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建華 張爭勁 邱良偉
(江蘇省睢寧縣畜牧獸醫技術指導站 221200)
我國畜牧養殖產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羊養殖產業的進步,規模化羊養殖產業的發展導致各種疾病問題逐漸凸顯,限制羊生產性能的同時也給產業發展帶來負面影響。規模化羊養殖中出現疾病的因素主要分為生物性因素和非生物性因素,生物性因素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感染,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內科疾病、外科疾病和妊娠母羊的產科疾病等。疾病的出現均會嚴重降低羊養殖的生產性能和經濟效益,限制產業發展。羊養殖中肝片吸蟲疾病是常見的一種寄生蟲疾病,對羊只健康和生產性能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飼料營養物質供給不當或飼養管理措施不合理將導致羊只出現瘤胃腫脹情況,也會影響羊的生產性能。
羊養殖生產中,生物性因素主要包括致病性寄生蟲、真菌和細菌等,通常這些生物性疾病因素具有一定的傳染性,一旦出現可能導致整個羊群患病,同時所導致的疾病死亡率較高,給羊養殖產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生物性因素導致的疾病主要具有傳染性強和死亡率高的特點,其中寄生蟲疾病是規模化羊養殖中一種常見的生物性疾病,健康羊只在感染寄生蟲疾病后,寄生蟲將在羊只體內吸收營養物質,導致羊只生產性能下降,同時機體免疫能力下降,最終導致多種繼發型疾病的出現,羊肝片吸蟲病是羊養殖中的一種常見寄生蟲疾病[1]。
羊養殖生產中導致疾病出現的非生物性因素主要是飼養管理人員的不規范操作及不合理的飼養管理措施導致的,實際養殖中,非生物性患病因素又分為內科疾病因素、外科疾病因素及產科疾病因素,其中內科疾病因素主要是羊養殖中出現消化道疾病,胃部是羊養殖中常見的疾病種類,如常見的瘤胃積食、胃松懈等。羊養殖中出現這些胃部疾病主要是由于飼料營養物質供給不均衡,飼料種類配比不科學及飼料原料品質較差或發霉變質所致。同時羊養殖中飼料中含有殺蟲劑或消毒藥劑等也會導致羊只出現中毒,降低羊只生產性能,威脅羊只健康。
畜禽養殖中飼養環境的科學控制是避免疾病出現的有效措施,規模化養殖首先要做好養殖環境控制,最大限度地控制各種病原微生物的傳播,有效減少常見傳染性疾病出現概率。實際羊養殖生產中需要飼養管理人員每天定時清理欄舍糞便和飼料等雜物,保障欄舍清潔衛生。飼養管理人員需要對欄舍進行定期的消毒殺菌處理,控制飼養環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數量。飼養管理人員還需把控好飼料品質,嚴格禁止給羊只飼喂發霉變質的飼料,保障飼料營養均衡。在養殖過程中若出現病死羊只則需要管理人員及時將病死羊進行無公害化處理,同時做好欄舍消毒工作,避免疾病的進一步傳播。在實際生產過程中,不同養殖階段對營養物質的需求有所不同,如妊娠母羊和羔羊需要精細化管理,保障飼料營養物質充足供給,同時保障欄舍清潔。
在規模化養殖過程中,自繁自養可以有效避免部分疾病的出現,若養殖中需要引進外來羊只,需要將引進羊只進行隔離飼養,通常隔離1~2 個月后羊只沒有出現異常情況即可進行混群飼養,同時混群前需要對引進羊只進行常見疫苗注射工作。若隔離階段發現羊只出現異常情況,需及時將欄舍進行嚴格隔離,同時做好全面的清潔消毒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病原微生物在羊群中的傳播,并對患病羊只做好無公害處理工作。羊養殖產業獲得快速發展,但部分養殖戶對疾病檢疫和防治工作的認識不到位,沒有重視疾病檢疫工作,這也是導致羊養殖中出現疾病的重要因素,羊群疾病感染將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限制羊養殖產業的健康發展。因此,需要飼養管理人員嚴格做好疾病檢疫防疫工作,在羔羊出生后按照嚴格的免疫防治措施做好疫苗免疫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羊群免疫能力。在疾病高發季節做好消毒、殺菌、防蟲措施,避免出現寄生蟲病[2]。
羊肝片吸蟲疾病是羊養殖中一種常見的寄生蟲疾病,主要是由于寄生蟲進入羊只體內導致的。肝片吸蟲疾病在羊群中具有極強的傳染能力,一旦出現很容易導致羊群患病,寄生蟲可以通過飼料、飲水及飼養管理用具傳播,健康羊只通過采食含有寄生蟲的飼料后獲得感染,寄生蟲隨后在羊只機體器官中迅速傳播。患病羊只會出現黏膜組織病變及體溫升高的情況,通常羊只在感染疾病后7d 左右出現死亡情況,急性患病所導致的羊只死亡率極高,若出現慢性感染情況,羊只會出現機體水腫、采食下降,最終衰竭而亡。預防肝片吸蟲首先需要把控羊只飼料和飲水清潔衛生,避免在低洼的水域放牧,避免羊只飲用受污染的水源。若羊養殖中出現肝片吸蟲疾病感染情況,需要及時進行隔離飼養,同時給患病羊只灌服硫酸二氯酚或硝氯酚藥劑,并做好羊養殖欄舍清潔消毒工作[3]。
瘤胃腫脹是反芻動物養殖中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疾病,疾病的出現將顯著降低動物采食量和生產性能。羊養殖中出現瘤胃腫脹疾病比較常見,主要是由于羊采食過量飼料或飼養方式不恰當所致,同時飼料品質問題也有可能導致羊只出現瘤胃積食情況。如羊只采食過量的飼草或發酵型飼料后飲用了過量的水,導致飼料在瘤胃中快速發酵,引起急性瘤胃腫脹。飼料采食過多或采食方式不當將導致飼料在羊只瘤胃中過度發酵,發酵所產生的大量氣體導致瘤胃出現腫脹情況。羊只出現瘤胃腫脹疾病后可通過排氣的方式緩解癥狀,可以通過在患病羊只左側瘤胃部位使用套管針進行穿刺排氣,穿刺排氣過程中需要控制號管腔排氣速度,避免患病羊只出現過度應激的情況。同時根據患病羊只的疾病狀況合理的在瘤胃中注射止酵劑,控制患病羊只瘤胃中飼料的發酵速度,緩解瘤胃腫脹情況[4]。
規模化羊養殖中的疾病問題是限制羊養殖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阻礙,合理控制羊養殖環境,同時做好羊的飼養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避免大部分疾病的出現,有效促進養羊產業的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