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迪,吳虹頤
(黑龍江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烏魚繡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悠久,在傳承和發展的過程中,吸收和借鑒了烏裕爾河流域女真、滿、漢等民族的刺繡方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和技藝特點,屬于重要的民族刺繡形式,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在新時代背景下,加強對烏魚繡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能使烏魚繡通過信息文化平臺,在全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傳播,提升文化影響力,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供相應的支持。
烏魚繡歷史悠久,在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積淀,本身承載著深厚的歷史烙印,風俗文化氣息也較為濃郁。烏魚繡在金代就已經出現,并且經過元明兩代的發展和傳承,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刺繡風格。直至清初,朝廷實施封禁東北的政策后,烏魚繡才逐漸沒落。到清朝末期,受到開放邊境的影響,出現了移民墾荒的熱潮,在當今北安市長水河農村地區,烏魚鎮得以建立,再加上關內移民大量涌入北安地區,關內刺繡文化與北安傳統刺繡技法逐漸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對傳統烏魚繡刺繡工藝的復原和發展。對烏魚繡進行分析后發現,其融合了蘇繡、魯繡、滿繡以及索倫繡的特色,形成了包容細膩和開放的兩種刺繡風格,具有古風古韻的特殊文化韻味[1]。烏魚繡在發展初期并沒有明確的名字,主要是因為繡工基本上集中在烏魚鎮,所以俗稱烏魚繡。20世紀30年代,烏魚鎮受到日軍侵華的影響被焚毀,幸存者主要集中在今天的北安市通北鎮、海星鎮以及趙光鎮附近。1949年以后,受到縫紉機普及發展的影響,一些傳統的烏魚繡制品逐漸被工藝品取代,導致烏魚繡陷入沉寂狀態。直到21世紀,隨著國家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國家文化交流,在中俄文化交流中,受到俄羅斯有人對烏魚繡產生了濃郁興趣的影響,烏魚繡才重新煥發出生機和活力,并且經過傳承人對烏魚繡內容的改進和創新,最終逐漸走向市場,走出國門,在帶動傳統刺繡文化傳承和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烏魚繡與我國傳統四大名繡存在明顯的差異,其技藝風格表現出質樸細膩的鮮明特色,并且刺繡的針法以盤金繡、打仔繡、平繡、雙面繡為主。其中,雙面繡還包含雙面異色繡、雙面三異繡等表現形式。在新時代背景下,隨著烏魚繡的傳承和發展,相關題材更加廣泛,并且刺繡制品的形式也表現出多樣化特征,不論使用哪種針法,都能突出紋樣清晰、生動活潑、針腳細密精致的特點。此外,在刺繡色彩的選擇方面,注重體現冷暖相照的藝術性,色彩對比較為鮮明,在用色方面也能體現出民族特色,重視換色、變色的融合應用,并且還會探索大平面色的應用,使刺繡作品的色彩對比效果較為突出,能表現出濃艷和諧以及雅致富麗的藝術性。欣賞烏魚繡作品,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自然風光以及印象派繪畫所展現的特殊藝術境界[2]。此外,從烏魚繡題材選擇的角度進行分析,在刺繡作品中,一般會選擇植物花卉紋樣,并且對梅花、牡丹和玉蘭的應用相對較多;動物方面則將馬牛、貓狗、魚等作為主要素材,并且隨著新時代發展,為了更好地促進烏魚繡在國際上的傳播,傳承人在選擇烏魚繡刺繡圖案的過程中,還適當地吸收和借鑒了中國畫方面的元素,部分傳承人將冰雪、水墨畫等作為主要的題材進行創作,使刺繡的地域性特征更加明顯,能反映出濃郁的藝術特征,將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地展現出來。
烏魚繡是黑龍江地區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烏魚繡的傳承和保護在現代社會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能為文化體系的系統構建提供強有力的支持[3]。新時代背景下,結合烏魚繡傳承發展的現實需求,要想促進烏魚繡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現代社會的廣泛傳播,需要探索相關傳承措施,提升文化的綜合影響力。
烏魚繡在現代社會的傳承和發展需要產業體系建設的支撐,只有在對烏魚繡文化進行開發和建設的過程中,有序推進產業體系的建設和發展,才能使烏魚繡在現代社會的傳承中表現出巨大的影響力和競爭力,使烏魚繡的傳承和發展表現出持續性、長效性的特征。因此,黑龍江省在探索烏魚繡傳承和保護工作中,要注意積極推進產業建設,促進烏魚繡市場競爭力的提升,保障烏魚繡的傳承和發展穩定以及高效化地推進。首先,要加快烏魚繡文創產品產業體系的構建,結合新時代背景以及烏魚繡產品的市場需求動態變化,積極推進產業建設工作的發展,制定長遠的產業建設戰略發展規劃,確保能構建完善的產業發展體系,進而生產大量高質量的烏魚繡產品,滿足市場需求。其次,要制定科學有效的市場營銷方案,在開展烏魚繡產品市場營銷工作的過程中,注重凸顯烏魚繡的文化特色和藝術內涵,聚焦產品,凸顯市場營銷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確保烏魚繡產業體系建設能與市場經濟有機融合,形成專業化的產品運營模式,做好營銷推廣工作,讓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烏魚繡文化,感受烏魚繡的藝術魅力,進而對烏魚繡產品的潛在市場進行系統的開發,為烏魚繡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奠定受眾基礎。最后,嘗試搭建電商平臺,以烏魚繡制品的銷售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到烏魚繡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工作中,借助產業體系的構建,提升文化推廣效果,進一步拓展烏魚繡的傳承范圍,提高傳承影響力,使烏魚繡在文化傳承和發展實踐中,能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通過產業體系的建設和市場營銷工作的開展,循序漸進地提高烏魚繡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構建產業化的傳承和發展格局,切實保障烏魚繡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現代社會得到有效保護和開發[4]。
烏魚繡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需要將不斷提升烏魚繡文化的綜合影響力作為先決條件,因此,在實際推進烏魚繡傳承和保護工作的過程中,要深刻認識到精品開發的重要性,把握烏魚繡文化特色和藝術風格等,打造良好的文化品牌,賦予烏魚繡品牌旺盛的生命力,提高文化傳承效果。黑龍江本土文化具有兼容并蓄的特點,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黑龍江地區在打造文化創意產業的過程中,在構建本土文化品牌方面具備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要想促進烏魚繡在現代社會得到良好的傳承和傳播,可以從文化品牌的構建入手,促進文化的傳播,提升品牌建設效益。在實際工作中,可以嘗試引導烏魚繡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重點設計和制作高質量作品,并在文化交流類活動中展示并宣傳烏魚繡精品,具體可以借鑒烏魚繡精品《駿馬圖》拍賣的情況以及對中俄文化交流活動中《江山如此多嬌》《五牛圖》《清明上河圖》《云海松濤》等作品的展示和宣傳情況等進行分析,也可以參考《霧凇》作品用于政府文化交流的情況進行探索,制定合理的品牌開發方案,在實際促進烏魚繡文化傳承的過程中,對品牌的文化內涵、經濟價值等進行系統的挖掘,真正打造出具有影響力的烏魚繡文化品牌,依托品牌效應,帶動烏魚繡刺繡文化在現代社會的傳承和發展,確保進一步突出烏魚繡文化在現代社會的綜合影響力,為烏魚繡在現代社會的傳播和在國際上的傳承創造良好的條件,使烏魚繡文化在傳承中呈現出全新的發展狀態[5]。
烏魚繡文化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不僅需要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完善產業體系的系統構建,還要在實際傳承和保護烏魚繡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過程中認識到創新的重要性,只有不斷探索產品的創新,與時俱進,在傳承烏魚繡文化的同時融入新元素、開發新文創產品,才能提高烏魚繡的綜合影響力,促進烏魚繡文化在現代社會得到良好的傳承和保護。因此,在實際推進烏魚繡文化傳承的過程中,可以成立專業工作室的方式,重點針對烏魚繡傳統技藝進行研究,探索創新元素的融入和應用,為烏魚繡的傳承和發展提供參考。一方面,通過專業工作室的設立,可以重點開發烏魚繡創新產品,如可以構建烏魚繡定制服務模式,在實際工作中,按照客戶的圖案需求,定制刺繡圖案或者周邊產品;也可以結合需求的變化,定制多種形式的烏魚繡作品。另一方面,通過專業工作室的設立,可以探索烏魚繡刺繡與其他產品的融合,探索文創產品的開發,具體可以選擇開發烏魚繡襯衫、烏魚繡手表帶、烏魚繡雙繡筆記本、烏魚繡腰封裙等,還可以設計烏魚繡項鏈,如選擇荷風雙面異圖設計項鏈,將烏魚繡刺繡的荷花作為項鏈的主要圖案,并使用瑪瑙景泰藍珠進行點綴。通過該方式,積極探索、創新產品的研發,在有意識地傳承烏魚繡文化的基礎上,切實推動烏魚繡文化在現代社會的創新發展,使研發的產品更加契合現代社會消費者的使用需求,帶動烏魚繡文化的傳承,為新時代背景下有效傳承和保護烏魚繡奠定基礎[6]。
烏魚繡文化在現代社會的傳承和發展需要社會大眾的廣泛支持,因此,要想使烏魚繡文化在現代社會的傳承和保護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結合時代背景,積極開展宣傳工作,通過多元化的宣傳,讓更多人認識烏魚繡文化,了解烏魚繡制品的制作過程,并主動參與到文化的宣傳和保護工作中,提高烏魚繡文化傳播的影響力,為其在現代社會的傳承和發展奠定基礎。
首先,通過新媒體宣傳,促進烏魚繡文化的多元化推廣。新時代背景下,新媒體宣傳對產品營銷的影響力逐漸凸顯,社會大眾接觸新媒體信息的渠道也逐漸增多,有效開展新媒體宣傳工作能最大限度地提升烏魚繡文化在現代社會的影響力。因此,新媒體宣傳工作可以通過多渠道、多平臺開展,有效推廣和傳播烏魚繡文化。其中,可以借助線上抖音直播帶貨的方式對烏魚繡文化進行宣傳和推廣,幫助烏魚繡文化品牌形象的樹立;可以借助線上微信公眾號,推廣與烏魚繡文化相關的文化視頻,宣傳烏魚繡文化的發展歷史、技藝風格以及經典作品等,讓更多的人能主動了解和認識烏魚繡文化;可以借助線上微博平臺,促進烏魚繡作品的推廣,引導受眾群體針對烏魚繡經典作品進行討論和探究,可以嘗試有獎問答、轉發抽獎等形式,提高群眾參與烏魚繡文化傳播的積極性,有效促進烏魚繡文化在更廣泛的空間內傳播和發展,切實提升文化的綜合影響力[7]。
其次,線上作品征集,吸收、借鑒群眾創意。在對烏魚繡文化產品進行創新推廣的過程中,可以開展線上作品征集相關活動,在線上征集優秀的烏魚繡作品,并開展線上評選活動,吸引平臺受眾參與到評選活動中,根據群眾的選擇篩選出最具代表性、最受歡迎的作品,并展示獲獎烏魚繡作品,并頒發相應的獎品,激發受眾參與烏魚繡文化保護和傳承的意識,提高傳承效果。
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傳播,學校教育是較為重要的手段,是完善文化傳承體系、培養青年傳承人的重要途徑。有效促進烏魚繡文化進校園,能讓更多的學生、學生家長了解烏魚繡文化,激發他們主動傳承和傳播烏魚繡文化的意識。在實際工作中,可以積極開展烏魚繡傳承人進校園活動,向學生講解烏魚繡技術,也可以在學校組織開展經典的烏魚繡作品展覽活動,或者設置烏魚繡文化專題講座活動等,甚至可以邀請學生到烏魚繡制作基地進行參觀和游覽,方便學生多角度了解烏魚繡文化,激發他們熱愛和傳承烏魚繡文化的意識,使烏魚繡在現代社會得以良好的傳播[8]。
烏魚繡是我國刺繡文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歷史文化的瑰寶,促進烏魚繡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效傳承,對地域文化的開發以及文創產業體系的構建具有重要作用,也能帶動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傳承和國際化傳播。因此,在黑龍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要深刻認識到烏魚繡傳承和發展的重要性,在明確烏魚繡技藝風格和歷史傳承情況的基礎上,注意基于時代背景積極探索有效促進其傳承和發展的措施,使烏魚繡在現代社會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進而實現國際化傳播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