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麗,唐 玲,鄧建華
(1.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腎內科,北京,100078;2.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護理部,北京,100078)
慢性腎衰竭是多發于既往有慢性腎臟疾患者群的常見病,常見臨床表現包括乏力、腰酸、夜尿增多、食欲減退、代謝性酸中毒等,其危害程度表現在并發腎性骨病、急性心力衰竭、神經系統障礙等方面[1]。中醫根據患者臨床表現,將慢性腎衰竭分為寒熱虛實、脾腎虧虛、肝腎陰虛、脾腎陽虛、陰陽兩虛五種分型,其中以脾腎陽虛型最為常見。慢性腎衰竭治療可根據病情程度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一般在疾病早中期選擇藥物對癥治療來延緩或者逆轉疾病的發展,當疾病進展至尿毒癥期,經藥物治療不能緩解時,則需采用替代療法。另一方面,在中醫護理方案的指導下,針對患者出現的主要癥狀如倦怠乏力、水腫等,利用中醫護理技術如中藥泡洗進行辨證施護,對改善臨床癥狀、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具有積極意義[2-3]。本文回顧科室運用中藥泡洗改善1例慢性腎衰竭患者水腫、乏力癥狀的效果,總結護理經驗,現報告如下。
患者女性,48歲,主因“乏力食欲不振5年,加重伴水腫3天”收治入院。患者入院時癥狀:畏寒肢冷,倦怠乏力、雙下肢中度水腫,伴食欲不振,時有惡心;腰酸膝軟,腰部冷痛,脘腹脹滿,眠差,夜尿3~4次,大便調。患者舌質淡紅有齒痕,苔黃膩,脈沉弱。
入院后完善體格檢查:體溫36.5℃,心率86次/min,呼吸 19次/min,血壓 149∕86 mm Hg。患者神清、發育正常,營養中等,面色黝黑;四肢出現出血點、呼吸淺快、雙下肢重度水腫。實驗室檢查:血鉀6.9 mEq/L(火焰光度計法),血鈣1.9 mmol/L(8mg/dl),血磷 2.0mmol/L(5mg/dl);膽固醇3.47 mmol/L、甘油三酯1.73 mmol/L,高密度脂蛋白1.92 mmol/L;尿比重1.010,尿蛋白陽性(+~++++)。西醫診斷:慢性腎功能不全衰竭期,中西西醫診斷:慢性腎衰竭,辨證分型為脾腎陽虛型。
2.1.1 乏力癥狀評估: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慢性腎功能衰竭癥狀分級量化表中倦怠乏力的評估標準進行評價:①輕度:偶感疲乏,程度輕微,不耐勞力,可堅持輕體力勞動;②中度:一般活動即感乏力,間歇出現,勉強支持日常活動;③重度:休息時也感覺疲乏無力,持續出現,不能堅持日常活動。按照無癥狀、輕度、中度、重度分別計0、2、4、6分。本病例患者乏力程度評分6分,為重度乏力。
2.1.2 水腫癥狀評估:根據水腫程度分為:①輕度:輕度水腫多見于眼瞼、顏面、脛骨前、腳踝部等,指壓以后可以出現組織輕度的凹陷,平復較快,有時早期水腫僅表現為體質量迅速增加,而無水腫的特征出現。②中度:全身疏松組織均可有水腫,指壓后可以出現明顯的或較深的組織凹陷,平復比較緩慢。③重度:全身組織嚴重水腫,身體低垂部位皮膚緊張發亮,甚至可以有液體滲出,有的可以伴有胸腔積液、腹腔積液、鞘膜腔積液。按照輕度、中度、重度分別計1、2、3分。本例患者水腫癥狀嚴重程度評分3分,為重度水腫。
2.2.1 常規護理:指導患者飲食宜清淡,必要時配合中藥湯劑口服治療;保持心情愉悅,可以通過聽輕音樂的方式舒緩心情。根據患者年齡、耐熱情況等設置泡腳桶合適的溫度,指導患者穿寬松舒適的衣褲,治療后將雙下肢抬高,促進下肢血液循環,減輕水腫癥狀。
2.2.2 中醫特色護理:中藥泡洗技術是借助泡洗時中藥被加熱后的溫熱之力及藥物本身的功效,浸洗全身或局部皮膚,達到活血、消腫、止痛、祛瘀生新等作用的一種操作方法。①泡洗部位:雙下肢。②泡洗時間:20 min。③藥物配方:忍冬藤50g,紅花30g,乳香30g,沒藥30 g,冰片10 g,地龍20 g,桂枝80 g,配制成中藥湯劑,由醫院煎藥室統一配制并送至病區,1劑/d,500 mL/劑。④操作方法:將中藥泡洗液加溫水稀釋至3000 mL置入一次性足浴袋,用水溫計測量中藥液溫度為39~41°(視線與水溫計平行),一次性足浴袋置于足浴桶內,協助患者將褲管卷至膝蓋處,避免藥液濺濕衣褲。護理人員用手先試水溫,再將患者雙下肢浸泡于藥液中治療,蓋好毛毯,毛毯置于雙下肢包裹足浴桶。治療過程中注意室內保暖,避免燙傷。每日泡洗20 min,連續治療10 d為1個療程,治療3個療程。
開展中藥泡洗治療前,護理人員應完善相關檢查,嚴格把握治療禁忌癥。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告知患者該治療方法的安全性、舒適性和有效性,進一步獲得患者的信任,增強患者對疾病治療的信心。告知操作目的和相關注意事項,泡洗時間不宜過久,以患者不感到勞累為宜。治療結束后,患者可以飲一杯溫水,同時建議臥床休息。冬季進行泡洗時避免受風寒,夏季時避免風扇扇、空調直吹。治療過程中應注意詢問患者感受,如有不適,立即停止泡洗。
本例患者經規范治療和護理后,病情相對穩定,乏力癥狀評分由6分降至2分,水腫癥狀由3分降至1分,均較干預前減輕,順利出院。見表1。
慢性腎衰竭是因各種原因造成慢性進行性腎實質損害,致使腎臟明顯萎縮,不能維持基本功能,臨床出現以代謝產物潴留,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失調,全身各系統受累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慢性腎衰竭病因中醫認為包括先天和后天,先天是由于腎精不足,導致腎精虧虛,人體陰陽處于不平衡狀態,容易患上導致腎臟結和功能受損的慢性疾病;后天環境主要包括不良的飲食習慣、生活不規律等最終導致毒素增加,外感六淫、藥毒傷腎,各種慢性病久病及腎及多種慢性腎臟疾患失治、誤治轉歸而來。
中藥泡洗能起到活血行氣、溫宮散寒、消炎止痛、舒筋通絡、祛風除濕、消腫的作用[4],具有作用迅速、使用安全、無不良反應、易于被患者接受的優勢。本次治療中,以藥物施于體表,泡洗選用紅花,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溫經通絡的作用[5],乳香、沒藥配伍忍冬藤起到行氣活血、消腫生肌之功效[6],冰片與地龍合用可以利尿消腫[7],桂枝具有溫通經脈的作用[5],對改善慢性腎衰竭患者的脾腎陽虛證型有較好效果。慢性腎衰竭以脾腎氣虛為本虛,瘀血阻絡及濕濁阻遏三焦為標實,運用開通表里法、益氣活血法、升清降濁法,通暢表里、氣血、三焦治療。相關研究報道中藥泡洗治療對延緩慢性腎衰竭病程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積極意義[7]。汪李宏等[8]通過慢性腎衰竭泡洗護理方案,能夠提升慢性腎衰竭患者居家自我護理能力,提高生活質量,降低透析相關并發癥發生風險,提高護理滿意度。中藥泡洗技術在本病例中的應用符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下發的優勢病種中醫護理方案的應用要求[9],在中醫辨證施護理念指導下,通過實施中藥泡洗技術,有效緩解脾腎陽虛型慢性腎衰竭患者乏力、水腫癥狀。此外中藥泡洗廣泛應用于其他疾病中[10-14],而且作用廣泛,值得臨床借鑒和推廣。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