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花,余 豪
(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宜興 214206)
當前人們的環保意識還有待強化,尤其在廢舊衣物的循環利用方面,大部分人都缺乏認知。現有一些服裝企業會騰出較大空間用于放置余料,而放久了不用會變質,進而成為紡織類垃圾。這些垃圾在我國會采取兩種方法處理:一是運用物理或化學方法將其轉化為再生纖維服裝;二是捐贈給貧困人員。對于前者而言,轉化方式需要依靠先進技術,成本較高,很少有企業能符合要求[1];對于后者而言,很多小區設立了公益捐贈箱,但這些捐贈的衣物具體去往何處、是否送到貧困人員手中不得而知,由于過程不夠透明,舊衣物的處理問題還未從根源上解決。在此方面,國人的關注度并不高,很多人對廢舊衣物的處理不是放在衣柜閑置,就是投入垃圾箱中,由于缺乏政策扶持,加上衛生因素,禁止舊衣物買賣,廢舊衣物的處理陷入僵局。基于此,本研究深入分析了低碳環保理念下廢舊衣物在拼布藝術中的應用[2]。
拼布藝術是我國傳統文化體系中十分重要的內容,繡花鞋、虎頭帽等精美工藝品都屬于拼布藝術的范疇。拼布藝術是我國傳統工藝的結晶,擁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其本質是將多塊不同形狀的布料依據既定方式進行拼接,而在時代不斷進步的同時,中西方的工藝品也在不斷改良,傳統的拼布藝術已不僅是生活必需品,還被歸入藝術創作的范疇,成為全球藝術追求者的追求目標。從目前來看,對于拼布藝術設計中廢物利用的問題,還無明確的概念,但相似之處都是以環境保護為前提,將閑置的生活布料作為原材料,采用拼布技藝進行拼接改造,以滿足外觀上的要求以及情感層面的需求[3]。
拼布藝術設計具有多樣化特征,一是與人親善、愛護環境。與人親善也就是大眾將以往喜愛但目前不穿的衣服采取拼接藝術手法重新改造,讓原本閑置的東西重新變為有價值的東西,促使人們在潛移默化中強化環保意識,也可以不斷傳播該門藝術,讓人們了解傳統文化,用輕松愉悅的方式與傳統文化接觸,踐行綠色環保的理念。二是設計平易近人。低碳環保理念下的拼布藝術設計,在手法、工藝、材料方面都更為平易近人,與以往有著顯著的不同。由于該理念下的原材料基本都是制造者以往喜歡但現在不想穿或不適合穿的衣物,通過設計與制作,可將這些東西轉變成新的物件留在身邊[4]。
拼布藝術設計具有豐富的內涵,一方面,可引導人們形成環保意識,從小事做起。環保并非空話,只要每個人都樹立環保理念,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環保目標便可實現。如日本倡導人們在冬季時,即使在室內也要穿上保暖的服裝,就無需將暖氣開得很高,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可減少,進而達到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目的。低碳環保理念下的拼布同樣如此,每個人都可收集廢舊的紡織品,經過清潔、熨燙、裁剪、拼接之后,將其做成裝飾品或生活用品,減少廢棄物的產生;另一方面,預示著新時尚的形成。低碳環保已被眾多設計師認可,很多設計師都期望對舊物品進行改造,賦予其新的生命[5]。
2.1.1 生活拼布
生活拼布的實用價值最高,拼布出現初期,是因為物資不充足,為滿足生存需求,人們不得不將不同的布拼接起來制成衣服,而當時主要考慮的是實用性。現今,拼布物件隨處可見,如拼布抱枕、拼布包包、拼布坐墊等。生活中的拼布圖案基本都是不規則的,體現出隨意化的特點,完全按照個人喜好進行拼接。不同面料經過拼接會形成不同的肌理效果,而生活拼布對面料也沒作過高的要求,隨意搭配花色反倒會有耳目一新的效果[6]。
2.1.2 藝術拼布
藝術拼布和生活拼布不同,不僅有實用功能,還有審美效用。藝術拼布面向的對象是專業設計人才,設計者通過專業學習與長時間的經驗積累,可通過作品表達個人思想。藝術拼布如同繪畫,針線等同于畫筆,藝術家可以用手中的針線勾勒出動人的作品。藝術拼布和生活拼布在面料方面的差異在于:藝術拼布對面料有相應的要求,回收面料必須通過設計者進行二次創造。如將廢舊的牛仔拼布用于徽州建筑縮影的創作:首先,應明確作品的構圖與色彩,先畫出作品的草圖;其次,對面料進行相應的處理,主要是經過水洗磨毛之后進行面料再造。水洗磨毛就是洗凈牛仔面料之后,用磨具進行剮蹭,讓其呈現出毛邊效果。面料再造采取的是捏褶的手法,房頂瓦片的效果是通過將面料剪成半圓形,再進行捏褶堆砌呈現出來的,磚瓦則是用長方形面料制作的牛仔立方體,牛仔面料在作品中可以完全發揮作用。
2.2.1 廢舊衣物的回收
廢舊衣物的回收是低碳環保理念下拼布藝術設計的重要環節,在傳統工廠廢舊衣物回收、服裝企業廢舊衣物回收的基礎上,在互聯網時代,隨著電子商務渠道不斷拓展,舊衣服網、飛螞蟻、歐燕等閑置衣物處理平臺不斷發展,為推進廢舊衣物回收和再利用創造了便捷的渠道。與此同時,面料回收也是廢舊衣物回收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廠廢舊面料回收是廢舊面料回收的主要途徑。工廠是直接和面料市場對接的,因此擁有各種各樣的面料,但工廠為確保生產工作的順利開展,通常進貨量都比實際用量多,而裁床上還會留下一些邊角料,這些都會變成廢舊余料,有的堆積在廠房中,有的直接被當成垃圾丟掉。設計師可回收這些余料,并按照工藝、色澤進行分類,再應用于拼布設計中。
2.2.2 拼布創作的方法
(1)簡化設計語言。設計不局限于表面形式,更重要的是展現出作品的文化內涵,凸顯產品特性,在保障產品質量的基礎上,實現“以少勝多”的目標。低碳環保理念下廢舊衣物在拼布藝術中的應用,也應充分實現設計語言的簡化,重點圍繞拼布藝術主題進行有效的拼布取舍,突出重點,保障簡繁適宜,使拼布藝術更快得到市場認可。
(2)選擇的材料應滿足低碳環保的要求。選擇環保材料是實現低碳設計目標最基礎的步驟,應盡可能選擇棉、麻以及對環境較為友好的新型材料,避免對環境造成消極影響,同時在拼布過程中,盡可能減少原料的數量與種類,更好地確保廢棄后能減少污染。在實踐過程中,不僅要從拼布來源進行把關,剔除環保性不足、對環境危害大的材料,還應在加工環節實現拼布的最大化利用,真正貫徹落實低碳環保的核心主張。
(3)豐富拼布產品的功能。在設計過程中,應認真考慮拼布產品的功能擴展問題,引入一物多用的思想。一物多用可有效縮減家具物品的數量,擴大居住空間,既可提升生活質量,也可減輕環境與資源的負荷,實現多贏的效果[7]。
(4)注重產品的靈活性。所謂的靈活性,就是可以對產品進行靈活的拆卸和組合,設計時應融入一些可拆卸的部件,如拼布作品的設計可以按照拼圖原理進行,拆開之后能夠單獨作為杯墊,再拼合起來可作為桌墊。
(5)凸顯產品的創意性。拼布時將創意理念融入其中,使作品更為獨特、更有吸引力,進而可以有效提升使用率,延長使用壽命,實現低碳目標。拼布藝術產品創意可以從拼布造型、顏色搭配等方面入手,確保產品能與時下受眾的審美取向保持一致。比如,撞色作為深受年輕人喜愛的色彩搭配方式,如綠色與紅色、藍色與黃色等的搭配,能夠給人較大的視覺沖擊力,展現出產品的色彩創意。
(6)注重產品精神文化的體現。現階段,人們不僅注重對產品表層的追求,更注重對精神層面的追求,因此,實用性強、富有趣味性的產品對消費者更具吸引力,這些產品因融入了大量的手工元素,凝聚了制作者的豐富情感,更加不會輕易被人們遺棄,進而突出了產品價值,延長了產品的使用壽命,有助于減少污染。
牛仔是所有廢舊紡織品中占比最高、人們淘汰最多的品類。在牛仔服飾中,最受歡迎的當屬牛仔褲,而生產一條牛仔褲需要經過漂白、洗滌等工序,這些工序需消耗的淡水約200 L,加工時,還會加入一些化學品,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后續在埋填時還會對土壤造成污染,同時還會排放溫室氣體,危害環境。若能延長該面料的使用壽命,也是在貫徹低碳環保理念。將舊牛仔褲融入家具、玩具等設計中,極具開發價值,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8]。
在二次設計時,設計師應確保所設計作品符合市場需求,也能滿足消費者的審美需求。只有獲得消費者的青睞,二次設計的產品才可體現出其應有的價值。新時代下的消費者對著裝的要求已不僅強調實用性,還重視時尚性。在對廢舊牛仔面料進行重新設計時,為強化牛仔服的風格,應提取可利用的部分,與不可重復利用的部分進行區分,盡量確保牛仔褲的后袋、門襟等部件能夠重復使用,并適當保留車線、腰頭等元素;對于襠部、膝蓋、側縫等易磨損部位,可通過牛仔面料的破洞、毛邊等工藝處理手法來調整。由于牛仔服是改革開放后傳入我國的,算半個舶來品,為了進一步提升廢舊牛仔面料的重新利用效果,應注重將中國傳統元素融入舊牛仔服中進行重新創作,尋求具有本土特色的牛仔布拼布,不僅可凸顯民族特性,還可提升自身的吸引力。如日本牛仔潮牌EVISU(惠美壽)在牛仔褲創新方面進行了嘗試,融入了日本的圖案元素,凸顯了本土化特性。
結合社會發展狀況,設計師應基于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環保理念,確保重新設計時盡可能實現每個環節的零浪費,延長舊牛仔褲的使用壽命,以人文關懷作為重新設計的行為指導,發揮舊牛仔褲最大的效能。這既有利于強化人們的環保意識,使人們選擇更為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也有助于推動服裝設計行業更好地創新和發展。
通過分析廢舊牛仔服裝可以發現,其被廢棄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牛仔布有輕微的磨損,或有嚴重破損與破洞;二是日常清洗導致的褪色或染色;三是樣式過時;四是牛仔變形,難以塑造身形;五是工廠的殘次品。對牛仔服裝進行二次設計,可采用以下方案。
方案一:將服裝拆散再重組,采用特殊方式連接各個結構。依據拼布模塊化概念,將可重復利用的面料制成袖子、領子、口袋等部件,再用紐扣、魔術貼、拉鏈等部件進行連接,甚至可將舊衣中的袖、門襟等可使用的功能性部分保留下來,以此設計服裝,形成多樣式的服裝部件,將其進行靈活組合,使服裝更為時尚、美觀。
方案二:通過對牛仔面料的堆積、拼貼、縮褶等處理,使其具有更為豐富的肌理效果,采用剪切、抽紗等再造手法,將牛仔裝的“殘缺美”體現出來。通過對面料進行再次加工處理得到的牛仔裝,可讓人有全新的視覺感受,同時也有與以往不同的觸感,作品也更具審美價值。
方案三:舊牛仔服裝也可改造成孩童的服裝,不僅節約了資源,也表現出長者對后輩的關愛。如時下流行的復古撞色拼布牛仔褲,就是將不同形狀的牛仔布料進行拼接,將現代審美融入其中,帶給消費者全新的視覺感受。
盡管現代拼布藝術和傳統拼布藝術在創作手法上有顯著區別,但其本質精神是一脈相承的。廢舊牛仔拼布作品融合了傳統手工藝及現代技藝,并借鑒了其他藝術表現形式開展了二次創作,提升了拼布藝術的設計效果。
當前社會,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加劇,在這種情況下,應深入貫徹低碳環保、綠色發展的理念,并積極在各領域加以踐行,服裝設計領域也不例外。在當代,傳統拼布藝術若想生存和發展,必須結合時代背景,在多元文化大背景下吐故納新,深入挖掘拼布藝術的視覺語言,將最有價值的核心元素保留下來,努力尋找我國傳統拼布的再生基因,同時還應深入踐行綠色發展、低碳環保的思想主張,實現對廢棄衣物的重新利用,將其融入拼布藝術設計中,充分保證拼布藝術設計的靈活性,同時也達到了變廢為寶的目的,具有良好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