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 爽
金鄉縣法律援助中心,山東 濟寧 272200
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目標的提出以及相關試點工作的開展促進了辯護律師地位的提升,將當前階段法律援助中,對于律師的信任度以及認知度偏低的情況進行了及時的改善,其中蘊含了一定的“權利本位”思想。同時,該目標的實現也與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內核相契合,十分有利于我國司法體制改革工作的推進。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當前階段,刑事案件律師的辯護全覆蓋僅僅存在于審判階段,關于其他相應層面的具體措施實行與落實,仍然需要進一步的完善。此外,目前與全覆蓋目標相配套的制度保障措施沒有對公眾的有效辯護需求進行充分而及時的滿足,沒有強化律師在刑事案件中所發揮的訴訟作用,這對于司法體制改革工作的推進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的司法體制改革在不斷前進,在我國的刑事案件律師辯護發展過程中,對于案件的處理具備了以下幾方面的特點:第一點就是被告人以及犯罪嫌疑人直接提出“法律援助”情況的刑事案件較少;第二點就是在相關案件之中,通過法律援助機構獲得相應援助的案件是比較多的;第三點就是經由公檢機關進行轉交的法律援助案件申請較少[1]。由此可見,在實現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目標的過程中,由于辯護律師在辦案權力機關中所發揮的作用較小,且在辦案機關中對于相應通知的不及時,造成許多刑事案件在進行辯護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漏洞與不足,亟待完善。由此可見,在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目標的實現中,法律援助仍然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
在司法體制改革的過程中,如果想要促進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目標的實現,律師資源的豐富是非常重要的保障與前提。但是,據相關調查顯示,在當前階段我國的大部分地域中,律師的總數都呈現發展不足的趨勢,即使是類似北京、上海等的發達地區,律師資源也沒有對當地的法律援助需求做到充分的滿足[2]。在相關律師資源的發展過程中,還存在部分律師專業知識儲備不足、綜合能力水平不足的情況,還有部分律師僅能夠對專門的刑事案件進行處理,對于其他刑事案件的處理顯得力不從心。此外,各個地域的律師資源分布也不夠均衡,在遠郊地區的機構部門中僅有少數律師的分布,而且由于這些地區存在投入成本高、收入低的情況,使得律師對于刑事案件接手與處理的意愿并不高漲,由此能夠看出,在法律援助視域下,若想促進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目標的實現,律師資源的豐富與培養是至關重要的。
在許多已經具有成熟法律體系建設的國家中,針對在相關案件中獲得律師的辯護的權利,已經成為了這些國家憲法所規定的公民權利,而據相關調查顯示,我國的刑事案件律師辯護率僅為全部刑事案件的30%左右[3]。同時,在我國刑事案件中,辯護律師的缺乏造成了法律知識匱乏的被追訴人,要獨自面對專業水平高、法律知識豐富的公訴方的情況,這就會使控辯雙方失去相對平衡性。因此,促進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目標的實現,顯得刻不容緩。對于促進該目標實現的改革措施要從辯方權利的強化角度入手,進行相應措施的推行與落實。
1.符合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的要求
在與認罪認罰制度相關的案件審判中,由于會涉及在認罪后,相關程序的選擇、對控方提出量刑建議的意見以及法律審判后果的衡量等專業性極強的問題,大部分的被告人以及犯罪嫌疑人對于這種專業水平較高的情況都難以自行進行處理[4]。由此能夠得出,專業辯護律師的直接有效參與是十分重要的,這也是對被告人合法權益進行維護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在美國的罪狀答辯程序中,被告人在案件審判中,是否獲得了法律援助律師的辯護,是法官在案件處理中,衡量相應程序合法性以及正當性的重要指標之一。
2.符合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的基本需求
在我國刑事訴訟案件的處理中,“法庭審判”的核心地位是不可動搖的,庭審的實質化建設也是需要引起重視的。在庭審的實質化建設中,相關案件的事實認定、相關證據的適用、質證等過程都要求在庭審過程中完成,在完成過程中,要嚴格遵守證據運用原則以及直接言語原則,在最后的判決階段,法官要依據庭審中的材料呈報,形成自由心證,并且要做出公正客觀的判決。而推動庭審過程正常進行以及公正客觀判決結果形成的重要前提和依據,就是在保證控辯關系平等的情況下,促進抗辯式庭審模式的形成。這樣才能夠有效地促進抗辯雙方實質對抗的實現,同時,也符合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的基本需求[5]。當然,需要注意的是,全覆蓋目標實現的價值并不僅僅體現在這里,但是,庭審的實質化以及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的推進一定是體現其價值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國《關于開展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試點工作的辦法》(以下簡稱《試點辦法》)的出臺,對于我國司法體制改革的發展提供了指導和依據,標志著我國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目標改革的體系化以及制度化。
1.擴大了法律援助的范圍
根據我國的《刑事訴訟法》規定,在法律援助的發展過程中,傳統的法律援助可以劃分為申請型以及通知型兩種。“申請型”的法律援助主要是由于經濟困難,或者受到其他相應客觀因素申請條件的限制進行法律援助的一種形式,因而該形式的法律援助在實際案件審理中出現的次數較少,真正獲得此種法律援助的案件也較少[6]。而“通知型”的法律援助僅限于在四種法定的特殊案件情形之中,指定性極強,范圍較窄,根據我國近年來的相關調查以及公開數據顯示,刑事案件的辯護率平均在30%左右,在實際進行案件審判的過程中,法律援助率以及刑事辯護率更是都呈現出低迷的發展趨勢,這非常不利于被追訴人合法權益的維護,同時,與辯護權利在審判中的重要地位、重要作用以及公眾對辯護權利的需求是不契合的,且表現出明顯的差異。
而針對這種情況的產生以及持續,《試點辦法》的出臺,將“法律援助”案件的適用范圍進行了進一步的擴大,將“法律援助”辯護擴展至適用于程序審理的全部一審、二審案件,以及所有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進行審理的案件之中。而通過這種審判階段辯護的全覆蓋,可以將部分案件中,由于辯護律師的缺席所引發的“辯護權利缺位”局面進行緩解,十分有利于被追訴人的人權進行保障,同時,對于十分有助于“抗辯式”庭審模式的構建,推進了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的發展。
2.將刑事辯護全覆蓋的保障措施進行了完善和健全
對于相應保障措施的完善與健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是對于人民法院通知義務的明確,同時,對于違反義務的行為,進行因程序性違法而撤銷原判的分別設定,并發回對相關行為人,進行責任追究的實體性制裁;(2)是對律師激勵機制的構建,獎懲分明,對于表現優秀的律師要提供選拔其成為檢察官或法官的機會,并予以相應律師經濟上的補貼獎勵,而對于一些因未能盡職盡責而產生失誤的律師也要及時予以相應的懲戒,進而激發從業律師的工作熱情;(3)是針對于法律援助模式的革新,促進由受援助人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情況、受援助人的家庭經濟水平進行部分援助費用的承擔,以及政府購買法律援助服務的新型模式的發展與構建,進而真正意義上完善和健全刑事辯護全覆蓋的保障措施[7]。
3.促進了相應規定的細化,健全了對律師執業權利的保證
首先,賦予了律師辯護意見重要地位,將以往案件審理中,律師意見可有可無的局面進行了充分的打破,促進了律師辯護意見受重視程度的提升。在實際進行案件審理的過程中,將需要重點采納的律師辯護意見進行了及時指出,而對于一些不被采納的意見也給出了不予采納的理由。其次,促進了權利救濟渠道的通暢,加強了對于律師執業行為的重視與保護,使合法的辯護行為免受不當違法侵害。此外也要注意及時調查和收集執業律師所反饋的相關信息,進而保證法律援助救濟的有效與及時。最后,及時進行了閱卷權的行使,且將相應的權利內容作了更加清晰、細化的規定。進一步明確了人民法院對于律師的閱卷要求要及時予以配合,同時,要注意人民法院不能夠對于辯護律師進行任何不合理限制的施加。
由上文可知,當前階段,我國的辯護律師數量無法及時滿足行業發展的需求,因此,國家一定要加強辯護律師隊伍的人員建設,進而促進律師人數的增多。同時,需要注意的是,想要實現對于刑事案件的全覆蓋辯護,相應辯護律師的專業素質以及綜合水平一定要及時地進行提升,以便于促使相關案件辯護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關于刑事案件的辯護一定要及時遵循執法原則,如果被告人的行為在我國的刑罰范圍內已有相應的規定,就可以認定其犯罪,而如果沒有就要無罪釋放。而辯護律師要想認定其屬于刑事犯罪,就要對刑法規定的相關內容進行及時的熟悉,進而促進自身辯護水平的提升,而要想將嫌疑人的行為性質進行明確,就要將辯護規定作為相應的原則進行遵守。在刑事案件中,律師進行辯護時,也要及時明確相關刑事案件辯護法律條文以及不同刑事案件的處理策略,推動自身專業水平以及辯護能力的提升,進而增強刑事案件的辯護準確性。
法律援助對于刑事案件律師辯護的全覆蓋目標實現有著極強的促進作用,法律援助機構屬于我國公益組織的一種,它的發展屬于我國政府對我國公民所應該履行的義務所在。當前,在國內外的許多國家已經將“法律援助”納入到司法程序之中,由此能夠看出“法律援助”對于國家發展與進步的重要意義。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實現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目標的過程中,相應建設資金的投入對于該目標的實現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的,在進行資金投入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相應問題會對全覆蓋目標的實現造成一定的限制。而針對這種情況與問題的產生,國家應該進行多層次經費資金保障與機制的創建,進而為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目標的實現提供有力的幫助。
經費資金保障體系與機制的構建,要將法律援助形式以及與其相關的項目建設進行及時的納入,保證相應保障體系機制建設的全面性。而從我國國家發展的情況與水平來看,當前階段的刑事訴訟辯護律師仍然處于一種較為缺乏的局面之中,基于此,國家可以及時與相關的企業進行合作,在保證資金投入的同時,對于資金投入渠道的開拓也要進行得及時。較為常見的形式就是公益性的投資,如社會慈善活動的開展等,這樣就能夠保證在實現全覆蓋目標的過程中,有大量資金的支持,相應援助律師的權益也能夠得到及時的保證,也對政府補貼所規定的標準進行了及時的滿足。
綜上所述,在法律援助視域下,促進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目標的實現是十分有助于我國司法體制改革的推進的,但是,在當前階段,我國刑事案件中,能夠進行援助辯護的律師數量較少,這就造成了一些被控訴人無法及時得到相應的援助。再加上相應制度體系建設不夠健全且相應資金投入較少,使得在整個案件審理過程中,辯護工作都難以得到及時的開展。因此,我國應該增強相應資金的投入、加大相應體系建設的力度,同時還要注重辯護律師數量以及專業水平的提升,以保證被訴訟人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促進辯護質量的提高,進而推動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