是顯而易見的是,管制刑的懲罰性較低,難以發揮刑罰的作用。
管制刑的懲罰性較弱,從刑法規定的角度來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關于遵守法律、行政法規方面,在這方面對于監督的服從規定體現不出來具有懲罰性。二是管制刑中規定沒有執行機關的批準不得行使言論、出版、集會等權利,實際上這一規定也不具有懲罰性,它主要針對的是犯罪人合法行使的權利。而不是針對違法性行為,因此對違法行為沒有意義,不具有操作性。三是對于管制刑中規定的犯罪人要按照相關規定向執行機關報告自己服刑期間的情況,這一規定也不具有懲罰性,如果犯罪人有意犯新的犯罪,隱瞞自己的行為,執行機關也很難發現。四是關于犯罪人外出和會客的規定,該規定只是約束犯罪人外出和會客要經過執行機關的批準,如果是正常的外出和會客,執行機關也不得不批準,但是在實踐中執行機關很難判斷是否正常。
雖然《刑法》第三十八條規定了對于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實行社區矯正,但是我國的社區矯正制度也不完善、不健全,用一個不健全的制度去補救另一個不健全的制度,無疑是不可行的。一個國家如果規定了公民享有權利,但是這個權利如果沒有救濟機制,那么就形同虛設。就管制刑制度來說,沒有對它良好的救濟機制,這樣的制度也不可能得到更好的執行。在《刑法》中,沒有回應違法管制刑的處罰機制,如果犯罪人違反了管制刑的規定,執行機關要處罰沒有法律依據,不處罰又顯得不合理,這樣的話,管制刑這個制度就難以進行下去,又或者有沒有都一樣。就因為存在種種的缺陷,管制刑在實踐中才會常常被忽略,成為充當維護刑罰體系協調的角色。
我國《刑法》在第三十八條、第六十九條規定了管制刑的期限,分別為三個月以上兩年以下,數罪并罰不能超過三年。從這個規定中可以看出,我國管制刑的期限較短,從教育的刑罰目的角度來說,較短的改造不足以達到教育的效果,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不能彰顯刑罰的懲罰性。教育改造最重要的是時間問題,如果時間較短,就難以實施教育計劃,達到對犯罪人改造的目的。
我國《刑法》在第三十九條規定了被判處管制的犯罪人在勞動中“同工同酬”,普通人工作也是“同工同酬”,罪犯工作也是“同工同酬”,這就模糊了罪犯和普通人的區別,達不到對罪犯的懲罰。有些人被判處管制刑以后就會抱著僥幸的心理“被判處管制刑我還是能自由自在地生活,法律也不過如此”,一旦對法律沒有敬畏之心,很難保證他們不會去再犯。“同工同酬”與刑罰的懲罰性是背道而馳的,這樣會使刑罰的懲罰性大大降低。
從1979年《刑法》到1997年《刑法》以及近年來的各個刑法修正案中可以看出,當前我國正在慢慢地擴大管制刑的適用范圍和對象。在我國1997年《刑法》中,只有22個罪名可以適用管制刑,從擴大管制刑這一立法趨勢和我國規定的社區矯正來看,擴大管制刑的適用范圍勢在必行。這樣就可以對那些犯輕罪的人適用管制刑。
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犯罪的原因相對其他人來說較復雜,而且他們的主觀惡性較小,基于人道主義,管制刑在適用對象上,應當加大對這個特殊人群的適用率。這樣不僅能減輕監獄的負擔,由于這群人犯罪相對來說危害性不大,還有利于這些人更好地重新回歸社會。
目前,管制刑適用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懲罰力度太低,這樣大大降低了管制刑的存在感。刑罰的目的在于教育不在于處罰,但是如果懲罰性過低,就很難達到教育的目的。要想發揮管制刑的作用,發揮它的功能,必須加強管制刑的懲罰力度。
1.強制無償勞動
管制是對犯罪人的懲罰,普通人勞動是“同工同酬”,如果犯罪人勞動也是“同工同酬”,那這種懲罰方式就形同虛設,“同工同酬”就失去了懲罰的意義。與我們國家不同的是大多數的國家限制自由刑都是強制犯罪人勞動且是無償的,就像國外使用的一種社區服務的懲罰方式,我國可以借鑒這種辦法,社區服務是要求犯罪人完成一定數量的無償社區公益勞動的刑罰措施。社區服務很好地體現了對犯罪人的懲罰,讓犯罪人對法律有敬畏之心,讓執行機關對他們達到教育改造的作用。
2.適當延長管制的期限
改造的期限長短關乎對犯罪人改造的效果,如果在對犯罪人改造的過程中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適當延長管制期限,這樣不僅讓相關的機關有更多的時間對犯罪人進行教育改造,讓他們能更好地回歸社會,也能增強對犯規人的教育改造力度。
1.對于社區矯正的法律制度進行完善
社區矯正雖然2011年即被入法,但是對于社區矯正的法律并不完善,基于此情況這一制度實施起來就不是那么容易,所以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要完善社區矯正立法,使這一制度能充分發揮它的效用。
2.完善管制執行的保障
在我國的現行《刑法》中,對于管制刑是有詳細的規定的,但是《刑法》并沒有對違反管制刑的后果有所規定,對于這一點我們可以借鑒其他國家的做法,例如說對于那些違反管制刑的犯罪分子,可以予以監禁,這是國外建立的“易科制度”,不僅可以彌補我國《刑法》對違反管制刑沒有法律規定的缺陷,還可以對犯罪人有震懾力,從而達到對他們教育改造的目的。
就如本文所說,雖然管制在立法、司法各方面還有不足的地方,但是既然在《刑法》中規定了這個刑種,就有它存在的道理。有的學者提出將管制刑廢除,這個觀點筆者是不贊同的。因為社區矯正作為管制刑的一種執行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解決管制刑在實踐操作中存在的問題,例如執行機關的不專業,懲罰性不強等問題。一個制度要想得以完善長久適用,最重要的是要解決自身的根本性問題,但是任何制度都不是一開始就是完美的,都要經過一個過程,就像魯迅先生說的“找路”的過程,這個過程很難,但是筆者相信在各個學者及立法者的努力下一定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