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海
貴州省納雍縣人民檢察院,貴州 畢節 553300
檢察官助理在我國最初的檢察制度中并不存在,是司法體制改革中實現人員分類管理出現的新名詞。在司法體制人員分類管理改革中,檢察官助理屬于司法輔助人員的組成部分,是指在檢察官的指導下,協助檢察官完成案件材料的審查、草擬相關法律文書的檢察輔助人員。2004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印發的《2004—2008年全國檢察人才隊伍建設規劃》提出積極推行檢察人員分類管理,科學確定各類人員比例,檢察事務官(檢察官助理)占人員總數40%的比例,這是首次以官方文件的方式明確檢察官助理的稱謂。中共中央組織部和最高人民檢察院于2013年印發的《人民檢察院工作人員分類管理制度改革意見》對人民檢察院工作人員劃分中,進一步明確檢察官助理屬于檢察輔助人員。2015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印發的《關于完善人民檢察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初步規定了檢察官助理在檢察官的指導下履行相關職責。2018年修訂、201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和2019年修訂并于同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這兩部法律正式確立了我國的檢察官助理制度。
檢察官助理是促進檢察官員額制價值目標實現的重要人力資源。[1]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提出:“當經濟、市場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就會出現分工”。檢察官助理的產生亦可以看成是職責分工的產物。檢察官職業化是現代司法文明的重要標志,檢察人員分類管理是實現檢察官職業化的重要舉措。員額檢察官制度是檢察院人員分類管理的核心制度,為了使員額制度能夠更好地在檢察工作中得到落實,作為員額檢察官制度的配套制度,檢察官助理這一職位應運而生。對于精英化和職業化的檢察官而言,檢察官助理是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檢察官助理制度作為司法體制改革中推進檢察官精英化的重要配套制度,是保證員額制檢察官改革達到預期效果,促進檢察官職業化順利推進的關鍵。
檢察官助理是促進檢察官隊伍良性新陳代謝的重要后備力量。檢察官助理制度除提高訴訟效率之外,還有培養專業化法律人才的重要功能。司法工作是一個極為依賴社會經驗的工作,需要憑借實踐經驗與生活感悟,只有通過大量參與案件辦理,才能鍛煉出從紛繁復雜的事實和證據中發現案件事實的能力,才能鍛煉將文本上的法律條文靈活運用于千變萬化的司法案件的能力。檢察官助理的設置是司法改革員額制檢察官運行的一項重要配套制度,檢察官助理是檢察官的重要后備力量。我們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第六十八條之規定可以看出,法律對檢察官助理職位的定位是培養員額檢察官的重要渠道。
檢察官助理作為一種新興的職業形態存在于檢察工作中,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僅僅規定檢察官助理屬于檢察輔助人員,并沒有給予檢察官助理更為明確的職業定位,對于檢察官助理的任職條件、任命程序、職業保障、職責權限、考評考核、培養管理等均沒有規定。根據司法體制改革的相關文件精神,檢察官助理作為檢察輔助人員進行單獨序列管理,但法律層面對于檢察輔助人員的管理沒有具體規定。由于現有的法律法規沒有直接給予檢察官助理作為一種固定職業應當具有的職業保障和榮譽感,檢察官助理的管理亦沒有相應的制度予以體現,導致檢察官助理對自己的身份定位認識不清。[2]
司法體制改革實現檢察人員分類管理之后,檢察官與檢察官助理、檢察官助理與書記員之間職責不清的問題廣受詬病。談及司法責任制,無論是理論界還是司法實踐中,更多的是注重研究員額檢察官責任制,對于如何界定檢察官助理的職責,缺乏關注和研究。檢察官助理的角色扮演難度較大,同樣是檢察官助理,由于對輔助檢察官辦案的“輔助”理解不統一,司法實踐中檢察官助理很容易出現角色異化,可能扮演完全不同的角色,有的扮演“降級版”檢察官,有的扮演“升級版”書記員,角色定位逐漸在司法實踐中偏離司法體制改革的初衷,造成檢察官助理在辦案組織中沒有發揮好承上啟下的優勢作用,影響辦案質效的提升。
當前檢察官助理的晉升渠道有兩種:分別是遴選為員額檢察官和晉升助理等級。從表面上看,現有規定似乎已經給予了檢察官助理廣闊的晉升空間,然而到司法實踐中,檢察官助理的晉升空間非常有限,職業前景不明,在現有的檢察官助理晉升現狀下,檢察官助理即使具備很強的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也無法突破職業發展的天花板。首先,檢察官助理雖然可以遴選為檢察官,但是檢察官是有嚴格的員額比例限制的,目前由于檢察官動態退出機制尚未建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能夠空出的檢察官名額是寥寥無幾的。如果將檢察官助理作為法律職業的必經階段,有部分檢察官助理可能永遠在“路上”。其次,關于檢察官助理晉升,由于現實中組織部門對晉升名額予以嚴格限制,能夠晉升的仍然是少數。
任何事業的發展都依賴于人才,而吸引人才、穩定人才隊伍的關鍵是健全的職業保障。[3]員額制改革不被看好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個人的“預期收益”不明朗。[4]這主要體現在檢察官助理的待遇上,并且對檢察官助理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消極影響。當前人們更多的目光都是聚焦于檢察官,檢察官固然有一定的工作壓力,但同時也享受了應有的榮譽與待遇,然而承擔了和檢察官一樣工作的檢察官助理,卻沒有受到任何的關注,時間長了自然會產生一種失落感。如果檢察官助理效率不高、情緒低下,勢必影響整個辦案團隊的效率,那就很難實現提高司法效率和司法質量的目標。司法辦案突出的是檢察官的主體地位,辦案成果體現的是檢察官的職業素養和理論水平,司法辦案中的辦案成果和榮譽都歸為檢察官的個人成就,這與檢察官助理在辦案團隊中對于辦案實際投入的工作不相適應,容易造成檢察官助理心理失衡。[5]
當前的司法業績考核都是針對員額檢察官,案件質效高了,是檢察官的功勞,檢察官助理績效考核不夠明確。檢察官助理的考核基本沿襲公務員管理模式的考核,即使適當考慮輔助辦案情況,也僅僅是以數量論,沒有兼顧輔助辦案的質量和工作強度,不能真實反映檢察官助理的實際工作量,不利于不同部門、不同業務條線檢察官助理之間的科學比對,這種僅以數量為依據的考核缺乏客觀性、科學性,容易使檢察官助理產生“避重就輕”的負面心理。
考核反饋機制缺失,沒有真正讓考核發揮“指揮棒”和“風向標”的作用。關于績效考核反饋的重要性,有學者認為業績考評結果反饋的成效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績效考核之有效性及整體水平,重要程度甚至超過績效考核本身。然而在司法實踐業績考核工作中,只注重將考核結果作為利益分配的依據,考核的目的就是看每個人當年能夠分到多少績效獎金,對于檢察官助理工作的考核情況,沒有及時將考核的具體內容及具體指標反饋給檢察官助理本人,檢察官助理僅僅知道一個結果而已,業績考核沒有體現時效性價值,更談不上發揮“指揮棒”和“風向標”的作用。
法制強調的是法律制度,是法治的必要條件。[6]從長遠來說,只有法律支撐才能確保制度的長效與穩定,必須通過法律規范的形式明晰檢察官助理的法律定位,才能使檢察官助理有一個職業歸屬感。應當從檢察官助理的性質、地位等出發,為檢察官助理制定單獨管理序列,為檢察官助理在新型辦案團隊中發揮特有的職能提供來自立法層面的支撐,激勵檢察官助理的工作積極性,使檢察官助理具有職業尊嚴感和職業認同感。給予檢察官助理一個明確的法律定位,才能讓其感受到自身存在的價值,從而產生內心歸屬感。因此應當健全檢察官助理制度的相關配套機制,以法律的形式對檢察官助理的準入條件、任命程序、任職資格、職責權限、職業保障等予以明確規定,制定具備可操作性的實施辦法,為檢察官助理制度規范有序運行提供法律平臺。
檢察官與檢察官助理是檢察機關辦案組織內部的一對基本矛盾,二者之間的職權關系是這對矛盾的重要牽引——既影響著辦案組織能否正常履行職能,也影響著辦案組織的效率。[7]在如今辦案高標準、嚴要求的背景下,為檢察官助理劃定一個清晰的職責權限,理順檢察官與檢察官助理、檢察官助理與書記員的關系是司法改革的核心任務之一。合理的司法分工能防止出現檢察官與檢察官助理之間職責不清、推諉扯皮等現象,并有效避免產生檢察官助理代行檢察官職務。[8]必須明晰檢察官助理的角色定位,構建與其身份相符的職責權限,避免檢察官助理的權利和義務不對等。[9]具體到司法辦案中,應當進一步明確檢察官助理“輔助”的內容,對檢察官助理輔助辦案有一個明確的權力清單。
檢察官助理作為檢察官的主要后備力量,為了完善檢察官助理晉升員額檢察官的渠道,不得不先聚焦員額檢察官的動態管理機制。對于員額檢察官的動態管理,關鍵是要做到有進有出、形成活水,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對于入額不辦案或者辦案不達標的檢察官,應當建立完善的退出機制,只有完善員額檢察官動態管理機制,檢察官助理才有晉升的機會。
建立順暢的檢察官助理等級晉升機制。在檢察官隊伍精英化的背景下,檢察官助理能夠通過遴選進入檢察官的機會是有限的,為了能夠充分調動檢察官助理的積極性,需要完善檢察官助理的等級晉升制度。在筆者看來,檢察官助理在一定的級別之內宜采用自然晉升的方式,不宜過多限制各個等級的名額,當級別晉升達到一定程度后,方可考慮擇優晉升的方式。
制定檢察官助理獨立的考核制度。任何職業工作過程都需要有一定的評價,檢察官助理考核機制直接關系到檢察官助理制度運行的優劣。為了充分發揮檢察官助理的價值,必須匹配合理的檢察官助理績效考核機制,通過合理全面的考核機制,激勵和倒逼檢察官助理發揮應有的作用。檢察官助理從事的主要是輔助性事務,因此需要對檢察官助理協助檢察官辦案的工作有一個量化標準,綜合考量輔助辦案的基礎指標和所辦案件的難易程度,全面考慮檢察官助理的工作情況,建立檢察官助理單獨的輔助辦案權重系數規則。檢察官對檢察官助理的工作最有評判資格,應由其對檢察官助理的工作實績進行重點評價。[2]
注重檢察官助理業績考核結果的反饋及運用。績效考核的核心目標是通過對工作人員的績效檢驗和結果反饋來提升個人績效并改善組織管理,從而提高工作質效。[10]檢察官助理業績考核不在于以結果論英雄,而在于通過考核改進工作,幫助檢察官助理獲得成長進步。在把考核結果作為利益分配的同時,通過考核發現檢察官助理工作上的不足及存在的問題,及時向檢察官助理進行反饋和溝通,促使檢察官助理在工作中不斷予以糾正和改進,真正實現業績考核的時效性價值,讓業績考核真正發揮“指揮棒”和“風向標”的作用。