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 爍
(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河南 鄭州 451100)
在文化多元化的環境下,人們已經開始利用服飾展現民族文化與自我個性。對人們來說,服飾不僅可以遮蔽身體,更是一種文化符號。目前,服飾設計領域已融入了大量的苗族服飾元素,而苗族服飾的紋樣、色彩、款式造型、材質等具有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蘊。
紋樣是苗族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類型多種多樣,主要包括人物紋、植物紋、動物紋、幾何紋等。其中較為常見的便是人物紋,如服飾中的人牽著牛羊或胖娃娃等紋樣,通常和動物紋一同使用。在苗族服飾中應用動物紋時會涉及織、染等技法,在技法的襯托下可以使紋樣與服飾合二為一,彰顯獨特的民族色彩。較常見的動物紋有鳥紋、蝴蝶紋、魚紋等。植物紋在苗族服飾中也比較常見,其形成與苗族人民的生活環境有關,當地人在受到大自然啟發后,將各種植物設計為植物紋樣融入傳統服飾中,從而體現天人合一的理念[1]。比較常見的植物紋包含花紋、草紋、蕨類紋樣等。井紋、十字紋、回紋等均屬于幾何紋,看似復雜,實則裝飾作用極強。將幾何紋樣合理設計在苗族服飾披肩、褲腳等位置,可以使原本平平無奇的服飾變得更加美觀,提高審美價值。在苗族服飾中,幾何紋樣既可單獨應用,也可以糅合多種紋樣后加以應用,可設計出獨具苗族本土特色的傳統服飾。
與其他幾種服飾元素相比,苗族服飾色彩最具吸引力,可以形成較強的視覺沖擊。其和漢族服飾色彩存在差異,也和其他少數民族服飾色彩有所不同,這便鑄就了獨一無二、獨具苗族意蘊的服飾色彩。在苗族服飾中,比較常用的色彩有黑色、白色、紅色、藍色等,多種色彩共同使用到同一服飾中,成品不僅不會讓人覺得突兀,還會形成色彩對比,使服飾更加艷麗、吸人眼球。比如在黑色服飾中融入大紅色、粉色、藍色等刺繡,可增強視覺效果,而苗族服飾被稱為工藝美術作品,一部分原因正是其色彩應用得較為大膽且具有創意。
服飾的款式造型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市場走向,苗族服飾款式造型由于既豐富又獨特,深受人們的喜愛。在平時生活中,苗族人民穿著的服飾款式造型比較寬松,但在傳統節日或者參加活動時便會穿著隆重[2]。在特殊節日到來時,一些苗族女性會在傳統服飾中嵌入自己親手制作的裝飾品,比如在服飾袖口、腰部等位置融入刺繡裝飾,或在服飾面料上增添蠟染裝飾。之后,苗族傳統服飾發展為上衣下裳,這種服飾款式造型雖然比較傳統古老,但在增添苗族特色元素后得到了進一步的創新,與現代人審美相符。比較常見的苗族服飾款式造型便是百褶裙和貫頭衣,貫頭衣與人體結構契合,穿起來既舒適又便捷,而百褶裙本身就具有視覺美感,在市場上已十分流行,由此可見苗族服飾款式造型的統一與創新。
材質對服飾而言至關重要,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材質好壞直接關系到服飾成品的風格和質感。苗族傳統服飾大多采用花布、棉布等面料制作而成,為了使服飾成品更加豐富,還會應用蠟染等技法,再搭配一些合適的刺繡、色彩等元素打造出完整的服飾。比如在制作苗族短裙時應用到的晾布,就是在染色后同時添加動物鮮血、牛皮膠制作而成。我國苗族地區的傳統服飾基本上是采用蠟染、織錦等技法,以突出傳統服飾的美感與質感,進而傳達民族文化理念。
苗族服飾紋樣元素豐富多彩,設計師在現代服飾設計中對其加以應用,既可保留紋樣原貌,也可根據設計需求進行適度創新,即二次設計。由于苗族傳統服飾紋樣已經過多年發展,吸收了極為充盈的苗族本土文化,在現代服飾設計中如果沒有掌握正確的設計方法,不僅無法實現理想的設計效果,甚至會打亂苗族服飾紋樣原有的特征,無法起到傳承與創新作用。設計師可以使用直接引入、重組、重構等方法設計服飾紋樣。直接引入就是直接將苗族服飾中的傳統紋樣轉移至現代服飾中,充分保留紋樣的原貌和特色,不做任何改造。這種方法可以很好地保留服飾設計的和諧性,使現代服飾具備與苗族服飾相同的民族風采。重組是指設計師在完整的紋樣中提取最典型、最適合的特征[3]。在使用該方法設計服飾紋樣時,應確保提取后的紋樣與設計實物統一,實現理想的設計效果。重構則是指對多個紋樣加以組合,比如將兩個及以上類型、大小均存在差異的紋樣融于一體后再應用于服飾,以此構建全新的紋樣形態。這種方法比較考驗設計師的技法水平,必須確保在紋樣的核心含義、本質不受影響的基礎上突出服飾的設計美感并賦予全新的含義。直接引入是對苗族服飾紋樣的傳承,重組與重構則是一種創新技法,可以衍生出與苗族傳統紋樣不同的設計手法及內涵。
在服飾設計中體現苗族服飾色彩同樣具有多種方式,有時設計師會采用互補色與對比色的手法達到色彩沖擊。設計師可根據服飾相鄰色面積、距離等要素應用合適的色彩,將其中一種色彩作為主色,其余色彩作為輔色,只有合理調配主、輔色的比例才能充分突出色彩文化。此外,也可以在對比色中融入第三種色彩降低色彩對比度,避免形成過強的視覺沖擊,達到緩解色彩沖突的目的。有色與無色的設計手法也可以體現出苗族服飾的色彩特征,比如可以在黑、白、灰3種色彩中融入其他顏色進行調和,如果服飾色彩比較單一,很難引起人們關注,這時便可以融入其他色彩與原色進行融合。苗族服飾色彩搭配比較大膽且具有創新性,在設計服飾時,可在苗族服飾色彩設計方法的基礎上進行延伸,若服飾需要同時搭配多種顏色,則既要突出色彩搭配理念,又要確保各色彩之間相呼應,避免產生視覺矛盾。比如在同時應用兩種補色時,需先明確兩種色彩的比例和位置,區分色彩主、輔地位,確保服飾成品中的色彩效果和諧統一[4]。
在現代服飾設計中,設計師通常會借鑒苗族服飾款式造型規律,苗族服飾款式造型呈現平面化特點,這一點在現代服飾設計中得以傳承及創新。比如,巴黎設計師John Galliano的眾多服裝作品都涉及苗族服飾的款式造型,甚至會在專業技法與自我創意的雙重推動下進行二次創作。如將苗族傳統服飾中的圖案與當代新型材料相融合,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有機結合,在這種設計手法下,原本繁復的服飾風格得到簡化。此外,有的設計師會只提取苗族服飾款式造型最典型的部分,在此基礎上進行二次設計。比如,愛馬仕品牌中便有一款苗家百褶裙絲巾,該產品同時融合了苗家百褶裙造型及銀飾,整體極具苗族特色。絲巾散開主體為百褶裙,上方同時搭配蝴蝶紋、鳥紋等作為裝飾,以現代服飾產品為載體再造苗族服飾傳統元素,獨具現代美特征。
苗族傳統服飾材質工藝比較古老,而現代服飾材質工藝具備現代化特征,兩者之間存在極大差異,對苗族服飾材質的傳承與創新提出了挑戰。當前,在借鑒和創新苗族服飾材質時比較常用拼接、分層、分解等方法,在設計服飾時會接觸多樣化的材質面料,可以將多種不同的材質面料進行拼接后加以制作,進而設計出的服飾產品具有另類風格。設計師既可以拼接材質相同的原材料,也可以拼接材質不同的原材料,使最終服飾設計效果與材質拼接方式密切相關。分層設計是指在加工服飾材質時,通過堆積、疊加等方式制作出不規則材料,采用這種設計方法可以得到紋理感較豐富的服飾成品,也可以進一步突出服飾立體感。分解則是指在完整的材質上進行合理破壞后再度加工處理,如應用灼燒、拼貼、鏤空等方式打破原材質規則,在打造個性化、多元化服飾產品中比較常用。
從目前我國服飾設計現狀可以看出,在應用苗族服飾元素方面,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市場中現有的苗族服飾元素比較單一,設計師最常應用的幾種元素已出現飽和現象。當下既是文化多元時代,也是文化開放時代,為了避免 “拿來主義” 在服飾設計領域形成不良導向,在應用苗族服飾元素時,堅決不能單純地復制粘貼。要想讓中國民族文化 “走出去” ,應先尊重本土文化。對現代服飾設計而言,苗族服飾元素是中國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在對服飾元素進行傳承的同時也要加強創新。這就需要設計師對服飾元素加以解構、再創造,注入無限的前進動力。由此可見,針對當前苗族服飾元素傳承、創新同質化現象,還有極大的改善空間。
從我國苗族服飾元素傳承與創新的整體情況來看,部分設計師由于缺乏現代化設計思維,導致民族傳統元素的傳承受到限制。至今為止,一些設計師仍采用傳統設計思維和模式,即使在應用苗族服飾元素時也存在該情況。設計師沒有全面考慮當代消費者的審美需求和時代變化,使最終設計出的民族風服飾與當代人審美不協調,在此情況下,設計師在創新苗族服飾元素時自然無法彰顯民族文化魅力[5]。比如一些服飾成品要么太過時髦,無法與苗族服飾元素相統一;要么過于陳舊,無法很好地傳承苗族服飾元素,更無法推動國內服飾設計領域的發展。
苗族服飾元素與當地文化密切相關,大多數服飾元素都是經過文化熏陶后得以生成與發展。因此,在服飾設計中應注重挖掘服飾元素背后的文化內涵,而不是單純地借鑒和引入元素本身,這樣設計出的服飾產品更具苗族文化靈魂。設計師在應用某種服飾元素前,應多層次地了解該元素的形成背景、功能、社會關系等,比如在應用和創新苗族服飾紋樣時,由于紋樣種類豐富,不同紋樣的形成都與當地人文情懷、自然環境有關,如果設計師在不了解這些內容的前提下加以應用和創新,很可能形成文化錯誤認知,導致最終設計出的服飾產品文化與苗族實質文化產生偏差。因此,加強服飾元素文化的挖掘十分必要,其關系著服飾產品蘊含的民族文化特征和人文因素。
在應用苗族服飾元素時,一些設計師存在一種片面認知,認為服飾元素越多越好,只有元素多才能凸顯民族風設計理念,在設計時也沒有關注實際需求,導致服飾整體的視覺感比較混亂、繁復,無法提高國內服飾設計水平。但實際上,如果設計師掌握了合適的手法融入苗族服飾元素,即使元素單一也可以傳達濃厚的民族文化。因此,設計師需適當做減法,在實際設計過程中,合理選擇苗族服飾元素類型和數量,準確定位服飾元素所在位置,并利用多元化設計手法處理,在保留服飾元素根本意義的基礎上滲透個人設計理念。若服飾元素較多,設計師需巧妙運用設計手法,合理調整色彩、比例、位置。服飾設計并不是服務于設計師本身,而是迎合市場需求的過程。因此,要想設計出受歡迎的服飾產品,設計師必須轉變傳統的設計思維[6],在與苗族服飾元素相融合時,不僅要融入自身的設計想法與靈感,還要與當代人審美、社會需求密切結合,做到有效傳承、合理創新,促使我國苗族服飾文化大范圍傳播。
加強苗族服飾元素挖掘與創新是緩解元素同質化現象的有效方法。苗族傳統服飾已有多年的發展歷史,隨著苗族人民思想意識與審美的不斷進化,傳統服飾也得到了有效創新,服飾元素變得更加豐富,為服飾設計提供了有利條件。在創新服飾元素時,設計師應結合當前市場現狀,既要避免應用已經飽和的服飾元素,又要避免頻繁應用單一元素,可結合苗族地區的地理環境、傳統習慣、人文素養等差異,挖掘更多新鮮的服飾元素,深入當地了解苗族傳統服飾制作工藝和文化,為自我設計創新注入無限靈感,進而在服飾產品中更直觀、有效地宣揚中國少數民族服飾文化。
苗族服飾元素現已與服飾設計領域密切融合,不僅豐富了服飾設計內容,還利用了現代服飾產業宣揚與傳承苗族服飾文化。紋樣、色彩、款式造型及材質是苗族服飾元素的重要組成,雖然已經在服飾設計中廣泛應用,并得到設計師的大力創新,但仍存在一些制約因素,導致苗族服飾元素沒有得到高效發展。市場中的苗族服飾元素設計同質化現象較嚴重,且部分設計師缺乏現代化設計思維。因此,在服飾設計中應用苗族服飾元素時需注重文化挖掘,合理應用服飾元素數量和種類,同時亦要加強創新,實現苗族服飾元素有效傳承及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