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敏 吳然豐
(1.河北體育學院社會體育系 河北石家莊 050041;2.韓國國立群山大學教育大學院體育系韓國全羅北道群山市 54150)
關于“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概念,最早出現在《京津冀旅游協同發展示范區合作宣言》中,密云、延慶、承德、張家口共建京北生態(冰雪)旅游圈,其中延慶、張家口共建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1]。因此,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與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發展密不可分。在此,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所設定的重要時間節點(短期、中期、長期目標)為時間軸,將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劃分為以下3個發展時代。
2014 年2 月,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被正式提出。隨后,在《北京202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和殘奧會申辦報告》中,將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作為此屆奧運會的愿景和區域長期規劃戰略內容。2015 年10月20日,張家口市政府提出“要發揮冰雪資源優勢,全力打造輻射華北地區3 億多人的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2]。2016 年,在《京津冀旅游協同發展行動計劃(2016—2018年)》中明確提出“優先啟動協同發展示范區,在京津冀旅游協同發展上先行先試,形成帶動效應”,并建議建設京北生態(冰雪)旅游圈(含京張文化體育旅游帶)。
該階段的主要特點: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處于起步階段,主要任務是實現北京的功能疏解要有明顯進展。在該階段內,河北省立足省內旅游資源的實際情況,開始提出相關發展規劃。其中,較為典型的是,在《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實施意見》中提出,要構建“一環四帶”的健身休閑空間布局,其中包含有建設“冰雪文化+健身休閑”為特色的京張休閑健身產業帶。同時,針對河北省的冰雪運動發展情況,提出構建“一核、兩區、三帶”的冰雪運動和冰雪產業發展新格局,“京張冰雪體育休閑旅游帶”包含其中。總體來看,此時,北京和河北兩地對于“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建設,處于前期規劃階段,對于如何建設并沒有形成明確統一的發展規劃。
2018 年,在北京冬奧組委組織召開的冬奧經濟發展戰略研討會上,與會專家根據2022年冬奧會主賽區布局及其輻射區域,提出可以構建以北京城區為龍頭的“一帶、三軸、三核、多節點、多片區”的產業空間發展布局。其中,“一帶”即指京張冬奧文化體育旅游產業帶,從北京城區西部門頭溝區到北部延慶區全面對接張家口各市縣區,并向西北延伸形成的帶狀產業發展區域[3]。2019年1月,《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產戰略計劃》明確指出,要創造區域(京張地區)發展遺產,具體包括交通基礎、生態環境、冰雪產業、公共服務、體育文化旅游帶和地區就業6項重點內容。
該階段的主要特點: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開始逐步落實,主要任務是要在交通、產業、生態、城鎮、公共服務等領域都有要所突破或重大進展。在此大背景下,隨著“一帶、三軸、三核、多節點、多片區”的規劃提出,兩地先后相繼出臺《北京市體育設施專項規劃(2018—2035 年)》《河北省冰雪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5年)》等文件。在文件中,北京市提出,要將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打造成為立足區域、服務全國、輻射全球的體育、休閑、旅游產業集聚區;河北省提出,要加快建設京張承體育文化旅游帶,以冰雪場館設施為基礎,加快形成“冰雪體育運動、冰雪裝備研發制造、冰雪旅游、冰雪人才培訓、冰雪文化”為核心的冰雪全產業鏈。至此,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發展雛形已經初步形成。
2021年是北京2022冬奧籌辦的全力沖刺、決戰決勝的關鍵時刻。新年伊始,習近平總書記親赴北京、河北考察,并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籌辦工作匯報會強調,要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努力在交通、環境、產業、公共服務等領域取得更多成果,要積極謀劃冬奧場館賽后利用,將舉辦重大賽事同服務全民健身結合起來,加快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隨后,在2021年北京市、河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提出,要加快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建設。
該階段的主要特點: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進入到全面發展階段,主要任務是首都核心功能更加優化,京津冀區域一體化格局基本形成。2022年2月,北京2022年冬奧會及冬殘奧會即將拉開序幕,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建設重點也開始由前期基礎融合開始轉入到后期深度融合發展。在該階段內,京津冀三地跨區域聯動的機制日趨成熟,北京將為實現新的城市戰略定位——國際交往中心,積極發揮“雙奧之城”的獨特優勢,持續積極引進和培育國際品牌賽事。屆時,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作為北京奧運體育文化的重要實踐載體,勢必將會迎來全面發展。
2.1.1 城市基礎
城市基礎具體是指交通、水利、市政、環境等城市基礎配套設施。在冬奧會的推動下,京張地區大批的城市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完工,城市的基礎條件大為改善。以交通為例,當前北京、延慶、崇禮3 個奧運主賽區已經由一條高鐵(京張高鐵)、三條高速(京禮高速、延崇高速、張崇高速)和多條支干線連接完成。同時,寧遠機場改擴建項目也已經完成并通航。至此,京張地區以鐵路、公路大運量交通方式為主,航空為輔的綜合性立體化交通體系初步建成,讓張家口融入北京“一小時生活圈”成為現實。
2.1.2 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全面踐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努力實現“綠色辦奧、綠色發展”,是向世界展示中國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樣板,也是國家鄉村振興背景下探索經濟欠發達地區生態興市、生態強市之路的有益嘗試。自《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中指出,要高標準規劃建設張家口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又稱“首都兩區”)后,張家口市政府相繼出臺《張家口市空氣質量提升規劃實施方案(藍天行動計劃2016—2022)》《張家口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規劃(2019—2035年)》等政策文件,京張地區的生態環境質量大為改善。數據顯示,2021年2月,在“相約北京”冬季體育(雪上項目)系列測試活動期間,全市PM2.5 平均濃度為35ug/m3,同比下降2.8%;崇禮區PM2.5 平均濃度為18ug/m3,冬奧會核心賽區均為達標天[4]。
2.1.3 經濟產業
在北京2022 冬奧會的推動下,京張地區的冰雪產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目前張家口全市已經建成滑雪場9 家,擁有高、中、初級雪道177 條,總長度163km。其中,崇禮區現已經發展成為當前我國最大的高端滑雪場聚集區,因此被《紐約時報》評選為2019年全國52個值得前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5]。數據顯示,2019 年河北地區共擁有滑雪場61 家,參與滑雪的人次達243萬,滑雪人次位居全國第1;北京地區共擁有滑雪場45家,參與滑雪的人次達189萬,滑雪人次位居全國第3。在此基礎上,也帶動了冰雪相關產業的發展,在《張家口市冰雪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5年)》中指出,要依托該市“一城三區”的冰雪全產業鏈發展平臺,加快打造冰雪裝備研發制造、冰雪體育運動、冰雪文化旅游、冰雪人才教育培訓、冰雪現代服務的冰雪全產業鏈體系[6]。數據顯示,目前張家口市已經規劃建設高新區冰雪運動裝備產業園、宣化區冰雪產業園、張北縣滑雪器材裝備基地等7 個冰雪裝備研發制造集聚區,累計簽約冰雪產業項目81 項,落地項目69 項,總投資334.34億元,投產運營項目31項,實現產值24.04億元。同時,張家口市還積極構建冰雪產業研發體系,整合北京體育大學、北京化工大學、黑龍江冰雪研究院、法國MND、意大利天冰等15 家院校及企業資源,成立了河北省冰雪產業技術研究院。北京延慶區積極發揮科技人才優勢,打造“中關村(延慶)體育科技前沿創新中心”,目前已有40家企業簽約入駐,新引入冰雪體育類企業103家。
2.1.4 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是指城市公共部門面向城市公眾提供的公共產品和服務。在奧運會的推動下,京張兩地大力推進賽場周邊水、電、氣、熱等市政基礎配套建設,全面做好餐飲、住宿、交通、醫療和防疫、安保、城市運行等各項賽會服務保障工作。同時,北京還積極發揮首都資源優勢,在醫療、住宿、餐飲等領域對延慶、張家口地區支持幫扶力度,提升當地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如簽署冬奧會經濟醫療保障合作協議,推進北醫三院接管崇禮區醫院、北京中醫院托管張家口市中醫院等醫療合作項目,并通過派出專家、來京培訓等多種形式加強醫護人員的支援培訓;集中優勢力量組織,實施對張家口地區酒店“一對一”結對幫扶工作。
當前,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和北京2022 冬奧會的雙重契機推動下,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建設取得了系列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是,也會面臨來自國內外復雜環境的諸多挑戰,具體表現如下。第一,疫情影響。當前,新冠疫情仍然繼續肆虐全球,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舉辦將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如奧運會不能如期召開、海外入境游客數量不及預期、賽事贊助合同大幅減少、京張品牌的全球營銷遇阻等,對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發展產生直接影響。第二,地區差異。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和北京2022冬奧會的雙重契機推動下,張家口地區在基礎交通、生活設施、公共服務水平和城市管理等方面較之前取得了較大進步,但是與北京地區的城市發展水平仍然存有較大差距,這將對游客的旅行體驗產生直接影響。第三,發展速度。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發展,實質上是將京張兩地區的多重資源進行深度融合,它需要科學統一的規劃設計和兩地區多個部門間高效的協作機制,因此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往往會超出預期,從而影響發展速度。
結合奧運城市美國普萊西德湖的發展經驗,賽后繼續保持奧林匹克傳統,便可以實現地區奧運遺產的最大化利用,具體路徑如下。第一,積極申辦國際大型冰雪運動會和國際頂級冰雪單項賽事,如冬季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滑雪世界杯等。第二,打造國際一流的冰雪運動訓練中心,滿足國家隊及其他國家的冰雪專項訓練需要。第三,繼續做好國內青少年及群眾的冰雪運動推廣普及工作,通過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冰雪比賽,進一步增強我國冰雪運動的群眾基礎。
結合奧運城市澳大利亞墨爾本的發展經驗,將體育與文化進行完美融合的成功典范,具體路徑如下。第一,引進國際先進理念,融合京張地區當地文化特色,圍繞京張體育文化旅游產品進行全方位的商業化包裝,將“京張”塑造為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體育文化旅游品牌。第二,政府利用國際商務會展、交流活動等機會,積極向全世界推廣京張體育旅游文化帶,從而進一步增強其國際知名度。
“雙奧之城”北京作為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核心要素,擁有豐富的奧運遺產。為此,應加大對奧林匹克相關文化產品的設計和研發,具體路徑如下。第一,以奧林匹克和中國文化為主題,精心設計京張地區體育文化融合的精品旅游路線,然后借助北京雄厚的旅游資源優勢,帶動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建設和發展。第二,參照“故宮”主題文創,鼓勵文創行業以“奧林匹克與傳統文化融合”為主題進行文創產品開發和創建,然后通過形態各異的藝術品、文化旅游紀念品、辦公用品等文創產品,讓奧林匹克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第三,發揮奧林匹克學院及奧林匹克傳統校的作用,打造以“奧林匹克教育”為主題的研學游產品,通過夏令營、冬令營等方式,向青少年普及和推廣奧林匹克教育。
“國際交往中心”是首都“四個中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國際會議會展區、國際體育文化交流區等九大類高端國際化場所。而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建設,可以為國際體育文化交流區提供新的內容載體,具體路徑如下。第一,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做好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建設,滿足新北京城市建設發展多元化的體育文化需求。第二,立足京張地區的實際情況,持續引進國際知名品牌體育賽事,并努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自主體育賽事品牌,進一步提升北京的體育賽事氛圍和國際影響力。第三,加強與國際體育組織的溝通與聯系,立足京張地區實際,積極承辦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體育文化活動,從而增強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品牌塑造。
旅游地餐飲及住宿的服務水平將會直接影響到游客的旅游體驗,應當大力開展各工種職業技能的培訓,提升京張地區整體的服務水平,具體路徑如下。第一,認真執行《旅游飯店星級的劃分與評定》(GB/T14308-2010)、《旅游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LB/T065-2019)等評價體系,對京張地區旅游飯店、民宿進行統一管理,通過采用設置行業準入門檻、實施監測經營活動的手段,整體提升旅游地的住宿服務水平。第二,參照國際、國內相關服務行業職業能力水平評價標準,定期組織員工服務水平的專項培訓,通過實行末位淘汰管理機制,激發員工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
首先,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將體育、文化、旅游三者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發展,這是為滿足當前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其次,面對當前國際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日趨頻繁的復雜環境,它是展現我國優秀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重要途徑。最后,在中國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互相促進的發展格局背景下,它是旅游產業升級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