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京霞
(陜西服裝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 712000)
隨著服裝行業(yè)不斷發(fā)展,涉及的范圍越來越廣,服裝材料日益多元化。在服裝設計過程中,服裝面料創(chuàng)新設計非常關鍵。面料再造工藝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為服裝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給人們帶來了新的視覺沖擊。面料再造工藝具有功能性和美學價值,運用面料再造工藝,可以提高服裝設計的藝術美感,充分體現服裝面料的美學價值,提升服裝設計的趣味性和藝術性。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服裝設計人員要及時更新設計理念,積極運用面料再造工藝,給人們帶來新的感官體驗,拓展服裝設計空間,推動服裝行業(yè)健康持續(xù)發(fā)展。
面料是衡量服裝設計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面料的選擇對服裝設計工作的開展具有很大影響。在服裝設計中,需要綜合考慮舒適性、時尚性、款式和面料等要素。面料再造工藝是指在面料一次性設計的前提下開展二次設計,是對面料的創(chuàng)新應用,能夠將面料的實用性、藝術性等優(yōu)勢充分展現出來,增強面料的肌理美感[1]。將其應用于服裝設計中,可以大大提升設計的藝術美感,展現服裝的美學理念。在服裝設計中,如果使用的面料不同,服裝的肌理就會存在較大差異。因此,需要根據服裝類型選擇合適的面料,將面料的功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來,提高面料的存在價值,有效增強服裝的視覺效果。面料再造工藝的理念是“以人為本”,在服裝設計中應用這一工藝,需要充分考慮消費者對服裝的審美要求和舒適度需求,對服裝面料進行優(yōu)化和完善,從整體上優(yōu)化服裝設計效果,進一步提高服裝行業(yè)的經濟效益。
現代服裝設計除了重視服裝色彩和結構之外,對面料的應用也越來越重視。面料再造工藝是對服裝材料的再創(chuàng)造,這一創(chuàng)新設計給人們帶來了全新的視覺感受。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服裝設計人員受到單一服裝材料的限制,設計靈感也受到影響。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服裝材料越來越智能化,服裝開始批量生產,原有單一化的服裝設計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發(fā)展需要,促使服裝設計人員加大對服裝設計的創(chuàng)新力度。納米技術的應用打破了傳統服裝面料的功能局限,使面料使用功能越來越多。面料再造可以為設計人員提供新的設計靈感來源,進而設計出更多新穎的服裝。
在服裝設計中應用面料再造工藝,需要體現設計的科學性、規(guī)范性和功能性,提高服裝的使用價值。服裝設計人員要在掌握專業(yè)設計知識的基礎上,正確認識服裝設計與人體體感之間的關系,同時要綜合考量季節(jié)、場合、環(huán)境等因素,樹立正確的設計理念,使面料再造工藝的應用更加科學合理,同時將面料再造工藝的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出來,提高服裝設計的審美品位[2]。比如,在設計冬季服裝時,設計人員需要重點考慮質地的厚重感,選擇保暖性好的面料,發(fā)揮服裝的保暖作用;在設計夏季服裝時,設計人員需要重點考慮質地的輕薄感,選擇清爽型的面料。由此可見,在應用面料再造工藝時,需要遵循功能性原則,并且將其當作首要原則,在確保滿足功能性需求后,再考慮其他因素。
服裝設計需要使用大量面料,不僅要突出面料的藝術設計特色,還要滿足服裝設計要求。因此,在服裝設計中應用面料再造工藝時,設計人員要將其藝術性發(fā)揮出來,根據面料本身的工藝特性,對面料再造的操作性進行科學、合理的判斷,將面料再造工藝與服裝款式、風格等有機結合,展現出面料的藝術效果,吸引消費者眼球,得到更多消費者的青睞。除此之外,不同面料的藝術特征是不同的,對服裝設計的要求也有較大差異,因此,設計人員要綜合考慮面料的藝術性,使服裝設計的表現形式更加多樣化[3]。比如,服裝設計人員運用面料再造工藝進行剪切處理時,需要重視不同面料的組織結構,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剪切方式,提高面料的設計效果。
運用面料再造工藝時,需要嚴格遵循協調性原則,加強對不同面料的整合。通常情況下,服裝設計人員在整合各種面料時,既要展現面料的多樣性和審美特點,又要與服裝設計風格相符,協調好不同面料之間的關系,使面料特性與服裝設計風格達到高度統一,在協調性原則的指導下,合理使用面料再造工藝,從整體上提高服裝設計的藝術效果。此外,開展面料二次設計時,服裝設計人員需要正確把握織物風格,做好織物間的配合工作,使設計風格與形式達到統一效果。如果應用面料再造工藝時設計人員沒有考慮到面料與服裝設計之間的協調性,有可能會出現面料與服裝設計風格不符的情況,不僅會產生較大沖突,而且會對服裝設計開發(fā)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在應用面料再造工藝時,必須遵循協調性原則。
面料是服裝設計的重要載體,在服裝設計中,要想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對服裝設計形式和設計理念的需求,就要通過面料來展示。面料再造工藝可以為人們提供多元化選擇,服裝設計人員可以根據設計理念選擇適合的面料,突出面料的功能和價值。面料再造工藝的應用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面料再造工藝不僅是對現有面料的創(chuàng)新,將其應用于服裝設計中,還可以豐富服裝設計款式,使服裝設計人員可以更好地傳承我國傳統工藝。在面料再造工藝應用過程中,設計人員可以設計出多種多樣的款式和風格[4]。過去,服裝設計領域出現了單一化、雷同化等問題,服裝設計創(chuàng)意越來越少,不僅對服裝設計人員造成了困擾,也給消費者造成了很大困擾。運用面料再造工藝可以有效解決此類問題,并為服裝創(chuàng)新設計拓寬領域。隨著面料再造工藝的推廣和應用,服裝面料不斷完善,面料材質特性得到充分發(fā)揮,使服裝設計從平面走向立體,從單一走向多重質感,變化多樣。因此,將面料再造工藝應用于服裝設計中,可以豐富設計款式,使服裝設計更具時尚感和個性化。
面料再造工藝的核心是面料拼接與染整。在服裝設計中,設計人員要想對面料進行二次創(chuàng)造,可以使用面料拼接與染整方式,為服裝設計提供更多創(chuàng)新空間,不僅能夠拓展服裝設計人員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設計人員的美學能力,豐富服裝設計風格,還可以充實服裝設計文化,推動服裝設計行業(yè)更好地發(fā)展。需要注意的是,在應用面料再造工藝時,如果首次加工與再造存在很大差異,那么最終呈現的服裝風格也會不同。
在服裝設計中應用面料再造工藝,可以促進服裝造型的優(yōu)化。立體造型指的是服裝設計人員將二維面料轉變成三維。設計人員在打造立體造型時,需要利用面料填充服裝的領口和袖口,使服裝整體更具立體感,增強服裝設計效果[5]。此外,通過打造立體造型,可以將服裝的生命力更好地展現出來,增強服裝的活力,使服裝設計富有變化,從二維轉變?yōu)槿S,提高服裝的表現力和設計效果,充分展現服裝設計的優(yōu)勢。設計人員應根據平面設計圖紙,應用面料再造工藝使服裝呈現出三維立體效果,優(yōu)化和完善服裝造型。
當今時代,任何行業(yè)的發(fā)展都需要創(chuàng)新,服裝設計行業(yè)也是如此。面料再造工藝是對不同服裝面料進行創(chuàng)新,使服裝產品更具活力,能夠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創(chuàng)造出更高的經濟效益,進一步促進服裝行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此外,面料再造工藝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可以打破傳統面料單一特性的局限,使服裝面料具有豐富的肌理和色彩,將服裝設計人員的設計訴求更好地表達出來。作為服裝設計人員,可以在正確把握服裝市場發(fā)展動向、充分了解社會民眾對服裝審美要求的基礎上,對面料進行科學再造,在提高著裝舒適感的同時,提升整體視覺效果,得到更多消費者的喜愛,進一步提高服裝設計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服裝設計中,設計人員完成設計工作后,需要應用面料再造工藝,在保留面料原有特性和韻味的基礎上,增強面料的質感。在服裝設計中,將面料再造工藝與服裝形式有機結合,不僅可以提升服裝面料的整體協調水平,還能提高服裝設計的立體效果和藝術效果。
在服裝設計中進行增減型設計可以充分展現面料再造藝術。增減型設計是在原有面料的基礎上增加或者減去某些材質,充分展現服裝的個性化和美學價值。首先,面料增型設計是較為常見的面料再造方式,通過縫、繡等方式,將材料附加在原有面料上,可以增強服裝設計的藝術效果,提高服裝設計水平,進一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購買需求。應用面料再造工藝時,設計人員可以采用物理方法或者化學方法改變面料形態(tài),形成多樣化的面料肌理效果。此外,服裝設計人員還可以采用車縫、熱壓等方式對面料進行二次創(chuàng)造,使原有面料更具層次感,呈現出更好的立體視覺效果[6]。比如將五彩亮片、金屬鉚釘等附加到面料上,增強服裝設計的藝術感。其次,在服裝設計中進行面料減型設計,可以設計出簡潔大方的服裝,展現低調之美,帶給人們不同的視覺體驗。在應用面料再造設計時,借助減型設計方法可以優(yōu)化和完善原有面料,使服裝設計展現出特有的缺陷美。從審美視角分析,這種缺陷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那些追求個性的消費者需求。具體來說,服裝設計人員可以通過撕、剪等手段改變面料的面貌,呈現出自身想要的形態(tài),將自身的設計理念和想要表現的設計意境展現出來,使服裝設計更具藝術特色。
在服裝設計中,服裝編繡與印刷經常用于面料再造工藝,是較為常見的設計方式。其中,服裝編繡是一種純手工方式,采用這種方式的目的是展現編繡這一工藝。使用純手工編繡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而且價格相對較高。在服裝設計中,手工編繡工藝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只有具備嫻熟的刺繡與編織技巧以及較高的藝術境界,才能編繡出具有藝術價值的產品,將我國傳統藝術充分展現出來。我國少數民族較多,少數民族中有很多刺繡或編制服裝的地區(qū),而且這些地區(qū)較為集中,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除此之外,印刷技術也在服裝設計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主要用于面料染色與印花等方面。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將現代技術與傳統技術相結合,主要包括扎染、電腦噴涂等,能夠滿足服裝印刷的需要,同時也是面料再造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服裝設計中應用面料再造工藝時,立體化設計是一種常見方式。所謂立體化設計,是指基于原有面料,借助平縫機等對面料進行二次加工,在面料上呈現出縫制形態(tài),提高服裝整體的立體效果。同時,在應用面料再造工藝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物理方式或者化學方式,使面料原本形態(tài)發(fā)生一定變化,在面料上增加一些標志性圖案,增強服裝設計標志的立體感,將服裝個性化設計更好地展現出來[7]。比如一些服裝設計人員設計的泡泡袖等,充分展現出服裝設計的立體效果。對服裝進行立體化設計時,主要包括整體設計與局部設計,荷葉裙、A字裙屬于整體設計,而泡泡袖屬于局部設計,這些設計都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和青睞。由此可見,在服裝設計中針對某個部位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可以提高服裝設計效果,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在服裝設計中應用面料再造工藝,面料變形設計是一種常用的設計方法,主要是借助外力對原有面料進行拉伸或擠壓,使面料原有外形發(fā)生變化,使平整面料出現規(guī)則或者不規(guī)則的褶皺,呈現出多元立體形態(tài),可以增強服裝整體的立體效果。面料變形設計主要有褶皺與編制設計手法,設計人員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選擇適合的設計手法,使服裝呈現出理想的效果。
將面料再造工藝應用于服裝設計中有重要意義,不僅可以豐富設計款式,美化設計風格,還能創(chuàng)造出更高的經濟效益。在服裝設計中,設計人員要及時轉變設計理念,加強對面料再造工藝的應用,通過不同的設計方式讓面料呈現出不同的形態(tài),給人們帶來不同的視覺體驗,不斷提高設計師的服裝設計水平,進一步推動服裝行業(yè)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