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強 董一平 張寧 林繼紅 張穎
股骨頭壞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一種源于股骨頭末梢血流循環受損的臨床疾病,如果患者沒有得到早期干預,壞死股骨頭很有可能會在短期內出現塌陷,造成髖關節失能[1-2]。ONFH 出現以后,通常伴隨著骨髓水腫(bone marrow edema,BME) 和髖關節疼痛等癥狀,已經有研究指出,BME不但和髖關節疼痛之間有相關性,而且通過BME來預判ONFH的病情發展狀況也是可行的[3-4]。本研究對基于張穎等[5]提出的“四分位數”法測量的ONFH面積與BME及疼痛程度的相關性做出了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6年8月至2020年8月在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確診為ONFH的病例資料,共75例126髖,其中激素性30例54髖,酒精性17例22髖,不明原因28例50髖;男59例97髖,女16例29髖;右髖異常12例,左髖異常12例,雙髖異常51例;年齡19~85歲,平均年齡(42.5±11.8)歲。
1.2 選取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非創傷性股骨頭壞死診斷標準[6];性別不限,年齡>18歲;患者已經在接受治療時行髖關節MRI、X線檢查;入院時已經獲得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排除標準:骨腫瘤;股骨近端嚴重骨質疏松癥;合并骨髖關節滑膜炎病者;影像資料不全。
1.3 主要觀察指標
1.3.1 ONFH 面積 采用“四分位數”法測量ONFH面積,根據每一層MRI橫斷面T1WI圖像股骨頭的中心和股骨頸的中心軸將股骨頭分為4個部分,其中每個區域占總面積的25%(2.5分),當壞死達到相應區域時,占總面積百分比增加,得分也增加。所有層面平均分數定義為“平均壞死面積指數”(mean necrotic area index,MNAI)。按照MNAI分為3個ONFH期:大面積壞死62髖(MNAI≥6);中面積壞死39髖 (3<MNAI<5);小面積壞死25髖(MNAI≤3)。
1.3.2 VAS 每例患者評價3次取均值。無痛:0分;輕度:1~3分;中度:4~6分;重度:7~10分。
1.3.3 BME MRI診斷標準與分級 BME MRI 診斷標準:髓腔中T1加權像顯示比脂肪低的信號;病灶之外的T2加權像上位顯示具有彌散性、邊界不清等特點的高信號;T2抑脂像上出現明顯高信號。BME MRI分級標準:0級(沒有)為沒有水腫;1級(輕度)為水腫僅僅局限于股骨頭;2級(中度)為水腫已經累及股骨頭、股骨頸區域;3級(重度)為水腫累及股骨頭、股骨頸以及轉子區。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1.0統計軟件,運用多個獨立樣本非參數檢驗中的Jonckheere-Terpstra趨勢檢驗進行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ONFH面積與疼痛程度之間的相關性分析Jonckheere-Terpstra趨勢檢驗結果顯示,疼痛分級與ONFH面積存在順序效應,即ONFH面積越大,疼痛分級越高,見表1。

表1 ONFH面積與疼痛程度之間的相關性分析(n)
2.2 ONFH 面積與BME 之間的相關性分析Jonckheere-Terpstra趨勢檢驗結果顯示,BME分級與ONFH面積存在順序效應,即ONFH面積越大,BME分級越高,見表2。

表2 ONFH面積與BME之間的相關性分析(n)
ONFH是一種以股骨頭缺血、壞死、最終塌陷為特征的進行性病理過程,大多數患者在疾病初期就會出現髖關節疼痛,這會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導致患者進行髖關節置換[7-8]。目前,ONFH患者出現髖關節疼痛的機制尚不清楚,但有學者研究發現,ONFH髖關節疼痛和BME之間呈正相關[9]。
BME作為ONFH進展過程中的一種特殊現象,常伴隨著ONFH出現,臨床癥狀也和ONFH比較相似,都是以髖部疼痛進行性加重為主[10-11]。有研究指出[12],BME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ONFH進展到晚期的標志,因為一旦發現BME,通常就意味著ONFH已經進入ARCO Ⅲ期,這可能主要與壞死的范圍和程度有關。另外,在查閱文獻后可知,ONFH患者髖關節疼痛程度除了與骨髓水腫分級有關外,與壞死階段以及壞死面積之間也存在相關性[13],比如有報道[14]通過對168例(191髖)ONFH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后發現,髖關節疼痛分級與ONFH患者骨髓水腫程度和壞死面積比例呈正相關,特別是當壞死面積比例增加以后,很可能會促進疼痛因子的釋放,進而引起疼痛等級增加。雖然以上這種情況更深層次的原因尚未可知,但實際情況表明壞死面積比與疼痛的關系更為密切。另外,趙鳳朝等[15]研究也發現伴有BME的ONFH患者較不伴有BME的患者髖關節疼痛的程度更高。
ONFH面積作為評估ONFH病情發展階段的重要指標在疾病治療和相關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過MRI影像測量ONFH面積在評估疾病發展階段、判斷預后以及輔助治療方案選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張穎等[5]提出的“四分位數”面積測量法在一定程度上對傳統的ONFH面積測量進行了優化,可以幫助臨床醫生更快、更正確地對ONFH面積進行評估,這為病情診斷以及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了新的依據。由于ONFH疼痛程度與BME之間存在相關性,而BME可以起到預測、評估ONFH進展的作用,因此我們認為基于“四分位數”法測量的ONFH面積與髖關節疼痛程度、BME之間也存在著相關性,并得到了相關研究結果驗證:Jonckheere-Terpstra趨勢檢驗結果顯示,疼痛分級和骨髓水腫分級均與ONFH面積存在順序效應,即ONFH面積越大,疼痛分級和BME分級越高。其中中面積壞死和大面積壞死時BME的發生率遠高于小面積壞死,這說明BME好發于ONFH的中后期。
綜上所述,基于“四分位數”法測量的ONFH面積與BME和疼痛程度等方面具有很強的相關性,可以起到提示病情進展的作用,應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