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文普
(貴州省六盤水市盤州市農廣校, 貴州 盤州 553537)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農業正朝著現代農業、信息農業的方向大步邁進,很多先進的科學技術,完善的技術設施及現代化的管理理念開始融入到農業生產中。2020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已如期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2021年正值“十四五”開局之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已成為當前的目標任務之一。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現代農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隊伍的引領和支撐,尤其需要有一批高素質農民作為保障。為促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現代農業發展和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健康有序推進提供決策參考,根據“科教興農、人才強農、高素質農民固農”的戰略要求,按照堅持政府主導、尊重農民意愿、立足產業培育和突出培育重點的原則,通過高素質農民的培育,著力培養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人才隊伍。
1.1.1 制度建設 盤州市相繼出臺《盤州市高素質農民培育管理辦法(試行)》《盤州市黨政機關培訓費管理辦法》《盤州市高素質農民培育管理制度(試行)》等規章制度;下發《關于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師資庫建設工作的通知》《關于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對象申報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為盤州市高素質農民培育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1.1.2 師資庫建設 建成125名中高級職稱、農民專家組成的師資隊伍,包括貴州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貴州大學及部分農廣校等單位的專家教授。
1.1.3 實訓基地建設 建成天富刺梨種植基地、娘娘山園區、噠啦仙谷食用菌栽培基地等實訓基地(田間學校),為高素質農民培育奠定了基礎。
至今,盤州市農廣校已完成高素質農民培育815人,其中,經營管理型55人,專業生產型500人,技能服務型260人。重點圍繞果樹栽培、種植養殖和茶葉等主要產業開展培訓,通過培訓,打造了一支有文化、懂技術、理念創新、運行規范、產業盈利的合作社帶頭人隊伍,為鄉村振興和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調查研究是提高高素質農民培訓針對性、實效性的前提和基礎。結合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回訪,組織力量進行調查研究。就合作社、家庭農場及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結合成人教育培訓特點,研究制訂了《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就培訓模式、具體形式、課程設置等重點內容做了科學合理安排,做到靶向精準、有的放矢。
2.2.1 培訓模式 通過把課堂培訓與參觀考察學習(縣內外)、現場教學等形式有機結合,穿插交替進行,不斷激發學員學習興趣,讓學員始終處于一種情緒飽滿的學習狀態之中,變被動為主動、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切實增強學習效果,提升培訓質量。
2.2.2 招收學員
1) 學員選擇。突出抓好合作社帶頭人的遴選。現階段,選準以合作社、家庭農場為主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訓對象是培訓工作的基礎和前提。培訓前組織開展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主、其他農業從業者為輔的摸底調查,將培訓對象信息納入學員信息庫,為實現精準培訓打好基礎。同時,對前來參加培訓的學員實行個人申報、村級推薦、鄉鎮審核和實施單位把關的四級審核方式,盡可能把符合條件的對象選入培訓班。
2) 組織學員參加培訓。通過加強部門協作來組織學員參加培訓。通過加強與組織、村鎮等部門單位的聯系溝通,借助其在對合作社日常管理、技術服務、項目申報、優惠政策落實等方面的職能優勢組織學員集中參加培訓。
2.3.1 強化班級管理 針對培訓時間長、學員管理難的實際,健全完善分工明確、責任到人的班級管理制度,將工作人員分成若干小組,負責學員日常管理、資料采集、后勤服務等工作。加強安全管理,一方面在培訓環節設置了農村消防安全管理教育內容,時刻提醒學員加強自我安全意識;另一方面在赴異地參觀考察學習中,通過與客車公司簽訂保險協議,進一步明確安全責任,強化學員安全防范意識,確保了出行安全。
2.3.2 健全檔案資料 按照統一規范、資料齊全、裝訂結實和直覺美觀的要求,本著每一項工作和每一培訓環節都有印證資料的原則,搜集整理齊全各類培訓檔案,特別是影像資料的建立,填補了事后因時間過長而培訓真實性無法證明的空白。
2.3.3 嚴格財務管理 嚴格項目財務管理制度,專款專用。在規范財務運行上,實行中心財務由縣農業農村局集中管理、統一記賬、財務報賬的項目資金運行方式,由專業財務機構監督并規范資金的使用,項目單位實行報賬,確保項目資金安全運行。
要想發展現代農業需要有一支儲備各方面專業知識的高素質人員隊伍。目前,合作社帶頭人普遍擁有一定的生產技術、技能和經驗,但缺乏規模經營所需的知識技能、法律、經驗、管理水平和市場銷售知識,導致生產成本過高、收益不明顯。
目前,培訓內容和培訓人員的實際需要存在明顯差異,培訓內容更多是由培訓單位統一設定,加之高素質農民培育的時間長,所以存在培訓人員聽課坐不住、到課率不高、不能堅持按時完成學業以及學員被動參加培訓的現象時有發生。
由于學員水平不同,在家的一般是年齡偏大或文化水平偏低的農戶,對于培訓認識不到位,或由于培訓學員居住比較分散而不能同時到達培訓地點等情況,均對培訓效果有一定影響。
在課程設置上,重點安排農村法律法規、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場營銷以及管理等方面的課程。聘請理論功底深厚、實踐經驗豐富的教授授課;課后學員與老師積極進行交流互動。
通過設置外出參觀考察學習環節,把學員帶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如安排學員參觀盤州的現代農業示范園、云南省進出口蔬菜基地、生態養殖場及石榴基地等地的農業發展現狀,不僅開拓了視野、激發了興趣、啟迪了思維、鼓舞了干勁,還進一步增強其發展信心和決心。
4.3.1 建立QQ和微信群 安排專人負責,不定期發布涉農政策、信息和技術,及時了解和掌握服務對象的生產情況和需求并及時反饋,為培訓機構有針對性給予幫助提供依據;同時也為學員及時了解相關政策信息和技術、幫助其發展生產提供指導。
4.3.2 邀請專家指導 不定期聘請畜牧、果樹栽培等產業和農產品市場營銷、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專家,對學員進行現場指導和集中講座,為學員解疑釋惑。
4.3.3 其他服務 針對居住分散的學員通過電話回訪的形式,了解掌握學員生產狀況和實際需求,借助“云上智農”APP系統和部分專家資源,給予及時的指導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