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教育部、科技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等八部門聯合發布了《“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化改革開放,統籌發展和安全,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為主線,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著力提升創新能力、供給能力、支撐能力和應用水平,加快構建智能制造發展生態,持續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智能化變革,為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制造強國建設、發展數字經濟、構筑國際競爭新優勢提供有力支撐。
《規劃》提出,“十四五”及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推進智能制造,要立足制造本質,緊扣智能特征,以工藝、裝備為核心,以數據為基礎,依托制造單元、車間、工廠、供應鏈等載體,構建虛實融合、知識驅動、動態優化、安全高效、綠色低碳的智能制造系統,推動制造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智能化變革。到2025年,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大部分實現數字化網絡化,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初步應用智能化;到2035年,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全面普及數字化網絡化,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基本實現智能化。
其中,到2025年的具體目標為:一是轉型升級成效顯著,70%的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基本實現數字化網絡化,建成500個以上引領行業發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廠。二是供給能力明顯增強,智能制造裝備和工業軟件市場滿足率分別超過70%和50%,培育150家以上專業水平高、服務能力強的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三是基礎支撐更加堅實,完成200項以上國家、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建成120個以上具有行業和區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規劃》緊扣智能制造發展生態的構建,從創新、應用、供給和支撐4個方面,提出了“十四五”推動智能制造發展的主要任務。一是加快系統創新,增強融合發展新動能。強化科技創新引領作用,推動跨學科、跨領域融合創新,打好關鍵核心技術和系統集成技術攻堅戰,構建完善創新網絡,持續提升創新效能。二是深化推廣應用,開拓轉型升級新路徑。聚焦企業、行業、區域轉型升級需要,圍繞車間、工廠、供應鏈構建智能制造系統,開展多場景、全鏈條、多層次應用示范,培育推廣智能制造新模式。三是加強自主供給,壯大產業體系新優勢。依托強大國內市場,加快發展裝備、軟件和系統解決方案,培育發展智能制造新興產業,加速提升供給體系適配性,引領帶動產業體系優化升級。四是夯實基礎支撐,構筑智能制造新保障。瞄準智能制造發展趨勢,健全完善標準、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障等發展基礎,著力構建完備可靠、先進適用、安全自主的支撐體系。
為保障各項任務順利落地落實,《規劃》部署了智能制造技術攻關行動、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建設行動、行業智能化改造升級行動、智能制造裝備創新發展行動、工業軟件突破提升行動、智能制造標準領航行動6個專項行動,以及強化統籌協調、加大財政金融支持、提升公共服務能力、深化開放合作4項保障措施。
近日,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開展工業固體廢物排污許可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與近期發布的《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 工業固體廢物(試行)》(HJ1200-2021)(以下簡稱“固廢技術規范”)配套實施,是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和《排污許可管理條例》,推動開展工業固體廢物納入排污許可工作的重要舉措。
《通知》明確了工業固體廢物納入排污許可證相關管理要求、實施范圍和步驟、審核需關注的重點等事項,指導地方依法有序開展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在實施范圍方面,納入工業固體廢物排污許可管理的為《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規定的應取得排污許可證的產廢單位。在實施步驟方面,充分考慮減輕企業負擔,在固廢技術規范實施前已經取得排污許可證的企業,許可證有效期內無需單獨申請變更,待有效期屆滿延續或因其他原因需變更、重新申請許可證時再增加工業固體廢物內容。同時強調產廢單位在申請、延續、變更、重新申請排污許可證之前,應提前對照工業固體廢物污染防控技術要求開展自查自糾,發現問題抓緊整改,在提交排污許可證申請前達到許可要求?!锻ㄖ穳簩嵙烁鞣截熑危鞔_了各級生態環境部門任務分工,要求指導產廢單位做好申報準備工作,提出了建立排污許可證審批人員與固體廢物管理人員的聯合審核機制、加強排污許可證審核把關、推動信息共享、加強宣貫培訓和證后管理等具體要求。
《通知》的印發實施將強化工業固體廢物排污許可管理,落實產廢單位主體責任,推進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證多環境要素“一證式”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