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曉梅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農業農村局,四川 攀枝花 617061)
近年來,攀枝花市仁和區根據氣候特點,重點培育優質晚熟芒果,補短板,強弱項,推進仁和區芒果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上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以供給側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綠色生產為目標,以化肥、農藥零增長為標尺,以病蟲害綠色防控、大力推廣新技術、新模式等為總抓手,芒果產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攀枝花市仁和區具有發展芒果優勢,是優質晚熟芒果的優勢產區。全區芒果產業帶主要分布在金沙江干熱河谷地帶,晝夜溫差大,土地資源豐富、無臺風、無霜凍、花期無梅雨、空氣干燥,所產芒果最大特點是優質、晚熟[1]。芒果表現為外觀光潔、肉厚、纖維少、糖度高、口感好、可食率高;晚熟表現為成熟期在每年的7月中旬至11月上旬,屬全國芒果成熟最晚的地區。
2020年,仁和區芒果種植面積達20330hm2(其中優質晚熟約占89%;早、中熟約占11%),占水果總面積的86%,結果樹有60%左右。產量125200t,占水果總產量的72%,產值7.56億元。芒果種植涉及13個鄉鎮57個村,形成以大龍潭、前進、福田、布德、太平、中壩、仁和、務本等鄉鎮為重點的芒果區域產業帶,其中,集中成片1330hm2的芒果基地10余個。
現有初加工場所(包括分練、包裝、倉儲)135個,共49861m2,冷庫33座,共6420m2。精深加工企業2家,年處理鮮果30000t,生產凍干產品150t,果粉10t,冷凍冷庫蔬果產品約7000t。芒果電商企業3戶。2021在實施全國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整縣推進試點縣項目,將新建機械冷藏庫(高、低溫庫,靜態庫、分揀中心)容量60335m2,可延長芒果的供應期。
仁和區已建成省、市、區各類芒果產業園區7個,其中省級1個(五星級園區1個),市級1個,區級5個。
截止2020年底,與芒果有關專業合作社229家,家庭農場346家、與芒果有關的龍頭企業12家。已認證無公害芒果產品1個,綠色食品5個,地理標志1個,有機產品9個。創建芒果品牌20個,其中獲省級名牌產品4個,省級著名商標3個,市級著名商標2個。
全區主要芒果品種為:“凱特”“吉祿”“金煌”“紅象牙”“愛文”“臺農”系列、“熱農”系列、“紅貴妃”“澳紅”“椰香”等,其中“凱特”“吉祿”和“紅象牙”等3個品種占總面積的90%以上,“凱特”占80%以上。
目前在芒果園能保證灌溉的面積為40%,機械化程度35%,果生產道硬化35%。
近年來,降雨量偏少,工程蓄水嚴重不足,這是仁和區芒果產業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F在仁和區芒果有灌溉保證面積占比低,部分靠天灌溉,減產絕收不同程度存在。
仁和區種植芒果的土壤有機質含量在1.0%~1.31%之間,距離果樹生長需1.5%以上的有機質含量有很大差距,嚴重影響根的吸收能力。有機肥施用不足使土壤板結、酸化、團粒結構變差,導致芒果產生嚴重的黑心、髓心、綿心、糖心、軟鼻子等生理型病害,影響芒果品質。
仁和區芒果園絕大部分是自發發展起來的,規模小,沒有進行山、水、田、林、路、渠的總體規劃部署。70%的果園沒有灌溉渠、排水渠和田間生產道路,60%的果園沒有安裝滴灌,打蓄水池,40%果園沒有挖臺地直接栽在山上,30%的果園沒有初加工場所。基礎設施滯后造成芒果產業生產成本高,利益空間小,不利于芒果產業發展。
近年出現的芒果黑心、髓心、綿心、糖心、軟鼻子等生理型病害影響仁和區芒果的聲譽和銷路。芒果白粉病、角斑病流行危害、龍頭禿尖病等,果農防治效果差,芒果品種的選育、引進、篩選開展較少。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著仁和區芒果產業的發展,必須及時加以解決。
現在化肥、農藥、種子等生產投入品放開后,很多果農不懂科學用藥、用肥,經銷商為了多賺錢用藥和用肥加量情況十分普遍。經調查,農藥經營戶、化肥經營戶為了多賣化肥、農藥獲得更多的利潤,給農民宣傳都是加量,指導農藥使用、化肥施用也是加量。另外化肥經營戶還宣傳豬糞、雞糞、鴨糞不能在果樹上施用會傳染病害,誤導農戶多用化肥。
現在勞動力成本上升30%~40%,用水成本上漲5%~10%,投入品上升10%~15%,芒果價格整體下降15%~20%,投入產出比大幅回落,利潤空間收窄,已接近盈虧平衡點,種芒果只相當于掙工錢,小規模種植虧損風險加大。由于芒果利潤很薄,部分農戶種芒果積極性受挫,影響芒果持續發展。
緊跟新時代,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推進仁和區芒果產業轉型升級,從粗放規模型轉變為質量效益型,推動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抓住鄉村振興的契機,強弱項補短板,項目資金政策投向以解決提升灌溉能力和產業道路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引導農戶增施有機肥提高芒果品質,組建芒果事業局統一指導芒果高質量發展;增加芒果產業發展的技術力量和經費投入,及時解決發展中的新問題;加強農業投入品監管,指導農戶科學種植,引導農戶綠色生產,綠色防控,促進芒果產業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強化芒果的質量安全檢測,以檢測促進綠色生產。確保盤活芒果產業存量,挖掘芒果產業產量,提升質量,適當擴大芒果種植面積,推廣機械化和先進技術,降低勞動力成本,提高品質,減少流通環節,保證果農的合理利潤。
因地制宜,大搞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增加芒果產業的有效灌溉面積。根據具體情況完善現有大中型水利設施的支渠;新建大中型水利設施、大型提灌站利用金沙江豐富的水資源;新修中小型水庫和山坪塘;鼓勵果農修建中小型蓄水池、小水窖解決灌溉問題;鼓勵果農安裝滴灌、噴管等高效節水生產技術。財政支農資金應重點向水利設施和生產道路建設傾斜,兼顧其他設施。果園生產道以解決集中成片果園的主干道為主,支道采取撬動農戶資金參與的戶辦工程方式解決。
實施養殖小區建設,規劃133~200hm2,建設一個以現代養殖為主集果品初加工、交易為一體等,規模5000~10000m2的小區,給予一定的項目資金補助。用管道將糞水輸送到果園地供果農無償使用,干糞制成優質有機肥。秸稈、枝條、藤蔓制作有機肥技術已經成熟,制作方法簡單易學容易推廣,引導鼓勵農戶制作價廉物美的有機肥,同時解決焚燒秸稈問題。
強化科技在芒果產業發展中的引領和支撐作用,提高科技在發展芒果產業中的貢獻率。及時解決芒果產業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確保可持續發展。整合現有科技力量,分別組建5~8人的芒果生產技術專班組,及時解決生產中的問題和加快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確保芒果產業全面地可持續發展。根據本地的氣候、土壤、水質等因素綜合分析,制定出本地芒果產業的標準化生產規程,嚴格按標準化組織生產,生產出具有攀枝花獨特風味的芒果產品。創建優質特色品牌,提高市場競爭力。
普及綠色防控、精準防控技術,引領廣大果農實施綠色防控、精準防控。每年列出芒果綠色生產的化肥、農藥使用清單及病蟲防治配方、施肥配方,發放到每戶農戶手中。大力示范推廣綠色防控、精準防控措施,擴大仁和區芒果精準綠色防控面積。采取推廣使用微生物農藥、植物源農藥,中晚熟芒果100%套紙袋,安裝太陽能殺蟲燈,使用性誘劑、藍板、黃板、毒液誘殺等綠色防控技術[2]。
嚴肅查處違法、違規經營,禁止經營戶開大處方、化肥加量的不道德銷售行為和虛假宣傳;培訓農戶知法懂法用法,指導果農科學合理使用農藥、肥料、激素。
政府促進、鼓勵形成大型商貿與個體營銷,保鮮儲藏與精深加工相結合,相互補充持續供應市場的營銷體系,根本解決芒果產品銷售難的問題。
提高種植戶的組織化程度和形成規模效益,按照高標準、高技術、高品質、高效益的要求發展芒果產業,有利于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組織標準化生產節本增效提高經濟效益,也有利于發揮規模效益,加快芒果產業的發展。
嚴格按標準化組織生產,確保芒果品質和質量安全,打造優質品牌。培養新型、高素質農民,轉變意識,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推進芒果產業科學發展。
促使果農自覺的組織綠色生產、綠色防控,從根本上實施綠色生產、綠色防控。試驗、示范芒果質量安全合格證制。
加大推廣芒果園小型挖掘機,為果園開溝施有機肥,把沒有臺地果園改造成臺地果園便于生產管理。試驗示范引進芒果生產中的各類機械,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勞動力成本和勞動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