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鼎市實驗小學 許芬雪
補白訓練是閱讀教學中常用的讀寫結合訓練方式,語文要素是語文知識技能的細化知識點并貫穿于每一篇語文課文中,語文教師以教材為輔助對應語文要素的學習點,確定不同文本的教學目標,運用補白訓練,逐步促進學生從知識技能向學科核心素養的目標轉化。新部編版小學課文教材三至六年級的課文由原來的三十多篇減少到二十多篇,對應的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讀”“快樂讀書吧”閱讀篇幅的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對親子共讀、全民閱讀和自主閱讀的教學部分的重視。語文教材中“補白”部分的增多給教師教學帶來廣闊的發揮空間,需要教師從小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注重閱讀量的積累,在教學中落實語文要素。在教學實踐中,部分語文教師運用補白部分進行訓練時存在過于生硬、亂補、濫補等各種問題,教學效果大打折扣。語文教師針對每一篇閱讀文本進行補白訓練時要對應語文要素的學習點適當進行補白訓練,才能讓語文素養真正落地。
新部編版語文教材不同于以往教材的一大亮點是提出了“語文要素”的內容。語文教材以雙線組織單元內容,教學目標更加明確清晰,教學指向更明確,語文素養的重要性被凸顯出來,二者相融合教學的方式體現語文學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彰顯語文教學序列性和系統性。一方面,每一單元中設置了相應的人文主題,單元中的課文圍繞這一主題精心編排。另一方面,每一個課文有相應的語文訓練要素,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提升各項語文能力,應采取何種學習策略,培養學生怎樣的學習習慣等語文素養。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補白的訓練方式展開讀寫訓練,由淺入深,環環相扣,隱性線索和顯性線索相得益彰,更有助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同時,通過巧妙的補白訓練,學生不再按部就班地學習。例如,設計的方法進行學習,他們在補白的過程中能經歷更多的思考、質疑和論證等環節,由此語言素養就能逐漸形成,滿足新課改的相關要求。
語文要素主要是解決語文該學習什么和應該怎么學的問題,涉及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學習內容和學習習慣等內容。語文教材中各個知識點分布在每一篇課文中,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遞進。語文教師在開展補白訓練的方法分別在單元導引的教學中先點名明語文要素,能讓學生有一個清晰的學習目標,有的放矢地開展學習。語文教師在課后習題中落實語文要素,將語文學習方法貫穿其中進行指導,能提升學習的效率和質量,提升學習的有效性。語文教師在語文園地教學中梳理和總結語文要素,從中提煉相關的學習方法有助于逐步推進學習進程,讓學生從淺入深地開展學習。語文教師在習作教學中根據語文要素的內容進行實踐,能提升學生拓展遷移能力,落實語文要素。
一直以來,語文學科教學給人模糊不清之感,新教材中語文素養有序分布在各個單元和閱讀文本中,落實語文要素就是一條清晰可見的教學任務。語文教師在單元導引中呈現語文要素的訓練內容,在具體的課文教學中將學生置于具體的情境中,讓知識教學充滿樂趣,更加生動。以往教學中,語文教師要素意識淡薄,教學目標較為隨意化,教學過程中常常任意發揮,學生的實際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訓練相對無序和分散,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和培養效率較低。同時很多教師采用的補白訓練方式較為簡單,一般就是讓學生自己思考填入相關內容,并沒有讓他們結合單元語文要素進行深入思考,學生補白成了一種應付性的任務,學習重點仍然在閱讀理解、寫作和字詞等內容上,導致學生的語文素養很難形成。因此,語文新教材中設置語文要素的內容增加了價值功能,語文教師在每一課教學中都要考慮如何落實語文要素,并帶著明確的教學重點進行教學,促使語文教師轉變觀念,優化教學方法,提升要素意識,進而提升教學效益。
小學統編版語文教材中所選編的課文不乏名家名篇的內容,因為每一篇文章作者不同,創作背景不同,所傳達的思想感情有所差異。語文教師在教學前結合語文要素對學生進行背景補白訓練可以拉近學生和作者的距離,讓學生在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后更好地體會作者所傳達的思想情感。
統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所選編的課文包括《橋》《窮人》《在柏林》,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美好品質”,其中閱讀訓練要素:讓學生讀小說,關注情節、環境,感受人物形象;表達訓練要素:發揮想象,創編生活故事;口語交際訓練要素:先說想法,再把具體的理由講清楚。設想對方可能的反應,恰當應對。其中,《窮人》是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短篇小說,語文教師在教學前設計導學案讓學生自主預習,通過查閱相關書籍、網絡搜索、交流共享等方式了解托爾斯泰的相關作品,關注作者創作的時代背景,獲取小說中所描述的時代、人物、性格等各種特征。學生在課前補白訓練中對閱讀資料搜集、分析、整理的過程就是知識生成的過程,從而在課堂學習中從整體把握作者創作意圖和情感,更好地理解小說內容,掌握小說類文章的學習方法。因此,通過讓學生課前搜集資料開展自主學習,可以充分關注作者的情感,使自己在補白的時候并不是生搬硬套一些課文內的知識,補白的內容能加入自己搜集到語文要素,寫出的文章也更能打動讀者。
語文新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感悟。”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了落實語文要素要創造機會,留足空間讓學生進行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師生互動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互助能力。語文教材中選編的課文種類多樣,內容豐富,語文閱讀訓練要素也不相同,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穿針引線,為學生實現語文要素的目標進行有針對性的問題預設。對《只有一個地球》《青山不老》這類保護環境為主題的文章,語文要素是讓學生抓住關鍵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
例如,在《只有一個地球》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認知體驗,在補白訓練的設計上傾向對文本內容和文章表達中心的關系上,為學生制定明確的語文要素訓練方向。首先,語文教師讓學生根據文章題目對“只有”這一關鍵詞進行分析,讓學生嘗試理解作者對保護地球的強烈呼吁,讓學生初步確立課文所表達的主要意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設置的補白信息要讓學生自主搜集并填入,當他們遇到問題時鼓勵其向其他同學請教,讓學生共同進步;其次,語文教師設計問題讓學生對文章進行段落劃分,在層次劃分中確定每一段的關鍵詞,對文本進行整體把握和思考;最后,語文教師再讓學生深入感知關鍵詞,細致深入地分析地球的“美麗渺小”,地球資源“非常有限”,人類“無法真正移居其他星球”等,在補白訓練中逐步提升學生認識,讓學生樹立保護地球,保護的生態環境的意識。除此之外,閱讀文本中省略號也是補白的常見形式,語文教師在文本省略號處設計跟語文要素相關的知識點進行補白訓練,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在補白訓練中,要讓學生做到在課堂學思結合,仔細地揣摩作者意圖,補白的內容不僅要貼合課文內容,而且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具有新穎感,包含了各種語文要素,體現出語文學科的特點。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文質兼美,文章的結尾會留下諸多懸念,給人欲言又止,意猶未盡之感,語文教師適當安排課后補白訓練有助于進一步落實語文要素,在小練筆中拓展學生的閱讀面,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寫景敘事類散文中,作者只用寥寥幾筆就刻畫出一種深遠的意境,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后引導學生調動綜合感官去補白閱讀文本的畫面,讓學生嘗試描繪腦海中的畫面。對《月光曲》《京劇趣談》《文言文二則》這類藝術之美為主題單元教學中,語文要素是讓學生借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藝術之美。《月光曲》中皮鞋匠聽到月光曲后“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這一段描寫刻畫了他腦海中的畫面。妹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沒有看過的景象”,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抓住補白點讓學生聽月光曲,試著描述妹妹想象到的畫面。當然,語文教師在閱讀文本教學中還可以緊扣語文要素讓學生補白言外之意。例如,在《金色的魚鉤》一課教學中,單元語文要素是:閱讀時,關注神態、言行的描寫,體會人物品質。閱讀相關資料,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語文教師在根據文章結尾處意猶未盡的補白進行讀寫訓練,讓學生理解“在這個長滿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這句話的含義。語文教師設計課后訓練目標,為學生推薦葉心瑜的《放眼看長征》,陳虎的《長征日記》,成仿吾的《長征回憶錄》,還給學生推薦《閃閃的紅星》《四渡赤水河》《永不消逝的電波》《士兵的榮譽》等相關影片,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全面理解閱讀文本的深意,并撰寫讀后感。通過小練筆的形式,學生能很快學會一些常用的句型和句子,將它們靈活地運用在寫作中,對提高寫作能力幫助也會很大。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教材中設置了“民間故事”這一人文主題單元教學內容,分別設置了《獵人海力布》《牛郎織女(一)》和《牛郎織女(二)》這幾篇課文。本單元在導語部分點出了語文要素分別是讓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創造性的復述故事;提取主要信息,縮寫故事。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在復述課文的過程中總是應用原課文的內容,很難創造性地使用個性化的語言,發揮想象力,創造性地復述課文。因此,語文教師利用合理補白的方式,先讓學生扮演成相親、海力布的角色,針對文章中某一段情景,如讓學生以海力布的口吻去勸說鄉親趕緊搬家,學生需要用自己的語言補充對白,補充情節進行復述,這種補對白和情節的補白訓練是一種能引導學生轉換視角,創造性復述。語文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創造性的對故事內容進行合理性的“補白”,既能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又能讓學生在創造性復述民間故事的過程中把故事講述得更加完整,更加生動,更具有吸引力,在角色轉化中增加學習的體驗感和趣味性。
在《牛郎織女(一)》課文中,很多內容非常簡略,牛郎常常把看到的、聽到的事告訴老牛,這部分內容就是展開補白訓練的切入點。學生加入自己生活經驗去用豐富的語言、動作、表情去豐富故事情節,從而培養學生對生活的感悟能力、觀察能力和洞察能力。語文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初次閱讀課文內容后,借助思維導圖的方式梳理出故事大致的情節,學生大致描述出獵人海里布救出小白蛇,救鄉親這兩條線索。再按照獵人海里力布救小白蛇的起因、經過、結果,救鄉親的起因、經過、結果,逐漸完善思維,在不斷熟悉課文中復述故事的主要內容,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完成創造性復述的語文要素訓練目標。
首先,語文教師在補白訓練中要注重目標的補白,在課堂教學中刪去煩瑣目標和細枝末節的教學環節,關注預設和生成的統一,以問題為導向由淺入深,層層遞進,促進學生一課一得。其次,語文教師在落實語文要素進行補白訓練的過程中還要注重學習的補白,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主體學習方式的探索,借助課前導學案設計的方式讓學生先學后教,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提升補白訓練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最后,還要注重生活的補白,各科知識的學習最終都是為了將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因此,語文教師在補白訓練中要注重內外聯系,即課堂知識與生活實踐的結合,讓學生將知識與技能轉化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在實踐中展示學習成果,檢驗學習成果。語文教師結合語文要素對學生進行補白訓練時還要為學生營造自由、開放、愉悅的閱讀環境,放手讓學生自由自在地閱讀,享受閱讀的樂趣,在潛移默化中增加閱讀量。語文教師在補白課堂為主線的教學中始終把學生放在首位,以學情為主導為學生留足獨立學習的空間,給學生推薦相關閱讀作品時要結合學生閱讀興趣和思維特點選擇合適的篇目,提升學生閱讀積極性。另外,補白訓練時還要注重教學的趣味性,借助多媒體課件,插圖、教具等輔助教學,精心設計達到減負增效的效果,構建高效語文課堂。
綜上所述,語文教師先明確“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問題后,才能進行有效的補白訓練,讓語文素養落地。語文教師先要深入研究語文教材,結合每一篇閱讀文本精心挖掘每一單元的語文要素,在課堂教學中有的放矢進行補白訓練。語文教師還應轉變思維,與時俱進,勇于創新,在讀寫實踐中讓學生親歷知識生成的過程,創造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堂學習方式,讓學生獲得語言智慧和人文精神的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