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剛,封傳紅,楊春林,楊子威,馮 波
(1.四川省樂山市植保植檢站,四川 樂山 614099;2.四川省農業農村廳植物保護站,成都 610041;3.溫州醫科大學,浙江 溫州 325036)
農藥作為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在保障糧食安全、農業生產安全、農產品有效供給和促進農民增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但是由于農民群眾大部分文化素質不高,生態環保意識不強,容易受短期經濟利益影響,在農業生產中亂用、濫用和過量使用農藥[2]。這些短視行為,不但引發農作物藥害事故頻繁發生,造成病蟲草鼠抗藥性持續加強,而且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壞。農業部在2015年提出《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以來,樂山市認真領會農藥減量化精神,采取關鍵措施,達到了減少農藥使用、有效防治重大病蟲害的目的。在確保農業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保護生態環境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現將樂山市的農藥減量化關鍵措施總結如下。
按照重大病蟲疫情“政府主導、屬地責任、聯防聯控”的防控機制,成立由分管副市長任指揮長的樂山市植物疫情事件指揮部。建立了市農業農村局領導分縣聯系工作機制,市局聯系領導負責對口督促指導區縣農業農村局各項業務工作和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市農業農村局成立了農藥減量化工作專班,專門負責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省農業農村廳關于農藥減量化工作的安排部署,采取有力有序科學措施,強化對農藥減量增效工作的統一指揮調度。通過上述措施,形成了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平戰結合的法治化指揮體系和應急處置機制。
樂山市植物疫情事件指揮部完成了《樂山市農業重大有害生物災害應急預案》的修訂和《樂山市蝗蟲災害應急預案(試行)》的編制工作。樂山市農業農村局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農藥減量化相關工作,制定并下發了《樂山市推進農藥減量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樂山市2021年植保植檢工作要點》《樂山市2021年“蟲口奪糧”保豐收行動實施方案》,對全市農藥減量化工作作出了具體的安排部署,為區縣相關工作的開展提出了指導意見。
建立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監測防控“1+1”聯系指導機制,組織專家對口指導全市11個區縣重大病蟲害監測防控工作。專家要適時跟蹤所聯系區縣病蟲害發生危害及防治情況,參與指導當地監測防控方案和植保項目實施方案編制評審工作,開展當地主要農作物疑難病蟲害發生規律和防控技術研究;在防控關鍵時期,專家要深入重點區域、防控一線開展技術指導,確保各項措施落地落實。
通過新聞媒體、網絡平臺、科技趕場等多種途徑,采取法規解讀、專題講座、培訓會、明白紙等多種形式,有計劃、分層次地開展面向社會、面向基層、面向農民的普法宣傳活動,重點宣傳《生物安全法》《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農藥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在全市范圍內營造一個人人“知植保、支植保、重植保”的良好輿論氛圍。
全面啟動“百縣千鄉萬戶”科學安全用藥培訓行動,積極開展新農藥、新技術、新模式等科學用藥試驗示范和技術推廣。分作物開設專場,培訓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專合社以及農藥經營人員。力求做到科學選藥、精準施藥、安全用藥,努力提升樂山市農作物科學安全用藥水平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2021年上半年全市共開展科學安全用藥技術培訓班12期,培訓人員1000余人次,發放資料5000余份。
針對轄區內重點區域、重點作物、重點病蟲害全面布局,科學規劃和建設監測網點,不斷健全專群結合、空地協同的立體病蟲監測網絡。通過科學規范監測方法,定點監測和隨機踏查相結合,專業測報與群眾測報相結合,全面掌握病蟲害發生消長動態。全市平均每年建立130個以上主要農作物病蟲監測點。
充分利用中央、省項目資金,強化全市病蟲監測預警信息化建設。對病蟲重點測報站觀測場建設及新型測報工具應用找差距、補短板,狠抓整改,努力實現病蟲觀測場“一場變三所”(病蟲觀測場變成新技術試驗示范場所、病蟲害監測診斷場所、工會等活動交流場所),重點落實測報工具的更新換代。
每年年初會同農業、氣象、科技等相關部門開展農作物病蟲趨勢會商并發布《樂山市主要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發生趨勢預報》。同時指導各地發布當地主要農作物病蟲害中、短期預測預報,為農民精準防控提供依據。2020年,全市共發布中、短期病蟲電視預報76期,印發植保情報12000余份。
在強調綠色防控技術實用性和針對性的前提下,積極引進寧波紐康、福建艷璇、湖北百米、四川衛農等國內知名綠色防控企業開展綠色防控技術的試驗示范,對區域內主要病蟲進行集中攻關,制定并下發了水稻、玉米、馬鈴薯、柑橘、蔬菜等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要點》。
圍繞現代農業園區、“三品一標”農產品生產基地、園藝作物標準園和糧油綠色高質高效示范區建設,以創建全國綠色防控示范縣和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縣為目標,大力推廣“害蟲性誘”“天敵控害”“生物農藥”等生物防治技術。2017~2020年,全市共創建全國綠色防控示范縣1個,召開全國綠色防控現場會1次,建立綠色防控核心示范區1.73萬hm2,輻射帶動群眾開展綠色防控43.87萬hm2,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引領效果。
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農機購置補貼等扶持政策,培育壯大植保社會化服務組織,全力打造病蟲防治主力軍。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各類植保社會化服務組織131個,日作業能力4666.67hm2,其中省農業農村廳認定的“五有五好”植保專合組織3家。
積極開展農業農村部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百強縣”創建活動,以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種植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為重點服務對象,整村、整鄉、整片、整建制推進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不斷探索綠色防控與專業化統防統治融合推廣機制。
截止目前,全市共核發農藥經營許可證1356份(其中正本992份,副本364份)。
2020年,全市共培訓農藥經營人員5950余人次,發放資料23656份,辦理宣傳欄1197塊,開展報刊宣傳15次,發送微信14篇,宣傳視頻4條,張貼標語168條,初步建成了一支適應農業生產需求的高素質農藥銷售隊伍。
在工作基礎好、技術力量強、誠信守法的農藥經營門店中,遴選農藥經營標準化服務門店,示范帶動經營者規范經營行為,全市累計創建標準化農藥經營門店22家。
采取巡查檢查、監督抽查、暗查暗訪、投訴舉報等手段,重點檢查過期農藥、禁限用農藥、進銷臺賬、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等環節,積極查找問題隱患,嚴厲打擊破壞市場秩序,侵害農民利益的違法行為,逐步淘汰一批小、散、亂農藥經營門店。
由CABI和省植保站對農藥經銷商進行培訓,考核合格后頒發植物醫生資格證書。借鑒醫院醫生開具處方的方式,植物醫生銷售農藥時必須開具處方箋并定期上交,由一線專業技術人員對收取的處方箋進行驗證評分。植物診所處方制度的實施,不但提高了經銷人員開方賣藥能力,還實現了農藥銷售質量有保證、來源可追溯、流向可追蹤、購藥有指導。2018年以來,先后已有85位學員通過考核并取得了植物醫生資格證書,累計開具處方箋近30000條。
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農用化肥施用量和農藥使用量統計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縣(市、區)農業農村部門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認識,明確職能職責,加強與當地統計部門的協同配合,建立會商、協同、共享機制,共同研究、共同調研、數據共享,千方百計統籌做好化肥、農藥統計工作。
按照省農業農村廳《關于開展農藥使用量調查及農藥面源污染定點監測工作的通知》,在全市范圍內合理設置農藥使用量監測點,切實開展農藥使用量調查,做到農藥使用量調查監測全覆蓋,確保數據真實可靠,實現農藥減量的數據支撐。
以中央、省、市各級河湖長制督查為契機,依據四川省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要求,市農業農村局研究制定并下發了《樂山市2020年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農藥減量化問題自查整改方案》《關于開展全市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農藥減量化問題整改情況調度的通知》等文件,以問題為導向,以整改為契機,進一步優化工作措施,將農藥減量化工作形成制度和習慣并長期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