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彤 許帥元
目前,臨床上治療冠心病所采用的有效手段之一是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在PCI術后,冠脈支架內狹窄有再次發生的可能性[1]。在對待自身疾病方面,患者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導致心血管不良事件再次發生,這對患者PCI術后的生活質量將造成嚴重影響[2]。因此,醫護人員的工作重點是如何提高冠心病PCI術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想要解決這一問題,PCI術后仍需要給予患者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常規的PCI術后護理僅僅是為患者提供一些基礎護理,存在一定缺陷,難以滿足PCI術后護理要求和患者需求[3]。基于此,本研究將北戴河醫院心內科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30例行PCI術治療的冠心病患者納入研究,探討PCI術后應用程序性護理方案的效果及對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影響,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北戴河醫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30例行PCI術治療的冠心病患者納入研究。按隨機數字表分為兩組,每組65例。觀察組男36例,女29例;年齡46~68歲,平均年齡(53.18±6.31)歲;病程3~12年,平均病程(7.13±3.62)年。對照組男35例,女30例;年齡45~67歲,平均年齡(53.23±6.28)歲;病程3~11年,平均病程(7.17±3.55)年。兩組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選取標準 納入標準[4]:患者為首次行PCI治療;冠心病經冠脈造影確診;不存在精神障礙;自愿入組參與研究;語言、認知功能正常。排除標準[5]:存在未能控制或未經治療的糖尿病和高血壓等重大疾病者;有出血傾向者;伴有精神或神經類疾病者;有惡性腫瘤、嚴重感染者。
1.3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向患者講解日常作息、飲食、生活方式、急救及服藥等護理要點,對患者的病情變化密切觀察,避免患者情緒上遭受各種刺激,鼓勵患者早期活動、多飲水,為患者做好出院指導。
觀察組采用程序性護理方法,內容如下:①情緒護理。通過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幫助改善不良情緒,PCI術后向患者詢問有關病情的事宜,對于高齡患者,護理人員要尤其重視其內心狀態;可采用看紀錄片、聽輕音樂和閱讀等方式緩解患者內心的緊張和焦慮。②PCI術后處理。患者結束手術后,送入觀察室,護理人員要給予患者24 h的心電監護,對手術過程進行詳細了解,對血壓不穩定的患者,護理人員要每間隔3 h測量一次血壓;觀察患者黏膜和皮膚的改變,鼓勵患者低鹽低脂飲食,讓患者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患者PCI術后臥床期間,根據患者需求,加強生活護理。③健康教育。PCI術后,護理人員要向患者及家屬說明自我管理的要點,提高患者和家屬對術后并發癥的認識,給予患者健康教育,內容包括良好生活習慣、正確用藥、常見的誤區及定期復查等內容,教育方式可選音頻、印制宣傳冊或視頻等。④并發癥護理。PCI術后,對患者病情變化密切關注,分析尿潴留、出血、便秘、傷口感染等原因,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處理方法,備好各類急救藥品,用以預防不良事件。⑤出院指導。患者出院后,護理人員可以應用微信公眾號平臺,定時向患者發送疾病相關知識,通過建立微信群或QQ與患者交流,解答患者疑問。
1.4 觀察指標 ①分別于出院前1 d和患者出院后6個月來門診復查時,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6]評估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該量表共包括7個維度(疾病知識管理、情緒認知管理、癥狀管理、不良嗜好管理、急救管理、治療依從性管理、一般生活管理),總分27~135分,分值越高說明自我管理能力越強。②統計對比兩組術后并發癥(心絞痛、疼痛、出血、失眠、尿潴留)發生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其中,計數資料以率[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評分比較 自我管理能力評分干預前后比較,干預后升高,組間比較,觀察組干預后較之對照組升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評分比較(±s) 單位:分

表1 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評分比較(±s) 單位:分
?組別 例數 不良嗜好管理 一般生活管理 癥狀管理 疾病知識管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 65 13.21±2.55 14.91±2.08 15.77±2.16 16.37±2.34 15.46±2.21 16.32±2.28 12.36±2.06 13.99±2.36觀察組 65 13.34±2.62 16.31±2.39 15.69±2.31 18.88±2.45 15.37±2.18 18.68±2.51 12.29±2.03 16.65±2.53 t值 0.287 3.562 0.204 5.793 0.234 5.661 0.195 6.198 P值 0.775 0.001 0.839 <0.001 0.816 <0.001 0.846 <0.001組別 例數 治療依從性管理 急救管理 情緒認知管理 總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 65 10.88±1.87 11.86±2.06 9.55±1.54 10.71±2.26 15.83±2.41 16.78±2.19 88.57±5.33 91.89±5.56觀察組 65 10.91±1.79 14.29±2.08 9.53±1.61 14.42±2.28 15.81±2.37 18.37±2.25 87.98±5.41 105.79±5.66 t值 0.093 6.692 0.072 9.317 0.048 4.083 0.626 14.125 P值 0.926 <0.001 0.942 <0.001 0.962 <0.001 0.532 <0.001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10.77%,低于對照組36.92%,差異具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冠心病是一種心血管疾病,臨床發病率較高且比較常見。冠心病的發生發展與脂質代謝紊亂、高血壓、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高齡、冠脈痙攣等多種因素有關[7]。在我國,心血管疾病所致死亡中,冠心病死亡率為67.1%[8]。導管技術的發展與更新,給冠心病的治療帶來了新的思路和方法,PCI逐漸成為冠心病的首選方法,PCI治療有助于狹窄的冠脈血流及時得到恢復,利于患者回歸正常生活[9]。但是,現階段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大部分冠心病患者缺失PCI術后的自我管理行為。出院后患者自行停藥、放松飲食控制,重復吸煙飲酒,導致患者再次發病,甚至死亡病例比比皆是,生活方式與冠心病患者的病情二者之間存在密切聯系,控制冠心病發病和發展的危險因素十分重要。研究[10]顯示,有效的自我管理行為在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改善患者健康狀況及健康行為等方面均具有明顯優勢。因此,PCI術后需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方案以促進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從而提高護理質量。
程序化護理是近年來護理醫學中所倡導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其核心理念是以護理流程管理為核心,以制定規范化的護理程序為前提,在制定護理流程表、明確護理目標、制定護理計劃的基礎上實施護理措施,對提高臨床護理的針對性及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PCI術后常規護理多依據個人護理經驗,存在一定缺陷,缺乏科學性和程序性的護理流程,而且繁重的護理工作極易造成護理人員工作出現紕漏,引發醫患矛盾[11]。本研究所采用的程序性護理方案,以PCI術后各個護理要點為依據,結合現代通訊技術,從5個方面(情緒護理、PCI術后處理、健康教育、并發癥護理及出院指導)出發,制定護理流程,提高護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12-13]。本研究結果顯示,自我管理能力評分組間比較,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觀察組也明顯偏低(P<0.05)。這一結果證實了冠心病PCI術后給予程序性護理方案是有效可行的。在冠心病PCI術前術后實施程序性護理干預,能夠使患者在院內外也能夠得到優質的護理干預,這對于其疾病康復,有著重要輔助意義。需要指出的是,程序性護理的應用,能夠使護理范圍從之前的院內延伸至社區與家庭,這除了有助于患者在康復管理工作中有效性與科學性的提升之外,還能達到消除危險因素、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及提高生存質量的目的。需要指出的是,盡管當前我國在應用程序性護理方面,仍然存在著不足指出,但其在冠心病患者病情管理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14-15]。
綜上所述,冠心病PCI術后應用程序性護理方案,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控制心絞痛發作,延緩心力衰竭發生,減少再住院次數,減少患者花費,且降低降低患者死亡率,減少了經濟負擔,對于家庭、醫保費用的控制有一定的意義,給社會降低大量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