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雷
(北京汽車技師學院 北京 102606)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時刻關注我國足球事業的發展。2015 年以來,我國校園足球正式開啟了新一輪的改革,接連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綱要,確保青少年足球事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多年來校園足球取得了一系列進展,如校園足球各級比賽如火如荼地開展,全國滿天星訓練營已初具規模。由此可見,我國校園足球已經取得了諸多階段性成果。為了保證我國校園足球走向高質量發展,先進的訓練理念必不可少。國內研究指出,影響我國足球后備人才培養水平的因素很多,訓練理論水平不高是其中的關鍵。足球是一項持球中身體對抗、攻防轉換節奏較快的團體對抗類項目,多年來我國中、小學足球教師或在日常教學中仍沿用傳統方法,過多地強調學生對單個技術動作,如傳球、射門的重復訓練。一方面,上述長時間脫離比賽情景的技術動作訓練,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另一方面,枯燥的練習方式也不利于運動員戰術意識等重要能力的培養。可見,目前青少年足球教學與訓練方法的滯后已經成為我國校園足球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因此,該研究運用文獻資料法,基于國外先進足球訓練文獻,試圖通過分析目前國外青少年先進的足球訓練理念,結合筆者在足球訓練工作中的實踐經驗,提出青少年足球發展的改進方法與策略,以期為我國校園足球健康發展提供一定的科研依據。
小場地訓練(Small Sided Games,SSG)最早源于街頭足球游戲,是當今國外非常流行的一種足球教學與訓練方法,很多世界足球發展較好國家將其列為足球技戰術訓練的首要方法,部分國家和地區也將小場訓練賽納入青少年足球訓練大綱。與傳統訓練方法不同,SSG 訓練模式與真實比賽情景實現了最大程度的匹配,并可以根據教學或訓練任務對足球訓練進行把控[1]。其具有下列特點。第一,更接近項目特點。SSG強調在比賽情境下完成體能訓練和技術動作,具備更多的對抗與更復雜的處理情景,改變了以往孤立、單調、枯燥的足球技戰術動作訓練,避免重復訓練可能導致的運動損傷。而對于體能類訓練而言,SSG 最大限度地練習了專項體能,從而改變了以往訓練中只練習一般體能的窘境。第二,具有更強的針對性。教練員可通過調整對SSG各元素的設置,如比賽規則、對陣人數、訓練時間、場地大小、間歇時間等,從而針對性地提高運動員某些方面的能力。第三,設計上更加靈活。教練員可以通過改變運動員數量、場地、時間、規則等,來實現訓練課的目標計劃。如在不改變SSG比賽人數的情況下,改變場地大小,當人數較少時,縮短持續訓練時間,可提高訓練強度。
SSG 適用于不同水平、年齡足球運動員的體能與技戰術訓練,是當今非常流行的足球教學與訓練手段。通過調整影響小場訓練賽的各指標因素,得以提高運動員的訓練強度與競技表現能力,這使得運動員可以在接近真實比賽場景下進行訓練備戰。由此可見,SSG的設置靈活且功能強大,可以根據比賽的具體情景進行靈活多變的應對,十分契合目前校園足球訓練教學,國內各級足教練員、體育教師應當給予高度重視。
刻意訓練理論(Deliberate Practice Theory)是Ericsson在20世紀90年代末針對青少年訓練提出的。該理論自提出以來被廣泛應用于英國各年齡段的人才培養,如英足總官網明確提出,非正式比賽、刻意訓練和比賽中的競爭是影響球員長期發展的重要因素,要求英國教練員在青少年球員培養過程中執行刻意訓練理論。此外,英足總制定的青少年球員培養制度也都踐行刻意訓練理論,包括“Charter for Quality”項目、“Elite Player Performanc E Plan”以及2014 的“英格蘭DNA 計劃”等。該訓練理念遵循運動員長期發展模型(Developmental Model of Sport Participation)[2]。這一模型認為,理想的體育精英發展模式,是由早期多樣化,到中期專項化,再到后期專注化。科學研究表明,在兒童時期,過早的專項化練習不利于其長期的專項運動發展,早期多樣化就是讓兒童多接觸不同的體育項目,而不是專門參加一個項目。深層理念是希望通過多樣化參與培養兒童各方面的身體素質,增強他們的體育參與動機。而到了青少年的中期以后,則需要專注于足球訓練本身。
刻意訓練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更具挑戰性的訓練任務。認知心理學認為最好的訓練內容不是舒適區和恐慌區的內容,而是處于學習區的內容,也就是說,既具有一定挑戰性,但又不是無法學會的內容。第二,更具重復性的訓練安排。在訓練過程中,為糾正某個錯誤動作或提高某個動作水平,必須不斷重復練習,使得正確的動作形成肌肉記憶,即動作定型。如Ericsson 提出的“一萬小時定律”,這一觀點套用足球訓練領域,認為即使是最有天賦的運動員,在贏得國際比賽之前,也至少需要1萬小時(超過10年)的訓練積累。第三,更具動態性的訓練反饋。刻意訓練是不斷重復和提高的過程,但提高不是簡單重復的結果,如果只有重復練習而沒有反饋和調整,提高就難以實現。
戰術訓練作為我國足球青訓發展的孱弱環節,多年來一直是各級教練員關注的重點。傳統戰術訓練同時要求運動員掌握較高的技術水平,且對人員數量、對場地大小的要求較高,這導致戰術訓練要以堅實的技術練習為基礎。然而在現實的訓練過程中,多數普通學生沒有扎實的技術基礎,亟需一種新的訓練方式,而虛擬現實技術則為現代足球技戰術訓練提供了新思路。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 Reality,VR),一般指綜合利用計算機仿真技術、計算機圖形學、人工智能、計算機網絡、多媒體、并行處理和多傳感器等方面的現代技術。該技術通過模擬人的聽覺、視覺、觸覺等感覺器官功能,創建了一種適人化的多維信息空間。有學者考察了VR訓練對戰術能力的影響,結果表明,VR訓練能夠有效提高小學足球運動員的戰術訓練效果。除此之外,作為一種新型的輔助戰術訓練形式,VR 戰術訓練可當作青少年足球學習者訓練后的復習方式。雖然并不能代替或取代傳統的戰術訓練,但它是傳統戰術訓練的有益補充。
有學者考察了仿真技術在足球整體進攻訓練中的應用,通過電腦編程模擬訓練環境,短時間內通過智能設備實現進攻策略的制定,幫助球員培養傳球意識,選擇正確的傳球路線,具有較高的實用性。后期還能與動作捕捉技術、眼動追蹤技術以及VR 設備相結合,提高操作的簡便性和趣味性,創造一種極度還原現實的場景[3]。總而言之,在新時代,智能體育的發展將會是輔助提高訓練成績的有效方法,因此,對于學校內的訓練發展而言,應積極引進先進的訓練系統,保障訓練的效果。
長期以來,日本青少年足球培養都有著獨到的經驗,其校園足球的“走訓制”訓練模式為我國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提供了新思路。日本全國高中足球錦標賽在20 世紀初誕生,具有悠久的歷史,為日本足球發展奠定了較好的群眾基礎。校園足球后備人才培養中的“走訓制”訓練模式是其獨有的訓練方式,且具有以下特點。第一,體育與教育相互融合發展。以體育的育人功能為主,體育和教育融合發展是日本校園足球的精髓。在“走訓制”訓練模式的實施過程中,校園足球不是單純的足球技戰術學習,其第一任務是育人,然后才是育體。第二,擁有良好的頂層設計。頂層政府部門的融合(教育系統與體育系統)是“走訓制”訓練模式成功的關鍵。日本足球協會(體育負責部門)設立了“訓練中心制度”,其中的“足球訓練中心”分為國家訓練中心—區域訓練中心—都道府縣訓練中心—地區訓練中心4 個級別。日本足協和地區足協組織選拔球員,完成球隊集訓與比賽以及教練員進修研討等任務,將要求傳遞給各地區訓練中心。教練員普遍擁有豐富的職業俱樂部背景和相關執教資質,由日本足球協會選拔和委派,并由日本足球協會技術委員會進行監督和指導,相應的訓練內容嚴格按照日本足球協會青訓大綱組織實施。“訓練中心制度”的創立,提升了日本校園足球整體訓練水平,提高了日本中小學生整體足球技術實力,使得日本中小學生課余足球訓練開展得更加專業。第三,日本校園足球與校外職業有良好的互動銜接[4]。與校外足球俱樂部專業訓練進行有機結合,是走訓制訓練模式最重要的環節,這樣可以充分利用好地域性足球資源,讓球員參與更多校外高水平、職業化訓練。由此可見,日本足球協會非常重視校園足球與職業足球梯隊的銜接貫通,并且有政府部門的鼎力協作支持,使得走訓制能夠長期落地。
在目前的訓練中,教練員通常使用某一項動作的反復化練習,這一過程太過枯燥,不利于學生興趣的培養。SSG的特點和自身優勢中,自變量因素很多,訓練中可以通過調整自變量,利用特定規則,改變訓練課的目的,達到特定的訓練效果。如果教練員認為訓練強度不能達到預期,則需要球員進行更多高強度的跑動練習,可設置不射門的人數較少的傳搶練習,以本隊連續成功傳球次數判勝負。如果教練員想要通過分組對抗提高訓練強度和球員心率,增加體力消耗,那么就可以通過限制得分時間以及觸球的次數,甚至通過“多打少”的方式提高進攻和防守強度,提高進攻節奏,讓球員有意識地觀察和找機會,提升效率。如果教練員想要更多次數的射門,可增加球門數量,進而提高球員射門次數。如果要提升球員的傳球準確性,可以設置不射門的傳搶練習,以本隊連續傳球次數判勝負,或在場地設置小球門、得分點位進行踢準,通過得分數判勝負。除此之外,改變訓練時間、參賽人數,也會提高球員的觸球次數,從而提高比賽強度[5]。抑或是在控制球員數量的情況下,調整小場地訓練場的大小,從而增大運動員的活動空間與訓練強度,進而對運動隊集體技戰術行為產生深刻影響。
從刻意訓練理論中能夠得出結論,精英化的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培養需要長期反復的練習積累。科學化訓練與傳統訓練有所區別,刻意訓練更加追求在運動員職業生涯過程中的長期發展,在青少年早期甚至是幼兒兒童時期,訓練是以多樣化的形式來進行的,甚至可以進行多樣化的項目練習。一旦早期的基本運動技能基礎牢固,從專項化發展的角度來說,必須經過長期的反復鍛煉,才能達到較高水平,因此,小場地訓練也為刻意訓練提供了一種可行的選擇方式。此外,訓練的反饋監控也非常重要,在刻意訓練的過程中,需要有不斷的反饋機制來調節這一過程。對于我國當前的訓練來講,對青少年訓練精英組的要求應該更高,在經歷了早期啟蒙的基礎上,進入青少年中期,應該加強技術動作的練習,因此刻意訓練在這時間段非常重要。對于現實訓練而言,要區分學校足球隊與普通學生,對于學校足球隊的學生,應該對其技戰術加以強化訓練,對他們的要求應該更高;對于普通學生而言,則更加強調運用足球游戲,提高他們參與足球運動的興趣。綜上所述,當前在足球訓練過程中,專項訓練更加追求訓練的刻意性與強化性,普通訓練參與,則更加注重學生參與興趣的培養。
智慧體育是新時代體育發展的主流。對于運動訓練而言,使用先進的智能設備,對運動員進行有效的科學監控,或者進行科學訓練,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對于運動員的科學訓練而言,智能化設備如VR、可穿戴設備(智能手表、新履帶、智能手環等),可以使訓練更加有目的性地完成,如用智能手環實時監控運動員的心率,以反映運動強度;再如使用智能監控設備,監控運動員在比賽訓練后的恢復情況,以制訂后期的訓練計劃,這對于日常的訓練而言非常重要。此外,先進的VR 設備可以使戰術訓練更加通俗易懂。由于足球場地巨大,加之受到球員自身技術能力的制約,直接進行戰術訓練往往得不到較好的效果。因此,智能化的訓練手段使戰術訓練得以延伸,運動員通過VR設備可以對戰術進行初步理解,這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球員不能理解戰術的情況。第二,對于運動員的訓練監控而言,智能化設備可以掌握目前運動員的身體狀態、心理狀態,防止傳統訓練中過度訓練的發生。比如,運動員在前一天訓練過量,其睡眠中心跳較快,第二天教練員拿到反饋以后,就會對訓練內容進行及時調整,會以放松訓練為主。由此可見,在日常的訓練活動中,應該與時俱進,引進更多先進的監控設備,最大限度地保證科學訓練。
訓練制度是我國校園足球目前比較落后的領域,因此,在推行校園足球的過程中,我國在不斷嘗試新的訓練制度,如滿天星訓練營、夏令營與冬令營、各級校園足球國家隊的組建。通過學習日本的先進訓練制度,發現“走訓制”訓練制度可以最大限度發揮訓練的優勢。因此,在今后的訓練組織過程中,第一,應該從頂層設計層面上對訓練制度加以保障,如地方的體育、教育部門,或者學校高層領導支持構建區域內聯動的訓練體制,并在政策方面予以支持,為科學化的訓練制度保駕護航[6]。第二,教練員要提高自身的執教能力。學校應該多組織校園足球師資培訓,或者給予師資培訓的名額,派遣到全國各地進行學習。教師能力的提升,還表現在資格證書的持有上,如中國足協D級證書、C級證書等,學校要予以支持,尤其是本校教師進行專業資格證書的考取[7]。第三,保證充足的訓練時間與訓練質量。對于要參加比賽的隊伍,為了保證訓練效果,應增加訓練次數,提高訓練強隊,臨近比賽時,可以組織友誼賽,這也需要學校的支持,同時還要發揮教練員的主動性。由此可見,在提升訓練水平的基礎上,科學化的訓練是保證校園足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