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梅
[江蘇省如皋第一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江蘇 南通 226500]
常言道:“服裝的靈魂在結構?!狈b結構制圖教學內容試架起理論知識與設計實踐的橋梁,對服裝專業教學及設計實踐活動開展的各個環節都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1]。立足于新的職業教育背景,教師應在秉承著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基本教育原則的基礎上加強實踐和培訓,推動服裝專業分層次地進行創新性教學,有效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動手制圖能力,進而培養其綜合職業素養,提高其學習和設計制作能力。
教師應結合中職服裝專業教學內容及計劃,借助考試結果分析、調研等形式,深入把握學生在服裝專業知識方面的學習情況,從整體性和個性化兩個方面形成關于學情的調研結果報告及科學分析體系,以此為依據進行科學分層。
一方面,教師可以學生的學習情況為依據進行分層?;诜b專業教學的基本特征來看,往往以服裝理論基礎、服裝工藝操作、服裝應用設計能力3種維度為分層參照標準,將學生分為“理論基礎扎實、實踐操作能力強且具有一定的應用設計能力”“理論基礎薄弱但實踐操作能力較強”“理論基礎較扎實而實踐操作能力差”“理論基礎薄弱、實踐操作能力和應用能力都較差”等層次[2]。
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學生身心成長特征為依據進行分層。學生的學習態度以及思想意識構成對服裝專業學習活動的開展具有關鍵性的指導作用[3]。同時,中職服裝專業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也應立足于育人育心。因此,將分層教學法應用于服裝結構制圖教學時,應以學生人格心理為重要參考因素。具體來講,可以學生思維與記憶的感覺型和動覺型、個性傾向性和氣質性格、智力和非智力等心理學維度為參照標準,將學生分為內向型和外向型、感覺型和動覺型(工藝操作型)、模仿型和創新型等不同取向[4]。在正確評價、科學分層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開展服裝專業結構制圖教學活動。
從傳統的服裝專業教育教學活動來看,其往往是在教師權威性理念的影響下實行師本教育,教師是專業教學活動的核心,學生只能被動地接收知識,遵循教師固化的學習理念和方法開展學習活動,未能在提升自主性的過程中自由組織并表達對服裝結構制圖的認知和想法,也就難以在此過程中獲得創新性思維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然而在分層教學理念的指導下,需要遵循生本教育,即既要尊重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導地位,也要充分尊重和彰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以學生作為教育教學活動的核心,以學情作為分層教學模式有效應用的基本依照。例如高年級學生對結構制圖的基本理論知識已經有了明確的把握,那么在開展結構制圖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著力引導其自主思考影響制圖的因素以及可以采取的制圖策略等,以學生自主制圖代替教師示范制圖,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5]。
傳統服裝專業結構制圖教學活動往往遵循統一示范講解—巡回個別輔導—統一反饋—總結的步驟開展[6]。將分層教學法有效應用于服裝專業結構制圖教學活動中時,需要在統分結合的基礎上,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加以改進和完善。一方面,以結構制圖為主體內容的服裝專業課堂教學活動,應根據課標要求,確立統一的教學目標和方向,在示范講解的基礎上進行統一反饋。另一方面,需要根據對學生學情以及心理的調研,對總體目標進行細化分層,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和訓練手段,引導相應層次的學生實現專業性成長。在此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需要,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輔導訓練。例如,可以采取少講多練的形式,讓自主學習、創優創新;可以實行精講精練,使熟能生巧;同時還可以通過“面對面、手把手”地反復演示講解[7]。需要注意的是,在分層教學模式中,無法將分層與斷層劃等號。教師可以通過建立學習小組,以強帶弱,引導學生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從本質上來講,分層教學模式的價值基礎在于公平教育,那么在將其實際運用于服裝專業結構制圖教學中時,需要把握好公平與分層之間的關系,使二者達到一種平衡狀態[8]。雖然服裝專業結構制圖教學活動的開展應朝著整體的教育目標努力,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應基于每位學生不同的最近發展區,引導其實現逐步成長。教師可以通過尋求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材、學生與目標、學生與任務、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最佳結合,為學生設計帶有差異性的學習和項目操作任務,引導學生在接受任務挑戰的過程中,從標準款式、到生產單位要貨樣式、再到個性化設計風格層層遞進,深入體會服裝專業結構制圖的基本內涵及實際操作技巧[9]。當然,中職院校服裝專業教育教學活動開展的最終目的,是為服裝市場提供必要的人才和設計支持,因此,在圍繞最近發展區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應著力培養學生群體的市場意識,引導中職院校服裝專業學生借助市場調研等形式,了解服裝市場的基本現狀及實際需求。例如,經過市場調查,了解面、輔料市場和不同品牌的風格;通過電子信息查詢,了解最新的時裝信息和流行趨勢,積累設計師手稿資料、成衣市場品牌信息等資料,以此增強中職院校服裝專業結構制圖課堂教學的實效性[10]。從這一角度來看,分層教學法在中職服裝專業結構制圖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應根據學生不同基礎及實際需求,采取有針對性的舉措為其提供相應的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基于自身能力拓展知識范圍,加深專業認識,使每位中職服裝專業學生都能借助不同的學習資源和學習渠道不斷提升個人能力。
從中職院校學生學習基礎和態度來看,普遍存在基礎性較差、學習熱情不足的情況,對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的學習往往存在一定的抵觸心理。中職院校所用《服裝結構制圖》教材前三章內容基本為相關基礎理論知識,在服裝專業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之初便教授給學生與實際相脫離、集枯燥性與理解難度于一體的理論知識,往往難以調動學生參與服裝專業尤其是結構制圖學習的積極性,也難以在理解的基礎上鞏固服裝結構制圖的學習基礎。因此,需要教師在對《服裝結構制圖》教材知識體系加以重新整合的基礎上,在內容和形式等方面融入趣味性教學因素。如在講到人體外形與服裝結構的關系時,教師只要讓學生明白“服裝的基本結構和形態是由人體的外形決定的”這一知識點即可,因為以后可以通過一次次實踐加深學生的印象[11]。同時,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開展自主繪畫練習,使其可以更加直觀地把握人體外形與服裝結構的基本特征及相互關系。
服裝專業的相關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的掌握和應用都對學生的學習成效具有決定性作用。基礎人體測量、服裝面料特性的了解、服裝工藝的結合等內容作為服裝結構制圖教學中的重要基礎知識[12],應引導學生加以系統把握,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參與服裝制圖基本技能訓練。在開展技能訓練活動的過程中,應在引發學生思考的同時,使其自主把握服裝制圖設計要求及規律,培養學生對服裝設計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學生全面掌握服裝樣式,運用服裝結構制圖的基本理論來把握服裝樣式的變化規律和決定性因素。例如在褲裝的結構制圖教學中,需準確掌握西褲的款式制圖,充分掌握西褲的結構特點,然后在西褲的基礎上改變部分結構[13]。在開展實訓教學時,引導學生根據長度、部件、變形等方面的變化把握款式變化的細節,使學生在充分掌握服裝常用款式結構制圖特征的基礎上學習結構變化的各種方式,為服裝結構制圖的設計提供必要的指導和素材。
中職院校服裝專業教育教學活動開展的最終目標在于與勞動市場對接,為企業提供服裝設計和制作人才。因此,職業能力的培養以及實踐操作能力的提高需要被納入中職服裝專業教學體系,在此過程中,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的形式開展[14]。一方面,可以從企業中邀請專業設計和制作師傅到學校開展講堂和講學活動,通過傳達自身觀念和分享案例,充分調動學生對服裝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并且以第一視角的分享引導學生初步掌握服裝設計和制作的實踐現狀及實際需求;另一方面,學校也可以組織學生集體到企業參觀學習,在了解服裝企業實際運作情況的基礎上,將服裝結構制圖知識有效應用于服裝企業打板中。例如,可以根據客戶的訂單開展一系列服裝結構實訓,通過制定規格尺寸、設計樣衣結構和制作樣衣等流程,并由客人確認后,才能開展系列樣板堆放、樣板分解、排料等相關工作[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