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曉霞 楊若男 王曉暉
“把腦袋和腳都放在群眾那兒”是北京市懷柔區楊宋鎮綜合行政執法隊隊長張春山始終堅守的公仆意識。他入職城管隊伍約20年,為轄區內16個村居和上百家企事業單位服務。
2021年底,張春山的名字出現在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公布的“最美公務員”名單中。作為一名基層城管執法工作者,他靠什么登上了公務員表彰的最高領獎臺?答案就在群眾的點評里——“張隊,是個真辦事兒的人!”
在多年的執法工作中,張春山體會到,很多時候不是只認定“法與非法”就能解決問題,而是要帶著溫情,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
2020年初,正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關鍵時期,張春山接到投訴,仙臺農貿市場外有人擺攤賣菜,既不符合疫情防控規定,還影響交通秩序。“按理說,疫情防控期間市民的防控意識都很高,不會隨意出來擺攤,其中肯定有特殊原因。”張春山來到被投訴的蔬菜攤前,并沒有張口就勸離、罰款,而是跟攤主張秀云聊起了家常。看到城管過來,張秀云本已做好“吵架”準備,但聽到對方愿意了解她擺攤的原因,便把自己的難處一股腦地說了出來。
原來,張秀云本來在農貿市場里有個攤位,也有正規執照,但市場因疫情被迫關閉,她一下沒有了經濟來源,眼看著新進的蔬菜積壓在手上,家里還有老人和3個孩子,她心急如焚。
如果僅是勸離的話,張春山的任務是完成了,那張秀云的難處怎么辦?于是,張春山積極協調市場所、市場管理處和一家售賣干果的商鋪,為張秀云擠出一處符合規定的售賣地點。這不僅解決了張秀云的燃眉之急,同時也保障了周邊群眾的“菜籃子”需求,兩全其美。
張春山心里清楚,老百姓為了生計都不容易,他從不輕易開罰單。“張隊長經常來檢查、提整改意見。嚴格是嚴格,但多是督促提醒,他知道我們不容易。”鎮上阿龍飯店的老板說。
“化解化解,先化后解。”張春山說,做城市管理要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需要直面各類復雜情況,這是“體力活”,更是“腦力活”。張春山對智慧執法的認識是從“摸爬滾打”中悟出來的,剛入職時,他常遇到占道經營不聽勸阻的商販,嘗過“尷尬”對峙的滋味,也受過委屈和非議,當上隊長后還一度想過辭職——工作千頭萬緒,他怕干不好無法向上級和群眾交代。
那段時間,領導多次做他的思想工作,妻子鼓勵他:“我心中的男人就要有擔當!”最終,張春山重拾信心和勇氣,繼續值守崗位。
為了干好工作,張春山潛心學習相關知識和條文規定,帶領隊友們總結經驗教訓,結合實際分類歸納群眾訴求所涉領域,研究分析執勤執法工作規律,及時制定嚴謹細致的工作流程,逐步形成了“五步六項”工作法,提煉出“八要八不要”的名言警句。張春山說,這每一條的背后,都有鮮活的實例和深刻的反思。
張春山經常和隊員們講:“我們是公務員,是人民的公仆,啥叫人民公仆?就是要把人民放在心尖兒上,解決他們的難事、急事、瑣事,這才是咱們穿一身制服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