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貝琲
(作者單位:銅仁市廣播電視臺)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設備大量興起并投入應用,移動媒體成為最重要的信息與產品內容傳播載體,人們觀看視頻、獲取新聞及社交等多種需求都在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得到滿足。移動互聯網雖然方便與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但也沖擊著傳統媒體產業。在這種情況下,傳統媒體只有走媒體融合發展之路,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
我國的媒體融合已經起步。目前,各地媒體融合實踐開展得如火如荼,隨著媒體融合實踐的增多,媒體融合經驗也不斷豐富。1993年,我國出現了第一份網絡報紙——《杭州日報》,標志著有關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的探索開始起步。之后,媒體融合更加深入,報紙、廣播、電視等以多種形式進行了融合。現在,在技術的推動與支持下,媒體融合深度不斷增加,融合方式更加先進。
在人工智能、大數據、5G、移動客戶端等快速發展的情況下,新媒體時代悄然到來。進入新媒體時代后,媒介形態發生了巨大變革,傳統媒體受到了新媒體的猛烈沖擊,傳統媒體的發展環境有了很大的變化。新媒體是相對于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的一個新概念,是指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通過互聯網、寬帶局域網、無線通信網和衛星等渠道,以電腦、手機和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新媒體發展迅猛,影響廣泛,現已對社會多行業、多領域均產生了深刻影響。
新媒體運用數字技術等打破媒介之間的壁壘,將長期以來存在于媒介之間、傳播者與接收者之間甚至地域之間、行政之間的邊界進行消融,具有傳統媒體所沒有的個性化。在技術條件的限制下,傳統媒體的個性化不夠突出,但新媒體在數字化技術的支持下,可以面向細分的受眾,甚至可以面向個人。在新媒體平臺中,信息傳播者可向受眾推送符合他們需求的信息內容,同時受眾也可以搜索自己需要的新聞。
新媒體使受眾的選擇增多。在新媒體環境下,每個人都可以是信息的發布者、傳播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大眾可以在接收信息的同時通過微信、抖音等平臺將自己創作的內容發布出去,成為信息的發布者。同時在新媒體平臺中,信息接收者可以與信息發布者進行即時互動,信息接收者可在別人發布的內容下面留言評論,也能以彈幕的形式與創作者進行溝通和交流。新媒體的這些特點都是傳統媒體不能給予受眾的。如果說傳統媒體是主導受眾型,那新媒體就是受眾主導型。新媒體表現形式多樣,支持文字、視頻、圖片、超鏈接等多種信息形式的集合,能夠帶給受眾更優質的體驗。
媒體融合既有狹義上的解釋也有廣義上的解釋。狹義的媒體融合是指將兩個不同的媒介形態融合在一起,產生一種新的媒介形態,如博客新聞、電子雜志等。廣義的媒介融合是指一切媒介及與媒介有關的要素融合、匯聚,產生新的媒介形態。媒體融合最早由尼古拉斯·尼葛洛龐蒂(Nicholas Negroponte)提出,之后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都對媒介融合展開了研究,并就什么是媒介融合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有學者認為,媒介融合從本質上來說是各種媒介與技術的融合;也有學者認為媒介融合就是傳播形態的融合。在網絡技術、信息技術及媒體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媒介的功能更加多元,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是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筆者在研究、綜合國內外學者的觀點、看法與理論的基礎上,認為媒介融合的前提條件是媒體生態環境趨向多元化,媒介融合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媒體資源利用率,發揮媒體資源價值,使群眾多元化的需求得到滿足。媒介融合是一種媒介資源整合活動,媒介融合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發揮媒介的社會功能與作用[1]。
傳統媒體是國家新聞、社會新聞的主要傳播者,在社會上擔任主要的且正向的輿論引導者。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有所不同,新媒體在社會信息傳播中表現出娛樂性、快捷性等特征。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在傳播內容、傳播渠道及傳播效果方面都有一定的差異。在傳播內容方面,傳統媒體主要傳播的內容是社會新聞、國家新聞以及官方的發言,新媒體主要傳播的內容更加社會化、娛樂化。在傳播渠道方面,傳統媒體的傳播渠道比較單一,信息傳播環節比較復雜,而新媒體的傳播渠道多,傳播速度快。在傳播效果方面,傳統媒體的傳播效果較為有限,而新媒體的時效性強且傳播效果理想,所以新媒體比較受社會大眾的歡迎[2]。
總的來說,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的社會性、娛樂性要更強一些,并且新媒體信息覆蓋面廣,其不但可以傳播國家、社會新聞以及官方的發言,還能傳播社會中的一些娛樂信息。但是,新媒體平臺的審核機制不完善,給虛假信息的傳播提供了渠道,而這些不實信息與虛假報道會給社會和國家的和諧穩定帶來負面影響。傳統媒體的內容審核機制比較完善,傳播的新聞需要經過層層審核,所以發布的新聞具有一定的權威性,這是傳統媒體的突出優勢。
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融合是必然趨勢,也是媒體發展的重要方向,因此需要關注二者融合的實際意義。新時期,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融合不僅能夠擴大新聞傳播范圍,還能整合受眾資源,提高二者的影響力。
研究與實踐證明,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有利于豐富新聞傳播渠道,擴大新聞傳播范圍。新媒體有十分豐富的信息傳播渠道,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都是新媒體平臺。在當前的媒體環境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入融合后,新聞傳播渠道會更加豐富、傳輸速度會更快、傳播范圍會更廣、影響力也會更強,新聞的傳播效果會更加理想。例如,在與新媒體融合后,電視臺不僅可以運用傳統的平臺與渠道傳播新聞,還能夠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新媒體平臺向大眾傳播信息,讓新聞傳播渠道單一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3]。
研究與實踐證明,新舊媒體的融合也將加快受眾資源的整合,媒體行業將有可能迎來受眾資源統一的有利局面。電視臺、廣播電臺等傳統媒體和快手、抖音等新媒體平臺都有比較穩定的受眾,有的人比較關注廣播電視節目,而有的人比較喜歡觀看網絡節目,受眾資源比較分散。而新舊媒體融合后,這種資源分散現象有可能得到改善。根據調查,傳統媒體大多的受眾是老年群體,而新媒體的受眾大多是年輕群體,當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后,受眾群體資源也將得到整合,新老媒體將共享更加豐富的受眾資源,這對于媒體的發展會更有利。
目前,互聯網、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雖然為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提供了一些便利,但新舊媒體的融合還面臨著一些困難,存在較多難點。
我國雖然提倡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但尚未為新舊媒體的融合建立相應的管理機制、保障機制,導致新舊媒體的融合面臨較多困難。前文已經提及,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有很多不同,因此要想實現二者的深度融合就必須找到二者在管理上的契合點。但受較多因素的制約,我國有關媒體融合的管理機制不夠健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在融合的過程中面臨著更多的難點。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是一項綜合、系統的工程,需要有專業人員的推動。但目前我國在這領域的專業人才匱乏,新舊媒體融合的質量與進度嚴重受到了影響。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傳播方式、傳播渠道等都有所不同,要想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相關工作人員就需要有較高的能力和素質,能全面掌握傳統媒體、新媒體的特征以及二者融合的流程和要點,進而更好地開展各項工作。但調查發現,當前一些工作人員的能力和素質還不足,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過程中缺乏專業人才,進而導致媒體融合效果不是十分理想[4]。
新媒體和傳統媒體融合的過程中,需要運用到多種先進技術,但是因為諸多工作人員對二者的認識不足,未明確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優勢和劣勢,以至于影響到了二者融合的效果,對二者的長遠發展造成了阻礙。另外,還有些媒體工作者應用先進技術的能力不足,在推動新舊媒體融合的過程中,不會靈活運用現代技術,使得二者的融合效果不盡如人意,降低了二者融合的實效,無法順利推動后續工作的開展。
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深度融合要有相應的管理機制作為保障。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過程中,有關部門和人員要立足實際,實事求是,根據新舊媒體融合過程中存在的阻力與顯露出的問題,結合新舊媒體的特征與融合需求等,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機制,根據需要設立專門的管理部門,讓新舊媒體融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得到統一解決。同時,政府部門也應積極發揮自身作用,為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制定相應的規范與標準,提出指導性建議和有實際作用的政策,確保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能夠更加科學與順利[5]。總之,想要提升新媒體和傳統媒體融合的實效性,就要建立健全管理機制,為二者的深度融合提供機制保障。
人才是新媒體和傳統媒體融合的重要參與者,因此需要關注其基本素質和能力水平。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發展需要專業人員、優秀人才的推動。研究與實踐證明,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速度、融合深度主要受到相關人員能力與素質的影響,可以說要想實現新舊媒體深度融合的目標,就需要加快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健全人才培訓制度,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強對專業人才的培養,進而從根本上提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效率與質量。在專業人才培養方面,高校可以加強與媒體行業的協作,整合優質資源,根據需求制定人才培養模式,為推動新舊媒體的融合和我國傳媒行業的發展培養出一批批優秀專業人才。除此之外,傳媒行業也可在平時組織工作人員參加與媒體融合有關的座談會、交流會、研究會等,組織相關人員參與行業最新知識和最新技能培訓活動,提高相關人員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
近幾年,快手、抖音、微視等各類短視頻平臺和相關軟件已經被大眾廣泛使用,那么在制定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策略時,就可將這類平臺充分利用起來,滿足受眾的喜好和碎片化閱讀需求,推動新舊媒體融合,讓新舊媒體融合的深度得到進一步增加。
網絡化、數字化技術在不斷推動媒體改革的同時,也為新舊媒體的融合創造了條件,提供了技術方面的支撐。在推動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發展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數字化技術和信息化技術的作用與優勢,利用先進技術手段開發新舊媒體融合新模式,從而提高新舊媒體融合速度,增加新舊媒體融合的深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提出要充分發揮先進技術作用,以先進技術推動新舊媒體的融合發展。要想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就要利用好5G、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先進技術,增加媒體融合深度,加快媒體融合進度。5G是建設數字中國、加快數字建設步伐的新技術,在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利用5G技術不僅可以加快新舊媒體的資源整合,加快新聞傳播速度,提升資源轉化效率,還能為媒體與受眾、受眾與受眾之間的溝通提供便利。除了重點運用好5G,也要發揮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區塊鏈及物聯網等先進技術的優勢,綜合各項技術創建媒體密切聯系群眾的技術平臺,吸引人民群眾更廣泛、更深入、更積極及更有效地參與到傳媒產品的生產與傳播過程中,探索媒體融合新路徑。
科技推動媒體變革,在互聯網、大數據及計算機等先進技術飛速發展的21世紀,媒體融合才是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的出路,新舊媒體融合不僅能提高新聞質量,還能擴大新聞傳播范圍,提高新舊媒體的社會影響力。為此,在當前背景下,我國要從完善管理機制、培養專業人才、應用先進技術等方面入手,推動新舊媒體融合,促進我國傳媒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