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麗,張 穗,楊 超,陳慶東,陳 松,張 蓉*
(1.四川省雷波縣農業農村局,四川 雷波 616500;2.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農業部西南作物有害生物綜合治理重點實驗室,成都 610066)
柑橘黃龍病是由黃龍病病原菌感染發生的病害,俗稱柑橘癌癥,該病能嚴重影響柑橘和果實品質,直接影響經濟效益[1]。雖然黃龍病病原難以培養,并且尚無抗病品種,尚無完全治愈的方法,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在柑橘黃龍病的治療無法根除的情況下,對柑橘黃龍病的治療和免疫已經取得了較大突破[2],將來也將有方法治愈黃龍病[3-4]。柑橘木虱是傳播黃龍病原菌的主要媒介昆蟲,阻截柑橘木虱傳播已成為有效控制黃龍病流行的重要手段[5]。柑橘木虱的繁衍生長需要適宜的氣候環境條件,2010年前,四川省柑橘木虱的北部臨界點在涼山州寧南縣[6-7]。由于氣候變暖等諸多因素影響,木虱的適宜生長地區也逐漸北移,四川省由不適宜生長區轉變為低適宜生長區,且四川省臨近云南、貴州等中高適宜區,柑橘木虱已擴散至金沙江流域下游屏山縣[8]。因此阻截木虱傳播,切斷柑橘黃龍病擴散途徑,對四川省柑橘產業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等政策的落實,雷波臍橙也逐漸走向產業化。截至2021年1月1日,雷波縣柑橘種植面積達1800hm2,年產優質臍橙1.3×104t,年產值達2.64億元,種植臍橙不僅成為雷波縣沿江農戶增收的主要途徑,更是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必經之路。自2011年9月雷波縣發現柑橘木虱和柑橘黃龍病以來,柑橘黃龍病已給雷波臍橙產業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近年來,雷波縣在國家、省和省農業農村部門,及相關科研單位的支持下,開展了系列柑橘黃龍病綜合防治措施,并取得顯著的階段性成效?,F將雷波縣黃龍病防控的相關舉措總結如下,以期為其他地區柑橘產業有效防控黃龍病提供一定的參考。
柑橘黃龍病是一種限于韌皮部內寄生的革蘭氏陰性細菌引起的疾病,病原物主要通過柑橘木虱近距離傳播,遠距離傳播則要靠帶病接穗和帶病的苗木[9]。黃龍病一般從最頂部的葉片開始發病,開始出現少數枝梢的葉片發黃,呈不規則黃綠斑塊,后逐漸向下蔓延。幼苗則同時存在抽稍困難、植株矮小的癥狀。成熟期發黃枝稍日益增多,葉片脫落,加上根部腐爛,病樹生長逐漸衰弱,新梢抽出困難,早期發病的枝梢逐漸干枯,病枝木質部局部或全部變為橙玫瑰色,隨后病株逐漸枯死。病樹翌年春季早開花,花小畸形,肥厚,淡黃色,結果著色不均,品質不佳,呈典型的紅鼻果。幼樹發病后一般1~2年內枯死,成年樹發病后3~5年內枯死或喪失結果能力。但僅通過癥狀來判定黃龍病較為困難[10]。
2011年9月,首次在雷波縣發現柑橘“黃梢”和“斑駁型黃化葉”,設置觀測點調查后發現有柑橘木虱成蟲存在,初步懷疑為黃龍病癥狀,經采樣送檢測,確診為柑橘黃龍病。后陸續在全縣多個鄉鎮發現柑橘黃龍病,“雷波臍橙”這張名片面臨嚴峻的考驗。
病情經確認后,按照科學有效的“三板斧”柑橘黃龍病防控措施,即種健苗、防木虱和砍病樹方式,針對發生較嚴重鄉鎮設置柑橘隔離帶,改種芒果、青花椒,種植區域零星發生,發現一株砍除一株,實現“病樹零容忍”。通過近幾年柑橘黃龍病阻截防控工作,木虱區控制在極低種群密度下,黃龍病株已只呈零星發生態勢,防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雷波縣的柑橘生產主要以農戶分散經營為主,果農管理參差不齊。由于柑橘木虱個體小,部分果農不認識或者容易忽略其危害,只重視紅蜘蛛、溫室白粉虱、潛葉蛾等病蟲害防治。在病樹的處置方面,部分果農只顧眼前利益,不愿砍除整株病樹,導致黃龍病危害整個果園。大部分果農防控措施不科學,只砍樹不噴藥、先砍樹后噴藥或者噴藥后立即砍樹,造成黃龍病“越砍越嚴重”的現象。更有部分果農消極應對,對果園不管不顧,采取等、靠、要國家扶持,導致柑橘木虱大量繁殖、遷飛、傳病,加重了黃龍病疫情。
雷波縣柑橘主產區均位于金沙江沿岸,氣候適宜利于柑橘木虱繁衍,作為柑橘黃龍病的主要傳播媒介,果農若存在冬、春季清園不及時、不規范,將導致柑橘木虱越冬蟲口基數大幅度增加,增加了柑橘黃龍病的發病的潛在危害。同時果農存在用藥不精準不科學的狀況,雷波縣臍橙種植戶大都是各自為陣,不能做到統一噴藥防治,柑橘木虱流動性強,這將導致木虱總體防治效果差,黃龍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黃龍病具有潛伏期長、顯癥滯后的特點[11],難以用肉眼迅速準確識別,且缺乏快速檢測的相關設備和技術,難以及時發現已感染病菌但未表現癥狀的果樹,從而失去防治、阻截的最佳時機,導致黃龍病傳播蔓延。
隨著柑橘產業發展,市場對無病柑橘苗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農戶在引入苗木和接穗時,若不具備苗木檢疫或接穗的條件,在黃龍病發生區進行露天育苗,會大大增加了育苗感染黃龍病菌的機率,致使帶病苗木和接穗侵入種植區,加快柑橘黃龍病傳播。
2012年以來,雷波縣就開始了柑橘黃龍病的阻截防控,并取得階段性成效,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和方法:實行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指導方針,堅持政府主導、屬地負責、分類管理、科技支撐、綠色防控”的原則,實行縣、鄉、村、組、農戶5級網格化管理,縣政府主導、把握黃龍病阻截防控總體工作進度,成立工作專班,負總體責任,充分發揮“縣領導班子”作用,及時掌握疫情動態并發布預警信息。充分利用網絡、手機短信等形式,及時發布病蟲害發生防治信息,指導果農科學防治。建立健全鄰縣柑橘黃龍病聯防聯控機制,將統防柑橘木虱、砍除病樹、苗木調運等工作措施全面落實到位。將工作具體細化落實到鄉、村兩級領頭人,簽訂防控責任書,負分管責任。制定村規民約,組、農戶按照規章制度進行具體工作的落實,將責任落實到人頭上。層層落實責任,分級落實到位。強化行政推動,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確保監測防控措施的全面落實。
充分利用網絡、手機短信、宣傳欄等多種形式,向廣大果農廣泛宣傳有關柑橘黃龍病知識和防控技術外,還應組織植保技術人員、監測員開展技術培訓,開設現場講座、田間現場培訓等,使鄉鎮領導、村組干部、果農全面了解黃龍病危害的嚴重性,準確識別木虱、黃龍病病樹的田間癥狀,掌握普查方法、病樹清除和木虱防治等技術規范。手把手在田間地頭傳授技術,規范果農防控措施,保障防控實效。
藥劑防控柑橘木虱主要集中在春季和秋季2個時期。田間病樹上柑橘木虱帶菌率以3月、8月為高峰,是阻截柑橘木虱重點時期。春季新梢數量多,食源豐富、溫度適宜、天敵因素均有利于木虱繁殖與傳毒,柑橘木虱為全年蟲口密度最高時期和遷飛高峰期。因此應當在春秋季這2個時期,每半個月防治1次柑橘木虱,防治藥劑交替選擇噻嗪酮、吡蟲啉、吡丙醚、噻蟲嗪等噴霧。另外,可采用田間燈光誘控和添加引誘劑的黃板防控和監測調查柑橘木虱,或者借鑒黃宏明等[12]的實驗結果,選擇適宜的藥物。
對屬地柑橘園進行全面普查,重點加大對失管、半失管果園和房前屋后庭院零星種植柑橘樹的普查,確保不留死角。對喪失經濟價值或病株率超30%的重發果園要全園砍除,改種其他作物,對病株率低于3%的輕發果園要徹底清除病樹,對病株率在3%~30%的果園要因地制宜、分類制定砍除計劃。砍除病樹前先噴藥防治柑橘木虱,噴藥3~5d后,再靠近地面將病樹砍斷(鋸斷),留樹樁10cm,在樹樁上倒入草甘磷,用黑色塑料袋覆蓋擋光,防止樹兜重新發芽,最后翻土蓋住整個樹兜。砍除后的樹枝立即集中銷毀。
加快建設雷波縣無病毒苗木基地建設,栽種健康種苗是柑橘黃龍病防治的基礎,從源頭上杜絕病苗傳入果園。新發展的臍橙園,必須通過農業部門開具植物檢疫要求函,引進經檢疫合格的健康苗木進行種植。增施有機肥,均衡營養,深耕改土,調節土壤pH,改善根際環境,增強臍橙樹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