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璐娜,楊弋杰
(江西服裝學院,江西 南昌 330201)
中國有56個民族,每一個民族都擁有五千年之久的傳統優秀文化,大量優秀的傳統民族服飾文化是我國燦爛的瑰寶。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傳統的戲曲、皮影早已無法滿足當今社會的要求,但又無法割舍民族文化,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動畫開始呈現“民族化”的特點,在角色服飾設計上有了變化。在1980年由曲建方指導通過完成的木偶動畫《阿凡提的故事》中,主角阿凡提就身穿維吾爾族服飾,向人們展現了濃郁的新疆維吾爾族的民族風情色彩。本研究首先闡述了動畫“民族化”的含義,其次分析了國產動畫中角色服飾借鑒中國傳統民族服飾的作用以及如何體現“民族化”[1]。
中國是具有五千年源遠流長文化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56個民族全部擁有獨屬自己的獨特風俗習慣和地域特色,這些都是我國極為豐富的燦爛文化財產,給我國的動畫創造帶來了眾多可使用的內容以及資源。1955年,末特偉導演籌劃制作了動畫電影《驕傲的將軍》,針對傳統鄉間神話的內容具體提出了“探索民族特色道路,敲開喜劇類型大門”的觀點,也將這個觀點寫成標語掛起來,以此去告知所有拍攝制作組和創作者必須嚴格按照此觀點進行創作,也正是因為這樣,才出現了之后人們欣賞到的戲曲臉譜化的風格類型。只要內心飽含對民族的赤誠之心和“民族化”的創造理念,不管是運用哪些形式、內容、資源,都能創造出蘊含濃郁的民族風格特色的動畫作品。
經過時代的變遷,人們不斷提升對服飾藝術的審美,服飾不僅需要滿足人們對外在形象審美的要求,還要反映一個人的內在。中國傳統服飾更是如此,在國產動畫中,服飾設計可以反映這個角色的職業、性格、身份以及地位特征等,比如《阿凡提的故事》中角色的服飾設計展現了維吾爾族服飾獨有的特點,在動畫中,阿凡提和巴依老爺因為身份地位的不同,在服飾顏色和質料上有明顯區別。這里要特別說到主角阿凡提是一位維吾爾族智者,他頭上圍著“色攔”頭巾,身上穿著白袷袢,牽著毛驢四處游歷。其形象特別具備新疆當地的特征,且這些具備民族特征的外形設計并不是憑空而來的,是創作者根據當地文化以及習俗結合而來,所以動畫角色的服飾設計與動畫影片的關系就像魚兒和水一樣誰也離不開誰[2]。
不同的民族具有自己獨特的服飾風格,體現出不同的民族以及地域的風土人情和文化差異。當人們看到這種類型的國產動畫時,可以了解到該民族地區的服飾文化以及故事。比如國產動畫《火把節》《勒俄特依》等,在角色的服飾設計上充分展現了彝族的生活環境和彝族服飾風格的多樣性,款式精美且繁復,具有民族特色;《勇士》《烏蘭其其格》等類型的動畫就是以蒙古族為故事背景,角色的服裝設計充分展現了濃厚的蒙古族氣息以及蒙古草原上的風土人情。所以當觀眾觀看這些動畫時,可以根據這些民族服飾特點聯想到相應的環境背景。
中國傳統民族服飾文化也隸屬于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但因為人們甚少去接觸少數民族,導致人們對其很是陌生。但隨著國產動畫朝著“民族化”發展,越來越多的國產動畫中的角色服飾借鑒了中國傳統民族服飾。將傳統的民族服飾運用于角色服飾設計,一是可以使人物以及劇情更加飽滿并向觀眾普及民族服飾文化;二是當動畫角色的服飾設計與傳統民族服飾相結合時,給觀眾的印象更加深刻,尤其是因為人們對少數民族文化知之甚少,觀眾出于好奇會不由自主地了解,進而越來越多的人會深入學習傳統民族服飾文化,這樣國產動畫“民族化”才更有意義。
國產動畫隨著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淡忘和世界其他各地文化的融合,逐漸走向大眾化,許多涵蓋華夏精神氣節的角色、故事情節已逐漸消失于人們的視野中。但仍有一批優秀的人為國產動畫“民族化”而奮斗,國產動畫的藝術風格也在他們的助力下形成了獨有的中國特色風格。自此之后,國產動畫在角色的服飾設計上不再局限于中國傳統服飾,開始借鑒中國傳統民族服飾。2007年,由沈樂平導演執導的動畫系列作品《秦時明月》中的角色服飾以傳統服飾居多,其中包括了許多傳統民族服飾,比如身穿蜀山裝、身戴華麗和叮當作響飾物的石蘭,在服飾設計上借鑒了侗族、苗族等少數民族的服飾,展現了石蘭的異域風情和神秘色彩,將角色塑造得更加傳神;2009年,由湯繼業導演執導的動畫電影作品《精靈女孩小卓瑪》,其中的角色清一色身穿藏袍、襯衫、藏靴,為彰顯小卓瑪的活力四射,她身穿紅色的高領藏袍,腰間搭配一條黃色的腰帶,紅、綠、藍3種顏色的條紋從中調和,既不失藏族服飾文化的特點,又突出了角色的性格與特征,讓人物更加生動活潑。種種跡象表明,國產動畫正在蓬勃發展以及向“民族化”靠攏[3]。
隨著大多數國產動畫導演成功借鑒了中國傳統民族服飾,一些曾經被忽略的問題也隨之出現。目前,部分國產動畫中的角色服飾設計只是盲目地對傳統民族服飾進行生搬硬套,只考慮到使用中國傳統民族服飾,忽略了角色在動畫中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等方面的特征,更甚者在角色服飾的色彩和裝飾等方面的設計上也不嚴謹,比如穿戴錯誤、與實際情況不符、夸大民族服飾本身,不僅沒有讓傳統民族服飾得到宣傳,反而使部分的觀眾產生厭惡心理,更不愿意去了解這個民族本身的文化;也有人因為一部動畫角色服飾的問題,在網絡上對整個民族進行侮辱性攻擊。
由于中國的蓬勃發展,中國傳統文化也逐漸走進大眾視野,起初的動畫作品是通過中國傳統元素逐漸走向國際化舞臺,但在此過程中,中國傳統民族服飾文化也開始通過國產動畫逐漸走向國際。比如1980年,《阿凡提的故事》獲得了眾多獎項,其中就包括“美國芝加哥國際兒童電影節”一等獎,這個電影為觀眾形象、生動地展現了民族服飾特色與地域特色。由此可見,中國傳統民族服飾逐漸走入國際市場,也讓國產動畫中的傳統民族服飾風格走向國際化。
國際上的動畫也開始走向“民族化”,比如迪士尼前后出品的兩部動畫作品《花木蘭》和《海洋奇緣》。在《花木蘭》這部動畫作品中,女主身穿南北朝時期的漢服,但是整體的服飾設計偏向國際化風格,同時也沒有很好地將國際化風格與中國傳統民族服飾的風格融合在一起,國際化風格過于突出,導致這部動畫作品并沒有很好地展現出“民族化”。在此之后拍攝的《海洋奇緣》與其不同,雖然整體造型設計可能更加傾向現代化,但是很好地融入了波利尼西亞當地的服飾元素,讓觀眾能在觀賞中感受動畫中濃厚的民族氛圍,讓動畫作品可以蘊含更多獨有的民族風格特色[4]。
隨著我國技術的蓬勃發展,動畫作品的制作技術也越來越精湛。人們應該在使用傳統民族服飾時,更加考究使用時間和地點等,因為傳統民族服飾屬于一個民族的文化,不能隨便使用,要認真學習各個民族的傳統服飾文化,這樣才可以把中國傳統民族服飾元素合理、正確、完美地融入自己設計的動畫角色服飾中,在角色服飾設計中更加突出服飾中的民族元素,也可以展現中國傳統民族服飾的紋路、質地等,同時采取多種多樣的手法,利用中國傳統民族元素,完善角色的服飾設計,讓觀眾在觀賞動畫作品時,更加真實地感受中國傳統民族服飾文化。
在動畫作品中的角色服飾設計中,各個民族的服飾元素開始融入進來。民族服飾元素是國產動畫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但是并不等同于裝飾元素,不能隨便使用,需要順應當下時代的審美需求。在大眾可以接受的范圍內設計傳統民族服飾,將其與現代服飾設計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這樣既可以滿足觀眾對當下服飾的審美需求,讓觀眾飽眼福,又可以成功地傳播傳統民族服飾的文化。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可以深刻影響一個國家的發展。不同的藝術文化載體可以讓一個民族的藝術文化得到極大的發展。動畫作品是橫跨時間和空間的,其能自由地穿梭于二者之間,不受任何限制,這也是動畫作品可以作為傳播民族文化的載體的重要原因。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服飾文化也具有代表意義,民族服飾文化更是重中之重,其見證了時代的演變和民族的發展。尤其是動畫發展倡導“民族化”,唯有不斷地挖掘被丟失和遺忘的中國傳統民族服飾文化,將其與動畫角色服飾設計有機結合,中國動畫才能不斷進步,進而制作出蘊含濃厚民族特色的動畫作品。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中國動畫的發展,不僅傳遞了某種精神品質,更展望了一個民族的文化與未來,讓更多的人通過動畫作品愛上一個民族的服飾文化[5]。
在國產動畫的長遠發展中吸收和借鑒國外的動畫只是學習的過程,但不應該盲目地抄襲,更不應該丟掉動畫“民族化”。國產動畫應該進一步增強自身的民族文化內涵。在推動動畫產業成長的過程中,人們應該不斷地學習,保證動畫的“民族化”。根據動畫中的角色進行傳統民族服飾設計,展現傳統服飾文化,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了解和喜愛,以助力中國傳統民族服飾推進動畫“民族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