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星
(作者單位:南京市高淳區融媒體中心)
報紙編輯的工作貫穿于報紙生產的全過程,從前期策劃選題到中期編輯組稿,再到最后的整體呈現,都離不開報紙編輯的辛苦付出。因此,讓紙媒在競爭中找到高質量發展的道路,需要紙媒編輯實現全流程、全方面的角色轉變。
新聞策劃指的是新聞傳播工作者在一定時期內,為了達到某種傳播效果,對具體的新聞事實的報道所做的設計與規劃。以往,有些報紙編輯不注重參與新聞策劃,產生了一些問題:一是編輯工作淪為簡單的“加工”。編輯如果對記者采集來的稿件只簡單修改錯別字、語法,或者是為適應報紙版塊要求僅修改稿件形式,都是沒有靈魂的“削足適履”,很難做到“錦上添花”。二是報紙內容編排不合理,同質化內容較多。編輯若不事先進行總體把握,就容易將同一題材的新聞內容重復編排在不同的欄目,致使報紙內容同質化,極易使讀者產生審美疲勞[1]。
為避免上述問題產生,讓報紙編輯參與甚至主導新聞策劃十分必要。而要想讓習慣“被動”工作的報紙編輯實現“主動”參與,前提是全面提升報紙編輯的能力。首先,提升報紙編輯的綜合素養。編輯參與新聞策劃,必須具備較高的新聞素養。這里的新聞素養不僅包括熟知新聞采訪技巧、寫作要求,還包括具備較高的新聞敏感度,較強的學習能力,能夠準確分析事件的發展趨勢,做到透過現象看本質。只有這樣,報紙編輯才能在報紙選題確立、主題提煉、組織采寫、加工編制的全過程發揮重要作用。其次,提升報紙編輯的個人魅力。報紙編輯要有奉獻精神、敬業精神,前期策劃與記者現場采訪發生沖突時,及時與記者進行溝通,后期對稿件能夠進行耐心和細心的編輯。同時,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為工作的順利開展而不斷學習、追求進步。
在萬事俱備的情況下,報紙編輯參與新聞策劃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注重主題策劃。通過挖掘新聞本質,將主題相似的新聞事件進行整合,合并同類新聞。例如,同時出現“時間銀行”養老、農村完善互助養老中心、“喜迎雙節”到養老院包餃子獻愛心活動等新聞事件,報紙編輯應從整體入手,將這些互助養老主題的新聞進行整合編排,提升稿件質量。
第二,注重節點策劃。不同的節日會產生不同的話題和新聞事件,比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節日,報紙編輯應根據經驗選擇受眾關心的話題,對春節特色美食、節點關懷等新聞內容進行策劃,達到引起受眾關注的目的。
第三,注重社會熱點策劃。國家發布重大方針政策或者發生重大新聞事件,必然會引起社會層面的廣泛關注,針對這樣的情況,報紙編輯應策劃本區域內、一段時間節點內的報道重點。比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可以重點宣傳防疫知識,國家發布“三孩”政策后可以重點關注受眾生育意愿等,以達到引導輿論、定向傳播的目的。
新媒體具有時效性強、傳播速度快、受眾覆蓋面廣等優勢,相較而言,報紙媒介雖然傳播時效性不強,但也有其獨特的優勢,如編排設計的直觀沖擊感、紙張給人的觸感、較高的公信力、對于事件報道的深度跟蹤等。因此,報紙編輯應揚長避短,結合國家宣傳重點、宣傳方向和受眾的關注點進行獨家報道、深度報道,以求在新媒體時代的行業競爭中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得以長遠發展[2]。
首先,強化報紙稿件甄選的力度,從內容上吸引讀者。新媒體時代,編輯選取的報紙稿件內容一定要新穎,應為受眾喜聞樂見的新聞事件,且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致。同時,報紙編輯還要注重與記者的溝通,對一些新聞性強的事件第一時間進行采集,避免類似稿件重復出現。在此基礎上,報紙編輯要充分發揮自身的編寫能力,從“編”和“寫”兩方面發力,使稿件賞心悅目[3]。“編”要求報紙編輯在記者原稿的基礎上,對內容進行合理補充和調整,根據報紙版面要求對行文邏輯、篇幅長短進行修改;“寫”則主要是針對報紙專刊編輯的要求,專刊與新聞版的特點不同,需要報紙專刊編輯根據報紙相應的主題進行采寫,從而確保專刊內容能夠滿足版面與合作單位的要求。
其次,豐富表現形式,強化深度報道。內容互動性強是新媒體得到受眾青睞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
報紙也應豐富表現形式,采取記者手記、選刊讀者留言、編讀互動等形式,更好地傳遞編輯意圖,吸引受眾關注。同時,利用深度報道全方位、立體式地向讀者講述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與背后的實質,發揮報紙的先天優勢。深度報道需要報紙編輯與記者緊密配合,設置新聞專欄對新聞事件進行全過程關注,持續跟蹤報道。例如,在對大型會議進行報道時,可以進行會議專題報道,通過采訪與會成員,將會議傳達的精神進行立體式呈現。
再次,強化新聞語言規范意識。媒體新聞語言規范化問題一直存在,尤其在新媒體的沖擊下,似乎只要“搶到”受眾便是最終的勝利者。因此,有些報紙編輯為了獲得關注度,迎合受眾需求,夸大宣傳內容,做“標題黨”,甚至出現了改動版權標識的錯誤舉動,降低了報紙內容的可信度,不利于報紙的長遠發展。新聞從業者必須強化底線思維,堅守職業道德,規范新聞語言。同時,新聞出版單位應出臺相應的規章制度,促使每一位新聞從業者規范從業。
報紙版面是報紙內容編排布局的整體表現形式,版面設計是將報紙內容呈現在讀者眼前的重要環節。如果版面設計不好,抓不住讀者眼球,就難以吸引讀者。有些報紙編輯不注重版面設計,認為版面設計單純是報紙排版人員的工作范疇;有些報紙編輯雖然關注了版面設計問題,但是不能準確定位報紙類型,也不能將自主審美與報紙版面設計有機結合,從而使版面設計粗糙,缺乏創新性。
因此,報紙編輯需要提升設計能力和審美能力。首先,報紙編輯應具備一定的獨立設計能力。報紙版面要求采編合一,所以報紙編輯需要在了解報道內容的基礎上,結合讀者閱讀習慣,合理安排版面結構與形式。例如,在進行報紙一版安排時,應根據新聞事件的影響力大小來進行具體安排。再如,報紙編輯在安排新聞版面與專題版面時,注意避免報紙內容同質化,如果出現同一個新聞事件,應在新聞版面進行簡要報道,在專題版面進行深入報道,且報道角度應有所區分。其次,報紙編輯應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雖然審美觀念因人而異,但報紙編輯應掌握主流審美觀,不斷提升自身審美能力。對于報紙版面如何安排、內容與圖片的比例、選擇圖片的標準等,報紙編輯都應在“美”的基礎上,根據讀者審美需求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報紙編輯在版面設計方面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提升版面設計意識。新媒體時代,視覺沖擊是“第一沖擊”,報紙編輯要順應時代潮流,改變傳統觀念,在報紙圖片選取、排版,標題設計、擺放,內容編輯、安排上下功夫,以“吸引讀者眼球”為目的,提升圖片精美度、標題吸引力和內容可看性,增強報紙的競爭力。以《今日高淳》2018年11月20日一期為例,其中,“2-3版”作為高淳馬拉松賽事的特別報道,在版面設計上按時間進行編排,報紙編輯在前期參與策劃,對記者采寫內容進行合理安排;在后期參與版面設計,對稿件進行整體把握,使報紙整體看上去既有內容,又有形式。
第二,明確報紙定位。不同的報紙有不同的性質,如黨報、晚報;不同性質的報紙具有不同的風格和基調,例如,黨報要求嚴肅、穩重,晚報注重靈活、接地氣。報紙編輯應根據報紙自身的定位進行版面設計,按照報紙本身的風格進行新聞內容的合理編排,否則將會導致報紙的風格不夠鮮明,缺乏特色。
第三,注重取長補短。新媒體時代,報紙編輯要與時俱進、取長補短,從新媒體排版、雜志排版等方面汲取有用的排版技巧,擺脫僵化思想。例如,新媒體排版注重將圖片作為文字的必要補充和解釋,更加生動活潑,報紙排版也可以打破常規,運用看圖說話的排版方式,增加報紙的吸引力。在此基礎上,將報紙與新媒體融合,制作電子版報紙,通過電子版報紙上的新聞鏈接,補充新媒體報道新聞事件缺失的信息,開辟報紙內容解讀的新形式,讓報紙充分發揮在新聞事件背景調查、關鍵因素挖掘等方面的優勢,提升報紙的關注度和可讀性。
同時,報紙編輯設計報紙版面應注意把握好度,切記過猶不及。第一,切忌將“吸引眼球”變成“一味迎合”。“吸引眼球”絕不能與“一味迎合”畫等號,報紙版面設計的目的是吸引受眾關注,提升報紙的銷量,但“一味迎合”則失去了作為新聞人的底線,打破了新聞人應當遵守的職業操守。所以,報紙編校要按照法律的框架來構建報紙的邊界,準確把握“吸引眼球”和“一味迎合”的界限,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傳遞正能量。同時,報紙應加強與受眾的溝通交流,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傳達給受眾。第二,切忌將報紙“新媒體化”。報紙編輯在學習新媒體更為新穎的版面設計方式的同時,不要過度“新媒體化”。報紙與新媒體存在傳播方式的不同,報紙編輯應在堅守報紙的特色及其發行規律的前提下,借鑒新媒體內容設計和版面編排的優勢,提升報紙的吸引力。
以往,報紙編輯大都認為編輯的主要工作是將記者提交上來的采訪稿件進行加工、整合、排版,而對讀者的反饋和報紙的營銷情況不甚了解,也不夠關注。融媒體時代,報紙編輯不僅應編好稿子,還要積極關注報紙的營銷情況,提升自身營銷能力,使報紙能夠長久地生存和發展[4]。
第一,報紙編輯要改變傳統觀念,增強經營管理意識。報紙的經營管理狀況關乎報紙的生存。在商品經濟社會,報紙受到多方面的沖擊,為使報紙能夠有效應對這些沖擊,獲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報紙編輯應關注報紙的經營管理,通過閱讀書籍、請教行業權威等方式,學習心理學、會計、銷售、外交等知識,了解報紙的印刷、發行、銷售等業務,提升自身營銷能力,為報紙發展提供助力[5]。
第二,報紙編輯要注重政務合作,服務政務合作部門。融媒體時代,許多基層報紙已無法為商業廣告提供更大、更有效的宣傳平臺,政務合作逐漸成為區級報紙的重要營銷渠道。要想贏得更多的政務合作機會,就需要報紙編輯在政務合作版面上多下心思。
首先,加強與政務合作單位的溝通,熟悉合作單位的工作性質、工作內容和宣傳需求點,為下一步工作的開展打下堅實基礎。其次,提前策劃,為政務合作單位找出宣傳亮點。政務合作單位由于不了解宣傳的方向和規律,有時不能準確把握宣傳工作的亮點。這就需要報紙編輯為政務合作單位進行提前策劃,比如,結合重要時間節點進行策劃,在十一、春運等時節,可以將交通運輸部門的相應措施進行系統宣傳,讓受眾及時獲取相關出行信息。再如,根據政務合作單位取得的榮譽,選取該單位的重點工作,進行區域性宣傳報道,向受眾及時傳遞相關政策信息。再次,提升新聞采寫水平,為政務合作單位提供高質量新聞稿件。雖然政務合作新聞稿件的寫作目的是宣傳合作單位,但同樣需要遵循新聞稿件的采寫規則。報紙編輯應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將合作單位政策上的亮點從點到面進行客觀描寫,以起到引領帶動作用,避免出現“低級紅”和“高級黑”。
新媒體時代,通過新媒體接收新聞信息變得越來越方便高效,傳統媒體尤其是紙媒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面對日益嚴峻的市場環境,報紙編輯必須加快自身轉型升級,實現從新聞策劃“被動者”到“主動者”的身份轉換,強化新聞深度報道,提升版面設計能力和營銷能力,這樣才能吸引讀者通過報紙來獲取信息,增強報紙的生命力,進而推動紙媒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