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純,唐 玲,李 野,王華新,李蘇茜,徐京巾
(1.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風濕科,北京,100078;2.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護理部,北京,100078)
骨痹屬于五體痹之一,五體痹即指皮痹、肌(肉)痹、脈痹、筋痹、骨痹[1]。骨痹病在骨,是一種局部或全身骨關節退化的疾病,是以肢體關節沉重、僵硬、疼痛,甚則強直畸形、肢體拘攣屈曲為主要表現的風濕病。本病多以六淫之邪擾亂人體筋骨關節,經脈氣血閉阻,骨失滋養所致。本病主要與腎精虧虛、脾胃虧損、肝郁血虛及瘀血阻絡4種證型密切相關,其中以腎精虧虛最為根本[2]。“骨痹操”作為一種功能鍛煉操,根據具有舒經活血、通絡止痛、改善關節功能的作用,對于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總結“骨痹操”緩解1例骨關節炎患者疼痛的效果,總結相關護理措施,現報告如下
患者女性,58歲,主因“雙膝關節疼痛間斷發作5年余,加重1周”入院。患者5年前出現雙膝關節疼痛,活動后加重,休息后緩解,雙膝X線示:雙膝退行性改變,診斷為骨痹(骨關節炎)。給予服用中藥及局部理療后疼痛關節緩解。之后雙膝關節疼痛反復發作,間斷服用消炎止痛藥及中藥治療;1周前行走遠路后雙膝關節疼痛加重,前來本院就診。刻下癥見:雙膝關節疼痛,屈伸受限,上下樓梯困難,腰痛,怕冷,納眠可,二便調。中醫診斷:骨痹,辨證分型:肝腎不足,痰瘀痹阻證。西醫診斷:骨關節炎。查體:雙膝腫脹壓痛,活動受限。舌淡暗,苔白膩,脈弦。
記錄患者入院1、7、14 d時疼痛數字評分(NRS)與日常生活能力評定Barthel指數,評估患者疼痛情況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①疼痛程度:讓患者采用NRS量表自評疼痛程度[3],告知患者NRS量表使用方法:0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無法忍受的劇烈疼痛,分值越高,疼痛越嚴重。本病例NRS量表自評分6分,屬于中度疼痛。②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采用Barthel指數量表[4]評估,包括如廁、控制大便、控制小便、修飾、穿衣、洗澡、進食、上下樓梯、平地行走、床椅轉移等方面,每一類別可分為:完全獨立、需要部分幫助、需要極大幫助、完全依賴。量表最高分100分,最低分為0分,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本病例Barthel評分為80分,屬于輕度功能障礙。
2.2.1 常規護理
2.2.1.1 生活起居:告知患者注意防寒保暖,宜居在溫暖向陽、通風、干燥的住室,避免寒冷、潮濕的刺激,被褥經常更換,保持干燥清潔;每日適當曬太陽,用溫水洗漱,堅持熱水泡足。加強關節保護,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不良姿勢和體位。可以每日適當曬太陽,適當增加戶外活動,可以進一步防止骨質疏松。此外,也可以穿寬松的氣墊鞋,帶護膝保護。
2.2.1.2 飲食指導:宜食補益肝腎的食品,如黑豆、黑芝麻、甲魚、山藥、枸杞子、羊肉、核桃、蘿卜、韭菜等;宜食化痰祛瘀的食物,如蘿卜、山楂等;補充必要的營養素,減少熱量的攝入,避免食用無營養或不健康的食物;適當控制體質量,避免關節過度負重。
2.2.1.3 心理指導:耐心向患者講述疾病治療及康復過程,介紹成功案例,消除緊張顧慮,開展集體健康教育或者患者交流會,創造患者之間溝通機會,讓治療效果好的患者分享經驗,提高患者認知,相互鼓勵,增強治療信心。指導患者多交流多溝通,多聽音樂等轉移注意力的活動。
2.2.2 中醫特色護理
“骨痹操”是科室自創的一種功能鍛煉方法,分為“溫補肝腎”和“舒筋通絡”兩節。鍛煉時間:每節均做8次,徐徐漸進,以身體可承受為度、無不適為宜。1次/d,每次鍛煉時間≤30 min,2周為1個療程。
2.2.2.1 溫補肝腎:①梳百會:雙手指張開呈梳子的形狀,用手指指肚從發際線最前端向后梳至百會穴。百會穴在人體的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5寸,人體站立時的最高點,或兩耳尖連線的中點[5]。②捏雙耳:用雙手食指與拇指指肚捏壓雙耳,食指位于耳前、拇指位于耳后分別提拉耳尖、耳輪中部、耳垂,用食指指肚按揉耳甲腔、耳甲艇、三角窩,手法由輕到重,不宜過重。③按腎俞:雙手插腰,四指并攏朝前,將大拇指放于腎俞穴位置,順時針點揉,自上向下按揉至臀部;腎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與肚臍平行繞至脊柱,向脊柱左右兩邊旁開兩指[6]。④搓關元:右手疊于左手上,壺口交叉,放于腹前關元處,分別順時針與逆時針按揉此穴。關元穴位于腹部臍下3寸處。⑤揉三里:取坐位,用雙手大拇指同時逆時針按揉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側,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7]。
2.2.2.2 舒筋通絡:①拍肩井:雙手交叉放于雙肩,兩手同時拍打肩井穴。肩井穴:在大椎穴與肩峰連線中點,肩部最高處。此人體的肩上,前直乳中,當大椎穴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即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8]。②舒寬胸:站位,雙手交叉放于肩峰,從對側肩峰平行于地面向外伸展,雙手從兩側向外做闊胸運動。③理三焦:雙手重疊由上焦向下焦緩慢按壓。④彈撥泉:用雙手拇指從前向后、從后向前彈、撥陽陵泉穴。陽陵泉穴:小腿外側腓骨頭前下方凹陷中[9]。⑤調氣息:站立位,雙手掌心向上,雙臂由身體兩側緩慢抬起至最大限度后,深吸氣,雙手掌心向下,深呼氣。恢復至原位。
根據患者自身每日疼痛感進行評估,經過14 d治療,疼痛評分由6分降至2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由80分上升至95分。
“骨痹操”是科室自創的一種功能鍛煉方法,通過對諸多穴位的刺激,有助于緩解疼痛,改善活動能力。百會穴為百脈之所會,具有提補陽氣,扶助正氣的作用。捏雙耳可振奮臟腑,疏通經絡,耳與經絡、臟腑都有關系[10]。給予耳部穴位一定的刺激,可使經絡氣血通暢,達到防治臟腑、頸、腰背和四肢關節疼痛等疾病作用。腎俞穴補腎納氣、健骨強筋、充耳益髓。可培補腎元、扶助正氣[6]。按摩腎俞穴可以緩解腰疼。搓關元穴可鍛煉體液系統,調節、充實體液循環,提高整體代謝能力。對人體充實下元,防止早衰,健身健體,延長壽命起重要作用。按摩足三里穴有增強人體免疫力、調養脾胃健康、疏通經絡、去風化濕、扶正祛邪的作用。拍肩井主治肩背痹痛、上肢不利、頸項強痛等肩頸上肢部病證。梳寬胸可以對胸、肩、背部的肌肉起調節作用,以及對心、肺功能的進行調理,預防頸、肩、膝關節疾病等。理三焦不但可有效抻拉手臂、肩背部肌肉,還可使三焦通暢、水液運行和氣體運行通暢[11],同時,反復地進行上舉、下落雙臂的動作,可鍛煉肘關節、肩關節和頸部,有效預防治療肩背部、頸部的疾病。此式還是舒張胸廓,消食通便,固精補腎,強壯筋骨,解除疲勞等極佳方法。彈撥陽陵泉陽陵泉穴具有除濕降濁的功效,還可以調節肝膽之氣,有舒筋脈、清膽熱、驅腿膝風邪、疏經絡濕滯的功效[12]。張蘇丹等[13]運用骨痹操鍛煉對骨痹患者進行干預,能有效減輕患膝疼痛,改善膝關節功能,緩解患者臨床癥狀。
綜上所述,骨痹操可以緩解疼痛,提高生活質量,強健身體,預防疾病,是一種經濟實惠、安全有效且簡單易做的功能鍛煉方法。此操適宜堅持鍛煉,但是由于時間以及各種原因的限制,此病例未能追蹤到鍛煉時間更長的數據,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增加數據收集,進一步驗證其臨床效果。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